默克爾的難民政策是怎樣把德國拖入深淵的

2021-02-07 一溪寒冷自生煙

全世界最複雜、最莫名其妙的地區是中東,中東最複雜、最莫名其妙的是無數個伊斯蘭教派的穆斯林,各教派的穆斯林最複雜、最莫名其妙的是為了一個莫名其妙的真主和穆罕默德會莫名其妙地打得一塌糊塗。

 

中東地圖



遜尼派和什葉派穆斯林互相殘殺


中東穆斯林這些個複雜的、莫名其妙和一塌糊塗的渾水本來和德國是風馬牛不相及、八竿子也打不到一起。德國人自二戰以後一直過著勤勞、樸實、節儉、溫馨、保守、遵紀守法、與世無爭和全世界最爽的日子。二戰亡國的苦頭他們受夠了,不願意再趟渾水,這也是二戰以後德國對外政策的一貫做法,即努力工作、不參和別人的事情,別人也別參和德國的事情。移民到德國一度是全世界最難的,因為它不是一個移民國家,它始終恪守日耳曼主體文化的傳統。

 

可是德國人的腦子也不知道那根筋集體搭錯了,他們選擇了出生並成長於前東德的一個女人、恰巧還是一個女博士當他們的總理。這相當於我們如果統一了臺灣,我們選擇一位來自臺灣的人擔任國家最高領導人。所以德國人在歷史的重要關頭總是犯錯。



2005年默克爾贏得大選勝利


德國人腦子進水也不是第一次,他們還曾經選擇一位來自奧地利的名叫阿道夫·希特勒的外國人擔任他們的總理。德國人貌似產生過許多偉大而有理性的哲學家,可是現實層面做事往往非常頭腦發熱和心血來潮,很沒有理性、很狂熱,第一、二次世界大戰就是如此。這實際上是政治不成熟的表現,而英美在政治上就深思熟慮和成熟得多。

 

1933年希特勒當選為德國總理


再來說說這位來自東德的名叫安格拉·多羅特婭·默克爾的女博士。中國有個笑話,說世界上只有三種人,男人、女人和女博士。這個笑話不是每個人笑得出來,它的笑點在哪裡,只有和女博士打過交道的人才知道。女博士也就罷了,恰恰又是一個讀物理學的女博士。女人有個天性,就是愛八卦,當然這是基於大數據,不可能是每個女人都愛八卦。前哈佛大學校長拉裡•薩默斯(Larry Summers)也是根據大數據說,大學中缺少女性科學家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由於兩性之先天差異。此話引起悍然大波,最後導致其辭職。可見「政治正確」在西方已經導致不敢說真話,連美國憲法的規定的言論自由也被「政治正確」潛規則了。顯然默克爾的智商證明了拉裡•薩默斯說的是錯的。但是這個理工科的女博士擺脫不了女人愛八卦的宿命,她非要去趟中東這個全世界最複雜、最莫名其妙的和德國八竿子打不著的渾水,八卦的對象是她一無所知的穆斯林,而且是穆斯林難民。女博士默克爾以為歷史、社會和宗教問題可以像物理公式一樣解決,她萬萬想不到她要趟的渾水、八卦的對象是太陽系的這個星球上心態最糟糕的一群人。補充一下,默克爾在八卦中東穆斯林難民之前,也曾撩過西藏問題的騷,抵制過北京奧運會,她是第一個帶頭不出席北京奧運會的西方領導人。可能後來覺得德國在中國市場上的油水實在是太大,也撈不到「聖母」婊的光環,便把G點轉到中東難民身上,這樣「聖母」婊的光環和道德婊的高大全一下子便可以秀出來了。

 

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敘利亞政府軍和反對派大打出手。敘利亞有哪些反對派和黨派勢力呢?

 

遜尼派聖戰組織,蓋達組織、伊斯蘭國ISIS、塔利班、庫德人武裝、敘利亞伊斯蘭解放陣線、敘利亞自由軍、敘利亞全國委員會、敘利亞全國協調機構、敘利亞穆斯林兄弟會、敘利亞地方協調委員會、敘利亞第三條道路運動、敘利亞變革和解放人民陣線等。他們之間有一點是共同的,即都是穆斯林兄弟,信仰的都是伊斯蘭教。這些組織不僅都跟敘利亞政府軍打,彼此之間還打得一塌糊塗,孰是孰非,誰對誰錯,誰也不知道,反正各有各的算盤,各有各的地盤。俄羅斯和伊朗支持敘利亞政府,美國和沙特則支持某些敘利亞的反對派,要阿薩德政府下臺。

 

俄羅斯和伊朗支持敘利亞政府


美國和沙特支持某些敘利亞的反對派


敘利亞內戰一直打到2015年,打成了一鍋亂燉,打出了幾百萬難民。這些難民最嚮往的地方就是歐洲,因為歐洲最近最富,於是大批難民投奔怒海,泅海偷渡到歐洲。

 

難民泅海偷渡到歐洲


但是歐盟國家有個《歐洲移民與難民庇護公約》,該公約有個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堅決打擊非法移民,尤其要確保能將那些非法滯留的移民送回祖籍國或其他中轉國;切實加強邊境檢查;形成統一的歐洲庇護機制」。注意,這一條的意思很明確,非法移民要送回祖籍國或其他中轉國,而且是「統一的歐洲庇護機制」,也就是說難民問題,歐盟任何一國不能自作主張,自己說了算。

 

局勢發展到2015年7月,本文的主角默克爾大媽就要出場了。

 

7月16日,德國政府在北部城市羅斯託克舉辦主題為《我在德國挺好的》的談話節目,邀請多名難民孩子參加並與默克爾現場互動。

 

其中一名來自巴勒斯坦的名叫麗姆的13歲難民女孩對默克爾:「和每個人一樣,我也有夢想。我想上大學,這就是我的夢想。看到其他人享受生活,我卻不能,這非常痛苦。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

 

4年前,麗姆一家來到德國避難。由於一家人未能獲得合法居留身份,他們即將被遣送至黎巴嫩的難民營。

 

默克爾一臉嚴肅,回答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有時,政治就是很殘酷。你要知道,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難民營裡有成千上萬人。如果我們說『你們都來吧』、『你們都從非洲來吧』,我們將無法承受。」

 

聽完默克爾如此說,麗姆已當場淚奔。默克爾微笑著走上前去,輕拍後者以示安慰。她說:「你真的挺棒的。」

 

麗姆當場淚奔


這時,主持人打斷默克爾說道:「總理女士,我可不這麼認為。這不是棒不棒的問題,她現在很不好。」

 

默克爾回答:「我知道她心情不好,所有我要安慰她。」

 

她轉向麗姆說:「你過得很艱難,今天,你向我們很好地講述了許多人的困境。」

 

默克爾和巴勒斯坦難民女孩對話的視頻迅速傳遍德國。德國的媒體輿論開始發酵,將炮火的重點攻擊默克爾冷血和鐵石心腸。戰後的德國一直經歷持續的和平與繁榮,整個媒體幾乎全部白左化。白左媒體代表的輿論開始綁架德國的外交政策,德國嚴格的移民政策開始動搖。但此時歐盟各國受《歐洲移民與難民庇護公約》的制約,歐洲各國對敘利亞難民的大門還是緊緊關閉的。難民泅海偷渡,都在登陸國被隔離,等待遣返。

 

8月25日,默克爾突然做出一項震驚世界的決定:聯邦移民和難民署宣布將不再按照《都柏林公約》把入境的敘利亞籍避難申請者遣送至他們進入的第一個歐盟國家。

 

《都柏林公約》是一部歐盟法律,它指定了難民在《日內瓦公約》下尋求政治避難的申請流程。目的是理清哪個歐盟成員國負責特定的尋求避難者。《都柏林公約》是歐盟經過近30年的努力才構建成功的,卻在默克爾心血來潮的一個念頭之下遭到公然地秒殺和廢棄。

 

為什麼默克爾可以公然違背歐盟法律?因為德國經濟實力在整個歐洲首屈一指,所有歐盟國家都有求於德國,敢怒不敢言,默克爾有錢就可以任性。但這種無視法律的斷然和公然的任性將使德國和整個歐洲付出巨大的代價。德國上一次這樣的任性是在1939年3月,希特勒斷然踐踏和撕毀《慕尼黑協定》中承諾的國際保證,公然出兵佔領捷克斯洛伐克。默克爾與希特勒不同的是,希特勒是極右,默克爾是極左,共同點都是自作主張,自己說了算,任性地公然不遵守國際公約,廢棄使之成為廢紙。

 

為什麼默克爾突然改弦更張、善心大發?

 

默克爾突然如坐蓮臺、口吐蓮花的慈悲觀音,決定其改弦更張的因素可能有四:

 

一、默克爾承受德國白左媒體輿論的巨大壓力,而這樣的輿論導向又是整個西方包括美國「政治正確」的主流,也就是說默克爾被白左「政治正確」所綁架,這也說明默克爾根本不是什麼觀音轉世,而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政客,為了迎合「政治正確」,可以放棄自己的原則和廢棄歐盟的法律公約。

 

二、默克爾成長於前東德,經歷過前蘇聯意識形態壓迫的苦難,對難民遭受的苦難感同身受,女人的同情和憐憫之心開始戰勝治理國家必須的理智。正如默克爾自傳的作者史蒂芬•科尼利厄斯所說:「默克爾特別理解逃離戰亂的難民感受,在這件事上,完全不用質疑她的道德動機。」

 

三、默克爾還有一個小九九的算盤,接納掌握技術、受過教育的難民,有利於拉動德國經濟。德國出生率低,德國人口正快速萎縮,而德國機器需要更多工人。

 

四、德國在二戰以後,被美英蘇法強行閹割,至今德國領土上還有美國佔領軍。德國GDP總量雖然排名第四,但和日本一樣實際上並不是一個正常意義的主權國家。隨著戰後德國經濟上的崛起,德國在潛意識裡做歐洲領導地位的夢想一直揮之不去。默克爾在難民問題上突破,有利於德國找回領導地位。

 

2015年9月2日,土耳其道安通訊社(Anadolu)攝影記者尼露菲兒·德米爾(Nilufer Demir)拍攝的一張敘利亞難民小男孩艾蘭(Aylan)海灘溺亡照片在全世界引起震動,打動了全世界所有人的心。

 

敘利亞難民小男孩艾蘭海灘溺亡


尼露菲兒·德米爾說:「看到小艾蘭(Aylan)的遺體時,我震驚到再難向前走一步,而那時還有一群巴基斯坦難民準備用同樣的方式前往希臘。當我們目睹了那場悲劇的時候,意識到躺在那裡的還是一個牙牙學語的孩子,我們都很震驚,為他們感到悲傷。我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讓人們直觀地感受到悲劇正在發生。」

 

這張照片成了全世界的焦點,引爆了全世界的情感。一個完美如天使的聖母道德婊默克爾也適時登場了。

 

聖母道德婊默克爾登場


敘利亞小男孩艾蘭海灘溺亡事件發生後,默克爾政府決定採取臨時性措施,允許滯留匈牙利的難民入境德國。隨後幾天內,數以萬計難民經由奧地利湧入德國……,這等於向全世界的難民發出了一個信號——「德國歡迎你!」。可惜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錯誤信號,

 

默克爾向全世界的難民發出了一個信號——「德國歡迎你!」


受默克爾錯誤信號的鼓舞和引導,全世界的難民和非難民,還有恐怖分子,他們的嗅覺像狗一樣靈敏,他們同時出發,從海路、陸路和空路奔往通往在德國的金光大道上。

 


一時間,默克爾向難民敞開懷抱的做法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在難民眼中,默克爾成了他們的「媽媽默克爾」;德國部分媒體則批評她過於感情用事,過於情緒化、沒有充分考慮後果,會導致德國伊斯蘭化。

 

默克爾成了難民的「媽媽默克爾」


德國部分媒體則批評默克爾會導致德國伊斯蘭化


但是這部分媒體理性的聲音很快被非理性和狂熱的聲音所淹沒。被狂熱煽動起來的民意一夜間發現原來自己以前政治這麼不正確,默克爾滾動起來的這個「政治正確」的雪球把無辜者也一起滾進去,而且越滾越大,大到沒有人能敢攔住,也沒有人能攔住。


這一情景似曾相識吧,文Ge的雪球也是這麼滾起來的。人的情緒可以互相傳染和感染,朝鮮人民見到金正恩的眼淚也是這麼互相傳染和感染出來的。




可見「政治正確」的洗腦在西方多麼厲害,洗腦並非專制國家的專利,民主國家一樣不能免俗,有人群的地方就會有洗腦。在美國,除了「政治正確」的洗腦,還有籃球、棒球、美式足球和好萊塢影視的洗腦,普通老百姓被這些東西完全佔據了大腦空間,不會有多餘的空間想其他的事情。

 

於是「媽媽默克爾」瞬時走紅,迅速成為最高牌坊上的聖母和道德標杆。對難民打開德國大門,默克爾稱之為「機遇與挑戰並存」,表示難民問題處理得好,機遇將大於挑戰。默克爾政府甚至頭腦發熱地宣布,今年(2015年)將接受80萬難民,是2014年接收人數的4倍。默克爾政府這是向全世界擺明了要擁抱難民潮。一時德國成立全世界難民心中的聖地和全人類的燈塔。

 

媽媽默克爾成為穆斯林難民的奶媽


在歐洲,在通往德國的道路上,彎彎曲曲的田園小道上,到處是成群結隊的流向德國的難民潮。僅一個月從歐洲各國邊境通往德國的難民就達10萬名難民。

 


匈牙利官員稱,每天超過2000名難民從塞爾維亞越境進入匈牙利,然後前往德國。匈牙利政府發言人Zoltán Kovács稱,歐洲的對策已經完全失敗:「區分不出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真難民和經濟移民混雜在一起,我們面對的不是一場難民危機,而是一場移民危機。來自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的難民湧到這裡,完全讓人無法接受,原先不法的移民方式如今卻成了制度。」

 

 匈牙利的刀片鐵絲網擋不住難民潮


面對默克爾一手製造的難民危機,歐洲開始分裂,波蘭、斯洛維尼亞、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等前蘇聯陣營國家根本不願意接受。匈牙利和保加利亞甚至沿著邊境架起帶刀片的鐵絲網。匈牙利總理Viktor Orban公然宣稱,歐洲領導人應該向難民傳達 「請不要來」的信號,對默克爾表達強烈不滿。

 

面對默克爾一手製造的難民危機,歐洲開始分裂


此時全世界的穆斯林難民,他們來自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還有非洲,他們心中只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心中只有一個共同的念頭就是——德國。如果此時讓他們選擇去麥加還是德國,他們一定選擇德國。

聖母婊默克爾頭腦發熱一下子打開大門,2015年德國迎來史上最大的難民潮,累計接收110萬難民,為歐盟國家最多,給社會公共資源造成巨大壓力。看看這些難民來到德國後幹了什麼。


2015年12月31日,是德國迎來大規模中東穆斯林難民的第一個新年除夕夜。在德國西部城市科隆,1000多名穆斯林難民對德國婦女大規模的性侵。如此之多的人同時作案,說明是有組織的犯罪行為。

 

科隆大規模性侵案事發地科隆火車站


科隆市警察局負責人表示,此次犯罪事件已經達到「史無前例的新規模」。他稱,涉嫌犯罪的男子都是阿拉伯人和北非人長相,並且此次大規模性侵事件似乎是有組織策劃的,約1000名青年男子成群結隊同時來到中心火車站,他們的目的似乎就是性侵女性。

 

一名受害人丈夫稱,他的妻子和15歲的女兒在車站外遇到襲擊,兩人被一大群人圍住,而他自己卻被另一撥人困住無法施以援手,他看見襲擊者不僅襲胸,還對兩人襠部上下其手一頓亂摸。

 

「這真是一場噩夢。」24歲的女大學生埃費林對《圖片報》說,「我穿著及膝的裙子,突然間感覺有一隻手伸入裙子在摸我的屁股。」

 

一名受害婦女回憶說:「男人們圍住我們,抓我們的屁股和胯部……我想帶我的朋友離開,但在轉身的那一刻,有人搶了我的包。」另一名受害者說,她未能成功擊退襲擊者:「我們跑去找警察,但發現警察人手嚴重不足,他們無法照顧我們。」

 

德國婦女抗議遭穆斯林難民性侵


大部分被性侵婦女出於面子或「政治正確」光環的威懾不敢舉報。經受害人丈夫和警察的鼓勵,只有80名婦女的舉報稱自己在新年除夕受到眾多男子性侵和搶劫。其中至少一名女性被強姦,許多女性被性侵,一名女警察義工也成為受害者,其他大部分被舉報的犯罪主要是搶劫。事後警察僅僅只逮捕8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是中東穆斯林難民。


科隆大規模性侵案經過一年的調查審理,1222件訴狀中,513件涉及性侵行為,包括猥褻、強姦以及性侮辱,其餘為搶劫。最終只有24人被審判,其中對18人的判決生效,其他都不了了之。

 

想想腦子要壞到什麼程度才會把這樣一些人迎進自己的家門?而默克爾就是腦子壞到這個最嚴重程度的一個女博士。



再來看看2016年德國人是怎樣被恐怖襲擊虐哭的。


2月,德國漢諾瓦一名16歲的德國籍摩洛哥穆斯林在火車站中用刀重傷了一名警察。




7月18日,在巴伐利亞州維爾茨堡市附近的一列城際火車上,一名17歲的阿富汗難民持斧頭和尖刀對乘客進行襲擊,造成5人受傷,兇手在逃跑時被警方擊斃。此人在作案前留下錄像,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效忠,事後「伊斯蘭國」宣稱為襲擊事件負責。




7月22日下午,慕尼黑奧林匹亞購物中心發生嚴重槍擊事件。慕尼黑市警方23日證實,槍擊案共造成包括襲擊者在內的10人死亡,另有27人受傷,其中10人重傷。襲擊者是一名擁有德國和伊朗雙重國籍的18歲男子。另有3名持有槍枝的疑犯在逃。事件造成慕尼黑市中心的地鐵、城軌、公共汽車等公共運輸全部停運。,





7月24日,一名敘利亞難民在安斯巴赫市中心引爆炸彈,爆炸現場附近正在舉行露天音樂節。事件造成爆炸者自己死亡和15人受傷,其中4人傷情嚴重。爆炸發生後,2000多名參加音樂節的群眾被緊急撤離。



同一天,在斯圖加特附近的羅伊特林根市,一名21歲的敘利亞難民與一位懷孕婦女發生口角,隨即用砍刀將其殺死,並造成另外5人受傷。


7月18日-24日,一周內,德國已經連續發生4起惡性恐怖襲擊事件。整個德國如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



10月16日,一名16歲的男孩與一名15歲的女孩坐在漢堡市的奧森納斯特湖(Aussenalsterlake)邊聊天時遭到一名男子的襲擊。男孩身中數刀,最終在送往醫院途中不治身亡。事後ISIS表示對該次持刀殺人案負責。



12月16日,一個德籍伊拉克小孩(12歲),企圖在德國德路維希剛港的聖誕集市引爆一個炸彈,並計劃之後在市政府廣場再引爆一個炸彈。幸而,在他的第一次行動中,引爆裝置出了一些問題,警察及時阻止並拘捕了這名男孩,才沒有造成任何人員傷亡。伊斯蘭恐怖分子年齡已趨低齡化。



12月19日,一輛貨車衝入德國柏林市西部城區繁華地帶一個聖誕集市的人行道,造成至少12人死亡、49人受傷的慘案。襲擊者在逃,ISIS宣布對恐怖襲擊負責。



柏林聖誕集市被卡車襲擊示意圖



恐怖襲擊使用的卡車



這就是默克爾的移民政策給德國人為製造的恐怖災難。一個好端端的花園式的國家被中東穆斯林難民弄得雞犬不寧、寢食難安、烏煙瘴氣、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恐怖襲擊此起彼伏。


但是默克爾巧言令色地辯解說政府接納難民的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德國出生率不足,到2080年,德國人口將從現在的8200萬下降到6540萬。德國大企業需要更多勞動力。根據聯合國高級難民專員的統計,如今身處希臘的敘利亞難民,竟有高達40%的人受過大學教育。他們中有很多人會說英語。默克爾政府天真地相信這些敘利亞難民很快就能學會德語,認為歷盡苦難,終於踏上歐洲大陸的敘利亞難民,將表現出過人的勇氣和適應能力,德國將給予他們新生。

 

任何人想做一件事都可以找出一堆的理由。默克爾政府的這條理由其實是一個荒唐透頂的驚天謊言和找出來企圖自圓其說的理由,根本不值得一駁。

 

二戰時期,德國人口的峰值不過6600多萬,遠低於現在德國人口的8200,也和預測的2080年德國人口持平。但是在1933、1934、1935,僅僅三年,德國這個之前全世界赤字和失業率最高的、實際上已經破產的國家一躍而成了世界名列前茅的經濟強國,而且這完全不依靠外國投資和援助,不依靠外國勞工取得的。這三年內,德國的年均經濟增長率遠遠超過了100%,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經濟奇蹟。三年前,德國的失業率高達30%,三年後德國的失業率為零。三年前,失業的德國工人為了一塊麵包的臨時工崗位爭得頭破血流,三年後,德國工人可以出國度假旅行,這不僅英國美國沒有過,在人類歷史上還從未有過。而這一切經濟奇蹟,德國完全依靠的是自己日耳曼民族完成的。可見默克爾的所謂出生率不足,人口下降完全是自欺欺人的謊言和鬼話,完全是需要一個理由而製造出的一個理由而已。


這條充滿謊言的理由,如今也被國內的一些所謂學者和專家拾人牙慧地作為中國引進中東難民的堂而皇之的理由。即使退一萬步來講,中國真的缺乏勞動力,難道真的需要引進中東難民來解決嗎?為什麼不能給外國勞工工作籤證來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這樣既不會增加中國的資源和人口的負擔,還不會和中國人造成矛盾、摩擦和糾紛,也不會造成內憂外患的恐怖襲擊的問題。這是一個用屁眼都可以想明白的問題,還需要那些專家學者用腦袋去認證研究嗎?默克爾式的自欺欺人的辯解站得住腳嗎?這不是解決國家的問題,而是對國家和民族的犯罪!

 

川普當選總統後一針見血地評價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移民政策時說:「2015年有超過100萬難民和其他非正規移民流入德國,我認為她犯了一個非常災難性的錯誤。」

 

默克爾的災難性難民政策也面臨著來自歐盟其他國家的巨大質疑。捷克總理表示,捷克不應該遵守歐盟的難民計劃,並稱歐洲社會移民的順利整合是不可能的。匈牙利也舉行全民公投,否決了接受歐盟的2300名難民配額的計劃。德國威脅波蘭「如果不接收移民,不與其他國家團結一致,那麼將受到財政上的懲罰,也可能被切斷歐洲補貼資金」,波蘭外交部則強硬回應:「波蘭不接受歐盟在難民問題上的威脅。」默克爾的難民政策刺激了新一股難民潮正在向歐洲大陸逼近,約有100萬難民正在奔赴歐洲的路上。希臘的難民收容機構擠爆,希臘政府不得不考慮派遣軍隊應對難民湧入的緊急情況。奧地利政府宣布,將每日接收的難民人數上限設在80人。

 

默克爾的難民政策還導致《申根協定》的法國、比利時、匈牙利等七個國家暫停履行《申根協定》,造成申根區的崩潰。德國最後可能成為申根區的「孤家寡人」。

 

難民問題已經分裂了歐洲。老歐洲和新歐洲在難民問題上的矛盾尤其尖銳,中東歐的國家由於曾經遭受過前蘇聯意識形態的壓迫和苦難,對伊斯蘭這種極端的意識形態根本沒有任何興趣,根本不願意接納難民,甚至在邊界問題上各自為政,反對德國企圖強制攤派難民的份額,南歐國家也予以抵制,他們認為這是德國惹來的禍水,必須由德國來承擔。總之歐洲正在越來越分化。默克爾政府一意孤行的難民政策對歐盟的最災難性後果是導致英國脫歐。

 

英國脫歐本來只是英國民眾出於經濟、政治上的考慮作出的一種選擇的可能性,但是默克爾的難民政策導致的難民危機則堅定了英國脫歐的決心。

 


英國人認為是失敗的國家產生了大量絕望的難民,接納所有難民不僅會導致失敗的歐盟,而且會導致失敗的歐洲。歐盟帶來的問題一個又一個,英國人認為「我們脫離這個組織,一定會過得更好」,「讓歐洲遠離我,歐洲給我帶來了麻煩」。

 

這就是典型的柴契爾夫人思想的發酵:「英國的問題都來自歐洲大陸,而解決方案都來自英語國家。」

 


德國總理默克爾愚蠢的難民政策和她的固執,使英國脫歐成為板上釘釘的事情,也是英美海洋國家長期實用主義思維的必然,即說要比唱的好聽,做要以自己利益最大化來行事。

 

面對英國脫歐、歐洲正走向分崩離析的趨勢,德國國內右翼政黨的強力反彈,默克爾不得不承認:「如果可能的話,我寧願時光倒流,以便和政府、及其他決策者一起,更好地應對2015年夏末出現的讓人措手不及的局面。」,「我們等待了太久的時間,才真正意識到難民問題成其為問題。」

 

當整個德國冷靜下來後,才意識到這是一場巨大的災難,而且這場災難會持續上百年,甚至幾百年,最後會逼使德國人對自己的民族和國家的命運再次做出痛苦的決斷:要麼德國伊斯蘭化,要麼納粹化。

 

而德國的命運就是歐洲大陸的命運,德國無論是伊斯蘭化還是納粹化,都是人類的兩大公害,前面都是如履薄冰的深淵。

 

6月26日,美國最高法院恢復了川普行政命令提出的旅行禁令(禁止穆斯林入境命令)的大部分內容,即川普在3月6日籤署的行政命令,這道命令禁止蘇丹、敘利亞、伊朗、利比亞、索馬利亞和葉門公民在90天內入境美國。

 

這個本來應該在3月16日生效的禁令,分別遭到夏威夷聯邦法官德裡克·沃森和馬裡蘭州聯邦法官的裁決,要求在全美暫停執行這個禁令,理由是這個移民令涉及歧視穆斯林、違反憲法。國家都不安全了,憲法還有何用?

 

川普立即回應稱,「今天最高法院的裁決是國家安全的完勝。」他說,「作為總統,我不允許有人進入我們的國家來傷害我們。」

 

看看美國總統川普處理伊斯蘭和穆斯林難民的方式和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方式判若雲泥,一個對自己的國家有責任、有擔當、敢於頂住作繭自縛「政治正確」的歪風和狂潮,對自己的信念和信仰絕不動搖;一個妥協、退讓、無原則、無信念、道德婊、聖母婊、用中東穆斯林難民作為籌碼把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押上賭檯。

 

中東難民是德國總理默克爾自己約的炮,再難看、再野蠻、再粗魯、再殘忍、再不可思議、她也得打下去。誰要她放著好日子不過,去犯賤!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只是可惜了讓偉大的德國和德國人民去陪著綁著去犯賤,悲夫日耳曼、悲夫德意志、悲夫雅利安!

 

一個本該去跳廣場舞的大媽,你讓康德、黑格爾、費爾巴哈、叔本華、尼採、海德格爾、歌德、席勒、荷爾德林、海涅、巴赫、貝多芬、莫扎特、勃拉姆斯、舒曼、孟德爾頌、華格納、史特勞斯、歐姆、倫琴、高斯、克卜勒、萊布尼茨這些巨匠們情該何以堪!?


善良的中國人民,要深思啊!要以史為鑑,絕不能頭腦發熱地做出錯誤的選擇,將中東難民禍水引入中國,否則將再次中斷中國現代化的進程,中斷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否則就是民族和國家不可饒恕的千古罪人!



相關焦點

  • 「鐵娘子」默克爾又雙叒叕競選德國總理了,這回有戲嗎?
    德國《世界報》文章稱,「默克爾上臺前,德國在歐洲是個疾病纏身的弱男子,是默克爾使德國變成了一個強壯的男子」。    由於德國《基本法》並未對總理的連任屆數做出限制,故默克爾再度尋求連任不存在制度障礙。    德國《明星》雜誌一項最新民調顯示,德國公民中有59%支持默克爾2017年再度代表執政聯盟參選總理。
  • 德國告別默克爾時代 執政16年,「鐵娘子」留下些什麼?
    金色的短髮、樸素的翻領短上衣、標誌性的「菱形手勢」(Merkel-Raute)……她被本國人親切地稱為「德國母親」。隨著德國聯邦議院選舉結果的出爐,整個歐洲都在等待「德國新總理」的誕生,而執政16年的「鐵娘子」默克爾也將卸下重擔,「默克爾時代」緩緩落幕。
  • 德國執政黨線上選舉迫在眉睫,默克爾接班人到底誰最有戲?
    德國這兩天將迎來一場重要會議。總理默克爾所在的德國執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全國黨代會將於15日至16日在線上召開,最重要的議程是選舉新任黨主席。按照目前的德國政治態勢,新任基民盟主席很有可能接替默克爾,成為德國下一屆總理。鑑於「掌舵」德國15年多的默克爾已再三表態不再競選總理,這次黨代會備受關注。默克爾走後誰來「接班」?外界希望從這次會議看出一點眉目。
  • 戰後德國難民問題及難民政策變遷
    這一時期德國的難民政策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 2015 年 1 月到 2015 年 9 月 2 日,這一階段是德國難民政策的謹慎階段;第二階段是從 2015 年 9 月 2 日開始到 2016 年科隆集體性侵案結束,這一階段德國以「開放性」難民政策為主要特徵;德國民眾與難民的文化衝突問題(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反伊斯蘭化」運動 民粹主義;第三階段是從 2016 年跨年夜科隆性侵事件至今
  • 德極右翼政黨成大選「黑馬」 這個對默克爾帶來「巨大考驗」的黨究竟是啥樣的?
    9月24日,在德國柏林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總部,德國總理默克爾(中)在初步出口民調顯示領先後接受祝賀。對於本次投票結果,波蘭內政部長馬裡烏什•布拉什恰克24日在波蘭電視臺的晚間節目中稱,若非歐盟的難民危機和默克爾向難民開放邊境的決定,默克爾的政黨可獲得更多選票。布拉什恰克說道:「默克爾為自己2015年開放德國邊境的決定付出了高昂代價。」他指出,默克爾做出這一決定時未與歐盟其他國家達成一致,此舉「違反了歐盟法律」。
  • 默克爾關臉書,這是要淡出?
    德國中文網了解到,繼去年12月將基民盟主席之位傳給卡倫鮑爾後,德國總理默克爾1日宣布正式關閉自己有254萬粉絲的臉書帳號。英國《衛報》評論稱,種種跡象表明,默克爾已經在為退出政壇做最後的準備。「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臉書帳號一直以來的支持,」默克爾1日在該帳號上發布視頻,稱由於自己已經不再擔任基民盟主席,所以將關閉這個臉書帳號。
  • 難民問題給德國帶來了什麼?
    ▲聯合政府紛爭不斷,默克爾眉頭緊鎖二、道德餘暉之後,德意志的困境2015年之前,默克爾政府對於難民政策一直秉持著德國自80年代以來的緊縮風格,在提高本國難民進入限制的同時
  • 「定海神針」默克爾宣布謀求第4個總理任期!
    默克爾表態參選,無疑減輕了歐盟各國因全球民粹主義蔓延而產生的疑慮。有人認為,默克爾是風浪大作的大海中一塊堅定的磐石。德國總理默克爾將再次競選其所在的黨派基民盟(CDU)的主席,並謀求再次連任總理。據基民盟高層人士透露,默克爾於當地時間本月21日在基民盟主席團會議上宣布了她的這一決定。
  • 德國右翼軍人慾殺左翼政客 默克爾難民政策背鍋?
    英國媒體引述德國的FOCUS報導指出,由於默克爾對敘利亞難民實施比較寬容的接收政策,導致德國國內右翼勢力活躍,有些甚至就是新納粹。最可怕的是德國陸軍特種部隊KSK的200多名士兵甚至組建了一個右翼組織,試圖暗殺德國左翼政治家和一些NGO負責人。據悉,包括外長、綠黨首領和前總統等人都在暗殺的目標名單裡。
  • 德國難民政策已經實施2年,可以驗收了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2015年開放了接收難民的政策,在過去2年內,德國接收了來自敘利亞及伊拉克數以百萬計的難民。
  • 德國綠黨逆襲後,未來有可能出現一個綠黨總理嗎?
    1983年,建黨三年的綠黨邁入德國議會;2017年,聯邦大選時綠黨僅僅收穫8.9%的支持率,成為議會中的最小黨團;2019年,綠黨興盛,第一次在舉國參與的歐洲議會大選中勝過社民黨,成為德國第二政治強黨。那麼,它的成功逆襲秘訣是什麼?
  • 「後默克爾時代」,誰將掌舵德國?
    (新華社發,弗洛裡安·格特納攝)四年一度的德國聯邦議院選舉將於26日舉行,新一屆德國政府將基於選舉結果組建。現任總理默克爾此前已宣布不參選,屆時德國將正式進入「後默克爾時代」。16年來,默克爾為德國和歐盟政治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她的離任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終結。本次大選將決定誰能成為默克爾的接班人,以及德國和歐盟今後走向,因此吸引輿論的高度關注。
  • 默克爾「接班人」辭黨首攪動德國政壇
    新華社柏林2月10日電 (國際觀察)默克爾「接班人」辭黨首攪動德國政壇   新華社記者張遠
  • 【觀點】胡黌:後默克爾時代,德國與歐洲將何去何從?
    選舉前景雖仍撲朔迷離,「後默克爾時代」序幕卻已正式拉開。未來的德國領導人儘管會刻意在話語上與默克爾拉開距離,但在實際操作中不至於對默克爾的既有政策進行激烈修正。由於德國將於今年9月份迎來新一輪大選,在已連任總理16年的默克爾多次明確表態不再謀求連任的背景下,再考慮到當前基民盟在民調中支持率在疫情助推下一片利好,此番勝選的拉舍特已經成為下一任德國總理競爭者中的領頭羊。
  • 德國執政黨選舉 誰能成默克爾接班人
    德國執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全國黨代會於15日至16日在線上召開,最重要的議程是選舉新任黨主席。按照目前的德國政治態勢,新任基民盟主席很有可能接替默克爾,成為德國下一屆總理。德國將於今年9月舉行聯邦議院選舉。
  • 拉舍特:德國總理默克爾最有可能的接班人
    >德國執政聯盟中的基督教民主聯盟(CDU)選出新黨魁,北萊茵-威斯伐倫州州長阿明·拉舍特(Armin Laschet),意味著他很可能成為默克爾總理的接班人跟另外兩名候選人,弗裡德裡希·默茨、諾貝特·勒特根,相比,拉舍特的政見被認為最接近默克爾。他一貫把保護德國出口產業當作頭等大事,也有人認為他的對華政策偏軟。拉舍特2020年接受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採訪時表示,歐洲與中國經貿關係深厚,中國是世界強國,它的發展符合歐洲商業利益。他認為德國和歐盟應該以現實、自信的態度與中國打交道。
  • 2021德國大選,誰將開啟後默克爾時代?
    在上個月的歐盟峰會上,德國總理默克爾度過了她66歲生日,歐盟各國領導人也都貼心的送了小禮物。這已經是默克爾執掌德國的第15個年頭。在今年疫情期間,默克爾領導的聯合大政府在政治和社會運轉的機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帶領德國公民走出了災難,德國的確診人數和死亡率都普遍低於其他大國。
  • 德國政壇出現不尋常信號!這個人接替默克爾,對中德關係有利!
    他們現在更加確信,默克爾可以「乏味」並且安心地離開了。默克爾也在這次在線黨代會上再次確認,這是她擔任總理長達16年以來最後一次以總理身份參加黨代會,她將在今年9月的大選後退出政治舞臺。新黨首拉舍特握有很大的先機獲得黨內提名,以基民盟總理候選人身份參加今年9月舉行的德國聯邦議會選舉。由於執政聯盟在目前德國政壇的主導地位相當牢固,他接替默克爾出任下一屆德國總理已經呼之欲出。
  • 默克爾正式卸任 系德國史上任期第二長總理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26日報導,默克爾正式辭去了她已經任職近16年的職位。她已成為德國歷史上任期第二長的總理,在新政府成立之前,她仍將有效地繼續掌舵。據一些德國媒體報導,聯合政府的談判很可能會持續到12月。德國總統施坦因邁爾26日正式解除了默克爾擔任總理的職務,並對這位即將離任的領導人表示了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