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炮是風帆戰列艦時代戰艦唯一的遠程武器,是戰艦最可靠的武器)
艦炮自誕生以來就一直是海軍大部分作戰艦艇的主要裝備。自大航海時代以來,艦炮已經走過了幾百年的光輝歷程。無論是風帆戰列艦上的前裝滑膛炮,還是戰列艦上的大口徑主炮,到現代艦船所使用的全自動速射炮,每一種艦炮都有著只屬於自己的榮譽。前裝滑膛炮見證了「海上馬車夫」荷蘭的衰落,見證了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覆滅,也同樣見證了大不列顛日不落帝國的崛起。
(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戰列艦——英國皇家海軍無畏號戰列艦)
隨著科技的發展,各國紛紛開始更新自己的艦炮工藝,二戰時期大口徑艦炮的雛形已經誕生。隨後,英國建造了一艘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戰列艦——無畏號戰列艦。無畏號是第一艘採用了統一大口徑艦炮的軍艦,以無畏號為參照各國紛紛開始建造新型戰列艦,並要求新型戰列艦的性能必須超過無畏號。因此此後各國建造的戰列艦也有了一個相同的稱呼——超無畏艦(日本稱為超弩級戰列艦),並由此展開了一段時間的軍備競賽。那時的艦炮見證了大口徑艦炮最後的榮光——日德蘭海戰,也被稱為海戰史上戰列艦隊最後的告別戰。
(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照片攝於1941年9月20日)
二戰雖然是大口徑艦炮技術的鼎盛時期,但也是它開始衰落的時候。二戰日本建造了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型戰列艦,即大和級戰列艦。它搭載了威力極其驚人的460mm超大口徑艦炮,是實際建成的戰艦中口徑最大的艦炮。但是二戰中航空母艦這一新型艦種異軍突起,在太平洋戰場與大西洋戰場通過一次次的勝利證明了自己,奠定了自己的位置,也對比出了戰列艦的極低性價比與逐漸落後的作戰方式。
(英國海軍所屬大刀級護衛艦,前幾艘在建造時並未安裝艦炮)
二戰後,隨著海軍航母與艦載機的發展與電子信息技術的進步,海軍逐漸迎來了遠程打擊與精確制導時代。噴氣式艦載機與反艦飛彈的誕生使得戰列艦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所以在飛彈的威力與命中率大幅提高的現代,有些人發出了疑問:為什麼軍艦上還要保留艦炮?艦炮能夠承擔的防空任務、反艦任務與對地火力支援任務,飛彈全部能夠承擔,並且能夠做得比艦炮更好。確實,隨著反艦飛彈與防空飛彈的進步,艦炮看上去已經毫無用武之地,連曾經海軍世界第一的英國在建造一部分軍艦時也取消了艦炮。但實際上艦炮也擁有著極為優秀的特點,並且是飛彈所欠缺的。
(一艘險些被自己飛彈發射時的尾焰擊沉的德國驅逐艦)
首先,艦炮的可靠性遠遠強於飛彈。在現代戰場上電磁環境十分複雜,即使強大如美國也不能保證完全掌握制電磁權。而飛彈的高精度是建立在電磁環境的良好狀況與火控雷達的正常工作,在這過程中稍有誤差就會導致飛彈無法準確命中目標。在危急關頭時一絲一毫的誤差都會導致己方戰艦受損。而艦炮就不存在這種問題。無論在何種電磁條件下都能夠完成打擊任務。並且飛彈有時還會在發射過程中出現意外,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武器的意外事故是極其致命的,因而現代軍艦需要裝備可靠性優良的艦炮以備不時之需。
(美國海軍DDG-92莫姆森號上的MK45型艦炮射擊瞬間)
其次,艦炮具有無與倫比的持續作戰能力。現代軍艦所使用的飛彈一般都是特化了用途的,例如反艦飛彈、反潛飛彈、防空飛彈等等。每種飛彈的用途各不相同,而軍艦的搭載量是有限的。以美軍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為例,擁有96枚飛彈的載彈量。看似很多,但實際上分攤到各個功能上以後卻並沒有多少。「標準」型攔截彈得帶吧,「戰斧」型巡航飛彈得有吧,「阿斯洛克」反潛飛彈必須得帶吧,再加上其他的一些,每種用途的飛彈根本就沒多少備彈。而遠洋海軍在作戰過程中不會持續得到彈藥補給,需要極高的作戰持續性,一旦飛彈打完就只能幹瞪眼了。而艦炮最低的彈藥攜帶量都有幾百枚,可以與飛彈配合使用降低彈藥的消耗速度提高持續作戰能力。
(國產1130型近防炮正在開火射擊)
並且艦炮有著絕佳的靈活性。現代軍艦搭載的艦炮主要可以分為近防炮與主炮兩種。近防炮擁有著極高的戰鬥射速,可以在極近距離上攔截敵方飛彈與飛行器,是艦隊在遠中近距攔截全部失敗後最後的防禦手段,因此必須保證近防炮的可靠性與戰鬥射速。由此近防炮也被稱為艦隊防空圈的守門員,是艦隊上空安全最後的守衛者。
(國產79A型雙聯裝100mm艦炮開火射擊瞬間)
而用於進攻的艦炮在攻擊時響應速度快,在執行對地支援任務時的效果遠超巡航飛彈。並且艦炮可以對極近距離的敵方艦船進行攻擊,基本上不存在任何射擊死角。而飛彈由於工作機制的關係,在發射後一段時間內是處於無法制導的「盲飛」狀態,因此無法對距離過近的目標進行打擊,靈活性較艦炮相比略顯不足。
(美國海軍軍艦發射飛彈)
不僅如此,艦炮的經濟效益遠高於飛彈。當前遠洋海上作戰主要以護航商船,即防禦性進攻海盜為主。海盜船目標小,且多為高速快艇,飛彈很難保證有效命中。況且每一枚飛彈都價值不菲,以美國海軍為例,即使是財大氣粗的他們也無法做到用一枚價值148萬美元的戰斧去攻擊一艘不過幾百美元的海盜快艇。
(俄羅斯現役的AK-130型雙聯130mm全自動艦炮)
由此看來飛彈也並非能夠完全取代艦炮,更何況艦炮也隨著科技的進步在不斷的發展,並沒有停滯不前。例如俄羅斯海軍現役的AK-130型艦炮,使用雙聯130mm70倍徑水冷炮管,單個炮管的射速能夠達到45發/分鐘,具有極強的火力。我國新型的PJ26型艦炮在具備隱身能力的同時射速達到了驚人的60~120發每分鐘!這還只是常規化學火炮,更不用說電熱化學炮與電磁炮等新型艦炮。任何一種武器都有它獨特的作用,艦炮亦是如此。作為伴隨海軍誕生的最古老的艦載武器,艦炮還會繼續與軍艦作伴,續寫只屬於它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