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
電子科大積極挖掘校史中的
紅色基因、紅色資源
從學校離退休老黨員中
邀請有代表性的老專家、老革命
做客「成電黨史故事匯」
回憶講述與學校發展相關的奮鬥故事
鼓舞激勵青年學子
繼承前輩革命精神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
視頻戳這裡 ↓ ↓ ↓
唐明光出生於1937年
正值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的多事之秋
面對山河破碎、家國飄零
唐明光就立志,一定要保家衛國
14歲時,唐明光加入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唐明光的叔叔唐槑(méi)林
當時是重慶的地下黨員
唐槑林問唐明光
「你參加青年團是為了什麼?」
唐明光說:「參加青年團
就是為了在青年當中起先鋒帶頭作用
我立志成為共產黨的後備軍
我以後要加入共產黨。」
唐明光在沙河校區主樓前
1956年,準備報考大學的唐明光
遇到了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的廖耀章老師
到重慶八中進行招生宣傳
「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是周恩來總理
親自部署組建的國防院校
要培養我們新中國第一代無線電人才
希望優秀的同學們能來成電
為我國的國防事業添磚加瓦!」
聽完,唐明光和其他幾個同學當場把
三個志願全部填寫為成電
「祖國需要無線電人才,我們責無旁貸」
唐明光(左一)在聽老師講解電子管結構和製造工藝
來到成電後,唐明光刻苦學習
1960年,唐明光提前畢業留校
繼續在成電進行教學、科研工作
唐明光參與「723機」研發
1972年,國防科委下達了一項科研項目
由成都電訊工程學院聯合
清華大學和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組成了「723機」總體組
探索研發光纖通信系統
唐明光也成為研發人員之一
唐明光參與「723機」研發
當時,光纖通信系統的研究
在我國還是一片空白
但唐明光和同事們不懼困難、刻苦鑽研
克服了器件創新與系統設計等難題
用三年多的時間
終於使「723機」預研項目達到了預定目標
成功研發出中國第一套光纖通信系統
實現了我國光纖通信系統從「0」到「1」的飛躍
成電也成為了中國光纖通信系統的發源地之一
唐明光在紐約理工學院
1981年,唐明光赴紐約理工學院訪學
由於他同時熟悉
電真空、微波、雷射等方面的知識
唐明光很快得到了合作導師B.R.Cheo教授的賞識
不但可以跟隨導師在可控熱核聚變課題開展研究
每個月還可以得到一筆資助
經過一年的學習,另一位從事光波導研究的
S.T.Peng教授主動向他拋出了橄欖枝
並許下了不菲的薪酬
原來的導師B.R.Cheo急了,對唐明光說:
「只要你在我的實驗室繼續幹
我給你1500美元的月薪。」
這在八十年代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唐明光在紐約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
但唐明光認真思考自己出國時
學習光通信的志向
抵禦住1500美元的誘惑
轉而跟S.T.Peng教授學習光波導理論
唐明光心裡想的還是
回國繼續發展我國的光纖通信技術
他說:「祖國的需要才是我的學術方向
我不能讓自己的祖國失望!」
唐明光和夫人王志玉
1984年,唐明光學成歸國
夫人王志玉親自到北京機場迎接他
近三年未見的他們
一起回到了成都電訊工程學院
回國前夕,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因為導師發月薪手頭比較寬裕
唐明光就把國家留學基金委給他的2000美元
匿名退回國家留學基金委
於是,基金委決定給退回學費人員
所在學校多一個留學名額
本來唐明光還想把這事瞞下去
但聽說可以為學校多增加一個留學名額
在這種情況下,唐明光才承認了這件事
唐明光在調試光纖通訊系統
回國後,唐明光結合自己的科研興趣
在光波導理論方面展開研究
先後向電子部申請「光纖溫度傳感器研究」
「光纖溫度傳感系統」兩個項目
並都獲得電子部科技進步獎
唐明光龍羊峽水電站工作
以上兩個項目的成功
唐明光也得到了東方電機廠的關注
當時,東方電機廠要在龍羊峽水電站
做全國最大的一臺發電機
決定讓唐明光進行發電機組轉子線圈
光纖溫度測量系統的研發
為了做這個系統,就需要解決兩個問題
一是怎麼樣把溫度傳感器測到的
溫度信息從轉子上讀取出來
二是解決傳感系統在轉子上的供電問題
這都是不小的難題
唐明光和自己指導的研究生在龍羊峽水電站
龍羊峽水電站地處高原
面對新的工作環境,唐明光很不適應
「吃飯都成問題,飯煮不熟,夾生飯
那個地方沒有樹木,植被氧氣含量也低
但是這些問題都不大,能夠克服。」
龍羊峽水電站項目成功後唐明光(左二)與團隊合影
經過努力,唐明光主持設計的
溫度測量裝置被安裝在發電機組中
驗收時,驗收方將一枚硬幣
豎著放在飛速運轉的發電機轉子外殼上
硬幣沒有出現一絲異動,屹立不倒
充分證明了這套測溫系統是非常精準的
這個項目,也讓唐明光獲得了國家發明獎
1988年,唐明光成為中共預備黨員
在宣讀誓詞的時候,唐明光內心默念
「我這一生就全部都交給共產黨了!」
而事實上,他一直也是這樣做的
唐明光給技術人員做培訓
退休以後,唐明光依舊沒有閒下來
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社會做貢獻
從2000年到2015年間
唐明光在廣電部信息網絡中心為
8000多人次進行了專業技術培訓
並成體系地整理了自己多年來
科研和工程實踐上的經驗
出版了三本專著
唐明光和同學們在一起
現在,唐明光經常和青年學子交流
和同學們分享自己的成電故事
他說:「 成電培育了我,成就了我
我也對成電獻出了所有的一切!」
面對同學們,唐明光勉勵大家:「做科研工作
首先就是要認準方向,這非常重要
有了正確的方向,能否堅持下去就很關鍵了
其次就是實踐,要不停地去實踐。」
「我們的成果在當時是名列前茅的。」當唐明光教授說出這句話的時候,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唐明光教授除了給人穩重的第一印象外,又增添了一絲"俠氣",就像武俠小說中的武林高手那樣。我們知道,當時的中國在人才待遇方面是遠低於世界的,但就是有像唐明光教授這樣的老一輩愛國者,願意放棄優厚的待遇,回到祖國從頭開始、攻堅克難,一步一步帶著祖國走向頂端。我們從小都仰慕英雄,我認為,唐明光教授就是這樣一位英雄,值得我們學習仰慕的英雄。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本科生 梁嘉輝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聽了唐老師的分享我深受感動,「學成歸國,報效祖國」不再只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在我面前鮮活著的故事和人物有了真實的寫照。不管未來的選擇如何,是出國留學還是繼續在祖國深造,我們都不要忘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學成歸來,報效祖國。個人的力量始終是有限的,只有把個人的理想信念,有如一滴水般融入到祖國的發展大潮中去,才會永不乾涸。——公共管理學院本科生 郭豔迪
看完唐明光老師的故事
你們有什麼想說的?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視頻製作:新聞中心 原航
影像工作室 羅映 趙雨晴 王旭倞 李國一
趙軍鑑 錢毅蕾 張李旺 吳春雷 陳勁江 羅諾涵
感謝唐明光老師提供照片
部分文字來源於通訊報導《趟出一條中國的光纖通信之路——記光纖通信專家唐明光教授》(作者:成電拾光工作室 陳浩亮 陳思芹,指導老師:長江)
鳴謝:離退休工作處
◇幸福!我電小朋友這樣過「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