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主持的梟龍飛機航電系統研發,走出了國門,為國爭光;她主持的我軍」八一「飛行表演飛機航電系統研製,精彩亮相「九·三」閱兵,為航空工業和四川省贏得了榮譽……」
聽著這驕人的成績,始終無法與眼前這位身材嬌小的女子重合,無法想像她是如何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如此重任並將之出色地完成,這期間的酸甜苦辣也只有她和她的團隊最清楚。然而,當別人投來敬佩的目光時,她內心深處沒有歡呼雀躍,想得更多的卻是專業領域上是否可以再次突破?今年多型飛機繁重的科研任務是否可以再次準時準點完成?所帶領的團隊是否能夠一直保持「亂雲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和「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進取精神……她就是被譽為「航電玫瑰」的七部部長焦璐。
不忘初心的奮鬥者
1997年8月,正值青春年華的焦璐,離開了學習生活四年的電子科技大學,走進了航空工業成都所航電部,從事航電系統設計工作,開啟了她藍天追夢的徵途。
作為一名非航空院校的學生,來到航空科研院所,背後是她對航空事業的好奇和嚮往以及對父母所從事事業的延續。「父母對航空事業的忠誠、執著與熱愛,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記。」焦璐說,自己從事航電專業二十多年,對航空的熱愛有了更深的理解,這份熱愛也逐漸轉化為眷戀,因此在別人看來辛苦的事情自己做起來卻甘之如飴。
心有所向,則身有所行;心有所守,則行有所規。工作二十二年以來,焦璐一直從事戰鬥機航電系統的設計與研究工作,她剛加入「航空報國」大軍時,我國航空工業相較世界先進水平,正處於從「總體跟跑」到「主體並跑」的發力階段,國家對於國防現代化建設的高度重視和持續投入,讓她能夠有機會先後參加殲-10系列飛機、梟龍飛機、殲-20飛機等多個國家重點國防建設項目的研製工作。多年的工作經歷,多個型號的歷練成長,使焦璐積累了豐富的工程設計經驗和技術管理經驗,也讓她從一個初出茅廬、工作生澀的新手快速成長為一名專業紮實、經驗豐富、勇於創新的專家。她帶領多個研發團隊,獲得大量技術成果和多項設計技術國防專利,為「探索航空新技術,構築祖國高邊疆」添磚加瓦,為發展我國航電系統技術、提高我軍戰鬥力作出了重大貢獻。
航電系統涉及多門技術學科,系統複雜,技術升級換代快,給工程設計帶來極大的挑戰。焦璐通過自己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和足夠的能力,帶領團隊一起投入到航電系統的研發工作中,從方案論證、詳細設計、地面試驗到試飛,從辦公室、試驗室到外場,都有她忙碌的身影!作為一名女同志,長期出差在外,尤其是在生活工作條件較差的外場,她面臨諸多不方便,但她從來沒有一絲怨言,默默地克服了各種困難。不管是如花的少女年代,還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母親年代,只要需要,她一定奔赴外場,戰嚴冬、鬥酷暑,在一片軍綠色中畫出了一道彩色的風景線!
擁有「初心」不難,難的是二十多年能將「初心」始終堅守,百折不饒——這才是一顆良種,一個航空工作者最可貴的擔當。持久的熱情和長期的投入,成為焦璐在航空領域不斷鑽研過程中彌足珍貴的種子,默默生根,努力開花,為我國航空事業的不斷發展砥礪前行。
勤勉上進的學習者
從一個沒接觸過航電系統設計的「航空小白」成為一名航電專家,焦璐腳踏實地走了二十二年時間。這二十二年來,她在工作中廢寢忘食,飽嘗其中的酸甜苦辣;在工作之餘,她和時間賽跑,高展學習的翅膀,向自己的藍天夢想騰飛。
「知識好比池中水,日旬月年常積累。」焦璐從踏進航空領域的那一刻開始,就始終保持不斷學習的狀態。當然,這其中除了自己本身的努力,也離不開「老師們」的引導和教導。
「我很幸運,在我的成長路上遇到很多良師益友。」焦璐說,正是在作為領路人的他們一言一行言傳身教和精心指導下,初出茅廬的焦璐慢慢邁入航電專業的軌道,開啟了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學會了在枯燥工作中的堅持,也實現了很多老一代航電人未盡的藍天夢。
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邊幹邊學,不懂就問;到自己獨當一面,成為一個合格的航電系統設計工程師;再到成長為專業組長,一路走來,知識的積累,經驗的積累,工作方法的改進,和團隊永不言敗的奮鬥精神一起伴她成長。焦璐在所內積極學習的同時也不放棄外場試驗的學習機會。面對外場艱苦的條件和簡陋的環境,焦璐不僅不覺得辛苦,新的環境、新的工作任務讓她更加燃起工作的鬥志。看到有經驗的老同志熟練地分析問題,和協作單位的專家激烈辯論,羨慕之餘更是下定決心:「我,也要成為這樣的人。」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學習鍛鍊,焦璐很快成為航電專業可以獨當一面的年輕技術骨幹。每當被問及對青春的感受,「我們的殲-10飛機龍騰東方,壯我國威,揚我軍威;我們的梟龍飛機系列發展,走出國門,為國爭光;我們的跨代新機亮相航展,世界注目;我們的翼龍無人機蜚聲海外,開拓市場……看到專業領域一次次突破,仰望戰機一次次衝上雲霄,誰的青春不奮鬥。」話語中滿滿的自豪感讓無數航空人感同身受。
率先垂範的踐行者
2010年,所裡進行機構調整,焦璐憑藉自己一直以來的優異表現,在近兩百航電人中脫穎而出,被選拔為航電部副部長。走上領導崗位,對焦璐而言,是在工作中賦予了更多的職責,肩上的責任更重了,需要付出的更多了,自己也必須更「拼」了。
集智攻關,身體力行。「我首先要求自己永遠以身作則。」焦璐說,「只有大海裡每一滴水都匯聚成奮力向上的力量,才能呈現出激揚海天的壯麗!航電系統對團隊凝聚力、戰鬥力、創造力提出更高要求。為此,只有自己起到帶頭作用,才能更好地帶動團隊。」
剛任副部長,焦璐便積極配合領導班子進行內部調整,進行責任分工,第一時間將工作理順後,她就馬不停蹄地帶領團隊開赴試驗基地,開始了自己的外場試驗任務。
航電系統經常面對多型號研製高度交叉的複雜局面,焦璐像領頭雁一般,從方案論證、詳細設計、地面試驗到試飛,從辦公室、試驗室到外場,帶領研製團隊一起,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勁頭,攻堅克難往前飛,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留下了辛勤的汗水和足跡。
2012年,某型號飛機試飛任務進入關鍵階段。作為技術負責人,焦璐精心組織和帶領相關參研單位,完成了航電系統設計相關工作,解決了試驗中出現的各種技術問題。從年初到年終,一年的三分之二時間,她的青春奉獻在外場崗位上。「在外場,一幹就是好幾年,為解決棘手問題,工作經常通宵達旦。」想起當時的工作狀態,焦璐坦言當時高負荷長時間的攻關給他們整個研製團隊帶來了極大的挑戰。但是她始終沒有過放棄的念頭,也正是在她勇挑重擔的表率作用下,充分激發了團隊的戰鬥力,通過她和團隊的辛勤付出、過硬的技術水平,某型飛機的多項武器靶試取得了圓滿成功。焦璐和她的團隊一起用平凡的腳步走出了不平凡的行程。
作風硬朗,注重細節。「細節決定成敗」,焦璐不但這樣要求團隊,也這樣要求自己。對於飛機設計和試驗過程中出現的任何問題,她都不輕言放棄,一定要求團隊追根溯源,舉一反三,遇到複雜的技術問題,經常親自組織大家討論,集思廣益,最終找到好的解決辦法。她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也感染著團隊中的年輕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播著正能量,提起她的責任感,團隊成員都會紛紛點讚。
眾所周知,航電專業處於飛機設計系統中的最為複雜的專業之一,經常面對工作任務扎堆的情況,每當面對科研任務量持續增加的勢頭和多型號研製高度交叉的複雜局面時,焦璐都會狠抓計劃的編制和落實,強化責任制度;充分調動團隊內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傳、幫、帶的作用。航電系統發展迅速,技術升級換代快的特點使之具有了技術臺階陡峭的特性,因此技術攻關已然成為了航電專業的家常便飯,每當面對重大技術難題時,焦璐都會身先士卒,深入現場,和設計人員在一線並肩戰鬥,分析故障、解決問題、調度資源,一起討論解決方案與實施步驟,她積極攻關、主動作為的態度每次都極大鼓舞了大家戰勝挑戰的決心。
驕人的業績很快得到認可,2016年6月,焦璐被任命為航電武器部部長。
忠貞信仰的播火者
任職部長後,焦璐的工作更飽滿了。此時正值多個型號進入攻堅階段。最緊張的時候,幾個型號的試驗室都是通宵連軸轉。技術難度的壓力,進度的壓力,人力資源的壓力,都成為必須要解決的難題。成立聯合攻關IPT,建立專項攻關制度;對各專業人力資源重新進行整合,抽調精英骨幹集中攻關;調整測試流程,在所領導的關心和其他部門的大力配合下,以及全部門員工發揮超常拼搏精神的努力下,型號的研製任務終於按照進度節點得到了完成。
「群之所為事無不成,眾之所舉業無不勝。」焦璐深知,一個人行不如無數個人行的道理。因此,在自己不斷學習的同時她也非常注重技術的傳承與創新,關注青年人的成長和成才。她始終站在技術發展的前沿,帶領航電團隊跟蹤國際航電武器系統技術的發展趨勢,不斷創新航電系統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法,同時,在人才的使用上細緻入理、循序漸進,用人之所長,避人之所短,結合型號、項目、技術的攻關構建供各類人才施展自己能力的平臺;結合專業在系統設計、軟體開發、綜合仿真等領域,培養出了眾多棟梁人才,使成都所的航電系統設計技術和核心技術人才儲備始終處於國內領先和領跑位置,技術和人才素質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時,經常與年輕人談心和分享,了解他們的訴求和激勵他們的熱情,並將好的建議和意見應用到研究部的管理當中。
參加工作以來,焦璐先後榮獲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集團公司「總經理特別獎」一等獎1次、航空報國金獎三等獎2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神華杯」第二屆中央企業青年創新獎金獎1次……今年9月,作為中央企業勞動模範獲獎代表,她參加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表彰大會……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碩果纍纍的成績是榮譽的象徵,更是汗水的見證。
文/ 姬彬豔 李海巖
圖/ 張祖德 焦璐
本期編輯/ 姬彬豔 彭文晶
(2019年第124期,總第5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