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空軍殲-10A戰鬥機頻頻亮相,攜帶各種武器系統進行密集訓練,讓網友又把目光轉向了這款服役十幾年的空軍「老三代」!殲-10A從2004年開始服役,服役之初不僅是空軍制空能力最強的機型之一,更是空軍正式全面邁進現代化的標誌。
不過近些年我國航空技術突飛猛進,新型戰機排隊服役,使得機齡僅有十幾年的殲-10A性能漸顯不足。
殲-10A裝備一部脈衝都卜勒雷達,雷達技術水平與殲-11A大致相當,不過由於殲-10A機頭空間小於殲-11A,而機載雷達又是「體型代表功率」,因此殲-10A的雷達探測距離實際上不及殲-11A,尤其是作為我國早期裝備的第一款國產三代機,殲-10A缺乏現代化飛彈逼近告警傳感器、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等態勢感知系統,整體航電系統要落後殲-10C一代。
殲-10A航電升級意義不大殲-10A數量達到了200架,有網友認為我國雷達航電已經非常成熟,可對殲-10A進行升級,使之航電系統達到殲-10C的水平。不過殲-10A無論怎麼升級也很難企及殲-10C。
相比於殲-10A,殲-10C升級幅度非常大,不僅機體強度進行了加強優化,為了容納大尺寸相控陣雷達,殲-10C的機頭也進行了改造,殲-10A以現在的狀態無法容納殲-10C目前使用的雷達。
殲-10A若想裝備相控陣雷達,唯一的選擇就是為梟龍3研發的KLJ-7A,不過這部雷達屬於小型雷達,最大探測距離只有170千米,殲-10A若配備這部雷達就無法攜帶霹靂-15,畢竟飛彈射程若超過雷達探測距離就失去了射程優勢,而若對已經服役十幾年的殲-10A進行大幅度機體改進,不僅技術複雜並且成本也非常高昂,不如直接生產殲-10C划算。
殲-10A可充當「新時代殲七」殲-10A升級意義不大,是不是意味著空軍就不需要這款機型了呢?其實不然!目前空軍還有少量殲七,而且很快這些二代機就會被新型三代機全面取代。
殲七目前主要的作用之一就是邊界巡邏,空軍戰機若全部實現三代化,還是需要有戰機來負責邊界巡邏的任務,那麼這個任務接下來交給誰最合適呢?那就是殲-10A!
負責這類任務的戰機主要作用就是防空預警,因此不需要太先進的技術,飛行裝備成本低才是最重要的,空軍三代機中裝備飛行成本最低的就是殲-10A。
殲-10A全面升級後性能自然會提升,但再執行此類任務的飛行成本無疑會大幅攀升,而邊界巡邏屬於「剛需」飛行,讓升級後性能仍不是一流的殲-10A進行這類飛行任務成本卻大幅攀升實在是不划算!
對一些中小型空軍來說,全部裝備先進戰機沒問題,但對規模龐大、戰鬥機數量多達千架以上的空軍來說,把所有戰鬥機的性能全部提升到一流水平不僅成本是一個天文數字,也不符合實際需求,裝備不同性能的戰機執行不同的任務才是最合適的。
財大氣粗的美國空軍也並未把F-16全部升級到最先進水平,對殲-10A來說,維持現有狀態,保持飛行成本低的優勢,待二代機全部退以後由殲-10A來充當「新時代殲七」也不錯!
註:本文系網絡轉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