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架殲-10A航電不行?— 升級意義不大,充當「新時代殲7」不錯

2021-02-19 新刀口談兵
殲-10A航電落後殲-10C一代

近日空軍殲-10A戰鬥機頻頻亮相,攜帶各種武器系統進行密集訓練,讓網友又把目光轉向了這款服役十幾年的空軍「老三代」!殲-10A從2004年開始服役,服役之初不僅是空軍制空能力最強的機型之一,更是空軍正式全面邁進現代化的標誌。

不過近些年我國航空技術突飛猛進,新型戰機排隊服役,使得機齡僅有十幾年的殲-10A性能漸顯不足。

殲-10A裝備一部脈衝都卜勒雷達,雷達技術水平與殲-11A大致相當,不過由於殲-10A機頭空間小於殲-11A,而機載雷達又是「體型代表功率」,因此殲-10A的雷達探測距離實際上不及殲-11A,尤其是作為我國早期裝備的第一款國產三代機,殲-10A缺乏現代化飛彈逼近告警傳感器、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等態勢感知系統,整體航電系統要落後殲-10C一代。

殲-10A航電升級意義不大

殲-10A數量達到了200架,有網友認為我國雷達航電已經非常成熟,可對殲-10A進行升級,使之航電系統達到殲-10C的水平。不過殲-10A無論怎麼升級也很難企及殲-10C。

相比於殲-10A,殲-10C升級幅度非常大,不僅機體強度進行了加強優化,為了容納大尺寸相控陣雷達,殲-10C的機頭也進行了改造,殲-10A以現在的狀態無法容納殲-10C目前使用的雷達。

殲-10A若想裝備相控陣雷達,唯一的選擇就是為梟龍3研發的KLJ-7A,不過這部雷達屬於小型雷達,最大探測距離只有170千米,殲-10A若配備這部雷達就無法攜帶霹靂-15,畢竟飛彈射程若超過雷達探測距離就失去了射程優勢,而若對已經服役十幾年的殲-10A進行大幅度機體改進,不僅技術複雜並且成本也非常高昂,不如直接生產殲-10C划算。

殲-10A可充當「新時代殲七」

殲-10A升級意義不大,是不是意味著空軍就不需要這款機型了呢?其實不然!目前空軍還有少量殲七,而且很快這些二代機就會被新型三代機全面取代。

殲七目前主要的作用之一就是邊界巡邏,空軍戰機若全部實現三代化,還是需要有戰機來負責邊界巡邏的任務,那麼這個任務接下來交給誰最合適呢?那就是殲-10A!

負責這類任務的戰機主要作用就是防空預警,因此不需要太先進的技術,飛行裝備成本低才是最重要的,空軍三代機中裝備飛行成本最低的就是殲-10A。

殲-10A全面升級後性能自然會提升,但再執行此類任務的飛行成本無疑會大幅攀升,而邊界巡邏屬於「剛需」飛行,讓升級後性能仍不是一流的殲-10A進行這類飛行任務成本卻大幅攀升實在是不划算!

對一些中小型空軍來說,全部裝備先進戰機沒問題,但對規模龐大、戰鬥機數量多達千架以上的空軍來說,把所有戰鬥機的性能全部提升到一流水平不僅成本是一個天文數字,也不符合實際需求,裝備不同性能的戰機執行不同的任務才是最合適的。

財大氣粗的美國空軍也並未把F-16全部升級到最先進水平,對殲-10A來說,維持現有狀態,保持飛行成本低的優勢,待二代機全部退以後由殲-10A來充當「新時代殲七」也不錯!

  

註:本文系網絡轉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相關焦點

  • 解讀殲20戰機航電系統
    「飛火推一體化」的概念  在標榜4S性能的四代機時代(既超音速巡航、超機動性、超視距攻擊、低可探測性),對電傳飛控系統又提出了哪些更高的要求呢?  在四代機時代,電傳系統的概 念外沿實際上大大延伸了。三代機 的電傳系統只是指狹義的飛控,主要用於飛行控制,而火控系統與動力系統部分則相對獨立。
  • 對殲11B復產的目的和意義猜測
    石榴的性能是不錯,但價格也很不錯,作為高端戰力,也只能充當刀刃。棍B/C的綜合性能不錯,但CAC產能擺在那裡,而且中型機的身板限制了載荷-航程能力。而國內最大的三代機群,殲11家族其實對地能力有限。    2)雷達航電增加對地模式,火控系統增加對地武器接口。    這個其實已有端倪。
  • 24架打不過4架,殲10A要退居二線?金燦榮:軍方另有安排
    圖為殲10A戰機近日,據媒體報導,模擬空戰中,24架殲10A戰機打不過4架新款戰機,對此有網友評論,殲10A這是要退居二線了嗎
  • 四代機時代,殲-11日子怎麼過
    在可預見的將來,殲-15將是中國主力艦載戰鬥機,殲-15的未來是保證的,所以殲-11的家族未來主要是殲-11和殲-16的問題。殲-11是蘇-27國產化和改進發展的結果。殲-11A是國產替代為主的基本型,殲-11B換用「太行」渦扇發動機和國產綜合航電系統,殲-11D換裝主動電掃雷達,增強多用途能力和加強了重載能力。據說部份殲-11B已經升級為裝備主動電掃雷達的殲-11B+,還有其他航電升級。
  • 和平典範前後,最先進殲-7、殲-8被美國看個遍 — 我們得到什麼?
    主要用於改裝升級我們最先進的殲-8II,當然由於不可預見性因素,最終這個項目不了了之。同期,隨著美軍假想敵中隊使用的米格-21等機型逐漸老化,無法有效展開對抗訓練,然後就從中方採購了兩個中隊40架殲-7戰鬥機用於補充(也有說12架)。那麼問題來了,這兩款在當我們最先進戰鬥機就這麼送到美國手上,在被研究個精光之後到底對我們產生多少好處?
  • 從初代殲-11到終極殲-7:中國空軍的「影子家族」殲擊機
    如果使用單臺渦噴-7丙,能夠保證控制阻力,但這款在殲-7當時使用的渦噴-7基礎上有限增推的型號,考慮到兩側進氣的損失,使得殲-11的起飛重量相對殲-7提升不大,武器裝載量和作戰半徑也如此。1990年5月30日(此時殲-7E已經首飛成功12天)作為「解決殲-7Ⅲ遺留問題」而立項,第二年8月首飛的殲-7ⅢA(最終定型時改稱殲-7D),雖然後來也只生產了32架,但這些「加塞兒」產物於1995年量產後,卻裝備了當時正緊張備戰的南京軍區空29師夜航團。
  • 泰國替中國說話:一來亞洲就遭殲10A碾壓
    在2015年中泰空軍技術交流演習中,中國派出了6架戰鬥機、2架蘇-27UBK、2架蘇-27SK和2架J-11。泰國方面是鷹獅C/D戰機。經過比賽,我國的蘇式戰機在中短程空戰中幾乎被鷹獅戰機吊打。鷹獅的機載雷達PS-05A對蘇-27有很大的影響。蘇-27的飛行性能還不錯,但航空電子設備太舊,反應時間太長殆誤戰機,最終輸掉了比賽。
  • 一架F22A能擊落30架殲10A?上集
    戰爭最激烈的年月,雙方戰鬥機年產量和年總損失量都以十萬計;那個時代的戰鬥機也沒有機載雷達、空對空飛彈等現代航空設備和武器,雙方戰鬥機之間的空戰,都是在雙方飛行員目視互相可見的情況下,用飛機上攜帶的機關炮或者高射速機槍互相追逐射擊;由於雙方戰機數量都相當龐大,而且空中作戰都是短兵相接,因此作戰雙方,動不動就進行「千機空中大會戰」,幾十架、上百架戰鬥機互相之間的「群毆」,更是天天上演,因此二戰時期戰鬥機的損失總量和
  • 殲-10戰機,它改變了中國
    而那時候的中國空軍卻仍在靠著老舊殲7、殲6當家,迫切需要研製一款新戰機來更新換代。空軍要求新戰機空戰能力可抗衡米格-23戰鬥機,整體水平要比肩美軍F-16早期型。當時的主要方案是某飛的邊條翼布局方案和洪都的可變後掠翼方案,前者只是為殲八項目而做的替代品,後者普遍不被看好,後來半路殺出的「醬油黨」宋文驄拿出的則是鴨翼布局方案。
  • 老式蘇27還要再撐4年,等300多架殲7退完
    中國蘇-27UBK的識別特徵殲-11A戰鬥機則是國產化的蘇-27SK戰鬥機,主要建造部件都是從俄羅斯進口,在中國由沈飛組裝生產而成,因此和蘇-27SK戰鬥機的性能差別不大,沈飛前後生產了105架殲-11A戰鬥機
  • F22航電系統太複雜,美國空軍無奈的發現,再怎麼升級都不如殲20
    F22F22在研發之初為了保證絕對的隱身性能,不僅對雷達隱身進行了優化,為了防止電磁信號被捕捉到,對航電架構也進行了複雜的處理,F22的航電架構採用了集中式數據處理,所有傳感器只負責數據轉換,原始數據全部由計算機進行分析、運算,並且F22的航電系統只支持同類機直接數據傳輸,甚至連美軍的預警機都無法通過數據鏈與F22進行數據互換,這雖然保證了F22的隱身性能,卻為日後F22航電系統很難升級埋下了伏筆。
  • 殲10C航電更先進,團戰卻屢次敗給殲11B,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殲11B戰機殲11B的航電系統與武器系統遠遠不如殲10C,殲11B使用的是老式平板縫隙天線雷達,採用機械掃描原理,多目標攻擊能力不穩定霹靂10空空飛彈殲10C在擁有航電優勢與武器優勢的情況下屢次敗北,證明了重型戰機依然擁有無可取代的優勢。
  • 殲-11系列加速改進 「白頭」殲-11B現身沈飛試飛場
    資料圖:殲-16現身長春空軍開放日 錢程燦攝2006年推出了航電系統效能更先進、國產化水平更高的殲-11B。別看殲-11B戰鬥機外形和殲-11區別不大,其「內功」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採用國產的航電系統與武器系統、玻璃化座艙,換裝國產新型雷達,並使用更加先進的電傳操控系統。此後,借鑑從烏克蘭引進的蘇-33原型機研製出殲-15艦載機,後又在殲-11BS的基礎上研發了多用途戰鬥機殲-16。
  • 五架殲-20戰機有多大威力?
    殲-20VSF-22、F-35從理論角度來看,五代隱身戰機在航電系統、火控雷達、機載武器、隱身材料等核心領域差距並不大,因為決定最後空戰輸贏的因素很多,最核心的是要看誰的信息化水平更高,誰能最快獲取對方信息並先發制敵誰的勝算才最高。
  • 戰力全面升級,新吊艙專門針對殲20:臺軍購全新F16不得不防
    聲明:除《踢館》外,講武堂所刊登文章均為授權轉載,目的是提供多樣化看問題的視角,不代表堂主完全認同文章觀點8月20日,美國國務院宣布,川普政府已決定批准、並通知國會有可能向臺灣出售價值80億美元的重大軍售方案,包括66架新的
  • 同宗同源,印度的米格-21和巴基斯坦的魔改殲-7差距有多大
    當時的米格-21bis性能還算非常不錯,即便是在蘇聯空軍裡,這也算是最先進的米格-21了,該機換裝了R25-300渦噴發動機,機動性大幅提升,比當時我們列裝的殲-7要先進不少。美國就暫時扣押了本來準備交付的40架F-16,遲遲得不到新機的巴基斯坦只好向中國求助。當時購買的這批殲-7PG戰鬥機稱得上是殲-7的最強改型,相較於印度的米格-21UPG,殲-7PG的定位更加明晰,近距離格鬥能力相當出色。
  • 殲10B為何僅生產兩年就停產:殲10C裝備數量已超60架
    當然,經過升級之後,現在所有殲-10戰機均已具備發射PL-12空空飛彈的能力(下文統稱為「殲-10A」)。  隨著中國空軍從國土防空型向積極防禦型作戰力量轉變,原本作為制空型戰機使用的殲-10A也開始嘗試升級對地精確打擊能力。然而,受限於本身配置的脈衝都卜勒火控雷達對地面目標精確指示能力的不足,殲-10A必須同時掛載目標指示電子吊艙,才能投擲雷射制導炸彈。
  • 踢館 40架殲20可以對周邊勢力形成多大優勢?
    美帝選中去掉炮塔的「布雷德利」取代奮戰了半個多世紀的M113系列充當新一代裝甲運兵車(APC),「鋁合金飯盒」終於要下崗了。
  • 《翱翔雄心》震撼搶鏡的梟龍戰機 如何從殲7走到今天
    對於這架見證著中巴人民友誼源遠流長的戰鬥機,巴基斯坦空軍曾對其評價稱:在當今世界上,還沒有哪個第三世界小國能像巴基斯坦這樣自行研發並生產一種先進戰鬥機,我們做到了。  緣起「超7」——殲-7現代化升級的初步嘗試
  • 官方宣布殲-10C擔負戰鬥值班 再也不用擔心美帝的巡航飛彈攻擊了!
    -10C開始擔負戰鬥值班的新聞:殲-10C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改進型超音速多用途戰鬥機,配裝先進航電系統及多型先進機載武器,具備中近距制空和對地面、海面目標精確打擊能力。2017年7月參加慶祝中國   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首次公開亮相,受到海內外輿論廣泛關注。裝備殲-10C戰機的空軍航空兵部隊在新時代練兵備戰中再出發。駐訓高原、礪劍雪域、穿越山谷,殲-10C的戰鬥航跡貫穿著「一切訓練都是為了作戰」的理念,實現了從「練為戰」到「練即戰」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