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館 40架殲20可以對周邊勢力形成多大優勢?

2021-02-12 講武堂

美帝選中去掉炮塔的「布雷德利」取代奮戰了半個多世紀的M113系列充當新一代裝甲運兵車(APC),「鋁合金飯盒」終於要下崗了。從各國裝甲運輸車/步兵戰車近年來的發展趨勢來看,30噸+的裝甲車已經不可避免地要成為未來的主流了,我兔也要儘早拿出類似噸級的型號來啊。

圖:堂主我更感興趣的是,這麼多亞型,得夠廠家出多少款模型啊?

好了,我們回到正題,來解答今天的提問。

FBI WARNING:歡迎大家關注騰訊軍事講武堂微信公眾號,更歡迎各位以留言的方式向我們提問題,只要是有關軍事領域的,在我們《講武堂》微信公眾號的最下面留言欄中先輸入 #踢館# 標籤,然後寫下您的問題,通過後臺篩選後(在不違背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講武堂就會解答您的疑惑,我們的口號是無所不知,歡迎踢館!

追求學♂問的分割線

問:糖煮糖煮,有小道稱殲20首批三年40架,姑且不論細節,假如是這樣的話談一下對我空軍戰術以及周邊軍情的影響吧?對我軍戰鬥力能有多大的加成呢?特別是對東海和南海方向?

40架殲20的話,差不多可以湊出兩個團的編制來了;對於缺乏同級別機型的對手,可以在兩個方向上對於局部戰場環境形成制空權上的完全壓制。對於南海來說,除臺灣以外,空軍的殲20其實不會對局勢有多大影響;中國目前在南海遠海的問題不是裝備性能,而是持續存在能力。當然如果未來殲20上艦,有了四代艦載機的航母以後,就算美國航母戰鬥群要靠近南海,那也得三思後行,只是那不在這40架殲20的影響範圍裡了。

圖:臺灣的E-2T

 

而對於臺灣和韓國、日本來說,尤其是臺灣和韓國,這40架殲20就足夠讓他們睡覺都不如以往睡的安穩。比如以臺灣來說,它有著全世界密度最高的由三代機、預警機和先進地面雷達飛彈組成的防空網絡;而在殲20服役之後,不僅其三代機和預警機的生存能力就瞬間下降1個數量級,而且殲20本身有非常強的對地攻擊能力,能夠直接攻擊其關鍵的防空系統核心節點,整個臺灣防空體系的作戰能力下降幅度是用腰斬都遠遠不足以形容的。

 

而空軍戰術的話,很明顯在將來會圍繞殲20的尖刀作用而改變。殲20會承擔起大縱深內優先獵殺對方預警機、電子戰飛機,並擊落對方制空戰鬥機,清理出一條安全飛行通道的任務。隨後的其它機種,包括執行攻擊任務的戰鬥轟炸機、轟炸機等,都會在這個基礎上投入戰鬥。

 

問:堂主,美國空軍的下一代預警機為何遲遲沒有消息,E-3都服役快40年了,大型預警機在無人隱身高超聲速時代到底扮演什麼角色?

 

美國空軍現在面臨的主要還是錢的問題,各方面爭奪預算開支非常激烈;因此在現有預警機通過不斷升級後端的信號分析處理和通信指揮系統軟硬體之後還能湊合用的情況下,美國空軍目前仍然只能捏著鼻子繼續沿用E-3的機體和雷達平臺。至於啥時候出下一代,那就看國會什麼時候肯發慈悲批准空軍的相關預算了。

圖:E-3預警機

 

無人、隱身、高超聲速,這仨其實得分開來說。無人機時代,目前算有半個腳掌踩進門檻了;雖然目前由於人工智慧帶來的自主決策水平限制、通信和導航可靠性等問題,無人機還不能獨立履行攻擊和空戰任務,但是運用也非常廣泛了。不過問題在於,如果無人機本身的性能——包括隱身,飛行速度,使用的武器等仍然和載人飛機處於同一個級別下,那麼它對於預警機的威脅和影響也不會有本質區別。

圖:F22

 

隱身的話,實際上現在已經是隱身作戰時代了,F22服役都多少年了對吧。不過雖然F22設計之初的關鍵任務就是獵殺預警機,但至今預警機仍然是強國空軍不可或缺的關鍵節點,在發現目標、調度指揮上的能力依舊不可取代。但另一方面,未來互相優先獵殺預警機肯定是隱身戰鬥機的主流空戰選擇,如何提升預警機的生存和探測能力,將會是很嚴峻的考驗。

圖:高超聲速武器怎麼抑制信號特徵,目前還是無解的難題

 

而高超聲速對於預警機的威脅目前不太好評估。因為這類飛行器的目標信號特徵——特別是紅外信號特徵非常強烈而且難以抑制,高速下要做較高的機動性使對方攔截難度加大也代價和難度極高。這類飛行器的性能進步,追不追得上紅外等傳感器探測性能和信息化程度、攔截飛彈本身能力的進步,目前看趨勢還是非常不明朗的。

 

問:堂主你好我在看槍械雜誌的時候裡面多次提到(導氣式,閉鎖式,迴轉式)這些是什麼意思?可以用圖來解釋麼?


圖:AK47的活塞和槍機是一體的,活塞跟著走完槍機後坐的整個行程,因此叫長行程活塞原理


圖:長行程活塞原理對射擊精度的負面影響比較大,現代自動步槍採用更多的是短行程活塞,活塞和槍機不是一體的,活塞只運動很短一部分,推動槍機後座以後就分離

 

自動槍械的核心功能設計,就是要利用子彈發射時的能量,推動槍機後退、並在這個過程中把彈殼拉出槍膛拋到外面去;在槍機後退到極限以後,又要在此前被壓縮的彈簧推動下前進,並在前進過程中推動子彈上膛。

 

而所謂的導氣式自動原理,就是從槍管開孔,引出一部分高壓燃氣,用這個燃氣去衝擊活塞;而活塞再帶動槍機後退。比如AK47啊,81、95步槍啊,都是這類設計。另一種比較容易混淆的自動原理是氣吹式原理,槍管引出的燃氣直接吹動槍機後退;M16步槍就是這類。


包括AK家族在內,多數步槍都採用了迴轉閉鎖方式。閉鎖指的是槍機和槍膛互相勾住鎖定在一起,這樣能把子彈牢牢固定在槍膛內,發射時不會把槍機往後衝開,引發事故。而槍機偏轉閉鎖,就如上面動圖展示的,它是依靠槍機的旋轉完成機械結構的鎖定動作。

 

閉鎖呢,則是槍機和槍膛形成一個互相干涉的鎖死的結構,把子彈殼牢牢關閉在裡面。這樣的設計可以有效的應對中、大威力的彈藥發射。與之相對的,則是自由式槍機;它的槍機純粹是靠彈簧頂著子彈在槍膛裡的,子彈發射以後就頂開槍機,槍機又順著這股勁頭把彈殼拉出來拋掉。但是自由式槍機只能用在小威力子彈上,否則就會炸膛。

 

而迴轉,一般是指閉鎖槍機的閉鎖方式。比如M16的槍機上就有很多凸筍,而槍膛內部則有不少凹槽;這些凸筍沿著凹槽進去之後,槍機再一轉動,就從裡面像掛上的門閂一樣給抵住鎖死了;而子彈發射、膛壓下降到安全範圍以內後,槍機反方向轉回來,就又可以讓凸筍沿著溝槽往後退出去了。

問:一直有傳言說美國人有給肥電安裝變循環發動機的計劃,請問這個計劃現在還存在嗎?加裝了變循環發動機以後F35會不會對中俄四代機造成威脅(俄國人說T50算,那就算好了)?另外堂主一直拿毛子還在使用R27系列作為毛子空軍幹不過歐洲人的依據,可是毛子這幾年戰機更新那麼快,如果真準備開戰,量產R77也沒有什麼經濟上的困難吧?另外,請問所謂的大毛下一代空對空火箭(霧)發展到什麼程度了?

 

給F35裝變循環發動機的話,應該是指F136發動機與F135發動機的競爭吧。F135和F136之爭,實際上是當年F22/F23選型時F119和F120發動機之爭的延續;F119基礎上衍生出了F135發動機,而當年由於設計激進、風險較高而輸了競爭的F120變循環發動機則衍生出了F136發動機。實際上後來F136再次輸掉競爭,基本上不可能再裝在F35上了。

圖:競爭失敗的F136

另外變循環發動機的最大性能優勢,在於超聲速下小涵道比,亞聲速下較大涵道比兩種工作模式可以按需切換;對於F22、yf23、殲20這樣強調超聲速巡航的制空機意義重大。而對於F35這樣肥碩、跨超聲速阻力巨大的機型來說,本身它飛超聲速的時間和距離都不長,絕大多數時候以亞聲速飛行,用變循環發動機其實性能提升不大。

 

毛子戰鬥機更新快實際上就是油價高漲那幾年,現在油價暴跌以後,毛子國防開支還在大幅度縮水,量產R77全面替換R27其實毛子還是壓力山大的。即便是轉入戰時經濟體制,能夠壓榨出來的產能也無法真正脫離實際經濟能力的支撐極限。

圖:R77毛子自己裝備的遠沒賣出去的多...

 

毛毛的下一代彈麼,模型和假想圖每年沒斷過,就是一直不見真傢伙出來。格鬥彈目前懷疑卡在紅外成像導引頭上了,至於中距彈目前更加雲裡霧裡。不過堂主懷疑毛子真正的下一代中距彈可能不會再沿用R77的柵格尾翼了,如果那真的是全新設計的彈,而不是在R77基礎上縫縫補補的改型的話。

 

問:塘主你好,我在絕密飛行中看到一個內容,飛機在空中圍繞著你個空艇加油,空艇的運動速度那麼小,戰鬥機的速度那麼快,可以加油嗎?無人飛機最後直接用它的尾焰把周圍懸浮的油點著了,之前加油的哪個飛機為什麼沒點著呢?最後一個這個在空中懸浮的加油飛艇的可實施性有多大?

 

電影嘛不要當真。空中加油的時候,加、受油機的速度匹配是非常重要的;飛艇的速度根本不能滿足任何一種高速飛機的最低極限,如果噴氣式戰鬥機非要嘗試保持和飛艇相同的飛行速度,早在那之前就會陷入失速狀態打著轉的往地上栽下去了。實際上用飛艇加油是沒可行性的——特別是飛艇本身在高空攜帶載荷的能力很差,畢竟它基本上全靠空氣浮力吃飯啊,一立方米空氣才能提供多少浮力?

圖:這小飛艇能裝的油,頂天夠用一兩架飛機用

 

至於尾焰點燃懸浮的燃油這個,倒是說得過去的。因為戰鬥機是否打開加力燃燒室,發動機噴流的溫度大大的不同;這個有F-111作為例子,它在放油的時候,如果不開加力燃燒,油霧不會被點燃,開了就點著了。


圖:非加力狀態下,F111放出的油霧不會被點燃


圖:F111點燃油霧是通過加力燃燒完成的

圖:動圖更方便說明問題

 

 

迷你踢館

 

 

問:求堂主翻牌!目前我國國內的殲10C和日本的F-15相比哪個更先進?如果真的交戰了,單發的殲10會不會比較吃虧?



日本F-15J/DJ就是定製版的F-15C/D,在爬升和加速上對殲10C有明顯優勢;但是其它方面比如極限過載盤旋、滾轉等方面都居於劣勢。航電和武器系統則是F-15J全面居於劣勢,它的基本航電系統很老,現在樂觀估計只有60多架飛機經過改進可以發射主動雷達制導的中距飛彈,其餘都還只能發射AIM-7系列麻雀半主動中距彈。而殲10-C上的航電是構架類似於F22的真正四代機航電系統。

 

問:從小生活在基地邊上,還在我爸懷裡的時候就最愛看天上的教練五飛機,我想知道我們在大西北部署那麼多的蘇27主要目的是什麼呢?有沒有可能是截擊毛子的飛彈?

 

西北太大了,地廣人稀,大航程、長滯空的蘇27系在那邊用起來進行日常巡邏要方便得多;在有什麼緊急情況的時候,蘇27這種能帶很多油的飛機,也能維持較長的高速衝刺距離進行快速的遠程攔截。

問:無所不知的堂主啊,求翻牌,上期踢館中說到了手榴彈,其中有個名詞M26A2防禦性手榴彈,手榴彈有哪些區分,用處都有什麼不同啊?

 

既然著重提到防禦型手榴彈,那就講講手榴彈的兩個最重要的分支,進攻型和防禦型的區別吧。

圖:進攻手榴彈

 

從傳統設計來說,進攻型手榴彈外殼非常薄,而且沒有預先設計的鋼珠等大量破片;在爆炸以後,它的破片少而輕,殺傷範圍很小。因此進攻的士兵在扔出去以後,可以緊跟著就發起進攻,向敵人的方向——也就是投擲手榴彈的方向發起衝擊。


而防禦型手榴彈則不一樣,它裡面裝填滿了鋼珠等破片;爆炸以後密集的破片會飛散的非常遠,殺傷範圍很大,士兵在投出以後必須在爆炸之前就躲在掩體後面,避免被破片傷及。

 

問:如果狙擊手隱藏在叢林或者建築物裡不動,也不開槍的話,靠什麼設備設備能快速察覺使用了各種隱蔽手段的狙擊手?紅外線監視器能否有這個作用?

 

針對熱信號的紅外探測是目前比較有用的手段,當然狙擊手們也有對應的隱蔽方法就是了。目前另一種比較有潛力的方法是雷射掃描,利用觀察鏡、瞄準鏡的特殊反射特徵來找出狙擊手;但是就目前的技術水平,探測能力(特別是漏警和虛警率太高)還不足以達到實用化地步,將來啥時候能行,這個堂主也沒法下定論。

 

問:中國為什麼不研發類似超級巨嘴鳥的飛機來搶佔窮國市場?

 

早年的話國內主要還是停留在有什麼賣什麼的地步,主要是把國內已有的型號推出外貿版本;後來進一步發展到按需定製,找國外客戶聯繫看看有什麼能做的項目,K8教練機、FC-1梟龍戰鬥機都這樣。反正在這兩個階段中,都一直沒有出現過類似的客戶需求,所以國內也沒有做類似的產品。而至於現在的話,明顯不存在飛行員傷亡、被俘問題的無人機更受歡迎了,估計以後可能也不會開發類似型號了。


圖:咱沒遇上過需要這類飛機的客戶啊

 

問:堂主,同是德棍,我想問一個簡單的問題,為什麼二戰時德國坦克用的是汽油機?我知道有資源匱乏上的問題,那麼有沒有財團壟斷或是私人關係等因素呢?望採納!!!謝謝,第一次提問。

 

並沒有看到有什麼財團或者私人的影響,德國坦克不用柴油機的主要原因還是石油匱乏導致,德國人主要依靠煤煉油製取燃料滿足戰爭需求,但製取柴油難度更高,珍貴的柴油必須優先供給潛艇等方面。

 

問:055大驅和美國阿利伯克3和DDG1000,相比,哪個戰鬥力強?

 

DDG1000不太具有可比性,畢竟它的技術應用水平是完全超脫於傳統驅逐艦的。而最新的伯克級和055相比的話,055由於設計年代晚,船體優勢明顯(設計更新更先進,目前看噸位也會更大)。而電子設備和武器系統目前則還不好說,但在大體上是可以持平的;應該說055的戰鬥力有望比最新版伯克要強一些。

 

問:帥氣的堂主大人您好!我想問可不可以設計一些隱身的或者經過隱身修形彈藥作為五代機的外掛彈藥(配經隱身修形的外掛架),對於那些不隱身的的彈藥,可以裝在隱身修形的彈莢裡發射,這樣既能 提升載彈量又不大的影響隱身外形。同理也可以設計類似的副郵箱電子設備等。

類似的想法實際上很早就有,問題在於電磁信號反射對於外形細節異常敏感;一個小的凸起、縫隙、夾角,就能使整個隱身飛機的信號特徵強度陡然上升1-2個數量級,也就是十倍百倍的增強。不大的影響隱身外形,至少在目前技術水平下是不可能做到的,內置彈倉是目前唯一可靠的隱身化武器攜帶方式。

圖:隱身彈艙基本就是個騙錢的噱頭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 

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

相關焦點

  • 五架殲-20戰機有多大威力?
    ,並同時對周邊的美、日、韓、印等軍事強國造成了極大的「衝擊」,在未來一定時期內形成了極為有效的戰略威懾。中國空戰部隊的戰術單位採用的是四機編隊,一個飛行中隊配備4架戰機,一個大隊配備12架戰機,一個航空團下屬為3個飛行大隊配備36架戰機,此外航空團還有直屬戰機4架,也就是一個航空團總計配備40架戰機,一個航空師下轄三個飛行大隊為120架戰機,師直屬4架戰機總計124架戰機。
  • 踢館 殲20能否學習米格25經驗,彌補動力缺陷超過F-22?
    那麼我兔的殲20能否運用米格25效應,彌補發動機的缺陷,進而超過F-22呢? 米格31的發動機遠不如F-22,那為什麼速度可以比F-22快? 首先說一句:美國的設計,可以借鑑,但不可以全盤照抄——學他者生,像他者死。因為美國式的飛機設計,其側重點是非常強調發揮其材料工藝、機電和電子設備、發動機性能優勢的;中國在這些方面都處於劣勢,如果完全採用高度近似的設計,最後必然是處處性能都顯著落後美國型號。 現在談談殲20的氣動布局和F22氣動布局的優劣。
  • 殲20作為我國最強的戰鬥機,5架殲20的威力有多大呢?
    5架殲20在隱身狀態下可以掛載「10枚霹靂-10+20枚霹靂-15,一共可以攻擊30個空中目標」,在非隱身狀態下可以掛載多達70枚飛彈(一架殲20內置彈倉掛載6枚飛彈,外置4個雙聯裝複合掛架可以掛載8枚空空飛彈)。
  • 我國被周邊海量F35包圍,殲20數量不足,我們需要殲35戰機
    當前的我國最尖端的殲-20戰鬥機的數量面對數量龐大的F-35戰鬥機是絕對的劣勢方面,而且在F-22部署到亞太后,我們的殲-20戰鬥機身上的擔子會更重的,雖然F-22已經停產很多年了,但美國還有187架在役的F-22,而且殲-20的造價非常昂貴,殲-20本身作為雙發重型四代機,如果盲目生產太多的話,會給財政帶來巨大的壓力,短期內殲-20的產量也無法滿足我軍的需求。
  • 500架五代機包圍中國,殲20卻不到100架,成飛緊急開啟第4條生產線
    日本的F35近些年來,我國周邊國家開始大量採購、裝備五代機,日本在未來裝備超過100架F-35A/B型戰機,韓國也採購了40架F-35A型戰機,還會採購艦載型的F-35B,還有澳大利亞和新加坡都會裝備F-35戰機,
  • 10架殲20同時出現在東南沿海,當真3架殲20打不過1架F-22?
    要知道蘇57戰機可比殲20早首飛一年,但是現在依然沒有服役,而且在去年年底還摔了一架,何時服役依然還是未知數,這與殲20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要知道殲20早已服役,而且已經量產,已經具備全天候的作戰能力! 這次除了殲20本身之外,大家最關注的就是10架殲20出現的地點,同時出現在衢州空軍基地這是前所未有的,10架殲20完全可以展現強大的戰鬥力,部署在這裡威懾力不言而喻
  • 踢館 | 中俄空軍換裝速度差距多大?全俄戰機產量只及成飛一家
    問:親愛的堂主,聽說新輕坦(也算中坦吧,都30多噸快40噸了)已經裝備西藏部隊了,為什麼說新輕坦適合南方水田和高原?我們看看單位推力,新輕坦1000馬力38噸,一噸26馬力,99大改1500馬力58噸,也是一噸26馬力,輕坦並沒動力優勢。
  • 運20首飛八周年,或將生產200架,已有40架入列
    2013年1月26日,由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大型多用途運輸機——運20在西安閻良首飛成功。此次試飛歷時1小時,1架殲15為其伴飛。
  • 殲15戰鬥機多個鴨翼,飛機攻角可以從24度提升到80度
    蘇27戰鬥機的普加喬夫眼鏡蛇眼鏡蛇機動,最大攻角可以達到110度,這意味著飛機屁股在前,機頭在後向前飛,這種機動動作雖然在空戰中不太實用,但是卻展示了巨大的大攻角性能,航空界的常識:飛機依靠升力吃飯,攻角越大升力越大,升力越大,性能越高,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戰鬥機的發展,也是攻角的發展,經過60年的發展,飛機最大攻角從過去的不到20度升級到現在的60度,這就是殲20,F22,F35戰鬥機的水平
  • 踢館 | 模擬飛行高手和專業無人機控制員之間,差距還有多大?
    當然了,在我軍不管什麼先進戰鬥機,形成戰鬥力的道路上,不擼點火箭彈的話,就不算形成戰鬥力了2333……啥時候也能看到殲20擼一發?>無所不知,歡迎踢館!圖:二維彈道修正引信,能將20公裡處炮彈200米級別的誤差縮小到20米級別,於是殺傷力大幅上升、消耗量大幅下降。這種引信可以安裝在原有炮彈上,對炮兵的效能提升極其明顯,這就是科技進步的威力。
  • 殲10裝備數量突破500架,另一款老戰機進入加速淘汰時代
    殲10C大象漫長步近日CCTV公開了殲-10C戰鬥機大象漫步的畫面,數十架殲-10C戰鬥機在跑道上面嚴陣以待,以給極強的視覺衝擊力。從海外資料來看,殲-10C戰鬥機裝備數量已經超過200架,而殲-10系列戰鬥機裝備數量已經突破500架,並且還在繼續增加長之中,普遍預測殲-10C系列可能生產到2025年,然後新一代隱身多用途戰鬥機接替。
  • 殲20戰機或已有50架:2030年數量超過500很有望
    78271 據說這是中國空軍第1架殲-20戰鬥機近日中國空軍首次公開第一個殲-20在建製作戰部隊圖片,威龍第一旅閃亮登場。未經證實消息說中國空軍現在大約擁有接近50架殲-20戰鬥機,根據這個速度,大約可以推測成飛大約在7個月內製造了19-25架戰鬥機,平均每個月大約3架。這個速度大約與當年F-22戰鬥機列裝速度大致相當,2005年美國空軍批准F-22戰鬥機批量生產,2011年生產線關閉。6年時間大約生產了180架飛機,平均每年30架,每個月生產2-3架飛機。
  • 日本炫耀軍力:未來裝備147架F-35戰機,殲-20戰機能否一戰?
    F-35戰鬥機優勢在於強大得隱身性能,在執行空戰任務不被察覺,這跟F-15戰鬥機採取硬碰硬不同。日本裝備F-35戰鬥機確保對周邊國家裝備戰鬥機形成壓制。日本一貫尋求純粹空中優勢戰鬥機,例如1980年後採購美國F-15戰鬥機。但F-35戰鬥機存在缺陷,最大速度相當有限,而且隱身模式下有效載荷,而F-15戰鬥機最大最大攜載量將從8枚增加到18枚(4個4聯裝掛架加兩個翼梢掛架),在F-15戰鬥機退役前,日本航空自衛隊將全面形成F-35和F-15戰鬥機卡相搭配,抵消F-35戰鬥機作戰有限,同時在戰機數量上的劣勢。
  • 搶走美F16百億訂單,梟龍再次拿下40架大單,殲20技術立功了!
    圖為梟龍戰機 近日,據媒體報導,原本用於殲20上的DSI進氣道,和座艙蓋技術首次允許隨梟龍戰機出口後,又一個國家一眼看上並下大單,一口氣買下40架, 這個國家就是位於非洲的奈及利亞,這次將採購40架梟龍戰機,是否預示著國產武器的春天來了呢?
  • 我們已經主宰臺海的天空,如果再加上殲20…
    就在本周,軍報報導了已經部分換裝第五代戰機殲-20的「王海大隊」所在空軍旅在演訓中以「零損傷」的代價一舉「擊落敵機」17架的戰果,無疑顯示出具備優秀隱身性能的五代機在面對四代/四代半戰機時展現出來的巨大優勢。雖然這類演習案例在美軍手中已經屢次上演,但只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在解放軍自己的部隊身上,才會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五代戰機「真香」的真諦。
  • 殲20威力有多大?美軍:F35毫無還手之力
    自從我國先後推出了殲20、FC31這兩款不同級別的五代機以來,在國內廣大的軍事愛好者當中就一直存在著很大的爭議,那就是我軍到底是應該效仿俄羅斯只裝備殲
  • 越南計劃在南海部署百架颱風,我國應加快裝備殲20
    蘇-27儘管十分經典,但畢竟是40年前的過時設計,早已不堪重任。我軍部署預警機和空中加油機的另一影響,就是戰鬥機可以為艦艇編隊提供不間斷的空中掩護,越軍的返航偷襲戰術不再有效。為掩護攻擊機群,越軍必須與我軍戰鬥機進行正面空戰。當前我軍和越軍都裝備了蘇-27與蘇-30戰鬥機,該機是蘇聯於1970年代研製的第3代戰鬥機,空戰性能早已落伍。
  • 24年變化有多大?中國1996年和2020年奪島登陸能力比較
    但考慮到質量因素實際戰鬥力恰好相反,空優主力包括3700架殲-5以及殲-6,570架殲-7戰鬥機、130架殲-8戰鬥機,500架強-5攻擊機。實際上能起作用的「現代化」戰鬥機,只有緊急改裝數架可發射中距彈的殲-8II全天候型(總計備彈20枚"阿斯帕德"飛彈),另外還有20多架蘇-27戰鬥機才是王牌。
  • 24年有多大變化?中國1996年與2020年登陸作戰能力對比
    今時不同往日了,經過24年發展,目前研製的陸海空三軍主戰裝備,早已對周邊形成壓倒性優勢,首先是空軍,殲8、殲7幾乎完全淘汰了,空戰以殲16、殲11B、殲10A\B戰機為主,蘇-35戰機已經部署完畢,對F-16戰機、IDF戰機和幻影
  • 殲20進入武統臺灣前沿陣地
    2009年在一次公開場合的演講中,蓋茨以美國人特有的口氣炫耀了美軍在先進戰鬥機方面的巨大優勢:到2020年前,美國將擁有1100架F22和F35組成的第五代戰鬥機群,屆時這仍然是碾壓全世界般的存在。至於中國,蓋茨提到這個字眼時意味深長地輕蔑一笑,他放言:中國2020年前一架五代隱形戰機也不會擁有。可他沒想到,難堪會來得如此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