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變化有多大?中國1996年和2020年奪島登陸能力比較

2021-02-14 逸傑評說車

假設基於現實,24年前臺海危機期間有一場世紀大演習,好似一個火藥桶就差一根火柴可以點燃引爆。歷史沒有給它引燃的機會,但並不代表未來不再發生,只不過隨著時間遠去各方軍力水平也在不斷變化中。1996年,三軍最精銳力量齊集一堂,萬炮齊轟、搶灘登陸、海陸空一體看似熱鬧非凡。實際演習場上硝煙瀰漫並不和戰鬥力成正比,雖然官兵士氣高昂軍事素養超凡,但在顯示決心同時軍事實力與此卻並不匹配。

以往陸戰實力通過實戰得到世界認可,但多年之後裝備水平嚴重落伍,更重要的是登陸作戰需要兵力投送裝備。配套的海空軍卻同樣實力不足,嚴重缺乏先進作戰裝備,三軍裝備水準停留在上世紀60-70年代水平。大家知道奪島登陸需要三方面配合,包括制空權、制海權(反艦)、兵力投送(灘頭火力壓制以及艦載、空降能力)。回顧24年前那場三軍大演習,認識不足才能有效進步,客觀分析我們奪島登陸作戰能力到底有多大變化。

登陸演習

1996年奪島登陸能力

制空權是頭等優先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登陸作戰的成敗因素,當時空軍和海航在裝備數量上以4000多架戰機排名世界前列。但考慮到質量因素實際戰鬥力恰好相反,空優主力包括3700架殲-5以及殲-6,570架殲-7戰鬥機、130架殲-8戰鬥機,500架強-5攻擊機。實際上能起作用的「現代化」戰鬥機,只有緊急改裝數架可發射中距彈的殲-8II全天候型(總計備彈20枚"阿斯帕德"飛彈),另外還有20多架蘇-27戰鬥機才是王牌。

這些戰機需要面對150架美軍各類艦載機(雙航母編隊),主力機型是F-14「雄貓」以及F/A-18「大黃蜂」,另外還包括對岸130多架IDF戰鬥機(配備天劍二號中距彈)。當時缺乏電子對抗以及精確制導能力,上述各類一二代機所要面對的不僅是攔截戰鬥機,還包括E-2這樣的預警機及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等。如果再加上數量以及密度都很高的防空系統,如「霍克」、「麻雀」、「小懈樹」、「標準」防空飛彈,還有雷達瞄準自動高炮群等,需要突破立體防空系統取得制空權將付出巨大代價。

殲-8II全天候戰鬥機

F-14「雄貓」戰鬥機

考慮到外部力量介入,要奪取制空權基本不可能實現,以蘭德公司後來的推演兵力計算。美國只需要投入0.8個聯隊,總計約57架戰鬥機,就可以在7天內消滅我方50%參戰空中力量。如果考慮到衝繩、關島基地飛機,以及周邊航母戰鬥群的部署時間,實際上從半個小時到一周內都可以集結完畢,登陸一方在常規力量下支援下完全沒有阻止手段。

殲-7E對F-14妥妥的代差

空中激戰的同時海面同樣重要,獲得制海權才有可能將至關重要的陸軍送上岸,海軍此時只有一艘較先進052型112「哈爾濱」號驅逐艦、4艘053H2G型護衛艦。其他都是很老舊的051型驅逐艦、053H1型護衛艦,037型獵潛艇等,防空靠高射炮,反潛靠深水炸彈,反艦靠老海鷹,至於艦載直升機都很罕見。

與此同時對岸開始換裝二代艦,包括「佩裡」級護衛艦、「佩裡」級護衛艦,就算是老式驅護艦經過改裝性能都強於051型。反艦有射程80-120公裡的「雄風2」反艦飛彈,防空有射程40公裡的標準1防空飛彈,還有「諾克斯」級這樣的專業反潛護衛艦。如果再加上美國航母戰鬥群,這種優劣對比中處於絕對劣勢,還能用來拒止使用的常規裝備只有R級或035「明級」潛艇。不過這些型號潛艇本身性能已落後,同時海峽中不利的地形也影響了它們的發揮,實際上只能作為水下設伏或布雷承擔海上封鎖任務,至於效果如果很難驗證。

銅陵艦發射紅旗-61B

035型常規潛艇

反艦、對地(灘頭)壓制/破障,對於海軍此時2000-4000噸的艦艇來說有點勉為其難,由於部署在灘頭的大量障礙,對於登陸部隊威脅相當大。缺少精確制導武器的當時,大面積火力覆蓋成為首選,但是執行火力支援任務的051型驅逐艦,安裝兩座130毫米火炮射程僅十多公裡,再加上火力密度不足以難以形成有效壓制。

053型護衛艦以及037型獵潛艇,這種體量更小火炮口徑同樣小的軍艦,只能抵近射擊生存能力堪憂。手頭上能形成壓制的東風-15僅200多枚,雖然威力大射程遠但成本也高數量又少,這種情況下不可能拿著東風-15當火炮用。因此,考慮到灘頭登陸作戰火力壓制需要,開始測試「陸炮上艦」將各式火炮、自動榴彈炮、高炮統統拉上民用貨船,形成火力支援艦。

不過搖擺不定的貨船不能提供穩定平臺,火炮發射散布很大基本不可能精確命中,實戰登陸部隊只能依靠小型護衛艦、獵潛艇以艦載小口徑火炮,對灘頭火力點和障礙物進行壓制射擊,以掩護掃雷艇以及快艇登岸作業。不過射程決定了這些艦艇只能抵近到很危險距離,和灘頭M48H和M60坦克以及火炮等對抗,實際上除了利用數量優勢外實在很難有其他辦法。

051型驅逐艦

037型獵潛艇

制空、制海目的只有一個,讓陸軍能夠順利登陸上岸,這就要求有足夠的登陸運輸船隻。當時只有數量有限、噸位很小的中小型坦克登陸艦,兩棲攻擊艦和可以直送到灘頭的氣墊登陸艇都沒有,包括072型坦克登陸艦,滿載排水量超過4000噸,073型坦克登陸艦,排水約850噸。當時這兩型主力總數約30多艘,一次運輸投送兵力不超過一個旅,第一波次大約攜帶3000人及120個裝甲車輛。如果加上徵用的民用船隻,一次可以運送一個師的作戰兵力,不過由於艦艇小同時運輸直升機少基本不具備兩棲登陸能力。

搶灘方式還是傳統的由船到陸,兩棲車輛以及大量衝鋒舟要在30分鐘以內抵達灘頭,缺少火力壓制下的守軍可以通過各種預先標註位置射擊。依靠工事將對登陸部隊以大量殺傷,缺少裝甲力量支援還要背水作戰,等待第二波次後援實際操作起來危險係數太高。

坦克登陸艦

搶灘登陸

垂直機降缺少裝備,只能選擇空投及空降方式進行守軍後方要點佔領、阻敵增援等,這同樣對運輸能力提出很高要求。作為主力的運-8空降一個團需要40架(一個航次),而且最大趕飛重量小無法攜帶重型武器(20噸運力),這種情況下空降兵只能依靠單兵輕武器和機械化守兵對抗。灘頭登陸部隊是背水一戰,深入後方空降兵是孤立作戰,要想贏得勝利就必須雙方都順利並得以會合,以當時的裝備水平來看很難。

運-8空投

運-8空投

2020年奪島登陸能力

24年之後三軍發展水平已經不可同日而言,制空權靠殲-7、殲-8獲得成為歷史,時至今日我們擁有類似於美國的強大空軍實力。包括殲-10、殲-16、殲-20空軍三劍客,性能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面對F/A-18、IDF、F-16以及幻影2000等機型,綜合作戰能力全面超越。而且在數量上同樣取得優勢,就算美制F-35介入也改變不了優劣對比,畢竟海峽並不大外部軍力的介入也有一個程度,世界大戰級全面介入可能性不大。

原有的空中預警、電子幹擾等手段,現在我們也有對應機型,特別是空警系列預警機的大量加入。使我們看得更遠更加有效攔截、作戰,24年前只能以國外進口數量有限的中距彈拒敵,現在國產PL-12、PL-15等先進超視距飛彈的加入,優勢更加顛覆性。

殲-20戰鬥機

空警2000

原來實力雄厚的美國航母戰鬥群也成為可戰勝對象,中國海軍已進入雙航母編隊時代,其他新銳戰艦下餃子也有很多年。包括052C/D型、055型飛彈驅逐艦,以及054型飛彈護衛艦等,數量以百為單位計算而且每年都在不斷增加中,能用垂直發射系統賦予了更加強大戰鬥力。另外,當年依靠091型核潛艇才勉強將美軍逼退,現在093、095同樣構成新時代戰略威懾力量。

055型飛彈驅逐艦

原來老式的轟-6已經進行了重大升級,比如轟-6K/N/J三種型號無論在航程、載彈量方面都得到突破,可以掛載長劍-20巡航飛彈、鷹擊-12反艦飛彈以及東風-17高超音速飛彈等。就算轟-6從腹地起飛,大航程加上這幾款遠射程飛彈足以覆蓋周邊美軍基地,比如橫須賀航母基地、關島等。兩個航母作戰鬥群,包括了數十架殲-15艦載機,以及10多艘052D、055型驅逐艦,可以將防線往外推出第一島鏈。而且航母殺手越來越豐富,除前面提到的東風-17之外,還有東風-21D、東風-26可以精確遠程狙擊美國航母,威懾作用明顯可以將外部介入力量儘量扣除。

轟-6K轟炸機

再次回到陸軍上岸的問題,經過多年發展071型船塢登陸艦、075型兩棲攻擊艦都在批量入役,前者滿載排水量高達2.5萬噸以上。相比之前坦克登陸艦性能上有質的飛躍,大噸位帶來巨大的直升機飛行甲板,還有登陸船塢及車輛滾裝跳板,三者可以同時進行作業。包括機庫在內可以攜帶4架直-8大型直升機,或者6架直-9直升機,和艦艇內部的兩棲車輛以及氣墊登陸艇配合,可以執行兩棲登陸任務。一次可以容納500-800名陸戰隊員、4艘氣墊艇、近50輛各類裝甲作戰車輛,包括主戰坦克、兩棲裝甲車、輪式和履帶式步兵戰車等。

075型兩棲攻擊艦排水量超過4萬噸,在兩型跨海登陸主力戰艦陸續下水之後,今後將具備遠海3個重裝師部署能力。相比24年前的一個輕裝師來說進步神速,而且隨著運-20的大量生產入役,空投重裝能力同時具備對於空降兵來說絕對是福利。

071型船塢登陸艦

空降兵

有了大運力登陸艦艇的保障,灘頭火力壓制現在不用再陸炮上艦了,可以交付對象眾多包括空軍、海航、陸航以及火箭炮等。空中殲-16、殲轟-7可以攜帶大量高精度武器隨叫隨到,這些年發展神速的無人機隊伍更是能派上用場,可以更加近距在作戰空域守候就等攻擊命令。陸航可以跟隨抵近作戰,直-10及直-19武裝直升機攜帶各類反坦克武器,攻擊灘頭陣地目標,必要時可以攜帶空空飛彈攻擊對方倖存的低空目標。當然在這種情況下不能忘了火力覆蓋核心,遠射程高精度火箭炮(射程300公裡以及精度小於10米),甚至可以隔海發射精確撥點,比如對指揮中心、機場、雷達、火箭炮等陣地攻擊壓制。

陸航直升機裝備越來越多,每個空中突擊旅裝備有40多架各式直升機,一次跨海作戰可以集中數百架直升機。特別是直-8以及直-20,這種大運力直升機可以裝載全副武裝戰士,以及小型「山貓」全地形車等,儘量賦予強大火力和機動性實施敵後突擊。

空中突擊旅

空中突擊旅

遠程火箭炮

當年進行奪島登陸作戰是無奈之舉,同時也無力攔阻外部力量的介入,而在今天三軍實力在世界範圍內也是第一梯隊的存在。東風系列加上核潛艇可以有效阻止外部力量介入,對岸此前佔據優勢的反登陸作戰能力並沒有多大提升,兩者相比之下幾乎按沙盤演練方式奪島。當然為了儘量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可以遠火進行長時間高精度壓制覆蓋,同時將大量無人裝備投入戰場以達到最優效果。

是時候讓99式開練了

相關焦點

  • 24年有多大變化?中國1996年與2020年登陸作戰能力對比
    摘自:今日頭條@萬乘之尊1996年,曾經有一場聲勢浩大的登陸演習和飛彈發射訓練,雖然展現了優良的軍事素質和高昂的士氣,顯示了決心和能力。但這時的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軍事建設放緩,實際己已落後於世界軍事潮流了,在陸地戰場上中國陸軍不會畏懼任何敵人,但在海空登陸手段卻是寥寥無幾,24年後,我們又看新的登陸演習,現在的登陸作戰和當年的登陸作戰相比,差別有多大呢?
  • 24年變化有多大?— 中國1996年和2020年陸軍裝備水平比較
    回到90年代中期的東南沿海,曾經有場貼近實戰的世紀大演習讓我們去一探究竟,看看當年的陸軍裝備和現在相比有多大區別。90年代中期,陸軍裝備可以用寒酸形容,陸戰之王還是以五對輪的59式、69式中型坦克為核心,外加62式輕型坦克。先進一些的79式、88式主戰坦克裝備數量有限,性能也僅相當於對岸M60坦克,更加先進的96式、99式都還在研製中或裝備前夕。
  • 25年有多大變化?中國1996年與2020年登陸作戰能力對比
    目前,我國人民海軍的坦克登陸艦和中型登陸艦的技術水平已經達到了世界較先進水平。1996年中國曾組織大規模的登陸演習和飛彈發射訓練,那麼25年後今天的中國登陸作戰水平又是如何呢?目前的登陸作戰與當年相比又究竟有多大的改進呢?
  • 中國如今對臺海登陸作戰能力已非1996年可比
    下文重點分析我軍目前的登陸作戰能力,已遠超1996年時期,祖國統一大業指日可待!(央視新聞視頻)1996年,曾經有一場聲勢浩大的登陸演習和飛彈發射訓練,雖然展現了優良的軍事素質和高昂的士氣,顯示了決心和能力。
  • 20年中國軍力變化有多大?中國2001年和2021年軍事實力對比
    他們廣泛搜集涉華軍事信息,獨立研判中美關係走向,提出應對中國軍隊崛起之策,為美國政府和軍隊提供了數量可觀、質量上乘的諮詢報告。筆者搜集整理其相關的數據資料,來分析中國2001年和2021年軍事實力的巨大變化,來看20年中國軍力變化有多大。
  • 1996年解放軍差點攻打臺灣,結果美國航母來了……
    民進黨此次二度執政,其毫不遜色於陳水扁時代的臺獨傾向自然也引起了各方的擔憂——2004年和2008年,這種擔憂與臺灣當局的輕率舉動曾兩次將臺海地區推到了戰爭邊緣;與此同時,今年還是1996年臺灣海峽危機20年,作為海峽兩岸距離全面武裝戰爭最近的一次危機。從1996年的「千軍萬馬過海峽」到2016年的「超距打擊特戰破襲」,解放軍的攻臺預案,期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 1996年臺海危機
    1995年至1996年間臺灣政界提高了對中華民國「正統性」的訴求,引發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準備武力攻臺的軍事演習,行動引發危機。解放軍第二砲兵部隊和南京軍區分別向臺灣外海試射飛彈,舉行兩棲登陸作戰演習,美國則緊急調動兩個航艦戰鬥群進入海崍,海崍一時戰雲密佈。中華民國政府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試圖以恫嚇行為幹涉中華民國第一次全民直選總統,但最終適得其反,李登輝順利當選連任。
  • 1996年臺海危機,暴露「美日同盟」真相
    1996年臺海危機期間,美日之間一些不為人知的內幕,讓我們清楚地看到「美日同盟」的真相。日本前首相橋本龍太郎2007年10月30日,臺灣《中國時報》刊登了一篇特別報導,首度披露了199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臺灣海峽舉行三軍大演習時,日本政府採取的應對措施,和美國把所謂「盟友」晾到一邊的內幕。
  • 1996年臺海危機,美日之間不為人知的內幕
    長期以來,美國和日本一直強調「美日同盟」關係的重要性,日本說美國是日本「不可替代的同盟國」,美國說美日關係是「重要的」和「牢固的」。然而美日真是親密無間嗎?1996年臺海危機期間,美日之間一些不為人知的內幕,讓我們清楚地看到「美日同盟」的真相。
  • 臺妄言:大陸2020年完成攻臺準備,有4種動武可能?
    臺當局炒作大陸2020年準備攻臺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國防部」本年度《中共軍力報告書》共分為區域情勢與中共發展、解放軍高層人事更迭、國防政策與國防預算、重要武器籌獲與發展、重要演訓、解放軍戰力整備現況、對臺軍事作戰整備及結論8個章節。
  • 2020 年有望登陸 Switch 平臺的 15 款遊戲
    發售日期:2020 年待定登陸平臺:Switch在《牧場物語》中加入魔法和怪物,巧妙調和,你就有了接近《符文工房》的體驗!2019 年初,《符文工房 5》開發中的消息隨著《符文工房 4:特別版》一同公布,距離該系列的前作已有 7 年之久,新作的畫面也將有與時俱進的變化。雖然目前未有更多消息釋出,但依然值得期待。11.《數碼寶貝:絕境求生》Digimon Survive
  • 1996年臺海危機,若真打起來,結局真的可以收復臺灣嗎?
    同時,亦於3月18日-25日在平潭島舉行第三次陸海空部隊聯合作戰演習中,演習人數更達到15萬人。美國也作出反應,調來「獨立號」、「尼米茲號」兩個航母戰鬥群趕來作為回應。臺海海空一時戰雲密布。不過,「攻臺」最終未能成為現實。1996年3月25日,危機最終告一段落。
  • 諾曼第登陸,士兵一度認為已經慘敗!而美軍忌憚的,仍是奪島登陸
    他們將整個海灘都清理乾淨以後,盟軍後續的登陸部隊便源源不斷地開上了陸地,並把盟軍的登陸場向外圍不斷擴大。和諾曼第登陸相比,太平洋奪島卻更讓美軍士兵忌憚!其實和諾曼第登陸剛開始時的慘烈相比,太平洋戰爭中的一系列奪島戰役,反倒讓美軍士兵感覺更加「痛苦」!
  • 蘭斌強:炒作「中國大陸2020年攻臺」的真實意圖是什麼?
    中國大陸2020年是否會真的「攻臺」?讓我們來看看其中的真相。書中披露了被稱為「聯合奪島行動「的作戰計劃,說「2020年中國大陸將對臺灣實施武力攻擊」。書中具體描述了解放軍攻臺行動的3個階段:封鎖與轟炸、兩棲登陸,以及地面作戰:  對臺灣的奪島行動將從海上及空中封鎖開始,對臺灣1000個目標發射大量飛彈,接著是由軍艦從海上對14個灘頭發動攻擊,以高達40萬人的部隊進行搶灘登陸。
  • 北方四島要翻天了?美日打響奪島之戰,菅義偉或彌補安倍9年遺憾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
  • 中國的坦克水平,1996年到2020年,到底提高了多少倍?
    認真的說,如果與1996年的水平相比,對岸仍在原地踏步走,而我們已經提高了很多倍。今天,我們聊聊我國坦克水平的發展。在90年代,我國坦克還是以59式坦克為主力,其餘的坦克數量非常少。那麼,與2020年的水平相比,到底提高了多少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 海軍陸戰隊」的自衛隊作戰部隊25日舉行搶灘登陸奪島演習,日媒聲稱是在提升所謂「防衛能力」以應對中國在「尖閣諸島」軍事壓力日益增加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林澤宇】被日媒稱為日本版「海軍陸戰隊」的自衛隊作戰部隊25日舉行搶灘登陸奪島演習,日媒聲稱這是在提升所謂「防衛能力」,以應對中國在
  • 延伸閱讀|美日英法四國聯合演練兩棲「奪島」 是針對中國?
    演習內容除了常規的海上訓練,還包括相對敏感的兩棲登陸演習,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奪島」演習。為期20天 演習海域縱貫西太平洋。據日本防衛省介紹,日美英法四國聯合演習於5月3日到22日舉行,為期約20天。        據《日本時報》報導,演習700人參與,包括220名日本自衛隊成員、60名英國海軍士兵,以及美軍、法軍士兵。演習地點包括日本近海,關島和北馬裡亞納群島附近海域。
  • 日本LCAC登陸艇將成「奪島」先鋒
    因此,為了改進和提高 海軍陸戰隊 隊員及其裝備的運送能力,美國海軍實施了兩棲攻擊登陸艇的研究和發展計劃。世界上首艘LCAC氣墊登陸艇於1984年在美國建成。美國是發展氣墊艇數量最多的國家,它所建造的LCAC氣墊登陸艇在世界上各型氣墊登陸艇中居先進地位。日本目前共擁有從美國引進的6艘LCAC氣墊登陸艇。2012年8月,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計劃繼續從美國購買4艘LCAC。
  • 96年時武統有多難?劉華清放狠話:打掉一艘航母拼掉一支艦隊
    ,但「天劍-2」的第一批量產型是1997年才交付臺軍的,當時臺軍手中只有一批加急生產出來的試驗型「天劍-2」,數量還不多,起不了多大作用。1996年之前,臺海軍已經接收了三艘「成功」級護衛艦和六艘「濟陽」級護衛艦,此外還有22艘「陽」字級驅逐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