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基於現實,24年前臺海危機期間有一場世紀大演習,好似一個火藥桶就差一根火柴可以點燃引爆。歷史沒有給它引燃的機會,但並不代表未來不再發生,只不過隨著時間遠去各方軍力水平也在不斷變化中。1996年,三軍最精銳力量齊集一堂,萬炮齊轟、搶灘登陸、海陸空一體看似熱鬧非凡。實際演習場上硝煙瀰漫並不和戰鬥力成正比,雖然官兵士氣高昂軍事素養超凡,但在顯示決心同時軍事實力與此卻並不匹配。
以往陸戰實力通過實戰得到世界認可,但多年之後裝備水平嚴重落伍,更重要的是登陸作戰需要兵力投送裝備。配套的海空軍卻同樣實力不足,嚴重缺乏先進作戰裝備,三軍裝備水準停留在上世紀60-70年代水平。大家知道奪島登陸需要三方面配合,包括制空權、制海權(反艦)、兵力投送(灘頭火力壓制以及艦載、空降能力)。回顧24年前那場三軍大演習,認識不足才能有效進步,客觀分析我們奪島登陸作戰能力到底有多大變化。
登陸演習
1996年奪島登陸能力
制空權是頭等優先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登陸作戰的成敗因素,當時空軍和海航在裝備數量上以4000多架戰機排名世界前列。但考慮到質量因素實際戰鬥力恰好相反,空優主力包括3700架殲-5以及殲-6,570架殲-7戰鬥機、130架殲-8戰鬥機,500架強-5攻擊機。實際上能起作用的「現代化」戰鬥機,只有緊急改裝數架可發射中距彈的殲-8II全天候型(總計備彈20枚"阿斯帕德"飛彈),另外還有20多架蘇-27戰鬥機才是王牌。
這些戰機需要面對150架美軍各類艦載機(雙航母編隊),主力機型是F-14「雄貓」以及F/A-18「大黃蜂」,另外還包括對岸130多架IDF戰鬥機(配備天劍二號中距彈)。當時缺乏電子對抗以及精確制導能力,上述各類一二代機所要面對的不僅是攔截戰鬥機,還包括E-2這樣的預警機及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等。如果再加上數量以及密度都很高的防空系統,如「霍克」、「麻雀」、「小懈樹」、「標準」防空飛彈,還有雷達瞄準自動高炮群等,需要突破立體防空系統取得制空權將付出巨大代價。
殲-8II全天候戰鬥機
F-14「雄貓」戰鬥機
考慮到外部力量介入,要奪取制空權基本不可能實現,以蘭德公司後來的推演兵力計算。美國只需要投入0.8個聯隊,總計約57架戰鬥機,就可以在7天內消滅我方50%參戰空中力量。如果考慮到衝繩、關島基地飛機,以及周邊航母戰鬥群的部署時間,實際上從半個小時到一周內都可以集結完畢,登陸一方在常規力量下支援下完全沒有阻止手段。
殲-7E對F-14妥妥的代差
空中激戰的同時海面同樣重要,獲得制海權才有可能將至關重要的陸軍送上岸,海軍此時只有一艘較先進052型112「哈爾濱」號驅逐艦、4艘053H2G型護衛艦。其他都是很老舊的051型驅逐艦、053H1型護衛艦,037型獵潛艇等,防空靠高射炮,反潛靠深水炸彈,反艦靠老海鷹,至於艦載直升機都很罕見。
與此同時對岸開始換裝二代艦,包括「佩裡」級護衛艦、「佩裡」級護衛艦,就算是老式驅護艦經過改裝性能都強於051型。反艦有射程80-120公裡的「雄風2」反艦飛彈,防空有射程40公裡的標準1防空飛彈,還有「諾克斯」級這樣的專業反潛護衛艦。如果再加上美國航母戰鬥群,這種優劣對比中處於絕對劣勢,還能用來拒止使用的常規裝備只有R級或035「明級」潛艇。不過這些型號潛艇本身性能已落後,同時海峽中不利的地形也影響了它們的發揮,實際上只能作為水下設伏或布雷承擔海上封鎖任務,至於效果如果很難驗證。
銅陵艦發射紅旗-61B
035型常規潛艇
反艦、對地(灘頭)壓制/破障,對於海軍此時2000-4000噸的艦艇來說有點勉為其難,由於部署在灘頭的大量障礙,對於登陸部隊威脅相當大。缺少精確制導武器的當時,大面積火力覆蓋成為首選,但是執行火力支援任務的051型驅逐艦,安裝兩座130毫米火炮射程僅十多公裡,再加上火力密度不足以難以形成有效壓制。
053型護衛艦以及037型獵潛艇,這種體量更小火炮口徑同樣小的軍艦,只能抵近射擊生存能力堪憂。手頭上能形成壓制的東風-15僅200多枚,雖然威力大射程遠但成本也高數量又少,這種情況下不可能拿著東風-15當火炮用。因此,考慮到灘頭登陸作戰火力壓制需要,開始測試「陸炮上艦」將各式火炮、自動榴彈炮、高炮統統拉上民用貨船,形成火力支援艦。
不過搖擺不定的貨船不能提供穩定平臺,火炮發射散布很大基本不可能精確命中,實戰登陸部隊只能依靠小型護衛艦、獵潛艇以艦載小口徑火炮,對灘頭火力點和障礙物進行壓制射擊,以掩護掃雷艇以及快艇登岸作業。不過射程決定了這些艦艇只能抵近到很危險距離,和灘頭M48H和M60坦克以及火炮等對抗,實際上除了利用數量優勢外實在很難有其他辦法。
051型驅逐艦
037型獵潛艇
制空、制海目的只有一個,讓陸軍能夠順利登陸上岸,這就要求有足夠的登陸運輸船隻。當時只有數量有限、噸位很小的中小型坦克登陸艦,兩棲攻擊艦和可以直送到灘頭的氣墊登陸艇都沒有,包括072型坦克登陸艦,滿載排水量超過4000噸,073型坦克登陸艦,排水約850噸。當時這兩型主力總數約30多艘,一次運輸投送兵力不超過一個旅,第一波次大約攜帶3000人及120個裝甲車輛。如果加上徵用的民用船隻,一次可以運送一個師的作戰兵力,不過由於艦艇小同時運輸直升機少基本不具備兩棲登陸能力。
搶灘方式還是傳統的由船到陸,兩棲車輛以及大量衝鋒舟要在30分鐘以內抵達灘頭,缺少火力壓制下的守軍可以通過各種預先標註位置射擊。依靠工事將對登陸部隊以大量殺傷,缺少裝甲力量支援還要背水作戰,等待第二波次後援實際操作起來危險係數太高。
坦克登陸艦
搶灘登陸
垂直機降缺少裝備,只能選擇空投及空降方式進行守軍後方要點佔領、阻敵增援等,這同樣對運輸能力提出很高要求。作為主力的運-8空降一個團需要40架(一個航次),而且最大趕飛重量小無法攜帶重型武器(20噸運力),這種情況下空降兵只能依靠單兵輕武器和機械化守兵對抗。灘頭登陸部隊是背水一戰,深入後方空降兵是孤立作戰,要想贏得勝利就必須雙方都順利並得以會合,以當時的裝備水平來看很難。
運-8空投
運-8空投
2020年奪島登陸能力
24年之後三軍發展水平已經不可同日而言,制空權靠殲-7、殲-8獲得成為歷史,時至今日我們擁有類似於美國的強大空軍實力。包括殲-10、殲-16、殲-20空軍三劍客,性能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面對F/A-18、IDF、F-16以及幻影2000等機型,綜合作戰能力全面超越。而且在數量上同樣取得優勢,就算美制F-35介入也改變不了優劣對比,畢竟海峽並不大外部軍力的介入也有一個程度,世界大戰級全面介入可能性不大。
原有的空中預警、電子幹擾等手段,現在我們也有對應機型,特別是空警系列預警機的大量加入。使我們看得更遠更加有效攔截、作戰,24年前只能以國外進口數量有限的中距彈拒敵,現在國產PL-12、PL-15等先進超視距飛彈的加入,優勢更加顛覆性。
殲-20戰鬥機
空警2000
原來實力雄厚的美國航母戰鬥群也成為可戰勝對象,中國海軍已進入雙航母編隊時代,其他新銳戰艦下餃子也有很多年。包括052C/D型、055型飛彈驅逐艦,以及054型飛彈護衛艦等,數量以百為單位計算而且每年都在不斷增加中,能用垂直發射系統賦予了更加強大戰鬥力。另外,當年依靠091型核潛艇才勉強將美軍逼退,現在093、095同樣構成新時代戰略威懾力量。
055型飛彈驅逐艦
原來老式的轟-6已經進行了重大升級,比如轟-6K/N/J三種型號無論在航程、載彈量方面都得到突破,可以掛載長劍-20巡航飛彈、鷹擊-12反艦飛彈以及東風-17高超音速飛彈等。就算轟-6從腹地起飛,大航程加上這幾款遠射程飛彈足以覆蓋周邊美軍基地,比如橫須賀航母基地、關島等。兩個航母作戰鬥群,包括了數十架殲-15艦載機,以及10多艘052D、055型驅逐艦,可以將防線往外推出第一島鏈。而且航母殺手越來越豐富,除前面提到的東風-17之外,還有東風-21D、東風-26可以精確遠程狙擊美國航母,威懾作用明顯可以將外部介入力量儘量扣除。
轟-6K轟炸機
再次回到陸軍上岸的問題,經過多年發展071型船塢登陸艦、075型兩棲攻擊艦都在批量入役,前者滿載排水量高達2.5萬噸以上。相比之前坦克登陸艦性能上有質的飛躍,大噸位帶來巨大的直升機飛行甲板,還有登陸船塢及車輛滾裝跳板,三者可以同時進行作業。包括機庫在內可以攜帶4架直-8大型直升機,或者6架直-9直升機,和艦艇內部的兩棲車輛以及氣墊登陸艇配合,可以執行兩棲登陸任務。一次可以容納500-800名陸戰隊員、4艘氣墊艇、近50輛各類裝甲作戰車輛,包括主戰坦克、兩棲裝甲車、輪式和履帶式步兵戰車等。
075型兩棲攻擊艦排水量超過4萬噸,在兩型跨海登陸主力戰艦陸續下水之後,今後將具備遠海3個重裝師部署能力。相比24年前的一個輕裝師來說進步神速,而且隨著運-20的大量生產入役,空投重裝能力同時具備對於空降兵來說絕對是福利。
071型船塢登陸艦
空降兵
有了大運力登陸艦艇的保障,灘頭火力壓制現在不用再陸炮上艦了,可以交付對象眾多包括空軍、海航、陸航以及火箭炮等。空中殲-16、殲轟-7可以攜帶大量高精度武器隨叫隨到,這些年發展神速的無人機隊伍更是能派上用場,可以更加近距在作戰空域守候就等攻擊命令。陸航可以跟隨抵近作戰,直-10及直-19武裝直升機攜帶各類反坦克武器,攻擊灘頭陣地目標,必要時可以攜帶空空飛彈攻擊對方倖存的低空目標。當然在這種情況下不能忘了火力覆蓋核心,遠射程高精度火箭炮(射程300公裡以及精度小於10米),甚至可以隔海發射精確撥點,比如對指揮中心、機場、雷達、火箭炮等陣地攻擊壓制。
陸航直升機裝備越來越多,每個空中突擊旅裝備有40多架各式直升機,一次跨海作戰可以集中數百架直升機。特別是直-8以及直-20,這種大運力直升機可以裝載全副武裝戰士,以及小型「山貓」全地形車等,儘量賦予強大火力和機動性實施敵後突擊。
空中突擊旅
空中突擊旅
遠程火箭炮
當年進行奪島登陸作戰是無奈之舉,同時也無力攔阻外部力量的介入,而在今天三軍實力在世界範圍內也是第一梯隊的存在。東風系列加上核潛艇可以有效阻止外部力量介入,對岸此前佔據優勢的反登陸作戰能力並沒有多大提升,兩者相比之下幾乎按沙盤演練方式奪島。當然為了儘量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可以遠火進行長時間高精度壓制覆蓋,同時將大量無人裝備投入戰場以達到最優效果。
是時候讓99式開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