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讓飛機的「大腦」更發達——2015民用飛機航電國際論壇側記

2021-02-15 大飛機
航電系統被形象地稱為飛機的「大腦」、「神經」和「五官」,是飛機的關鍵系統之一,在實現飛行安全、提高飛行效率、提升環保性和舒適性、解決空中交通擁堵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在波音787和A350XWB等先進機型中,航電系統的成本已經佔到整個飛機40%左右。從某種程度上說,航電系統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飛機的總體性能和安全水平。

為探討民用飛機航電系統及設備的研製開發、測試驗證、適航認證、供應鏈管理和客戶服務的發展趨勢,4月21日,由中國航空學會和中國航空研究院共同主辦,上海廣堯商務諮詢有限公司具體承辦的「2015民用飛機航電國際論壇」在上海開幕。

本屆論壇共吸引了來自航空電子領域的370餘名專業人士參與。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中,與會者就更先進、更安全、更環保的新一代航電系統的發展進行了討論。


1910年8月,加拿大飛機設計師兼飛行員麥柯迪首先利用他的「寇蒂斯」飛機上的電臺進行無線電通訊,電子設備在飛機上的應用首次被載入航空史冊。爾後,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在商業飛行和軍事飛行的大力推動下,航電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

從技術角度而言,民用飛機航電系統的發展大致經歷了模擬、數字、模塊化綜合航電等階段。1980年代,空客研製的A310飛機首次採用電子儀表和駕駛室中央電子儀器,標誌著民用飛機航電技術的一次飛躍。1990年代,波音777開啟民機航電系統綜合化、模塊化設計先河。此後,民機航電系統的綜合化、模塊化水平不斷提高。當今最先進的波音787、空客A350XWB等機型,其航電系統設計更加強調開放性、互換性,通過不斷提高通用數據處理和網絡互聯互通的能力,實現各種資源的合理配置。

會議伊始,中國商飛公司副總經理史堅忠在發言中簡要梳理了民用飛機航電系統的歷史發展脈絡。他指出,航電技術的發展與革新對於保障飛行安全、改善飛行品質、提高可靠性和維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民機產品滿足未來要求的關鍵因素之一。

與軍機相比,民機航電系統在市場要求、設計理念、體系標準等方面存在明顯不同。民機航電系統必須滿足長期性、規律性、重複性、高安全性等特殊要求。簡言之,民機航電系統的特點可以歸納成「五個更高」。

一是更高的安全標準。民用飛機研製必須遵守各國的適航標準,其航電系統的設計也必須以各國的適航規章為基礎,滿足民機安全性設計要求。隨著世界民航業的發展,民機適航標準不斷提高,航電系統的設計要求也隨之不斷提高。

二是更高的可靠性。由於民用飛機服務於長期規律性的重複飛行活動,飛機製造商一般趨向於採用較為成熟和穩妥的技術和設備,以此確保飛機在運行中的高可靠性。

三是更高的可維護性。可維護性對飛機運營的經濟性和安全性都有重要影響。航空公司要求飛機各系統具有儘可能短的維修時間和較低的維修成本,民機航電系統必須保證設備間的通用性和互換性,並儘可能採用遠程監控和維護等方式,實現快速維修。

四是更高的環保標準。隨著世界民航業的發展和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世界各國對航空,尤其是在航線上運營的民航飛機的環保性要求越來越高,航電系統必須在提升飛行效率、實現節能減排等方面作出重要貢獻。

五是更高的人性化需求。民機航電系統設計必須重點關注飛機駕駛艙的人性化需求,必須在不斷提高安全水平的前提下,減輕飛行員的負擔。此外,民機必須提供多樣化的客戶服務設備和機載娛樂系統,提升舒適度,更好地滿足旅客的需求。


目前,民機航電系統的發展現狀如何?面臨著哪些主要問題和挑戰?應採取怎樣的解決方案?這是與會者重點關注和討論的問題。

在中航工業航電系統有限責任公司民機航電總師王國慶看來,航電系統面臨的挑戰源自新一代飛機面臨的挑戰。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運力倍增的挑戰。據FAA預測,到2020年,全球民航運輸總量將比目前增長73%,個別發展較快的國家和地區將比目前增長超過100%。與此同時,到2020年,全球機場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能力比目前大約增加33%。在機場建設速度明顯落後於民航運輸增速的情況下,如何滿足航空運輸快速發展的需求,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其次,航空安全的挑戰。隨著航班數量的激增,空中擁堵將成為一種「新常態」。2014年以來,馬航MH370航班、MH17航班,臺灣復興航空GE222航班,阿爾及利亞AH5017航班,德國之翼航空公司4U9525航班等一系列重大空難,向我們提供了警示。在此背景下,如何進一步提升安全水平,減少人為失誤、惡劣天氣等因素對飛行安全造成的影響,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再次,進一步改進飛行品質、提升飛行效率的挑戰。這一方面的挑戰涉及到多種主體的訴求:民機製造商希望進一步降低研發成本,縮短研製周期;航空公司希望降低飛機運營、維護及人員培訓等方面的成本支出,提高經濟效益;旅客希望在更加安全的基礎上,減少飛機延誤,提升飛行體驗,使空中旅行更加舒適⋯⋯

針對上述趨勢,美國提出了NextGen計劃。該計劃旨在建立一個更加現代化的航空運輸系統,使航空旅行更加有效率和效益,更加安全。NextGen計劃的要點主要包括:一是滿足航空運輸快速發展的需求;二是改進現有安全和安保等級;三是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四是確保所有空運管理系統的改進在經濟上是可行的。

NextGen計劃將分成三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是充分利用現有技術改進航空系統,同時開展對新一代航空系統所需技術的研究;第二階段將致力於應用第一階段的研究成果;第三階段將擴大至全國範圍內運行。NextGen計劃預計到2025年完成,其基礎設施建設將耗資150億-220億美元。

據FAA預測,如果NextGen計劃能夠得到順利實施,到2020年其中期目標實現後,將減少41%的航班延誤,節約16億加侖燃油,減少16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將給公眾帶來至少380億美元的收益。由於美國在世界航空領域的領先地位,該計劃對民機航電系統的未來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參會的世界航電巨頭霍尼韋爾公司副總裁Jack·Jacobs則從航電系統日益集成化、模塊化、智能化和網絡化的發展趨勢出發,提出了大數據時代航電系統研製中應該重點關注的問題。

其一,我們應該重點關注哪些數據。飛機上有多種多樣的數據,數量十分驚人。例如,波音747每次飛行大約能產生500GB的數據,這其中包括與飛機本身直接相關的數據以及天氣數據、地面監控數據等。面對如此海量的數據,我們如何進行整合,應首先重點關注哪些方面的數據,這是一個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

其二,誰應擁有這些數據。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你問波音或者空客,他們說是我製造了飛機,我的飛機產生了數據,所以我應該擁有這些數據。如果你問霍尼韋爾,霍尼韋爾說我的雷達產生了這些數據,所以我應該擁有這些數據。如果你問航空公司,他會說我買了這飛機,它飛來飛去產生了數據,所以我擁有這些數據。到底誰應擁有這些數據?這是我們必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其三,如何分析數據。現在,我們有雲計算,處理大數據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對於未經構建的海量散亂的數據,我們應該如何進行梳理和有效甄別?如何建立合理的邏輯結構?如何實現數據間的有效整合?如何實行關鍵數據的互通共享?目前,這些問題還沒有答案。

四是數據的安全問題。隨著網際網路和雲技術的發展,隨著飛機航電系統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如何確保數據的安全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近年來,一些網絡安全事故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如何保證數據不受損害?如何保證數據不遭竊取?如何保證數據不被用於非法用途?這也是業界必須認真關注的問題。



對於航電系統的未來發展,儘管與會者在一些具體技術領域和技術環節方面存在一定分歧,但對總體趨勢的認知卻是基本一致的。

國家空管監視與通信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張芷恩認為,未來航電系統的發展趨勢可以總結為「五化」:架構網絡化、硬體電子化、功能軟體化、作動電力化、控制智能化。

例如,航空電子通信導航監視和座艙儀表將以一種多模式的形態呈現,像多模式的衛星導航和無線電導航,多模式的無線電通信網絡,多模式的綜合監視、飛行管理、信息管理、航空器健康管理系統等。

目前,一些領域的發展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例如,作為可控撞地來說,我們可以通過綜合運用衛星導航系統、GPS著陸系統以及PBN、HUD、EFVS等先進技術手段,大幅降低飛行中的撞地風險。

此外,ADS-B技術的發展也值得關注。ADS-B系統由多個地面和機載站點構成,以網狀、多點對多點的方式完成數據雙向通信。ADS-B除了能為地面提供飛機的飛行數據外,還能為飛行員提供更加準確、實時的信息。這些信息主要包括飛機的位置信息、識別信息和類別信息等。現在,美國境內有近44%的飛機採用了ADS-B系統,FAA要求其國內飛機在2020年前全部安裝該系統。

來自美國L-3通訊公司的Stephane·Chartier介紹了我國成都至拉薩航線ADS-B監控項目和H15航線項目的進展情況。據介紹,應用此項技術後,可以縮短成都到拉薩的航線起飛許可間隔,增加空域流量,增強航線運載能力,提高航班正點率。目前,中國民用航空西北地區空中交通管理局啟動了H15航線ADS-B試驗項目,以測試該航線上飛機ADS-B系統的監視能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熊華鋼在報告中指出,航電系統DIMA架構提高了數據和資源共享的能力和綜合靈活性。然而,航空電子資源是緊耦合的,虛擬資源只能在單獨的飛行器內共享,這就需要一種跨平臺的資源綜合和飛行器間的信息資源共享。因此,有必要引入航電雲的概念。

航電雲指在航空電子系統中引入雲計算概念以提高資源共享能力。為了繼續滿足航空電子應用的需求,需要在商業計算環境架構中引入若干改進。航電雲涉及的關鍵技術包括:精確全局時間、資源虛擬化、資源動態重配置、服務檢測與遷移、時鐘同步等。

昂際航電戰略和先進技術副總裁Mike·Ingram在發言中表示,作為GE航空與中航工業集團的合資公司,昂際航電有幸參與了C919航電系統的相關研發工作。與波音787一樣,C919的航電系統採用了最先進的IMA開放式架構,在優化設計和功能開發方面有著極大的潛力。我們希望能助力C919早日研製成功,實現雙方共同發展。

(文圖來源:中國商飛公司新聞中心,《大飛機》雜誌2015年第2期,文/魏冷)


相關焦點

  • 2020(第九屆)民用飛機航電國際論壇
    2020年4月21日至22日  中國·上海April 21st-22nd, 2020  Shanghai·China未來20 年我國民用航電市場有望超過超萬億元
  • 2017民機航電國際論壇召開在即
    航電系統作為民用飛機的神經網絡,是飛機系統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航空電子系統結構發展至今經歷了分立式、聯合式、綜合式和高度綜合式四個階段。航電綜合系統結構不斷改進,使航電綜合系統的水平迅速提高,從而促成了飛機水平的更新換代。
  • 『執行功能』高級課首發丨跟哈佛博士後學執行功能——更實操、更個案、更系統!
    『執行功能』技能是使我們能夠計劃,集中注意力,記住指示並成功處理多項任務的心理過程。正如繁忙機場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統可以安全地管理多條跑道上許多飛機的到達和離開一樣,大腦需要這種技能來過濾幹擾,確定任務優先級,設定和實現目標,並控制衝動。
  • 解讀殲20戰機航電系統
    接踵而至的就是電傳系統在F-15、F-16上的應用。  電傳操縱系統的概念並不難理解,就是將飛行員的操縱信號變成電信號,通過電纜支架傳輸到自主式舵機。它去掉了傳統飛機操縱系統的機械傳動裝置和液壓管路,大大簡化了飛機內部的機構設計工作。電傳操縱系統主要包括運動傳感器、中央計算機、作動器和電源、相當於動物的神經系統、大腦和肌肉。為什麼「狂風」之後的戰鬥機要全面使用電傳操縱系統呢?
  • 星展測控與昂際航電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共同開發基於開放式軟硬體平臺及數位化解決方案的機載互聯方案,讓飛機飛行更高效安全,乘客體驗更舒適。昂際航電抓住市場契機,提出了「飛機互聯開放平臺」的概念,旨在集成各種互聯硬體、軟體和互聯服務,為航空公司定製機載互聯解決方案,這不僅滿足後艙機載娛樂需求,而且通過與前艙及機組人員互聯,還將實現飛行安全及效率優化。
  • 科普 | 初識航測之『成圖精度控制』
    ;2、   判斷天氣條件天氣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航拍測量的效果,所以我們在出發航拍之前一定要掌握當日天氣狀況,並並觀察以下幾點:①   雲層厚度,多雲天氣或者高亮度的陰天最好;②   光照,光照不好應增加曝光時間,iso數值低代表成像質量好;③   測定現場風速,地面四級風(6m/s)及以下適宜,逆風出
  • 國產大飛機真的涼了?? ?
    C919飛機在各項重要技術上對國外的依賴程度極高,飛機的動力系統、航電飛控系統、燃油系統、電源系統、起落架等關鍵領域,都直接採用國外成熟的產品和技術、或是由中外合資企業製造;中國國內航空工業部門參與設計製造的主要是機身、機翼、尾翼、內飾等部分。
  • 活動預告 | 第九屆中國航空工業國際論壇2020將於下周在天津召開
    放眼全球,目前國際航空製造業已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變革時期,各種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不斷發展,產業鏈上下遊面臨資源整合和技術攻關等諸多挑戰,而自主研發、國際產學研合作及跨行業協作成為國際航空製造業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關鍵。 受疫情影響,全球航空業現處於低迷的狀態,業內同行更需要一個專業平臺來彼此溝通交流、互通有無,為積極應對疫情、有序復產做準備。
  • 【重磅回顧】民用無人機2015年大事記
    2015年4月23日中國首架氫燃料電池無人機「飛躍一號」亮相第三屆中國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4月23日,飛躍一號亮相第三屆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飛躍一號為中國首架氫燃料電池無人機,由同濟大學和上海奧克賽飛機公司共同研製。
  • 成都富凱飛機工程服務有限公司
    公司的飛機加改裝項目一直緊跟國際前沿趨勢,是國內飛機加改裝行業的領頭羊。經過工程師團隊的不懈努力、悉心研發,加改裝能力覆蓋機隊化客艙布局改裝設計、高難度機載電子系統加/改裝、項目集成、客戶化產品開發與生產,並涵蓋工程技術諮詢服務、飛機零部件支援和銷售、相關設備及PMA零部件的製造。
  • C919和C929,國產大飛機有何軍用潛力?託舉中國空軍全球到達
    長期以來,美、歐等國已經用很多款特種飛機的例子證明,在很多方面,現代客機比軍用運輸機更適合作為平臺發展出各種特種飛機,這就導致了一個現象——儘管C919客機還存在著最終用戶限制,儘管CR929客機還停留在紙上,但是軍迷們還是迫不及待地對它們改裝為特種飛機進行暢想,有些話題甚至還引起爭論,其中C919和CR929客機誰更適合成為特種飛機平臺這個話題就非常熱門。
  • C919和C929,國產大飛機有何軍用潛力?可託舉中國空軍全球到達
    而且目前並沒有哪個級別的客機更適合改裝為特種飛機的這種說法,最終還是要根據特定任務的特種飛機對平臺的特定需求來選擇各個級別的客機作為改裝平臺。不過,C919客機本身存在一些限制「參軍入伍」的因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C919客機屬於一款國際合作的國產客機,採用了較多的國際先進技術設備。例如C919客機使用的發動機則是美法合資公司——CFM公司的LEAP-1C發動機。
  • 軍工產業排頭兵,軍用飛機更新列裝迎高峰
    航電系統:飛行器大腦航電系統是飛機上所有電子系統的總和,技術水平的高低影響著戰鬥機的作戰性能,是飛機平臺實現信息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的核心系統。隨著第三代、第四代戰鬥機的不斷研發,未來綜合航電系統將成為戰鬥機獲勝的關鍵,屬於綜合性強、難度大、技術門檻高的研發行業、我國航電系統產業被中航工業集團下屬的中航電子及 615、618 所壟斷。
  • 2015國際防務展覽、航空航天展覽、安防展覽日程大全
    此展是泰國唯一一個涉及國防領域的專業高端展覽會,由泰國國防部和軍事管理部支持並組織相關洽談活動,保證了此展的權威性與參展質量.此展每兩年一屆,專注於泰國海陸空三方安全防護工作而努力.參展企業都是國際上實力強大的企業參展,現場參觀的也是高端專業參觀,由政府邀請相關國家和行業專家出席.
  • 2015年新款渦輪螺旋槳式飛機巡禮
    2015年,新推出的單發渦槳飛機有中航工業領世AG300、鑽石飛機DA50-JP7、Epic E1000、Kestrel 350、Mahindra Airvan 10 、派珀M500和M600、Privateer等;雙發渦槳飛機有Evektor EV-55 Outback、Turbine Mallard、比亞喬Avanti Evo、Mahindra Airvan 18等。
  • 泰雷茲集成式觸控螢幕獲得認證可用於裝載商用飛機
    2019年11月,泰雷茲為空客A350駕駛艙開發的集成式觸控螢幕獲得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認證,成為全球首款獲得認證可用於裝載商用飛機的觸控螢幕
  • 焦璐 「航電玫瑰」向陽生長
    「她主持的梟龍飛機航電系統研發,走出了國門,為國爭光;她主持的我軍」八一「飛行表演飛機航電系統研製,精彩亮相「九·三」閱兵,為航空工業和四川省贏得了榮譽……」聽著這驕人的成績,始終無法與眼前這位身材嬌小的女子重合,無法想像她是如何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如此重任並將之出色地完成,這期間的酸甜苦辣也只有她和她的團隊最清楚。
  • 飛機屁股APU的秘密
    APU全稱為Auxiliary Power Unit,即輔助動力裝置,它位於飛機尾端,它的核心是一臺小型的渦輪發動機,是除飛機主發動機外的一臺動力裝置,它的作用是向飛機獨立的提供電源和壓縮空氣,也有一些APU可以提供附加推力。
  • 航電新技術之平視顯示器簡介
    HUD最初來源於軍工方面的運用,上世界八十年代,HUD開始裝備於民航幹線飛機,隨後快速發展,甚至衍生到一些民用產品,如一些高檔汽車上也開始安裝類似的設備。目前生產平視顯示器的廠家有美國羅克韋爾·柯林斯和歐洲泰雷茲公司,分別為波音和空客飛機提供設備服務,本文就泰雷茲HUD產品的系統原理,結合中國民航HUD應用路線圖,對空客系列飛機的HUD系統進行介紹。
  • ​資本眼裡的無人機行業價值分析
    軍用無人機系統更強調在複雜的作戰場景和極端的使用環境下,滿足先進的技戰術性能、 高可靠性、保密安全性等要求,因此,軍用無人機系統要求更先進更複雜的科技工業體系支撐。其中大型無人機系統主要應用於軍事高端需求領域,是整個產業體系的「塔尖」,其開發複雜程度和技術挑戰甚至超過了大部分有人作戰飛機。因此,軍用無人機產業鏈的複雜程度更高,產業鏈條也會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