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德族,一個我們時有耳聞,卻又不太熟悉的名字,在今年9月25日引起了世界的注目。這一天,伊拉克庫德自治區不顧周邊各國的反對,毅然舉行了一場獨立公投。
庫德族是人口僅次於阿拉伯、土耳其和波斯民族的中東第四大民族,總人口約3000萬,主要分布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及敘利亞這四個國家境內。改變分散的現狀,建立一個獨立的庫德民族國家,這是庫德人的夙願。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上有非常多的民族掀起非殖民化浪潮,成功獨立建國,可庫德人卻始終無法如願。歷史上,庫德人曾經有過多次建國嘗試,皆因所在國的鎮壓和不利的國際形勢而受阻。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籤訂的《色佛爾條約》就曾允許庫德人獨立建國,無奈凱末爾所領導的土耳其民族主義運動打破了這一歷史進程。直到2003年伊拉克戰爭後,伊拉克的庫德人才在北部建立了庫德自治區。時至今日,伊拉克的庫德人透過獨立公投再次表達強烈的獨立願望。公投初步結果顯示,約95%當地居民贊成獨立。
伊拉克庫德自治區究竟能否實現獨立?這次公投將會在中東地區乃至國際社會產生何種影響?帶著種種問題,《關點》採訪了我院長期從事民族與民族主義理論研究的王聯教授,以便能更深入了解這一事件。
眾所周知,庫德人在打擊ISIS的行動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此次獨立公投為何依然得不到國際社會的支持呢?王老師認為雖然就打擊ISIS而言,庫德人是符合國際期待的,但為了保護土耳其、伊拉克及敘利亞的領土完整,國際社會不支持庫德民族主義力量,因為這將造成以上國家的分裂。所以,可以說庫德人和國際社會的一致性,只停留在打擊ISIS這件事上。
有觀點認為,庫德自治區領導人巴爾扎尼不顧地區大國和域外大國的反對,堅持在這個時間舉行獨立公投是不明智的,這將使庫德自治區與外界本因共同打擊ISIS而有所緩和的關係重新陷入緊張。庫德人堅持推行公投的動機似乎令人費解。對此,王老師表示中東的整體局勢自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其實是有利於庫德民族主義者爭取獨立建國的。周邊國家和域外大國的目光都聚焦於敘利亞內戰,庫德人也因此有機會擴大自身的影響力。伊拉克中央政府也疲於應付在伊拉克北部攻城掠地的ISIS。但從2016年起,在國際社會的聯合打擊下,ISIS逐漸式微,敘利亞內戰的局勢也日趨明朗。如果庫德自治區推遲獨立公投,也許會受到更大的阻力。
參與抗擊ISIS的庫德女子自衛軍(YPJ)
在一片反對的浪潮背後,支持的聲音仍然存在。美國、俄羅斯及沙烏地阿拉伯等大國都對9月25日的公投持反對態度,唯獨以色列公開表示支持。這其實是因為自1948年立國以來,以色列與周邊阿拉伯國家開始了戰後長達70多年的武裝對峙和政治衝突,所以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可以大致看作以阿拉伯國家為一方,以色列為另一方。一般情況下凡是阿拉伯國家反對的,以色列大致都會表示支持。並且絕大部份庫德人分布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及敘利亞,這四個國家與以色列都處於敵對關係。以色列公開支持公投,也是希望在阿拉伯國家中找到一股新的反對勢力,並拉攏之成為盟友,以擴大本身在地緣政治中的勢力。
庫德民族分布圖
至於庫德族能否獨立建國,未來命運又將如何,王老師話鋒一轉,提到民族主義和民族自決原則。民族主義即一個特定的社會群體內部特定的人民希望建立屬於本身的獨立國家的意願,而民族自決原則表示一個政權的合法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民族擁有自我管理本族事務的權利。庫德民族主義運動在理論上屬於民族主義的範疇,其所提出的獨立建國要求則是基於民族自決原則,兩者都是天經地義的,而且早期的政治史也有很多這方面的例子。庫德人獨立建國的意願十分強烈,也致力於完成這千秋大業。但是,王老師傾向於認為他們無法獨立建國,因為一個民族在爭取獨立建國的過程中有否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持和幫助,乃至於認可和接受才是最關鍵的因素。有一句庫德諺語是這麼說的,「庫德人除了山地,沒有朋友」。缺乏外部大國勢力的支持,也許就是庫德人在爭取獨立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困境。
庫德斯坦的山區
而這也反映了中東複雜的地緣政治以及外部大國在當地不同的利益。比如說,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公開支持伊拉克庫德自治區獨立公投,蓋因此舉將影響伊拉克的領土完整和統一,也妨礙周邊地區性大國,如美國與其盟國的利益。中東的局勢可以說是美國主導,而俄羅斯則是參與競爭的關係。在對伊拉克庫德自治區獨立公投的態度上,美國及俄羅斯表面上立場一致,反對或不支持公投,但背地裡各自擁有本身的利益盤算。俄羅斯希望通過反對公投,改善與土耳其與敘利亞的關係,獲得兩國的支持,以擴大在中東事務的影響力,而美國則希望推遲公投,把中東現階段的焦點鎖定在與盟友聯手打擊ISIS。若美國在此時此刻表態支持公投,伊拉克中央政府將不再支持美國在中東的任何行動,而這也將導致同為什葉派的伊拉克中央政府與伊朗政府走近,損害美國在中東的利益。
就目前形勢而言,庫德自治區不獨立有助於穩定中東局勢,而一個穩定的中東是美俄兩國所追求的。但倘若真的獨立(幾乎不可能),必定會造成國家領土的分裂,引起混亂局勢,導致國家碎片化,而這也是為什麼分離主義運動得不到國際社會的認可與支持。對於國際社會來說,獨立建國不是解決民族間矛盾的唯一方式,西方大國可能更傾向於透過設立聯邦制度,或者中央與地方分權的方式等,來解決伊拉克庫德自治區與中央政府之間的矛盾。此外,2005年伊拉克新憲法頒布以後,庫德族已實現高度自治,進而使建立一個獨立的國家的期望顯得並不那麼迫切。王老師認為定居於其他三國的庫德族應該會以維持所在國的領土完整為前提,趨向效仿伊拉克庫德自治區一般在各自國家內建立本族自治區,因為這是相對而言最為現實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