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爭胸部戰傷的發生率和傷死率受武器裝備、單兵防護和戰爭形式等因素的影響發生很大變化,尤其是單兵防護的提升使其發生率逐步下降,但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中,由於簡易爆炸裝置的廣泛使用,又使得發生率有了一定的上升。美軍在戰鬥救生員培訓課程中,專門設置若干課時向士兵傳授胸部穿透性損傷的自救互救,現就有關培訓內容做簡要介紹。
胸部開放性損傷
人體每個肺葉都封閉在胸腔內的獨立密閉空間內,如果銳物穿透胸壁,會讓空氣同時進入這些密閉空間內,那麼這一側的肺就會開始塌陷。肺部任何程度的塌陷都會損害呼吸能力,並減少身體可用的氧氣量。
01 胸部開放性損傷的徵兆和症狀(Signs and Symptomsof an Open Chest Wound)
02 胸部開放性損傷的檢查(Check for Open Chest Wounds)
檢查傷口的入口和出口
打開傷員的裝具和制服,尋找可疑穿透傷口
在傷員的背上尋找血泊或血跡
用手摸一下傷口
按發現的順序治療胸部多發傷
03 胸部開放性損傷傷口暴露(Expose the Open Chest Wound)
04 密封胸部開放性傷口(Seal the Open Chest Wound)
05 胸部開放性損傷的救治(Treating an Open Chest Wound)
06 胸部開放性傷口的密封(Seal the OpenChest Wound)
1.將密封材料置於穿透物周圍以儘可能形成密封狀態
2.在穿透物周圍放置由清潔材料製成的粗大的衣服來穩定穿透物
3.使用簡易繃帶固定傷部上的密封材料和敷料。 不要將繃帶包裹突出在身上的穿透物上。
07傷員體位擺放注意事項:
張力性氣胸
在戰場上,張力性氣胸主要由胸(背)部穿透傷(槍擊)及挫傷(車輛事故)導致。槍彈胸(背)部穿透傷一般伴有肺組織損傷,狹小的胸壁開放傷口自然或人為封閉後,肺葉破口不斷逸出空氣到胸膜腔,形成張力性氣胸;車輛事故導致的胸(背)部挫傷可直接形成張力性氣胸。在美軍現代戰場上,在密集的火力下,常有散彈、子母彈從防彈衣的邊緣穿入胸腔,但並非所有張力性氣胸的傷口都在胸背部,也可能在腹部、肩部,甚至頸部。
01 張力性氣胸的症狀和體徵
焦慮、激動和憂慮
呼吸音減弱或消失
紫紺
快速淺呼吸
頸部靜脈怒張
橈動脈脈搏消失
皮膚溼冷
意識水平降低或喪失
可見性惡化
氣管偏移
02 張力性氣胸穿刺減壓
TCCC指南規定,發現傷員進行性呼吸困難加重,伴有或懷疑有胸腹軀幹創傷,應優先考慮張力性氣胸,立即行ARS套管針(ARS)胸膜腔穿刺減壓術。
ARS套管針(ARS),配發到班排作戰救生兵,類似一根擴大版的靜脈留置針頭,一根長3.25英寸(約8.25cm)、直徑14Ga(約1.9mm)的鋼製針芯外套一支質地中等的導氣管。3.25英寸是最符合美軍士兵胸壁厚度要求的長度,其穿刺成功率可達99%,且極少損傷肺組織。
胸膜腔穿刺減壓術步驟
ARS套管針行胸膜腔穿刺減壓術分4步:
①穿刺。在傷側胸部鎖骨中線第2肋間(第3肋骨上緣)垂直胸廓平面進針,確保穿刺點不在乳頭線內側、不朝向心臟,特殊情況時也可選擇在腋前線第4肋間或第5肋間穿刺。
將針以90度角牢固地插入皮膚
插入針頭直至胸腔被穿透
當針進入胸腔時,會聽到明顯的「噗」聲
穿刺位置在鎖骨中線第二肋間
第三肋骨上緣垂直進針
②排氣。穿刺成功後退出針芯排氣(導管與皮膚齊平),如果存在張力性氣胸,則胸腔高壓積氣將從導氣管排出,可短時間內緩解呼吸窘迫、循環障礙等症狀,為傷員後送贏得時間。美軍軍事醫學專家不建議在導氣管外端安裝單向氣閥或三通旋塞,因為即使傷員不存在張力性氣胸,從14Ga口徑的導氣管進人胸膜腔的空氣也非常有限。
③體位。操作結束後,如果傷員清醒,可呈坐位或側臥位,如果傷員昏迷則呈恢復體位,均傷側在下。
④評估。胸膜腔穿刺減壓成功後,發生導氣管被血液或反流物阻塞的風險極高,所以術後重要的是反覆評估,旨在監測傷員臨床症狀、脈搏血氧飽和度,防止張力性氣胸復發,一經確診需再次穿刺。
結語:戰場上的傷情沒有預設。對於非醫學專業的戰場救護人員,傷情判斷評估的重要性遠大於單項急救技術的熟練操作。正如對於張力性氣胸,穿刺位置偏差甚至錯誤,只要穿刺針進入胸腔,傷員就有存活希望。而如果開始就沒有診斷出來或判斷錯誤,那麼傷員幾乎難以存活下來。美軍在TCCC戰救訓練中反覆強調:戰救技術的指徵化輸出、標準化操作,全程化評估,值得我們借鑑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