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不過中國海軍艦艇「下餃子」速度的美國海軍這會真急了,開始絞盡腦汁尋求擴建海軍的方案。
情急之下,想到了封存的退役艦艇。
美國「佩裡」級護衛艦 資料圖
美國媒體報導稱,美海軍作戰部長理察森不久前宣稱要重啟退役的「佩裡」級護衛艦,以維持美海軍大艦隊的絕對優勢。
這裡你別誤會,退役艦艇可不是報廢汽車那樣的概念。拉出去,照樣是海上的大殺器。
事實上,自美國海軍建立之初,就有在和平時期將部分戰艦進行封存的傳統。雖是基於戰備需要,但在這個過程中,美國海軍積累了相當豐富的戰艦封存和維護經驗,而且美海軍退役軍艦數量那是相當的龐大,堪稱「幽靈艦隊」。
僅此一處,美國海軍予以封存了600多艘各型艦艇。
根據五角大樓公布的數據,目前美國記錄在案的國防後備役艦船約有600艘,包括5艘航空母艦、8艘兩棲坦克登陸艦、5艘兩棲貨船、近60艘驅逐艦以及十多艘軍事輔助船等。2008年3月退役的「約翰·甘迺迪」號航母、2009年5月退役的「小鷹」號航母也都先後被封存起來。
除了航母外,這支艦隊中還不乏像斯普魯恩斯級反潛驅逐艦、佩裡級飛彈護衛艦這樣算不上很過時的戰艦,相對於許多中小國家的軍艦來說還很先進,具備較強的作戰能力。
費城美國海軍船廠的封存艦隊。
美國的「幽靈艦隊」絕大多數都封存在3個基地:加利福尼亞州的貝尼西港(即舊金山灣)、維吉尼亞州費城的尤斯迪斯堡和德克薩斯州的博蒙特。這些表面上「解甲歸田」的戰艦也被美軍稱為「國防後備役艦隊」,一旦爆發戰爭,處於封存狀態的艦艇可迅速被補充到前線。
自1925年成立以來,美軍「幽靈艦隊」在不同時期都登場亮相,並且表現不俗。
二戰爆發時,德國潛艇在大西洋橫行無忌,大量擊沉英國商船,對嚴重依賴外部物資的英國來說,幾乎是致命打擊。而英國此時根本沒有多餘的艦艇來為商船護航,遂向美國求援。考慮到當時美國仍奉行中立政策,最終,50艘舊艦被租給英國,成為英國的「救命稻草」。
二戰後,美海軍「幽靈艦隊」一度達到2000多艘。韓戰中,540艘舊艦再次登場,為美軍運輸物資、提供火力支援。此後,美軍在越南戰爭期間啟用172艘,在海灣戰爭中重啟2艘戰列艦。
長久以來,「幽靈艦隊」在戰爭中的卓越表現,讓美國海軍上下對其非常重視。美國前海軍部長戈登·英格蘭曾不無驕傲地說:「我們的『冷船』潛力也能讓任何試圖挑戰的對手望而生畏。」
近年來,因龐大的海外戰爭負擔,美國一直在縮減「幽靈艦隊」的維護經費,致使艦艇老化加快,有毒物質汙染環境,環保組織屢屢抗議。而美國海軍仍不肯放手。於是,美國又給它們找起新主來。二戰後,許多國家的海軍都是在美、蘇等國退役艦艇的基礎上組成,而美國則是向國際市場推銷二手艦規模最大和最有成效的國家。不過,美國雖然是全球最主要的退役艦艇出口國,但卻從來不外銷退役航母。
許多美國盟友也長期密切關注美軍提前退役的武器裝備,因為他們都意識到這些二手貨裡面有不少「便宜又腕大」的寶貝。《亞太防務》雜誌稱,臺軍的眼睛已經盯上美軍不少退役或剩餘的重武器,正在積極爭取中。
這裡封存了50多艘潛艇和多艘潛艇供應艦,有這些潛艇還是比較古老的,有的艇甚至配備有甲板炮。
《亞太防務》提到,僅以臺灣海軍骨幹艦艇為例,成功級和濟陽級護衛艦均系上世紀70~80年代水準的戰艦,加以美國對臺軍售技術設限,成功級與其母型———美軍自用的佩裡級護衛艦相比,缺乏至關重要的作戰數據鏈和拖曳陣數位化聲吶。
事實上,臺灣海軍深知兩岸艦艇技術差距正在拉大,正積極規劃向美國購買二手的退役艦艇。一名退役的臺灣海軍將領透露,美國海軍提前退役的宙斯盾巡洋艦值得臺灣努力爭取,一旦到手,它們將使臺灣海軍具備更強的區域防空與反導作戰能力,在後勤維護方面也更容易與美軍實現一體化(因為大批同型艦仍在美軍服役)。
美國《軍事》網站近日表示,多年以來一直在亞太海域活動、美國海軍最強力量象徵之一的「邦克山」號巡洋艦計劃於2019年退役封存。但對於苦苦追尋所謂「神盾艦」十多年而不得的臺灣海軍而言,這或許就是一個夢寐以求的良機。
延伸閱讀
一年多來,我海軍各型國產新型艦艇相繼加入戰鬥序列,「下餃子」「又雙叒叕」……似乎已經不足以形容海軍新艦入列的速度了!
新型飛彈護衛艦蕪湖艦入列(2017年6月29日入列)
新型飛彈驅逐艦西寧艦(2017年1月22日入列)
國產新型飛彈護衛艦——濱州艦(2016年12月29日入列)
寧德艦(2016年12月28日入列)
淮安艦(2016年8月11日入列)
洪湖艦、駱馬湖艦(2016年7月15日入列)
銀川艦(2016年7月12日入列)
曲靖艦(2016年6月8日入列)
武夷山艦、徂徠山艦、五臺山艦(2016年3月7日入列)
湘潭艦(2016年2月24日入列)
銅仁艦(2016年2月20日入列)
高郵湖艦(2016年1月29日入列)
天目山艦(2016年1月12日入列)
荊州艦(2016年1月5日入列)
合肥艦(2015年12月12日入列)
……
如果您對本文感興趣,敬請點擊右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