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07年7月20日,提到s-37「金雕」這個名字,多少有些唏噓,當年曾經叱吒風雲的一代名機就這樣不知不覺悄然落幕了。作為先進驗證機,它的使命已經完成了。同年,它的小兄弟T-50首飛,帶著它的遺志飛上藍天。
蘇-47(俄文:Су-47,英文:Su-47,北約代號:Firkin「小木桶」,蘇聯綽號:Беркут,中文:金雕)是俄羅斯蘇霍伊航空集團研製的多用途超音速戰鬥機,是俄羅斯第五代戰鬥機的技術驗證機。
蘇-47最大特點在於前掠翼的設計,與美國格魯門公司的X-29試驗機很相似。在設計與試飛階段曾經給予S-32和S-37的編號,1997年9月25日首飛,2002年編號改為Su-47。
由於蘇-47無法滿足俄羅斯軍方的空戰需求,最終蘇-47停止研發,並未被俄羅斯軍方採用,也沒有實現量產。
Su-47機身主要由鋁和鈦合金和13%的複合材料製成、具有良好的低空低速機動,前掠翼存在結構發散問題這個致命缺點。蘇-47能實現不加力超音速巡航
蘇霍伊飛機設計局總設計師西莫諾夫決定 S-37 的兩個研製方案均採用前掠翼,在這個問題上,他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這主要是與其他形狀機翼相比,前掠翼具有許多突出的優點。前掠翼的許用迎角大,可增大飛機的轉彎角速度;阻力小;不會出現翼尖氣流分離現象,故可增大升力,從而顯著提高飛機的升阻比;另外還可改善布局,減小迎面對雷達波的反射面積。美國在研製 F-16 的過程中,也曾研製了一架帶前掠翼的原型機 SFW/F-16,在機翼後掠角為 -20°~-25° 的條件下,按計算,飛機的轉彎角速度可提高 14%,飛機的活動半徑可增大 34%,起飛著陸距離可縮短 35%~50%。但是,由於前掠翼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點——結構發散問題,在一般情況下,人們還不敢貿然採用這一誘人但又存在巨大風險的技術。
S-37具有良好的低空低速機動能力和超機動能力,由於機上將裝自動化程度很高的操縱系統和火控系統,故飛機可完成 0 速的機動動作,也可在保持航跡不變的情況下,完成 0 半徑的轉彎(定點轉彎)和完成 0 半徑的筋鬥(定點筋鬥),因此在空戰中機頭可以隨時指向敵機,並實施攻擊。由於飛機的升阻比大,故飛機的作戰半徑和留空時間都較大,加上飛機能不加力超音速巡航,它可迅速到達作戰空域。
S-37機身是橢圓形的橫斷面並且機身主要地構造由鋁和鈦合金和13%重量的複合材料製成。前端雷達罩前面截面是輕微的扁平和水平的邊翼將優化飛機反旋轉特性。
SU-47是很多人的夢想,可惜沒能繼續下去,但是愛好軍機的朋友把Su-47重新飛上了藍天,這不,咱們的SU-47模型也是相當不錯的,但是遺憾的是,最終它的結局更慘: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