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空軍戰鬥機基本上都是由成飛與沈飛這兩大飛機巨頭建造並設計的。其實,如果單論飛機製造歷史,沈飛要比成飛更加悠久,甚至可以說成飛就是沈飛的徒弟。上個世紀,蘇聯協助我國建造了瀋陽飛機製造廠,隨著中蘇關係不斷惡化,我國決定將沈飛部分設備與設計人員轉移到大後方成都,最終成立了成都飛機製造廠。按理來說,沈飛應該在各種方面都要遠遠超過成飛,可事實卻不是如此。曾有消息人士指出,沈飛將自己絕大多數設計人員用作吃透俄羅斯蘇-27戰鬥機與研發其改進型號上,並沒有將多少精力放在自主創新上。而成飛則抓住了沈飛這一失誤,連續研發出了如殲-10、殲-20等數款主力戰機裝備部隊,雖然沈飛的殲-11、殲-16也在我國空軍佔有很大的份額,但最終感覺還是差了那麼點意思。
2017年9月20日,瀋陽飛機製造廠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了一份「一種XX布局飛機」的智慧財產權,令不少沈飛粉認為沈飛這是要擺脫所謂「沈霍伊」諢號,準備依靠自己的實力來研發一款全新戰鬥機。畢竟,在與成都廠競爭國產五代機時的失利也令不少人開始懷疑沈飛的自主創新能力,沈飛拿出的FC-31戰鬥機甚至被戲稱為「發財31」,意為這款戰機只能在國際市場上「發財」,不可能真正裝備給我國空軍使用。這對老牌飛機製造廠來說無疑是莫大的恥辱,沈飛痛定思痛來研發出一款全新的戰鬥機「將功補過」還是可能性不小的。
從專利文件上來看,這款戰機採用了「變前掠翼雙機身布局」,這九個字拆分來看便是十分普通,也就只有前掠翼布局能夠讓軍迷們有所興趣,至於所謂可變翼與雙機身布局都已經被航空界的前輩判定為無用。如果這九個字合起來就很有意思了,甚至可以說是摸到了目前人類航空業的天花板。毫不誇張地說,如果瀋陽飛機製造廠真的拿出了這款戰鬥機,那麼在近距離空中格鬥中能夠擊敗它的戰鬥機基本上還沒有被設計出來。這一計劃的複雜程度一度令不少軍迷認為沈飛是要造「高達」,或者是想要復刻外星戰機。
其前掠翼布局令人懷疑是蘇-47金雕戰鬥機要在中國復活,因為俄羅斯蘇-47戰鬥機便採用了前掠翼布局,機動性能十分優秀。美軍的F-16戰鬥機也有前掠翼版本,不過由於最終造價問題沒有被美國空軍相中。總的來看,前掠翼戰鬥機作戰能力絕對不亞於現代的後掠翼戰鬥機,更何況沈飛還為其準備了「可變翼」技術,戰機飛行員隨時可以根據飛行需求改變自身的機翼角度,在最大限度上獲取其需要的機動性能。
不過,雙機身設計便有些令人摸不著頭腦了,這也可能意味著這款戰機不會是有人戰機,可能由機載計算機來控制。總的來看,沈飛的設想十分完美,不過以目前的軍事科技能否達到沈飛的需求仍然是一個未知數。過度追求高科技高戰鬥力的戰機最終很有可能像蘇-47戰機一樣造價超標,更何況目前的技術基本上達不到這一要求。不管如何,這項專利技術不管是直接投入研發,還是等到未來科技發達了再度啟動,對於我國的飛機製造行業來說都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