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六代機初露端倪!雙身前變掠翼能量武器,沈飛601所已獲專利

2021-02-21 迷彩虎

微信推送規則變更,不想錯失虎哥的看官們,請點擊頂部藍字「迷彩虎」進入公眾號主頁,點擊右上角「…」,將迷彩虎設為星標⭐️。

廣告合作QQ:3304279071、6240132

近段時間最引人注目的軍事消息之一,便是美國空軍面向全世界公開宣布,其第六代戰鬥機原型機在此前不久已經首飛成功。倘若美國空軍所言屬實沒有吹牛,那麼這也就意味著號稱全球第一空軍的美國空軍,再一次在六代機的研發進展上領先了世界,達成了率先開啟六代機大門的成就。暫且不說美國空軍發布的這震撼消息到底是真是假,但僅僅只是這一消息的傳來,國內的軍迷們首先就不淡定了。很多小夥伴都想知道咱們中國國產的六代機目前到底進展如何,這不,沈飛601所的一則最新消息就為我們帶來了值得關注的情況。

按照網上出現的相關消息來看,沈飛601所的一項專利技術報告,似乎與我國的下一代六代機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繫。專利報告的開頭首先提到,這是一款由沈飛601所自研的可變前掠翼式雙機身布局飛機,並且這不是普通的無人機亦或是民航載具,而是一款有人駕駛的貨真價實空中作戰平臺,簡而言之就是一款新型的戰機。

在報告中呈現的附圖中我們能看到,沈飛601所的這款全新變前掠翼布局雙機身戰機的機體氣動外形,與目前中國空軍列裝的任何一款現役戰機都完全不同。其採用了背負式雙體進氣道,兩臺發動機沿中軸線對稱分布於左右兩個雙機體中,是一款雙發布局的重型戰鬥機。報告說明中標註了雙機體前端沿中軸線布置的結構為「前中心體」。由於說明圖僅僅只是線條勾勒的簡單草圖,難以看出什麼更詳細的細節端倪,但是以該機總體布局來推測的話,其所謂的「前中心體」應當就是容納戰機飛行員的駕駛艙部位。

從報告附上的俯視圖來看,前端中心體和左右兩邊的雙體機身呈剛性連接、但明顯更加突出,飛行視野左右方向上並不會被雙體機身遮擋、十分寬廣,這也能進一步印證所謂的「前中心體」即是駕駛艙的猜測。報告中的細節內容註明了沈飛在具體性能上的設計規劃,這是一款被設計為能實現亞音速狀態到超音速狀態下的模式轉換,兼顧亞音速以及超音速飛行狀態下的升阻比,並且在超音速狀態下兩側機身會朝中軸線併攏、合二為一、合攏雙翼,呈現出飛梭型氣動外形姿態,以此來減小正面投影面積和空氣阻力,從而實現超高音速飛行的次時代戰機。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報告中談及了該機型的攜帶武器也有升級改進,將會兼容常規動能武器和定向能武器。換言之,這款沈飛601所計劃中的神秘機型,將會是一款真正搭載能量類攻擊武器的劃時代意義戰機。還記得在談及我國的六代機相關問題時,我國的殲20設計總師楊偉,曾經半開玩笑地向採訪記者透露過,我們中國空軍的第六代戰鬥機,將會是一款具備「變形能力」的機型,國際第六代戰鬥機的定義將會由中國人來完成。結合楊偉總師這半開玩笑的透露消息,再回過頭來看看沈飛601所這極度科幻神秘的新專利,也許我們中國空軍的六代機真的會讓整個世界都眼前一亮!


☞ 亞阿之戰:戰爭方式已發生變化,中國要注意!

 若戰爭打響,多少人會為國而戰?美國59%,中國呢

☞ 班公湖畔解放軍,人手一挺95式機槍?這是個誤會

 北鬥對印度的威懾力,漸漸顯現出來!莫迪不淡定

 現代一個滿編機械化師的戰力,放在二戰能抵多少師

如果你覺得我們的內容不錯

請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前掠翼蘇47要在中國復活?沈飛專利驚豔軍迷,可行性卻讓人懷疑
    其實,如果單論飛機製造歷史,沈飛要比成飛更加悠久,甚至可以說成飛就是沈飛的徒弟。上個世紀,蘇聯協助我國建造了瀋陽飛機製造廠,隨著中蘇關係不斷惡化,我國決定將沈飛部分設備與設計人員轉移到大後方成都,最終成立了成都飛機製造廠。按理來說,沈飛應該在各種方面都要遠遠超過成飛,可事實卻不是如此。
  • 中國六代機初露崢嶸 已將俄羅斯遠遠甩在後面!
    俄羅斯媒體披露俄也在積極研發六代機,同時認為中國在六代機研發中已經走到了俄羅斯的前面。與五代機相比,六代機通過全翼身融合和大升阻比設計,使飛機在各種高度、各種姿態下的隱身性和機動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兼顧。如果說五代機是基於信息系統,那麼六代機就是基於物聯網。
  • 沈飛殲11D流出新照片,單座國產三代半制空戰鬥機,遲到的王者
    近幾年關於殲-11D的消息很少,有網友看到新圖後,好奇沈飛殲-11D是不是又復活了?下面說說個人對於這款戰機的觀點。從圖片中可以看出這是一架殲-11D黃皮機,應該是在某地試飛時被網友所拍。圖片中戰機的編號被水印擋住。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這架殲-11D沒有機首空速管,戰機的雷達呈傾斜布置。這一點與國產殲-10B/C戰鬥機的雷達布置方式幾乎一致,主要是為了便於安裝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
  • 國產戰機是如何起名字的
    先說說文章中提到的這個「新一代戰鬥機」,裡面提到了601瀋陽飛機設計所和中電成都29所,確實說明是一款瀋陽所研發的戰鬥機,能夠冠以「新一代」的說法,是隱形戰鬥機的可能性很大,而從時間節點來看,FC-31的1號和2號原型機分別是2012年和2016年首飛的,在苦等合格的中推發動機多年後,2021年「修成正果」似乎卻有可能。
  • 國產FC31五代機模型塗上戰術標誌:或低調透露已獲得立項,列裝指日可待
    ▲這個鶻鷹戰鬥機模型塗上了八一標誌,或暗示飛機已獲正式立項沈飛所作為國產戰鬥機研製單位對於列裝立項是非常慎重的,如果沒有得到批准應該不會隨便把八一標準塗上去的,當年總師孫聰在CCTV開講,有觀眾提問用了「殲-
  • 沈飛故事丨它是幾代機?咱是幾代人?
    可是,你知道它們都誰屬於幾代機麼?作為航空人,這個問題還真是應該知道一下的。今天這期《沈飛故事》我們就給大家科普一下殲擊機的劃代——國際通行的殲擊機劃代標準制定者一是美國,另一個是俄羅斯,這是因為他們掌握著領先世界的航空製造技術,他們的殲擊機也自然成為了劃代的「標杆」。美俄的劃代標準及其異同,在這裡不做詳述,今天主要說我國的劃代。在我國,一代機主要是高亞音速和跨音速殲擊機,它們大都是蘇聯飛機的仿製型號。
  • 蘇霍伊的另類五代機解決方案(上)——蘇-47/S-37「金雕」前掠翼驗證機
    在I-90項目中,至少有5個大研究院參加了理論探所和資料分析,根據對手國家的技術發展情況來制定I-90的任務需求和技術性能指標。  此外飛機還需要裝備新一代武器和人工智慧架構航電,並具有很高的起降性能和可維護性,具有多目標超視距交戰能力以及空戰大離軸角全向攻擊能力。  五代機的綜合航電套件成為研製工作的優先重點之一,航電設計人員需要研究出全新的數據呈現方式,這不僅適用於導航(用於顯示飛機的空間定位、坐標和地形),還用於真實呈現地面和空中的目標。
  • 當年如果買不到蘇27生產線,沈飛重型戰鬥機會是啥樣的?
    ,所以空軍還是下定決心必須拿到國產三代機,這就是殲10的由來。蘇27和米格29的配對,飛行性能和包線都差不多,但是蘇27內油多腿長很多1986年殲10戰鬥機贏了沈飛的殲13拿到了國產三代機的大單,以超新穎的鴨式布局和電傳操縱設計為基點,配備先進的數字式航電設備,就開始了長達
  • 國產QBZ-191突擊步槍
    同一種槍族中兩種不同的武器可以實現部分部件的通用化,無論是對實際的戰鬥維護還是對後部的生產供應都有極大的益處,一種武器能夠朝槍族化方向發展就是性能強大的具體表現之一。  除了QBZ-191之外,從近期出現的一些照片和檢測資料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一種近似美軍M249型機槍的國產新型國產機槍也已初露端倪。
  • 中國最強戰機已採用國產發動機!俄羅斯擔心的事情發生了
    眾所周知,中國在1990年代初成功從蘇聯引進前兩批共48架蘇-27的同時,也引進了其生產線,開始以中航工業沈飛公司為基地,計劃製造200架代號為蘇-27SK的國產化戰鬥機,也被稱為殲-11或殲-11A。約在21世紀初,有報導稱,中國已經在蘇-27基礎上開發出了自己的國產三代機殲-11B。殲-11B對原蘇聯制式的蘇-27進行大幅國產標準改進,包括最重要的火控雷達、航電系統和武器系統。
  • 中國版ESSM飛彈曝光 海軍新一代防空火力體系初露端倪
    不久前閉幕的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即珠海航展上,中國第五代隱身戰鬥機殲-20儘管換裝國產渦扇-10(WS-10)發動機後首次亮相,但其四平八穩的飛行表演仍令觀眾大呼不過癮
  • 日本難逃印度的命運:求美國幫忙造六代機,最終可能淪為小白鼠
    而一旦日本的F3項目選擇了歐洲國家,歐洲勢必會藉助這個項目和日本的資金加速推進歐洲的六代機項目,並通過F3項目驗證歐洲的部分六代機技術。而這個可能的結果的最大受害者,自然會包括美國,日歐在隱身戰鬥機領域可能的合作,所搶佔的都是美國的軍事裝備出口利益。
  • 如果當年殲10不幸下馬,沈飛這一魔改殲8已計劃好備胎上位
    因此,殲-10一旦下馬,殲-11或許將成為我軍唯一能夠裝備的三代機,考慮到沈飛吃透殲-11的技術也需要時間,國產化的殲-11也在1998年才實現首飛,2000年後我軍大批普及殲-11和殲-10這對三代機「搭檔」的構想,或許將落空
  • 2020年排名前5的未來戰鬥機,中國六代機上榜了嗎
    為了在較短的時間內滿足其戰略需求,美國空軍部長表示,該計劃可能會從「世紀系列」戰鬥機中汲取靈感,從而導致在美國開發了不少於六架戰鬥機(以及兩個已取消的項目)。並結合現有的最新技術,每個機身都可以圍繞一種獨特的能力進行開發,其中一種可以搭載定向能量武器,而另一種可以專注於電子戰。這樣一來,他們便可以作為能夠應對任何類型威脅。波音,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都宣布,他們正在等待美國空軍正式招標的同時進行實驗研究。2. MiG-41,將MiG-31帶入21世紀MiG-41
  • 沈飛如何才能走出陰影?
    然而,這些蘇-27衍生型在平臺層面上畢竟代表了第三代基本技術,更是使沈飛獲得並非奉承的「沈霍伊」之稱。十年前重四項目落敗或許代表了沈飛命運的轉折,奮力推出的「鶻鷹」至今妾身未明,陰影中的沈飛前路何在?
  • 單門前鉤——國產軍機減速傘艙小考
    其實在米格-19的原產國前蘇聯,也發現了這個的問題。只是米格-19在前蘇聯是個地道的過渡機型,在其量產之時,米格-21的原型機已躍上藍天,兩年多之後,米格-21就進入了量產,這個減速傘帶來的問題,和米格-19上的各種設計缺陷都被棄之一邊。順便說個故事,我國在仿製米格-19初期,由於原始設計中的液壓系統所用助力器的功率不足而引發飛機抖動,但當時找不出問題所在,只好擱置。
  • 六代戰鬥機(六)
    日本防衛省技術研究本部認為,戰機的主戰武器空對空飛彈已接近發展極限,很難在大氣層內實現10馬赫以上速度,同時其外形不利於戰機隱形,而攜帶於機身內彈艙的方式又將限制戰機載彈數量。因此,他們大膽提出了雷射武器等定向能武器實用化的方案,並有所進展。據悉,日本第6代戰機還將採取光傳操縱。第4代、第5代戰機通過電纜控制飛機。
  • 殲31外形大變,或為國產航母而準備!
    中國國產航母001A 的下水,極大地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在眾多接踵而來的針對001A 的評論中,有不少評論提及未來001A 航母的艦載機問題。有不少聲音集中在原遼寧號航母艦載機的缺點上,認為遼寧艦的艦載機殲15屬於第三代戰機。
  • 美國六代機曝光時間表,一旦服役,將主宰天空?
    世界掀起多輪裁軍潮,節約下來的軍費被大量投入到高科技武器裝備的研發中。按照「淘汰一代、裝備一代、預研一代」的基本原則,美國最先成功研製F-22隱身戰鬥機,也是最先啟動六代機研製計劃的國家。據悉,早在2008年,美國六代機研製計劃就已正式啟動。但由於六代機技術更為複雜,到2010年,美國也只是在做概念設計。六代機的成本也遠遠高於五代機。
  • 格力雙級變容積比壓縮機技術獲「國際領先」認定
    格力雙級變容積比壓縮技術是在第一代雙級增焓壓縮機技術的基礎上創新升級而來,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應用此項技術的產品在能效進一步提升的基礎上,大幅提高了嚴寒環境下的制熱能力,使空氣熱泵在室外環境溫度低至-25℃時熱泵制熱量仍不衰減,並具有優秀的性能係數,徹底取消了其他輔助加熱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