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系統直流側故障電弧的檢測與判別

2021-02-08 電氣新科技

南京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王先發、顧衛祥,在2019年第5期《電氣技術》上撰文,針對光伏系統直流側故障電弧的檢測問題,提出了基於電弧時頻域特性的閾值判斷檢測算法。首先,將電弧發生器接入實驗光伏系統,以便可控地產生可重複的直流電弧波形。並利用傳感器與示波器對實驗電弧波形進行採集;其次,將得到的數據導入Matlab中進行傅立葉變換分析並得出電弧特性。通過理論分析和實驗結果驗證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全球一次能源日益枯竭,我國政府正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其中因太陽能具有清潔、安全且取之不盡的顯著特點,已經成為規模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但光伏電站通常建立在各種不適宜居住的地區,如荒山、荒地、沙漠以及灘涂等,難免發生各種故障,從而降低了光伏電站的發電效率,甚至存在火災等安全隱患。故障發生的原因大部分歸因於直流側故障電弧。

光伏系統相當於一個直流電源系統,由於光伏電站的直流端輸出電壓高,直流端會在任何位置出現電子元器件接觸不良或氧化腐蝕等現象,所形成的間隙易產生電弧。光伏電池板特殊的伏安特性使得電弧一旦產生,就容易形成穩定的燃燒,使電壓進一步上升,導致電弧的溫度驟升,引起附近可燃物及導體的燃燒,危及電源及電路的安全,進而引發火災造成財產損失或人員傷亡事故。再者,現有的保護裝置只能對電路過電流引起的故障起到保護作用,而無法檢測到此類電弧,因此存在安全隱患。

考慮到光伏系統中電弧發生位置的不確定性,因此無法利用電弧電壓進行電弧檢測,但是,無論電弧發生在何處位置,電弧電流的特徵都將在系統直流端的總電流中反映出來。因此,本文採用電弧電流的特徵作為判斷依據。

早在2007年,美國聖地亞國家實驗室利用電弧產生的高熱特性對光伏系統故障電弧進行檢測,研究表明高熱同時會引起光伏線纜上的聚合物纖維產生形變,導致光信號迴路受阻,系統容易發生誤判。我國復旦大學電光源所和國家能源太陽能發電研發中心於2010年10月在國內率先展開光伏系統直流故障電弧特性及保護方法的研究,由於起步相對較晚,且大部分研究方法是針對單一時域或者頻域特徵進行檢測,存在檢出率低、誤判率高等缺點。

目前國內外光伏系統直流側故障電弧診斷研究還處於初期階段,文獻分析了電弧的電壓-電流特性,表明電源電壓對電信號參數並無太大影響。文獻[7]對電弧信號進行頻域變換時加上有源帶通濾波器,能提高電弧特徵頻率在故障信號中的佔比。由於對電弧特徵不甚了解,且電弧具有隨機性和複雜性,無法建立精確的電弧模型,因此,研究光伏電站直流側電弧故障的診斷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

1 光伏系統直流側故障電弧的仿真和分析

目前常用的電弧模型有Cassie模型和Mayr模型。Cassie電弧模型是假設流過電弧通道的電流發生變化時其直徑也同樣跟著變化但是其溫度不變。Mayr電弧模型認為電弧的直徑是保持不變的,即電弧間隙耗散的能量是不變的,變化的是電弧溫度密度分布。這兩種電弧模型都只單方面考慮某一種熱量耗散的方式而決定了電弧模型的形式。

本文只單方面研究電弧故障對系統產生的影響,故而選用Cassie模型來研究電弧的特徵。為研究光伏系統故障電弧特徵,本文建立了故障電弧數學模型,採用理論為輔,實驗為主。

以Matlab軟體為平臺,利用Simulink中的元件建立的通用電弧模型。電弧模型由電壓控制的電流源(controlled current source)、微分方程編輯器(DEE)、定值檢測(hit crossing)、階躍信號(step)、電壓測量(voltage measurement)等模塊組成。

將圖1的電弧故障模型接入光伏系統中,得到仿真結果。電弧燃燒時具有隨機性且電流信號會發生不規則變化。實際上,電弧具有多種物理特性,但是在現有技術條件下不適用在光伏系統中。

比如,熱學上,電弧燃燒會迅速產生高溫,雖然現在已有測量局部熱點的技術,但對於光伏電站而言成本過高。聲學上,電弧燃燒會發出噪聲,但現在環境幹擾性大,易發生誤判。通過仿真實驗可知,在電學上,可利用電弧的電流信號作為特徵,這為後續故障電弧的特徵提取提供了可能性。

2 小型光伏系統實驗平臺搭建及其故障電弧特性的分析

2.1 實驗平臺搭建

本平臺所採用的電池板單晶矽材質,太陽光充足時光電轉換效率高,便於在戶外條件好的情況下進行模擬,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搭建實驗平臺進行光伏系統的模擬。本文搭建了的實驗平臺,包括光伏板、電弧發生器、光伏逆變器和電流傳感器等。

其中光伏板採用CanadianSolar公司CS6P-230P型光伏組件,一個組件由60個電池單體串聯組成,將每3塊組件串聯後再並聯,通過直流斷路器接到逆變器,再接入電網。

本文中所使用的電弧發生器符合美國保險商實驗室所規定的標準。該電弧發生裝置為一對距離可調節的銅棒電極,一個被固定,另一個電極通過步進電機控制系統可進一步提高銅棒之間距離的精確度。

將兩個電極從接觸良好到分開,可以模擬出實際直流系統中鬆弛、接觸不良的情況,與實際電弧的產生機理相同,皆是原本導通的電極分離時擊穿空氣並維持高能量放電的過程。用此裝置接入光伏系統實驗平臺,可模擬出直流故障電弧的發生以及提取出電弧電壓和電流波形。

2.2 故障電弧的數據採集

利用上述實驗設備進行模擬電弧實驗,光伏系統從正常運行到開始發生電弧故障,匯流箱處電流會存在明顯的變化。故在系統直流側選用電流源輸出作為檢測故障電弧的物理參數,分析電弧產生發展過程中上述參數的變化,提取相應特徵,實現對故障直流電弧的檢測。

本實驗採用羅氏線圈RS/RDRS測量,同時使用漢泰示波器(DSO8202E)記錄電流波形。該示波器最高採樣速率為1GSa/s。試驗時,燃燒的電弧會將電極燒蝕,因此每次放電後都要對電極進行打磨,保證試驗過程中電極表面的一致性。試驗進行一段時間後需要更換銅棒電極。

圖5是利用分開式起弧法的電流波形。當電路中產生電弧時,相當於在電路中增加一個動態電阻,因此會導致電流在時域特性中產生突變。

2.3 特徵提取

1)基於時域特徵的提取

提取時域特徵常見的做法是,使用電流的均值、波動以及變化率等參量來提取電弧特性。在多組實驗數據分析後,這些特性均不明顯,無法滿足閾值判斷。將圖5數據進行離散,設定取樣點,取得5s內的電流幅值,並計算出每點10ms內電流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得到如圖6所示的電流波形。利用這一參量,選擇合適的閾值能滿足要求。

2)基於頻域特徵的提取

在直流電弧起弧瞬間與燃燒過程中,電流中的高頻分量會增加。目前,國內外對於直流電弧故障檢測都會考慮電流的高頻信號特徵。與時域相似的是,頻域特性在發生電弧故障時會引起突變和震蕩,但表現更為穩定,通過對多組數據的綜合分析,這些特性可以作為故障電弧檢測的依據。

圖7為所採集電流波形經濾波後進行信號FFT分析的電弧信號頻譜圖,其中無電弧時諧波主要含量來源於逆變器高開關頻率,一種低壓直流轉為高壓交流時由於電路震蕩引起一定的頻率。該頻率一般在30kHz左右,因此本文選擇40~100kHz範圍內的高次諧波作為故障電弧的特徵信號,可以避免逆變器一部分噪聲的幹擾。取頻率最低但幅值不為零的5kHz諧波為參考基波,8~20次諧波幅值為電弧檢測依據。

3 基於時頻域特性的閾值判斷法

對電弧故障進行檢測時,光伏系統中的環境噪聲和系統動作等內外部幹擾信號會使特定頻段內的噪聲增加,出現具有與直流故障電弧類似的特性。光伏模塊出現遮擋和短路同樣會造成電流值的突變,會干擾電弧特性的檢測。如果檢測算法的魯棒性不強,這些幹擾因素就會引起誤判斷,進而導致光伏系統的大規模停運,造成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

從另一方面來看,如果檢測算法限定判斷條件過多,就會造成電弧故障的漏判,其結果同樣會帶來損失,更有甚者會造成人員傷亡事故。針對單一時域和頻域特徵進行檢測存在檢出率低的缺點。基於以上原因,本文提出的檢測算法兼顧了電弧的時域和頻域特性,使用時域和頻域的多重判據進行診斷,有助於彌補判據閾值精度上面的不足。如果時域和頻域兩情況下均判定為故障,即判斷電弧故障,就避免了單一特性診斷出現的誤判和漏判。

由上述分析可知,用於電弧檢測的電弧電流特性確定為時域和頻域兩個特性,通過多組實驗,最終確定的閾值範圍見表2。當檢測值均超過兩者特性所設定的閾值時,即判定為產生電弧故障。

為了驗證該方法確定的特性與閾值的可靠性,本實驗又使用兩組補充實驗數據對上述時域和頻域特性與閾值進行了離線驗證。實驗結果表明,基於上述方法劃定的閾值可以區分電弧電流與正常電流。

結論

本文針對光伏系統直流側故障電弧檢測問題。首先,建立了光伏系統電弧故障模型,通過仿真實驗說明本文故障電弧特徵選取的可能性;其次,提過實驗平臺採集大量數據進行時域和頻域分析;最後,利用閾值選擇,提出了基於時域和頻域的方法來綜合判斷是否發生故障。

同時,本文也考慮到了光伏系統環境噪聲以及逆變器對故障電弧檢測的影響,並通過仿真和實驗說明本算法具有良好的抗幹擾性,為研究光伏系統直流電弧故障檢測裝置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理論依據。

相關焦點

  • 新能源太陽能光伏存儲安全技術(一)
    新能源太陽能光伏存儲安全技術(一)隨著工業、家用、農光電站、屋頂光伏等場景光伏組件應用越來越廣,通常布置在大棚或建築物上方,光伏直流側系統功率和電流增
  • 直流斷路器在中國:(三)機械式直流斷路器——磁耦合型機械式直流斷路器
    根據原理的不同,機械式直流斷路器主要分為諧振型機械式直流斷路器和磁耦合型機械式直流斷路器。
  • 光伏發電系統簡要介紹
    由太陽能電池板陣列、逆變器和其他電器硬體組成的光伏系統光伏(PV)系統指的是由一個或多個太陽能電池板、逆變器及其他電子、機械硬體組成的利用太陽能發電的系統。光伏系統應用如此廣泛,既能作為大型工業發電廠,又可應用於民用房屋甚至可攜式設備。雖然光伏系統可以作為離網光伏系統獨立運行,但本文所關注的光伏系統單指可連接到國家或城市電網的光伏系統。
  • 什麼是直流系統接地?有什麼危害?
    技術上它受監測點安裝數量的限制,很難將接地故障縮小到一個小的範圍。而且該裝置必須進行施工安裝,對舊系統的改造很不便。此類裝置還普遍存在檢測精度不高,抗分布電容幹擾差,誤報較多的問題。如果能有一種在監測點上不受限制,檢測精度較高,選線準確的直流接地選線裝置,應是一種較好的選擇。 (3)可攜式直流接地故障定位裝置故障定位法該裝置是近幾年開始在電力系統較為廣泛應用的產品。
  • 直流系統接地:正接地、負接地的講解
    技術上它受監測點安裝數量的限制,很難將接地故障縮小到一個小的範圍。而且該裝置必須進行施工安裝,對舊系統的改造很不便。此類裝置還普遍存在檢測精度不高,抗分布電容幹擾差,誤報較多的問題。如果能有一種在監測點上不受限制,檢測精度較高,選線準確的直流接地選線裝置,應是一種較好的選擇。 (3)可攜式直流接地故障定位裝置故障定位法該裝置是近幾年開始在電力系統較為廣泛應用的產品。
  • 【乾貨】光伏逆變器MPPT算法全面解析
    光伏電池陣列與負載通過DC/DC電路連接,最大功率跟蹤裝置不斷檢測光伏陣列的電流電壓變化,並根據其變化對DC/DC變換器的PWM驅動信號佔空比進行調節。圖4 MPPT系統原理框圖光伏充電系統可簡化模型為如下圖所示。將光伏電池簡化為恆壓源和內阻Ri,外部電路簡化為負載Ro。則負載功率為:
  • 這個直流示範工程不一般
    交直流之爭100多年後的今天,隨著電力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直流電的技術瓶頸被突破,儘管直流在變化、控制方面都比交流更為複雜,但因其在發電、配電、儲能等方面的優勢,再次進入公眾視野。在用戶側,近年來用電負荷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大量直流用電負荷不斷湧現。家用電器、通信設備、計算機、電動車等,幾乎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 PR在測算中存在靜態失真數據,如何更好地對光伏系統性能評估
    國際上公認的光伏性能評估方法共有1個標準和2個規範(IEC 61724-1 光伏系統性能監測、IEC TS 61724-2 光伏系統容量評估法、IEC TS 61724-3 光伏系統能量評估法),通過正確的電站系統評估將會使運維模式有較好的提升。在第三屆光伏發電運營及後服務研討會上,TÜV北德可再生能源部項目工程師朋泰彧介紹了電站系統的評估方式,以下根據會議PPT與速記整理。
  • 獨立光伏發電系統的分類和應用介紹
    獨立光伏發電系統也叫離網光伏發電系統。主要由太陽能電池組件、控制器、蓄電池組成,若要為交流負載供電,還需要配置交流逆變器。獨立光伏系統可分為直流光伏發電系統和交流光伏發電系統兩大類。一、直流光伏發電系統1、無蓄電池的直流光伏發電系統無蓄電池的直流光伏發電系統的特點是用電負載是直流負載,對負載使用時間沒有要求,負載主要在白天使用。太陽能電池與用電負載直接連接,有陽光時就發電供負載工作,無陽光時就停止工作。
  • 國內廠商的電弧故障保護電器(AFDD)的產品有哪些?
    針對電弧故障保護電器產品性能要求的國標規範GB/T 31143-2014《電弧故障保護電器(AFDD)的一般要求》已經頒布實施多年,伴隨著GB51348《民用建築電氣設計標準》對AFDD應用場景的確定,電弧故障保護電器(AFDD)的產品卻並不盡如人意,其應用也沒有全面鋪開。
  • 浙江大學劉佳寧、於淼等:受弱電網影響光伏併網系統不同頻段穩定性分析
    1)考慮基於擾動觀察法功率控制器的完整光伏併網系統模型。隨著光伏發電規模的急劇增長,光伏併入弱電網引發的穩定性問題日益受到重視。光伏併網系統是典型的非線性系統,包含眾多非線性環節。其中,基於擾動觀察法的功率控制應用廣泛,但是其不連續、非線性的特點導致傳統的小信號分析方法難以適用。
  • 【推薦文章】縱磁作用下真空電弧的建模與仿真研究進展
    1989年,Wieckert在電弧模型中考慮了陽極鞘層的作用,還利用磁傳輸方程分析了擴散型電弧陽極側電流密度和能量分布,結果表明陽極鞘層對等離子體參數在陽極側的分布有著很大影響。  然而以上模型中都沒有耦合電磁場方程組和流體方程組,也就是說沒有考慮氣流場和電磁場的相互作用,而且還忽略了電弧的能量過程,因此這些模型還不完善,只能定性地分析個別參數。
  • 400型直流電焊機無輸出故障維修一例
    一臺400型直流焊機,反映無法焊接工作,因是工地上,在現場試機,有60V輸出,但焊條一碰焊件電弧一閃即消失,用表測量已無輸出(實測不到10V)排除電源線和
  • 電氣故障口訣
    5、直流法判別三相電動機定子繞組的首尾端三相電動機繞組,首尾直流法判斷。萬用表撥毫安檔,直流電源乾電池。一相繞組接儀表,另相繞組觸電池。通電瞬間錶針轉,反轉正極都是首。若不反轉換接線,餘相繞組同法判。12、檢測高壓矽堆的好壞檢查矽堆之好壞,萬用表撥電壓檔。矽堆萬用表串聯,跨接交流二百二。量程直流二百五,將矽堆正向接入。大於三十伏合格,錶針不動有故障。量程交流二百五,讀數二百二短路。錶針不動讀數零,矽堆內部已開路。
  • 地面光伏電站驗收?看這6點就夠啦!
    光伏逆變器在光伏電站中扮演中樞系統角色驗收注意事項:1、匯流箱標識應齊全,箱體與支架連接應牢固。2、逆變器外觀及主要零部件不應有損壞和受潮現象,元器件不應有鬆動或丟失。4、逆變器的交流側接口處應有絕緣保護。5、逆變器與基礎間連接應牢固可靠。6、變壓器和互感器的安裝驗收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力變壓器、油浸電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驗收規範》的有關規定。
  • 太陽能光伏電站安裝工具
    可攜式EL測試儀EL檢測儀是光伏電站檢測設備,能夠準確檢測出光伏太陽能板內部質量問題
  • 湖南大學塗春鳴等:具備同步電機特性的級聯型光伏發電系統
    1)級聯型光伏發電系統    如圖1所示,級聯型光伏發電系統中,逆變器由n級串聯的H橋模塊及相應的電容和輸出濾波電感組成,光伏陣列和儲能單元分別接入級聯H橋模塊的直流埠,光伏陣列直接接入,儲能通過DC/DC變換器接入。
  • 直流接觸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一、直流接觸器的型號直流接觸器有CZ0、CZ17、CZ18、CZ20等多個系列,其中CZ0系列具有結構緊湊、體積小、重量輕、維護方便和零部件通用性強等優點。直流接觸器的型號及含義如下:二、直流接觸器的結構直流接觸器主要由電磁系統、觸頭系統和滅弧裝置三大部分組成。
  • 電力系統常見消諧方案匯總
    當不接地系統中相對地之間存在非線性感性負載時(如電壓互感器),系統的擾動極可能引發零序電容與感抗的諧振,隨著諧振電壓的提高,非線性感抗會減小,並使振蕩加劇,最後維持在一個叫高的電壓水平下,引起很高的對地過電壓,這個諧振也叫鐵磁諧振。這個諧振可以在電壓互感器的二次側安裝消諧設備來消除或減弱。下面我們來看看電力系統中常見的幾種消諧方案。
  • 科普 太陽能光伏水泵的基本介紹
    即利用光伏陣列發出的電力來驅動水泵工作的光伏揚水系統。整個系統主要由光伏陣列、太陽能揚水逆變器、水泵組成。它是近若干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光機電一體化系統,是當今世界上陽光豐富地區,尤其是缺電無電的邊遠地區最具吸引力的供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