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2日晚8點,巴拿馬總統通過電視講話,宣布巴拿馬共和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同時與臺灣地區中止「外交關係」。此語一出,島內譁然,甚至有臺灣媒體將雙方的「外交關係」上溯至清朝,稱「百年邦誼」結束,是嚴重的「外交挫敗」。
巴拿馬總統
巴拿馬「斷交」之所以引起這麼大的關注,也與它的地理位置有關。臺媒稱,巴拿馬握有國際貿易和運輸航線上最重要的運河,更是「中華民國」在中美洲多年的重要盟邦,一旦失去,恐將真的面臨「多米諾」骨牌效應。
這個「恐將」一點都不多餘。巴拿馬「斷交」後,臺灣僅剩20個「邦交國」,其中11個在中美洲;如果巴拿馬「斷交」真的引起「多米諾」效應,臺灣的「外交關係」至少會失去一半。此外大洋洲的島國有6個,非洲有2個,歐洲只剩了一個梵蒂岡。
(數據來自百度百科)
這些國家實在太小了,小到大多數人恐怕連它們在哪都不知道。20個「邦交國」,面積加在一起30萬平方公裡出頭,比雲南省還小點;人口加在一起不到3000萬,也就一個重慶市……
媒體曾經在地圖上標註過這些國家的位置,而當時臺灣還有23個「邦交國」。
臺灣外事部門負責人李大維在「斷交」事件後的新聞發布會上稱,
巴拿馬罔顧多年情誼,無視臺灣多年來在各方面對巴拿馬的援助,因為經濟利益屈服於中國大陸,欺矇「中華民國」到最後一刻,臺灣表達強烈不滿與憤慨。
李大維在發布會上
「無視臺灣多年來在各方面對巴拿馬的援助」,這可是他自己說的。這句話完美地解釋了臺灣這些年來是如何挽留這些「邦交國」的——拿錢砸。
臺灣媒體援引《巴拿馬星報》消息說,上個月臺灣才剛對巴拿馬釋出290萬美元的經濟援助,幫助改善當地的農業與地區安全。據說此援助是屬於臺灣和巴拿馬在2014年到2019年雙邊合作計劃的一部分。
剩下的這些臺灣「邦交國」中,有不少有過與臺灣「斷交」又「復交」的糾葛,究其原因,都是臺灣用錢「買」回來的「感情」。咱們今天剖析一下。
諾魯,小觀對這個國家的全部印象,只有依靠「鳥糞」(磷酸鹽礦)發家致富,卻不知道它跟中國大陸和臺灣之間還有這麼多糾葛。
臺灣當局1980年與諾魯「建交」,1990年臺灣駐諾魯「領事館」升格為「大使館」。為拉住諾魯,臺灣20多年來出手大方。除每年提供300萬美元的固定「援助」外,臺灣還「無償幫助」諾魯改善水、電、通信等基礎建設,「援建」了不少項目。
1992年7月,臺灣甚至貸款850萬美元為諾魯修建飯店,這可能是「真愛」。2001年,臺灣還為諾魯興建了一座發電廠。
然而,隨著礦產資源逐漸枯竭,經濟面臨危機,諾魯開始思考新的出路。2002年,諾魯曾與臺灣當局「斷交」,與中國建立了大使級外交關係,並籤訂了一系列經濟技術合作協議。
但可能因為「遠水解不了近渴」,技術合作不如天上掉的「真金白銀」更能解決燃眉之急,2005年,諾魯總統宣布與臺灣「復交」。
2006年,諾魯國內唯一的客機因欠債被扣押,200多名外籍勞工長期滯留,總統緊急訪問臺灣,被當年的媒體戲稱為「化緣」。
當時的臺灣領導人陳水扁大手一揮,幫助諾魯償還債務,贖回被扣押的客運班機,提供的援助金額將高達5億元新臺幣,幾乎是給了諾魯國每人4萬元(約合1萬元人民幣)。
2007年3月,臺灣再次援助諾魯1550萬美元,協助滯留諾魯的外勞返國。
布國是聯合國公布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經濟以農牧業為主,棉花是主要經濟作物和出口創匯產品;工業基礎薄弱,資源較為貧乏。根據世界糧食計劃署估計,將近10%的布吉納法索人吃不飽。
布吉納法索鄉村
布國最早於1961年與臺灣當局「建交」,1973年,與中國正式建立了外交關係。
中布保持外交關係期間,中國援建了醫院、政府辦公樓、體育場等項目,接受23名布留學生,向布派出9批醫療隊,共計163人。
1994年2月2日,布政府與臺灣當局籤署「復交」公報。為了維持這種關係,臺灣也沒少撒錢。儘管稱雙方關係穩定,去年9月,臺灣外事人員訪問布國,仍然提出未來兩年內為布提供4400萬歐元的金援。
1989年,臺灣為同格瑞那達、貝里斯兩國「建交」,分別花了5000萬和1000萬美元。
1990—1996年,臺灣投資尼加拉瓜2億多美元,為多米尼加援建的科技園和大學校舍,約價值5000萬美元。
1999年,臺灣許諾未來十年內給馬其頓16億美元的援助和投資,換得同該國「建交」。
2003年,臺灣以每年援助吉里巴斯800萬美元為條件,使其成為「邦交國」。
2008年,陳水扁當局又向尼加拉瓜捐贈了價值3000萬美元的發電機組。
……
可以說,除了梵蒂岡外,臺灣幾乎成了其「邦交國」的「人形取款機」。
但看看現在的結果,「邦交國」一個個「絕交」,不知道臺灣當局是不是有「肉包子打狗」的感覺。
與之相對應的,是外交部長王毅的表態,在中國巴拿馬建交中,「我們的談判很順利,巴拿馬方面沒有任何猶豫觀望,沒有任何的前提條件,也沒有任何交易」。
可見,跟愛情一樣,對外關係也不是「想買就能買」的,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臺灣想再用錢留住「邦交國」,難嘍。臺灣當局倒是應該想想,自己是不是哪做錯了呢?
作者:王晗(實習)
指導老師:張周項
圖片來源於網絡
長按二維碼,關注「世界觀」
微信ID:world_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