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學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陳 超
△國慶節期間,南京路上武警官兵用「人牆」疏導客流,守護節日平安。王 亮攝「兒子,我在抖音上看見你們執勤的視頻啦!」10月1日23時,剛從南京路執勤歸隊的武警上海總隊機動二支隊某中隊新排長孫濤,接到了母親的電話。
孫濤頗感意外,急忙翻看手機。他壓根兒沒想到第一次參加國慶安保執勤就走紅網絡。
抖音上,一條長20秒的武警執勤視頻被網友大量點擊觀看。《我愛你中國》的背景音樂讓人心潮澎湃。短視頻裡,在上海市南京東路和河南中路路口,近百名武警戰士分成4組,紅燈亮起時,排成「人牆」站在路口;綠燈亮時,「人牆」以排頭為原點,水平轉移至馬路中間,與對面「人牆」合併成一排,擋在機動車前,引導遊客通過馬路。
在車水馬龍的南京路步行街,「武警人牆」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武警官兵上勤不到半個小時,「網紅人牆」主題的視頻就遍布網絡,各大微信公眾號也紛紛轉載。網友們紛紛為武警官兵點讚,感嘆「每一幀都帥爆!」當晚,孫濤的微信朋友圈也被親朋好友刷屏。450餘公裡外的浙江麗水,退伍老兵周濟旺看到戰友們的英姿,倍感親切和自豪;1200餘公裡外的北京,同樣擔負國慶安保任務的北京總隊某中隊指導員穆俊彤,第一個點讚,並轉發給上海的戰友;2300餘公裡外的黑龍江哈爾濱,在家休假的士官張迪在視頻下留言:「忠誠衛士為人民,黃浦江畔鑄忠誠。」
與孫濤不同,四級警士長丁得中已連續10年擔負國慶安保任務。他對「武警人牆」走紅網絡並不感到意外。丁得中介紹說,其實,南京路上的武警用「人牆」疏導客流的視頻早在2014年就出現在網絡上,每逢元旦、五一、國慶等重大節日,常會有遊客來此打卡「網紅景點」,與「武警人牆」合影留念。武警上海總隊領導介紹說,「武警人牆」是南京路上的一張名片。當潮水般的人群湧入官兵的執勤區域時,大家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一定要疏導好人流,不能出現任何閃失。
夜色漸濃,南京路上的華燈全部開啟,流光溢彩。一道道橄欖綠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顯得格外顯眼,遊客們爭相與他們合影。
他們中,許多人並不知道,在「武警人牆」走紅的背後,還有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
南京路「武警人牆」走紅網絡的背後■解放軍報記者 代 烽 特約記者 陳 超
通訊員 李軍學
△客流高峰期,武警官兵手牽手建起「人牆」,引導遊客有序通過。 王 亮攝
國慶長假,上海街頭車水馬龍,到處是川流不息的人群。作為中外遊客的打卡景點,南京路向來是人流密集區,尖峰時段一個路口就有近萬人通過。
武警上海總隊機動二支隊某中隊領班員楊木超說:「國慶安保雖是臨時任務,卻比常態執勤任務艱巨數倍,面對的安全壓力更重。」
10月2日20時左右,在南京東路和河南中路路口,楊木超隱約聽到人流嘈雜聲中有小孩子的哭聲。四處察看,只見一名小女孩緊緊抓著路邊的欄杆,正聲嘶力竭地喊著「媽媽」,已經哭成了淚人。
楊木超衝入人流,一把抱起這個與家人走散的小女孩,開始在路牌下等候。10分鐘後,小女孩的母親才找了回來。
「南京東路和河南中路路口,是步行街和機動車道的交匯點,人流量最大、安全風險最高,老人和小孩需要我們格外關注。」機動二支隊某中隊班長羅飛介紹說,今年國慶期間,外灘上演「浦江光影秀」,南京路也迎來了超大客流。
一次,在人群中,羅飛看到一名拾荒老人背著一個黑色的大塑膠袋,十分吃力,站在路口等了許久,遲遲走不過去。
路口車流不斷,遊客越來越多。羅飛見狀,立即跑過去幫忙,攙扶老人走過了擁擠的路口。
「武警戰士太棒啦,如果不是他幫忙,老人很容易被擁擠的人群撞倒。」目睹這一幕,市民黃女士不由稱讚。
在南京路步行街,「人牆」旁的遊客換了一茬又一茬,羅飛指揮哨兵反覆開關「閘門」,機警的目光不停地觀察著周圍的情況。機動二支隊領導告訴記者,假日期間,戰士們手拉手組成「武警人牆」一天下來累計達7個小時,兩班倒輪換執勤,組成「人牆」的哨兵每天至少要來回走上300多趟。
「一切為了遊客的安全。」總隊作戰勤務處參謀王明明說,在總隊指揮所的後面,就是令人震驚的某踩踏事件現場。那年,因人群擁擠踩踏,36位遊客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其實,「武警人牆」走紅網絡,王明明並不感到意外。自2014年起,該總隊為應對超大客流調整執勤模式,改用「武警人牆」疏導客流,收到良好效果。後來,這種執勤模式就一直延續下來,現在已經成為南京路上武警官兵執勤的「標配」。
用「人牆」保障人群過馬路的方式,也曾受到過網友質疑:為什麼放著好好的紅綠燈不用?不用隔離欄而用人來管理,難道不是人力資源浪費?
「各類突發情況層出不窮,採用『人牆』疏導這種模式可以有效靈活地進行處置。」王明明解釋道,隔離欄容易被擠翻推倒,造成二次傷害。與之相比,用「人牆」來疏導人群,可以隨時調節路幅,有效防範發生人流對衝的風險。
△「浦江光影秀」期間,武警官兵堅守在外灘執勤一線。王 亮攝滿目繁華,霓虹璀璨。身處鬧市的武警官兵,卻無心關注周圍美景。他們默默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只因「網紅人牆」的背後,是萬千遊客的安全。「有爸媽在,別為我擔心,不要耽誤了工作。」
給妻子辦理好待產手續,武警上海總隊機動二支隊某中隊中隊長印敏匆匆離開醫院,淚水止不住地往外流。
妻子產期臨近,讓印敏緊張又期待。國慶節前,他四處奔波預約醫院,想著一定要陪好妻子,彌補多年來對她的虧欠,可節日執勤讓他把請假的心思收了起來。回到宿舍,他手捧全家福,百般滋味湧上心頭。
「誰不想見證孩子的出生,陪伴在妻子身邊盡好丈夫的責任?可是使命在肩,只能把牽掛默默藏在心底。」印敏說,國慶節前一天,他剛從機場接回父母,讓他們來照看妻子,還沒來得及安頓好,便匆匆趕回中隊。妻子住進醫院好幾天了,他也一直未能去看望。
任務結束後,他匆匆趕往醫院。看著妻子虛弱的身子,他滿心愧疚。妻子卻對印敏說:「能嫁給你是我平生最開心的事。守護好大家,也是在守護著我們的小家。」
每一次爽約,只為守護千萬家。機動二支隊助理員仲保強答應女兒到上海迪士尼樂園遊玩,一直沒能兌現諾言。國慶節前,女兒吵著要爸爸兌現承諾,仲保強提前兩周便買好了迪士尼樂園的門票。
然而,計劃還是落了空。今年國慶節期間的安保工作不同以往,上級反覆權衡,決定讓經驗豐富的仲保強到前指擔負任務。最終,妻子帶著女兒去了迪士尼樂園。
10月1日21時,因有燃放煙花節目,迪士尼城堡上空絢麗多彩。女兒興高採烈地撥通了電話,準備和爸爸分享她的喜悅。豈料,仲保強只說了一句「爸爸在執勤」就匆匆掛斷了電話。
電話那頭,女兒望著絢麗的煙花,禁不住委屈地哭了起來;電話這頭,仲保強心裡也酸酸的,他多麼希望把女兒高高舉在頭頂,一起去看夜空中那美麗的煙花。
一個家庭有了一個軍人,團圓便常常成為奢望。中隊長孟翀家住楊浦區,離哨位僅有10多分鐘的路程,卻因執勤任務重一直未能與家人團聚。上哨前,他從口袋裡掏出妻子的照片對戰友說:「剛跟妻子辦完結婚手續,還沒來得及帶她去度蜜月。」
說來也巧,國慶節第二天,妻子外出散步,剛好碰到執勤中的孟翀。理解丈夫身在崗位不便交談,她只是與他對視了一下便走開了。孟翀說,妻子眼神中的「我懂」勝過千言萬語。
「多麼希望時間能在這一剎那停止。」 孟翀說,看著新婚的妻子,想著對家庭的虧欠,心中十分愧疚。但職責在身,來不及多想,他又匆匆投入到緊張的執勤任務中。
「作為軍人,守護和平安寧是天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不變的宗旨。」該總隊領導這樣對記者說。
跨越大半個中國,只為在人群中多看你一眼。
在河南上大學的張夢潔,早在國慶節前30天就買好了去上海的機票。臨近國慶節,她滿腦子全是和男友相聚的畫面。
10月1日下午,張夢潔一下飛機就直奔南京路,看著街頭著裝相同的哨兵,她著實犯了難。半個多小時裡,她一直穿梭在人群中,一個個地辨認尋找。
猛然間,她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正是朝思暮想的男友趙利威。久別重逢,讓她欣喜異常。看著趙利威不停地指揮「人牆」疏導客流,為不打擾男友執勤,張夢潔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找了個人少的角落默默地看著他。
南京路街頭人流如織,趙利威忙得不可開交,絲毫沒有察覺到女友的存在。
過了許久,副班長李嚴發現廣告牌下有一個女孩長時間未動,一直看著趙利威,感到十分奇怪,便對趙利威說:「班長,街角那邊的女孩,站了都有一個多小時了,一直看你。」
趙利威轉身一瞧,竟然是自己的女朋友。四目相對的那一刻,兩人眼裡滿是欣喜和愛意。
直到趙利威下哨,張夢潔才走到身邊,替他擦了擦額頭上的汗。張夢潔對趙利威說:「看著你執勤,也是一種幸福。」
10月3日23時許,南京路上人流漸稀,不遠處的備勤室內卻熱鬧非凡。在父母和戰友的祝福中,下士葉佳順默默許下生日願望。
葉佳順是一名上海兵。從被挑選參加今年國慶安保工作的當天起,他就默默地把過生日的念頭收了起來。沒有想到,「武警人牆」的抖音視頻被父母刷到後,他們便一路尋來,趕到南京路給兒子過生日。
當晚,下哨後的葉佳順剛走進備勤室,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生日快樂」四個大字在彩燈的映照下格外顯眼,從幕布後走出的是朝思暮想的父母。「真沒想到會在哨位上過生日,更沒想到爸媽會來到執勤現場!」突如其來的相見,讓葉佳順喜出望外。
葉佳順後來才知道,為不打擾自己執勤,父母一直在遠處的咖啡廳裡默默看著他。
「親人的支持和陪伴,給了官兵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總隊領導說,家人的支持,愛人的理解,如春風化雨般滋潤著官兵的心,激勵著他們更好地履行使命,全身心投入到執勤中。「不贊網紅不贊星,只贊人民子弟兵。」
國慶節當晚,女大學生小鄧更改了自己微博的個性籤名,背景圖也換成了她與武警官兵的合影。
置身價值多元的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作為軍事發燒友,小鄧對軍人情有獨鍾。此次她專程從北京趕來,只為一睹「武警人牆」的魅力。
看到武警官兵的那一刻,她便衝上前去,遞上玫瑰花,請求合影留念。沒承想,哨兵卻以執勤為由婉拒了她。小鄧不甘心,乾脆在不遠處坐了下來,一坐就是兩個小時。支隊領導再三考慮,特例批准,這才了卻了小鄧多年來的一樁心願。
網友「暮色青春」在抖音視頻裡這樣寫道:「人山人海中,他們的身影,厚實而堅強。別人在觀燈,他們卻背對繁華,用身體鑄就了安全屏障。」
「暮色青春」是南京路某商店營業員劉青的網名。每逢重大節假日,在門口看不斷移動的「武警人牆」,已成為他的習慣。時間充裕時,劉青還會拍一段視頻傳到網上。
國慶節當天,劉青拍攝的視頻便引起了廣泛關注。「美好生活的守護者,致敬最可愛的人」「為祖國和人民負重前行,為我們中國軍人點讚」……短短20秒的小視頻,很快就有一萬多位網友點讚和給予好評。
「『武警人牆』沒有影響到商店的生意,反而起到很好的宣傳效果,來的人更多了。」劉青說,「武警人牆」現在已經成為南京路上的一張名片,商店的收益也與日俱增。
守衛人民的子弟兵,人民也將他們牽掛在心中。10月1日下午5時左右,突然下起瓢潑大雨,人群四散。剛剛還人頭攢動的街道,只剩下一個個哨兵在雨中堅守。
哨兵王彥正準備申請換著雨衣時,看到一個人在向他靠近——原來,這名女孩要為他撐傘。小小的雨傘容不下兩個人,不一會兒,女孩的後背就被雨水淋溼了一大塊。
突如其來的關愛,讓王彥備受感動,一股暖流湧上心頭。眼看雨越下越大,王彥謝過女孩,勸她趕緊找地方避雨,女孩卻說:「每次都是你們守護著我們,這次讓我來為你打傘。」
這溫馨的一幕,被鏡頭及時捕捉到,繼而在官兵中廣為流傳,也讓組成南京路「武警人牆」的官兵心生別樣的溫暖。為了這份理解與關愛,官兵們說,付出再多也值得。
多年來,「武警人牆」用堅守與奉獻贏得了群眾的認可。他們的形象,已經深深印在群眾心中。總隊領導說,無論「火」還是「不火」,有一些東西永遠不會改變,那就是官兵們對黨的忠誠、對人民安全的守護、對使命的擔當,以及對和平安寧的守望,這些永遠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