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 | 百年中國近代史:崩潰的帝國與流血的土地

2021-02-13 集思會讀書

一百年前的1919年,中國經歷了一戰的漫長鬥爭,作為協約國之一,終於取得了勝利。可是作為勝利者的一方,在巴黎和會上的中國,卻還是要被迫籤訂不公平的條約——「凡爾賽合約」,將德國在山東省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外交委員會事務長林長民得知此事,在《晨報》、《國民公報》撰文呼籲:

"山東亡矣,國將不國矣,願合四萬萬眾誓死圖之!"

漫長的戰爭、積弱積貧已久的國力、不作為的北洋政府.因為這份條約的籤訂,終於點燃了中國人民的憤怒,在北京掀起了一場以青年學生群體為主的示威遊行活動,除一開始的3000多名學生外,慢慢地還有廣大的人民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參與進來,進行請願、罷工等,來抗議政府此次的妥協。

而這場持續了近兩個月的示威活動,就是我們熟知的「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作為近代史上的重要轉折點,從這時起,無產階級正式走上了歷史的舞臺,並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

一百年後的我們,生活在繁榮和平的中國,未曾親身經歷過百年前那個動蕩的年代,也無法親眼看見先賢前輩們為了中國的解放與獨立所做出的努力,只能通過教科書上對近代史的記載來想像曾經的苦難與輝煌。

勿忘國難,勿忘國恥.這是我們一直以來所受到的教育,對於中國人來說,近代史是我們歷史上極其重要的一個階段,那時,我們面臨著「數千年未有之變局」,面臨著堅船利炮的威脅,面臨著虎視眈眈的列強。從鴉片戰爭起,這個古老的國度被迫打開了國門,被欺壓、掠奪,近代史的這一百年,是流著血淚的一百年。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也正是五四運動的一百周年,本次書單便為大家推送5本近代史相關的書籍,讓我們一同回顧那段充滿傷痛與抗爭的歷史。

作者:徐中約

豆瓣:8.9分

《中國近代史》自1970年面世後五次修訂,銷售數十萬冊,為歐美及東南亞等地中國近代史研究的權威著作及最暢銷的學術教科書,是一本極具深遠影響的經典作品。

這部近代史自清朝立國起,下迄21世紀,縷述四百年來中國近代社會之巨變。然作者明確指出,這段艱難的歷程並非如大多西方漢學家所言,是一段西方因素不斷輸入而中國僅僅被動回應的歷史。

作者拈出「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反對外來因素的民族或種族抗爭」以及「在新的天地裡尋求一條求生之道」三條線索,作為推動近代中國發展的三股最重要動力,並通過對近代中國內部社會動蕩的描摹,向世界講述了「一個古老的儒家帝國經無比艱難,蛻變為一個近代民族國家」的歷史。

一部中國近代史,可以說是「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顧城的這兩句詩原題是《一代人》,而在近代,我們看到的是整整幾代中國人的悲壯奮鬥。

作者:唐德剛

豆瓣:8.3

長江三峽的曲折動蕩,是中國人的驕傲,也是中國自然史上的潮信地帶。鴉片戰爭,揭開了中國二千年一遇的「社會文化大轉型」的序幕。在史學大家唐德剛的慧眼中,「人文史觀」一如「自然史觀」,1840年的一場戰役不僅掀起了中國社會政治形態的大變革,也使歷史潮流中的長河,尤需歷時百年的詭譎動蕩,方能進入壯闊的太平洋。唐德剛交融三峽史觀與人文探索於本書,成就一部客觀而深入的中國近代史書。

作者唐德剛文筆極佳,大雅大俗口若懸河,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同時極具獨立清醒的學術立場,觀點鮮明不落窠臼,更可貴的是作者炙熱的拳拳愛國之心與家國情懷,寫就了一本講述近代史的佳作。(不過讀者們需要注意,最好看臺灣香港海外的版本,國內版有所刪減,可能對造成一些閱讀體驗的缺失。)

作者:茅海建

豆瓣:9.1

《天朝的崩潰》是作者茅海建系統研究鴉片戰爭十餘年所得的成果。茅海建詳盡考訂了與戰爭相關的一系列重要史實,力圖以當時的道德觀念、思維方式與行為規範去理解歷史,使許多在今人看來是荒謬的現象得以顯示其在當時環境中的「合理性」。同時,通過對有關人物及其言行活動分析,觀察清王朝在歷史轉折關頭的作為,揭示歷史進程中的偶然與必然。

茅海建先後畢業於中山大學歷史系,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曾任軍事科學院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現任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天朝的崩潰》考證詳實,光註解就佔三分之一文字量,但是其學術性並不影響可讀性,書中大量精妙敘述比歷史小說還引人入勝。書中所描述的歷史不僅發生在過去,對於當今的中國也是振聾發聵的,讀史可以明智,莫過此書。

作者:梁啓超

豆瓣:8.9

「四十年來,中國大事,幾無一不與李鴻章有關係。故為李鴻章作傳,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筆力行之。著者於時局稍有所見,不敢隱諱,意不在古人,在來者也。」——梁啓超

李鴻章是近代史上一個極具爭議性的人物,在百姓的心中,會將他與戰敗的北洋水師、屈辱的《馬關條約》所聯繫在一起,可是當我們真正走進近代史,從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的角度去看待李鴻章,而非看待一個晚清的符號時,又會看到一段不一樣的歷史。

如梁公所言:天下惟庸人無咎無譽,李鴻章所處的時代和他自身所在的位置,讓他承擔著一個時代的壓力,天下人的目光聚焦在這個老人的身上,正所謂「譽之者千萬,而毀之者亦千萬」。

作者:埃德加·斯諾

豆瓣:8.9

《紅星照耀中國》(曾譯《西行漫記》)自1937年初版以來,暢銷至今,真實記錄了斯諾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實地採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報導了中國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

本書作者埃德加•斯諾為美國著名記者。他於1928年來華,在1936年6月斯諾訪問陝甘寧邊區,寫了大量通訊報導,成為第一個採訪紅區的西方記者,他對當時的世界時政(如共產國際)和中國歷史(如農民起義)等有相當的了解,不只是一個敢於冒險的新聞記者。

斯諾無黨派人士的背景讓這本書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個外國人眼中的紅色中國(主要指陝甘寧邊區),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為我們呈現了一個不是黨史的黨史。

本書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又紅又專,而是以一種客觀中立的態度來描寫斯諾所遇見的革命人的形象,相信每個看過這本書的人都會為紅軍戰士們的奮勇精神而感動,為領袖們的光輝理想和美好信念而動容,那烈火一樣昂揚的時代精神,在穿越了近百年時光的今天,也一樣讓人熱淚盈眶。

風雨飄搖的時代已經遠去,但是在二十一世紀,世界上仍有戰爭,國與國之間仍然充斥著利益的紛爭。每個時代的人有每個時代的命運,但是過往的歷史依舊可以給我們許多的啟發——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而這正是我們了解歷史的意義。

相關焦點

  • 《武官》 | 軍事歷史好書推薦書單2021年第1期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蘇州園林邱麗媛 編譯關鍵詞:蘇州園林  圖像史  中國近代史拙政園、留園、獅子林、網師園……去蘇州,一定會去蘇州園林。今天我們看到的蘇州園林,也是經過了歷代修葺後的園林。20世紀早期的蘇州園林長什麼樣?
  • 帝國的虛榮與擴張:崛起與崩潰
    1848年,法國又發生「二月革命」,七月王朝崩潰,菲利普國王也垮臺了,法國變成共和國。不過,共和並未持久,經過一番殺戮和較量,拿破崙的侄兒路易·波拿巴成功奪取了政權,並在1850年通過全民公決,變法國為帝國,登上法國皇帝的寶座。路易·波拿巴為了顯示自己重振法國的政治形象,不斷在世界範圍內對弱小國家發動戰爭,希望通過戰爭的勝利鞏固自己的威望。
  • 世界命最好的國家,繼承了幾百萬土地,一躍成為世界大國
    而這放在國家層面更是如此,對於國家而言,命運也是天差萬別,絕大部分國家奮鬥幾百年,也才彈丸之地,國力不強。而有的國家,什麼都不用做,卻成為大國,最典型就是下面這個國家,堪稱世界命最好的國家,直接繼承幾百萬平方公裡土地,一躍成為世界大國。這個國家就是印度。我們知道世界大部分國家,擁有現在的國土,那是幾百年浴血奮戰,流血犧牲換來的,有的甚至奮鬥千年。
  • 高密東北鄉:中國鄉村的百年孤獨
    東北鄉作為一個距離青島很近的一個北方小村莊,它不牽扯滿漢衝突,也不跟俄國人發生關係,但它加了一個中國民間與西方的衝突。官方衝突的結果是賠款割地,民間與西方衝突的結果,是義和團轉瞬即逝,大師兄抵不過洋菩薩,基督教傳播開來,使得中國在近代一百年中發生的變化,比過去幾千年的變化還要大。
  • 【中考考點】中國近代史考點(一)
    結果:中國戰敗,籤定《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民族英雄:關天培等戰死虎門,陳化成在吳淞力竭犧牲。《南京條約》主要內容:①割讓香港島給英國。②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③賠款2100萬銀元。
  • 丨書單
    本書通過翔實權威的數據支持,獨特新穎的理論視角,條分縷析的觀點提煉,全面解讀中國和世界新媒體的發展趨勢,盤點新媒體發展中的最新熱點、難點和焦點。《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連續七年被中國社會科學院評為優秀皮書「一等獎」,被中國社會科學院評為重大創新科研成果,每月銷量均位列皮書銷售前十名。
  • 最新丨中國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條約有哪些?
    又稱「萬年和約」 、「白門條約」 、「江寧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該約於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由清朝政府欽差大臣耆英、伊里布與英國代表璞鼎查在停泊於南京下關江面的英艦皋華麗號上簽訂,標誌著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束。
  • 阿拉伯帝國何以迅速徵服廣闊的土地?
    面對強敵拜佔庭帝國和薩珊波斯帝國,阿拉伯人到底為什麼能夠如此迅速地徵服廣闊的土地?為什麼這場徵服的影響如此持久深遠?如今的中東亂局以及恐怖主義,使得人們很容易將伊斯蘭教與一些負面刻板印象聯繫在一起。以下摘選自英國中東史專家休·甘迺迪的《大徵服:阿拉伯帝國的崛起》,經出版社授權刊發。《大徵服:阿拉伯帝國的崛起》,[英]休·甘迺迪著,孫宇譯,後浪丨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20年3月版現在,讓我們回頭再看看本書開頭約翰·巴爾·彭卡耶提出的那個問題:為什麼阿拉伯人能夠如此迅速地徵服如此廣闊的土地?為什麼這場徵服的影響如此持久深遠?
  • 大英帝國為什麼會衰落呢?
    ▵1921年鼎盛時期的大英帝國版圖大英帝國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
  • 日本史上的「奇恥大辱」事件:被迫把一塊土地還給中國
    日俄恩怨之:日本史上的「奇恥大辱」事件:被迫把一塊土地還給中國
  • 《上帝東來篇》:海洋帝國,第一代新大陸
    各種歷史材料已經寫得明明白白,一八四零年爆發了鴉片戰爭,清帝國戰敗,此後一蹶不振,由猛虎變病貓。但是各種材料從來挖掘英國勝利的根源。當然咯,那是英國的事,看起來很遙遠,似乎沒有必要。但因為英國在近代史上異常重要。歷史周期律第四層便是從英國啟動。
  • 【近代史】13、偉大的外交家曾紀澤真的勝利了嗎?
    我看過很多大人物在講近代史的時候,把各種讚美的詞送給曾紀澤,仿佛曾紀澤以三寸不爛之舌,擋住了俄國百萬大軍。也有一些號稱揭秘近代史的大家,把曾紀澤籤訂的《中俄改定條約》(也稱《中俄伊犁條約》)說成了一次外交的偉大勝利,甚至有人說這是中國近代史上唯一的平等條約。那麼,我主要是不理解,這些位大人物真的看了條約全文了嗎?我來給大家講解一下曾紀澤籤署的這份《中俄改定條約》。
  • 八國聯軍侵華時,七國家要求瓜分中國土地,美國為何不加入?
    ,相較於其他西方列強,美國確實對中國的傷害最小,並且美國對中國的現代化進步也是有很大幫助。作為世界上首個日不落帝國,西班牙曾經擁有過極為廣闊的殖民地。不過到了19世紀,西班牙帝國已經徹底衰落了,隨著拿破崙入侵西班牙,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則聞訊起義,西班牙帝國崩潰。截止到19世紀末,西班牙只保留了古巴、波多黎各、菲律賓、關島等少量殖民地。由於國力衰落,西班牙此時已經是日薄西山。
  • 中央帝國的財政密碼
    秦國通過商鞅變法,使得其軍事實力與後勤供給能力大大增強,足以一統天下,但由於其集權制度缺乏彈性,統一之後仍然實行軍事化管理,並未完善帝國的統治制度,加之各諸侯國的臣民也還沒有適應也不甘心自己寄居於秦,導致帝國迅速崩潰。秦亡後,現在的史書都本能的認為楚漢之爭無論劉邦還是項羽,誰勝利都會建立第二個統一的帝國。其實不然,楚漢之爭本質上是集權與封建的制度之爭。
  • 是什麼力量摧毀了拿破崙一手建立起來的龐大帝國?
    對於當時的法國人來說,他們並不擔心戰爭會帶來流血,而是擔心戰爭會帶來無謂的流血;流過血,卻又戰敗,這才是法國人無法接受的結果,這也是法國大革命爆發的一個重要原因。當拿破崙通過戰爭帶給法國人利益超過付出的代價時,法國人自然會陷入狂熱的狀態之中,並跟隨他一同發起新的戰爭。
  • 神預言:美帝國將於2020年崩潰?美國告急,國運也許到頭了!
    2009年,他還曾寫下這麼一句話:「2000年我曾預言美國在2025年將會崩潰,但現在我將時間縮短了5年。」在他的著作《美帝國的崩潰》一書中,預言美國將於2020年崩潰。加爾通著作《美帝國的崩潰》一書中對此作出了大膽預言約翰·加爾通認為美帝國的日子屈指可數,美帝國主義在走下坡路,對其言聽計從的國家變得比從前少了,竟爭變得更加激烈。作者旁徵博引地闡釋帝國現在衰退、沒落的原因、過程、方式後,鄭重向世界宣布:美帝國將於2020年崩潰。
  • 威尼斯只是一個小小城邦,靠什麼維持了數百年的地中海霸權
    然而13-16世紀,義大利威尼斯共和國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海上強國,在15世紀,其強大的海軍擁有一支3300艘船的龐大艦隊,其商業收入高達150萬杜加。為何威尼斯共和國這樣一個北部小邦,能夠擁有如此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海軍實力?能夠維持長達幾百年的霸權呢?說起威尼斯共和國,不得不先提一下它的本家,也就是拜佔庭帝國。
  • 在中國最無助的時刻,一國站出來:日本別想吞併中國一寸土地!
    我們知道,在航海大發現以及近代工業革命之前,中國與歐洲的交集甚少。而在新航路開闢後,歐洲人不僅到達了美洲,建立了美國,還將殖民侵略的魔爪伸向了世界任何一個有文明的地區,中國,則成為了歐美列強眼中一盤肥美的牛排。列強瓜分中國沉睡在「天朝上國」美夢中的清政府怎能抵擋住歐美列強的堅船利炮?
  • 對土地痴迷的國家,六年增加五十萬土地,歐洲四十五萬中國五萬
    俄國一建立,就對土地有著瘋狂的痴迷。擺脫金帳汗國的統治後,俄國人開始了自己的擴張之旅,從一個小小的莫斯科公國,發展到兩千萬平方公裡的超級大國。 俄國擴張的速度也許比不上當年的蒙古帝國,但穩紮穩打,不斷消化,把如此龐大的地盤都變成了實實在在的俄國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