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經典之基輔包圍戰

2021-02-07 軍迷小視窗
二戰經典之基輔包圍戰

德國與蘇聯籤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使德國在西進時免去了後顧之憂。但蘇聯趁德軍橫掃西歐無暇東顧之際,在佔領波蘭東部領土後,又相繼佔領了波羅的海沿岸三國以及羅馬利亞的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地區,逼近羅馬利亞境內的普洛耶什蒂和巴克烏油田。蘇聯的這些行動對德國在波羅的海的利益和其機械化部隊賴以生存的石油資源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德國西線戰事的順利進行,只有英國憑藉海洋的優勢在拼死抵抗,讓希特勒感到有機會騰出手來對付東邊的大國蘇聯了。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籤署了第21號作戰命令,並以德國皇帝菲德勒·巴巴羅薩(腓特烈一世)的名字取代號為「巴巴羅薩」。該計劃全盤吸收了希特勒的觀點,將奪取列寧格勒和烏克蘭作為主要目標,最後才是莫斯科。

1941年6月22日4時30分,蘇德戰爭爆發。「巴巴羅薩」行動開始。德軍投入北方、中央和南方3個集團軍群。從波羅的海至喀爾巴阡山一線約1500公裡寬的正面上,分北、中、南三路向蘇聯發起閃電式突然進攻。

7月5日,德軍南方集團軍群以45個師和1個旅的兵力(另有匈牙利的3個旅和義大利的3個師陸續加入戰鬥),在第4航空隊支援下,從行進間突入蘇聯舊國界築壘地域,揭開了為期2個半月的基輔戰役的序幕。

從7月9日,德軍突入日託米爾開始,蘇軍的處境一直在惡化,7月11日德軍坦克已經出現在基輔郊外。為了解救基輔,蘇軍發起反擊,一度把德軍11裝甲師包圍在卡扎京地域。由於蘇軍南北兩個突擊集團的牽制和未能確定下一步作戰方針,德軍在別爾季切夫—日託米爾一線滯留了5天之久,這就給了蘇軍加強基輔防守的時間。

事實上德軍決定不從正面攻擊基輔,而把主要注意力轉向南方,即轉向新編的26集團軍的防禦地帶,特別是根據希特勒的第33號指令,南方集團軍群應該首先殲滅位於第聶伯河大彎曲部的蘇軍。為此集中了全部的3個裝甲軍,第3裝甲軍向法斯託夫,第14裝甲軍向白採爾科維,48裝甲軍向卡扎京突擊。

然而西南方面軍的指揮員卻沒有發現這一點,仍然為了解救基輔,不斷強行命令部隊沒做好準備就發起攻擊,這樣一次次徒勞的攻擊,新開到的部隊也被耗光了元氣。儘管蘇軍勇猛的阻擊也給德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但形勢卻不容樂觀,特別是在別爾季切夫—卡扎京地域,第6集團軍的右翼正在潰退,僅僅依靠奧古爾佐夫集群的單薄力量根本無法阻止德軍,7月15日德軍佔領卡扎京,這樣局勢已經不可挽回,蘇軍第6集團軍和26集團軍之間出現了一個100多公裡寬的大缺口,蘇軍敗局已定了。

到7月底,德軍在拿下塔利諾也以後已經繞到了蘇軍後方,儘管蘇軍仍然在做最後的掙扎,缺乏機動車輛的他們也跑不過德軍的機械化兵團。被分割的部隊已經回天無力了,8月3日,德軍9裝甲師和第1山地師在五一城會師,截斷了蘇軍退路,第6、12集團軍主力被德軍第一裝甲集群和17集團軍包圍在烏曼東南地域(被圍蘇軍共計3個機械化軍殘部5個機械化師和15個步兵師),蘇軍抵抗了一陣就被迫在8月6日放下武器,南方集團軍群贏得了重大勝利。到此,基輔戰役便落下了帷幕。

基輔戰役從1941年7月5日開始,至9月26日結束。在這次戰爭中,蘇軍第5、第21、第37、第26集團軍大部,第40、第38集團軍之一部被殲滅。蘇西南方面軍司令員基爾波諾斯上將、參謀長圖皮科夫、政委布爾米什堅科在突圍中陣亡。包括蘇第5集團軍司令波塔波夫在內的66萬人被俘。884輛坦克,3718門火炮,3500輛車輛被德軍擊毀或繳獲。基輔會戰可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包圍戰。對德軍而言,從戰術上來看無疑是一次成功的傑作,從戰略上來看,也有很充分的理由,但是唯一的弱點就是「時不我予」,尤其是德軍對於冬季作戰並無充分的準備。



相關焦點

  • 《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包圍戰——1941年基輔戰役》
    基輔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1年7月7日發生於烏克蘭的一場大型包圍戰,今天它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包圍戰。沒有人繼任指揮,各軍及師的指揮官各自為戰,1941年9月16日晚上6點20分,保羅·路德維希·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的第1裝甲集群與海因茨·古德裡安的第2裝甲集群的先遣部隊在基輔以東200公裡的洛赫維察會師以完成包圍。根據西南方面軍司令部的統計,共有532,000名蘇聯紅軍士兵被包圍。
  • 二戰德軍為什麼不放棄基輔,直取莫斯科?
    這是二戰蘇德戰場上的一場有史以來規模空前的大型包圍戰,戰場正面約為300公裡,縱深約600公裡,戰役結果是蘇聯西南方面軍成建制地被團滅,超過60萬蘇軍被俘。面對基輔, 希特勒有理由自信狂傲,他在此前橫掃波蘭、西歐,完滅宿敵法國。一次次閃電戰的勝利,都印證了他自己的軍事天才。據《基輔之戰》的作者David Stahel說:在希特勒眼裡,蘇維埃政權脆弱如大廈將傾,就差一推。在針對斯拉夫人進行的宣傳上德國一直強調蘇維埃政權的殘暴,不被軍民支持,即將崩潰。可惜這個幻想距離現實非常遙遠。
  • 百大血腥戰役之基輔戰役
    裝甲部隊快速進攻以完成包圍,這令布瓊尼措手不及,他因此在1941年9月13日被史達林撤去西南方面軍司令員的職務。沒有人繼任指揮,各軍及師的指揮官各自為戰,1941年9月16日晚上6點20分,保羅·路德維希·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的第1裝甲集群與海因茨·古德裡安的第2裝甲集群的先遣部隊在基輔以東200公裡的洛赫維察會師以完成包圍。根據西南方面軍司令部的統計,共有532000名蘇聯紅軍士兵被包圍。
  • 著名戰役系列|基輔戰役
    基輔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1年7月7日發生於烏克蘭的一場大型包圍戰,它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包圍戰。   在德軍橫掃歐洲之時,史達林看到如此強大的德國必然會威脅到蘇聯的國家安全,便開始著手採取防範德國的系列措施:將蘇聯的重工業和軍工工業有計劃地遷移到烏拉爾山(Урал)以東;對德國和談,避免刺激德國;穩住東方的日本,和日本籤署中立條約;建立「東方戰線」,增加戰略縱深等等。
  • 1941年蘇聯與德國之間進行的基輔戰役
    基輔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1年7月7日發生於烏克蘭的一場大型包圍戰,它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包圍戰。它作為巴巴羅薩作戰在1941年8月23日至1941年9月26日,在蘇聯歷史中它被稱為基輔防禦戰役。戰役空前慘烈,9月20日,基輔城被德第6集團軍攻佔。同日,德軍第46裝甲軍趕到,並作為生力軍投入戰鬥。
  • 基輔1941:60餘萬俄國人被俘的戰爭慘案
    其中呂佐夫少校的個人戰果甚至達到了89架之多。儘管蘇軍堅韌的士兵與一些新式武器比如T-34/76中型坦克,讓德軍一度很棘手。他們還在坦克總數上也是優勢。但蘇聯人的鮮血還是染紅了1941年的邊境。從西南方面軍脆弱的北翼切入,與第一裝甲集群在克列緬丘克會師,成功包圍了基輔。 而史達林和基層蘇軍卻根本意識不到末日的來臨。布瓊尼元帥與朱可夫先後建議放棄基輔,讓西南方面軍後撤重整。但兩人卻被史達林解職,由鐵木辛哥代替了布瓊尼堅守基輔。
  • 牛仔的戰衣,二戰美軍軍服為什麼經典
    美軍陸軍軍軍官服1942年,美軍使用M1鋼盔替換一戰時期的老產品M1917式,從而給二戰美國大兵塑造了最經典的形象。1942年駐紮在菲律賓的美軍師美軍便帽是西方經典的船形帽,這個帽子在中國很不受歡迎,關於我軍使用船形帽的情況,因為是師從蘇軍,所以留到下一個章節再細說
  • 蘇聯紅軍被俘66萬創人類戰爭歷史記錄,基輔戰役蘇聯為何慘敗!
    在成功實施北部突襲列寧格勒後,德軍開始大舉進攻莫斯科和基輔方向。當時基輔一帶的蘇聯紅軍還在謝苗·布瓊尼元帥的統率之下,雖然先前在「烏曼戰役」中傷亡慘重,但是西南方面的紅軍依舊有上百萬人之多。然而令人詫異的是,人數如此龐大的蘇聯紅軍,為何在遠道而來的德軍面前,居然僅僅支撐了兩個多月就被德軍徹底打敗,最後還被俘虜六十多萬人?主要有五大原因。首先是缺乏足夠的裝甲和機動力量。
  • 二戰經典之第聶伯河會戰
    按照蘇聯最高統帥部的命令,沃羅涅日方面軍從行進間渡過第聶伯河,奪第聶伯河會戰取了基輔東南約140公裡的大布克林登陸場。此時,德軍組織強大的力量發起反擊。經過兩次大交戰,蘇軍進攻受挫。最高統帥部代表朱可夫和方面軍司令瓦杜丁決定把主要突擊方向轉移到德軍防禦力量較弱的基輔北側。
  • 最慘烈的失敗 還是最無用的勝利 基輔戰役對蘇德戰場的影響
    基輔戰役,歷史上最大的包圍戰,也是蘇聯歷史上最慘烈的失敗,希特勒稱其為:「最成功的戰役。」但我們換一個角度,基輔戰役其實是」蘇聯歷史上最慘烈的勝利」或者說是「最偉大的失敗」。究其原因其實都是因為基輔戰役的慘烈最大限度的為保衛莫斯科提供了便利,接下我們來看看具體情況。
  • 第二次世界大戰:嚴寒下的莫斯科之戰
    莫斯科之戰日期:1941年10月2日至1942年1月7日 1941年10月2日至1942年1月7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39-1945年)蘇聯軍隊和指揮官:格奧爾基·茹科夫元帥華西列夫斯基元帥125萬德國軍隊和指揮官:費多爾·馮·博克元帥海因茨古德裡安上校
  • 諾曼人戰火遍及之處,推動基輔大公國的建立
    公元855年,諾曼人以強大的軍事力量登上法國,佔領魯昂後包圍巴黎(威廉莎士比亞,Northern Exposure,Northern Exposure,戰爭)在進攻東羅馬的途中,他們看到位於Dinever河中遊的城市基輔,就產生了吞基輔的想法。(威廉莎士比亞、基輔、基輔、基輔、基輔、基輔、基輔)現在烏克蘭的首都基輔屬於當時統治者南俄羅斯一帶廣大地區的科薩國。阿斯科立德和基爾兄弟佔領了基輔城市,取代科薩國成為基輔的新統治者。
  • 史上最丟臉的包圍戰:敵軍在裡面吃香喝辣,自己在圈外差點被耗死
    但很多人都明白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就是敵人被包圍後,基本上插翅難逃,只有坐著等輸的份。如果說包圍戰也是一種戰術,那其制敵的成功率可以說接近百分之百。所以,在如今很多即時策略類的戰爭遊戲裡,也一直流行著所謂的「包餃子」戰術,可以說,包圍戰是最適合進攻方的戰術之一。
  • 烏克蘭首都基輔地心歷險和觸目驚心的民防
    要知道,基輔除了是烏克蘭最大的城市,也是整個東歐重要的科學、文化、教育及工業中心,擁有眾多的歷史文化建築和冠於眾多東歐國家的景點數量。作為歐洲新興的旅遊城市,基輔既有西歐城市的風情,也有東歐城市獨有的特點。這些特點,往往不在顯著之處,而在那些陽光難以穿透的地方。地心歷險記龐大的城市地下迷宮基輔坐落在烏克蘭中北部,多山地丘陵,城區分布於第聶伯河中遊的兩岸。
  • 東斯拉夫人與基輔羅斯2
    , Rut(h)enia,俄語:Киевская Русь),是一個882年至1240年,以基輔為首都,維京人奧列格建立的以東斯拉夫人為主體的東歐君主制國家。基輔羅斯的正式名稱為羅斯(Рѹ́сьскаѧземлѧ),俗稱「羅斯之地」,羅斯是維京人的後裔。基輔羅斯這一名稱是19世紀俄羅斯史學界為了表明這一時期國家中心位於基輔而創造的。根據史學史的觀點,基輔羅斯被認為是三個現代東斯拉夫人國家: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前身。弗拉基米爾一世·斯維亞託斯拉維奇和他的兒子雅羅斯拉夫統治的時期,被認為是基輔的黃金時期。
  • 日本通史:河越奇襲戰,相模雄獅成名之戰
    日本通史:河越奇襲戰,相模雄獅成名之戰關鍵詞:享德之亂,古河公方瓦解前因:享德之亂1454年(享德三年
  • 冬天神話 | 莫斯科保衛戰
    莫斯科保衛戰打破了德軍天下無敵的神話,是德國東線走向滅亡的開始。而蘇軍在莫斯科戰役的勝利,為史達林格勒戰役即二戰轉折奠定了基礎,也極大鼓舞了蘇聯和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信心。邊境損失了百萬大軍,基輔會戰中又被殲滅65萬軍隊,蘇軍在莫斯科保衛戰的初期劣勢非常巨大。
  • 敢於頂撞希特勒的第三帝國的「帝國之鷹」古德裡安.
    「帝國之鷹」。古德裡安和馮·克萊斯特的裝甲軍的高速前進,一路上如入無人之環境,就使戰術落後的波蘭人陷入重圍,德軍步兵隨之俘虜包圍圈內波蘭軍人。9月26日,基輔會戰結束,蘇西南方面軍司令員基爾波諾斯上將、參謀長圖皮科夫、政委布爾米什堅科在突圍中陣亡。包括蘇第5集團軍司令波塔波夫在內的66萬人被俘。884輛坦克,3718門火炮,3500輛車輛被德軍擊毀或繳獲。
  • 二戰時期為什麼德國的虎式坦克沒有採用虎P的底盤,虎P的實戰記錄
    說到二戰時期德國的重型坦克,虎式坦克大家都非常了解,是當時德國王牌坦克之一,在1942年的第一次實戰進入北非戰場後一度猶入無人之境,說來也是奇怪當時德國的主戰場是在東線而虎式坦克第一次出現在戰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