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戰役系列|基輔戰役

2021-02-07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基輔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1年7月7日發生於烏克蘭的一場大型包圍戰,它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包圍戰。它作為巴巴羅薩作戰在1941年8月23日至1941年9月26日,在蘇聯歷史中它被稱為基輔防禦戰役(Киевская оборонительная операция)。



蘇德戰爭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法西斯德國的軍隊很快就席捲了中歐、西歐大陸、北歐和巴爾幹半島,1941年,德國控制了歐洲包括法國、波蘭西部、荷蘭、挪威等16個國家的人力、物力資源。而這時的全世界,只有英國在獨自和法西斯軸心國作戰。

 

  在德軍橫掃歐洲之時,史達林看到如此強大的德國必然會威脅到蘇聯的國家安全,便開始著手採取防範德國的系列措施:將蘇聯的重工業和軍工工業有計劃地遷移到烏拉爾山(Урал)以東;對德國和談,避免刺激德國;穩住東方的日本,和日本籤署中立條約;建立「東方戰線」,增加戰略縱深等等。

 

  在蘇聯的系列準備措施中,建立東方戰線是最具爭議的,在建立東方戰線的進程中,蘇聯根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中的秘密條款佔領了約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將芬蘭、羅馬尼亞等國迅速地推向自己的對立面,還遭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譴責。且事實上東方戰線在戰爭中起到的作用也極其有限。

 

  德國方面,西線戰事的順利進行,只有英國憑藉海洋的優勢在拼死抵抗,讓希特勒感到有機會騰出手來對付東邊的大國蘇聯了,而德國的情報機構對蘇聯的錯誤判斷,也讓希特勒認為蘇聯是非常容易對付的國家,便開始著手制定入侵蘇聯的計劃,計劃代號:巴巴羅薩作戰(Unternehmen Barbarossa)。

 



巴巴羅薩計劃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下令德軍實施「巴巴羅薩」計劃,德軍以146個師,3580輛坦克,4980架飛機向蘇聯發起閃電式突然襲擊,蘇德戰爭爆發。入侵德軍分為3個集團軍群:北方集團軍群26個師由勒布元帥指揮,從東普魯士出發,穿越波羅的海三國,以列寧格勒為目標;中央集團軍群49個師由馮博克元帥指揮,從華沙地區出擊,經布列斯特--明斯克--斯摩稜斯克,直取莫斯科;南方集團軍群39個師由龍德施泰特元帥指揮,面向一望無際的烏克蘭麥田,以基輔為目標。

 

  巴巴羅薩計劃是集中大量兵力,以「閃電戰」從數個方向實施迅猛而深遠的突擊,佔領蘇聯首都莫斯科(Москва)、蘇聯第二和第三大城市列寧格勒(Ленинград)和基輔(Кив,Киев)等,把蘇聯紅軍的主力消滅在蘇聯西部地區,爾後向蘇聯腹地長驅直入,進抵阿爾漢格爾斯克(Архангельск)、伏爾加河(Волга)、阿斯特拉罕(Астрахань)一線,並用空軍摧毀烏拉爾工業區,從而擊敗蘇聯。


       巴巴羅薩計劃出臺半年後,蘇聯還渾然不覺,1941年5月1日,莫斯科紅場舉行閱兵式紀念國際勞動節,雖然英國等國和蘇聯間諜多次向史達林匯報,德國將在1941年夏進攻蘇聯,但史達林認為,英國和德國的戰爭見分曉之前,德國還沒有能力進犯蘇聯。他甚至懷疑,這是英國間諜為了將蘇聯拉入對德作戰的陷阱而捏造的。



戰役開始


       在邊境地區一系列戰鬥和杜布諾—盧茨克—羅夫諾坦克交戰失利後,蘇聯紅軍最高統帥部認為西南方向是德軍進攻的主要方向,因而把蘇聯紅軍大部分兵力部署在烏克蘭,有西南方面軍(第5,第6、第26、第12集團軍)、南方面軍(第18、第9集團軍)計6個集團軍,69個步兵師、11個騎兵師和28個裝甲旅,由西南方向總司令蘇聯元帥布瓊尼指揮。蘇聯紅軍西南方面軍遵照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的號令,於1941年6月30日開始從西烏克蘭退卻。方面軍的任務是在1941年7月9日前以野戰軍隊佔領構築於舊國界的科羅斯堅、沃倫斯基新城、舍佩託夫卡、舊康斯坦丁諾夫、普羅斯庫羅夫等築壘地域,並在這一線組織堅固防禦。預定在基輔方向行動的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坦克第1集群—司令為克萊斯特上將,第6、第17集團軍—司令分別為賴歇瑙上將、施普拉格上將)基本兵力的目的,是突破蘇聯紅軍在舊築壘地域一線的正面,前出至基輔地域,奪取第聶伯河的登陸場。然後突擊集團轉向東南進攻,以阻止西南方面軍主力向第聶伯河對岸退卻,並從後方實施突擊將其消滅。


       西南方面軍有44個也已在戰鬥中嚴重削弱的師與德軍40個師(內有10個坦克師和摩託化師)對峙。德軍步兵、火炮和迫擊炮比蘇聯紅軍多1倍多,飛機多50%。1941年7月5日,德軍開始進攻,在主要突擊方向,德軍在該方面軍完成退卻和在築壘地域一線展開前即已到達。早在1941年7月7日,德軍以坦克兵團為第一梯隊,突破了蘇聯紅軍在新米羅波爾以北的防禦,傍晚奪佔了別爾季切夫。次日。又在沃倫斯基新城以南實施突破,1941年7月9日,奪佔了日託米爾。


       1941年7月11日,坦克第1集群先遣部隊在兩晝夜內前進110公裡,進抵基輔以西15—20公裡的伊爾片河。在此,坦克和摩託化步兵被蘇聯紅軍阻於基輔築壘地域的外層圍郭。德軍從行進間奪取基輔的企圖被打破。


       此時,蘇聯紅軍總參謀長朱可夫大將建議史達林放棄基輔,將西南方面軍撤到第聶伯河對岸,以避免被德軍合圍,然後全力保衛莫斯科。但被史達林斷然拒絕,朱可夫被解除總參謀長職務,擔任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員。


       1941年7月16日,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古德裡安的第2裝甲兵團攻佔了斯摩稜斯克,扣開了通往莫斯科的大門。正當古德裡安等德軍官兵躊躇滿志地準備殺向莫斯科時,希特勒卻決定暫時放棄莫斯科方向的作戰,而以烏克蘭和列寧格勒為主要目標,他始終認為這兩個目標要比莫斯科具有更大的重要性。他不顧他的將軍們的再三勸說,發布了第與南方集團軍群合作,對基輔附近的蘇軍進行一個大包圍戰。自對蘇開戰以來,倫斯德的德南方集團軍群進展不如中央集團軍群那樣順利,雖然克萊斯特的第1裝甲兵團一路向東南挺進,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左翼第6集團軍卻在基輔前方的第聶伯河西岸被阻。




千裡奔襲大合圍


       擔任包圍作戰任務的是德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的兩個增援部隊。古德裡安的第2裝甲兵團軍從圖比齊夫斯克以西渡過傑斯納河向南挺進,直插基輔後方的羅姆尼;中央集團軍群的第2集團軍從戈梅爾向南運動,掩護古德裡安的右翼。克萊斯特的第1裝甲兵團則從第聶伯河河灣上的克裡門巧格向北進攻,與古德裡安在羅姆尼附近會合;南方集團軍群的第17集團軍則負責把蘇軍牽制在切爾卡賽以北第聶伯河河灣,同時掩護克萊斯特的左翼。與此同時,南方集團軍群的第6集團軍向東運動,渡過第聶伯河,進攻基輔。


       德軍深遠的正面突擊和隨後的翼側突擊,把方面軍割裂成幾個孤立集團。基輔西北該方面軍右翼的第5集團軍,在科羅斯堅築壘地域陣地戰鬥約一個半月,以其行動牽制德軍共約10個師。該集團軍對直接進攻基輔的德軍集團翼側實施的反突擊,大大改善了守城蘇聯紅軍的處境。遵照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的指示,集團軍在1941年8月下旬退守基輔以北新的防禦地區。第6、第12集團軍及第18集團軍一部共20個師在基輔西南、方面軍左翼進行苦戰。


       1941年8月3日,德軍以兩翼突擊在烏曼地域合圍了該集團。1941年8月8日,「烏曼口袋」被消除,德軍俘虜了103000名蘇聯紅軍,內有第6集團軍司令穆濟琴科中將和第12集團軍司令波涅傑林少將,德軍繳獲317輛坦克、858門火炮。戰鬥行動在這裡延續到1941年8月13日。這些行動的失利,使西南方面軍和南方面軍(第6、第12集團軍自1941年7月25日起改隸南方面軍,成為其右翼)接合部的情況極端複雜化。在中央防守的是第37、第26集團軍(前者以基輔築壘地域為基礎組建,後者基本上由在基輔以南行動的各預備兵團組建)。


       1941年7月19—29日,第26集團軍企圖進行一個戰役來破壞德軍坦克第1集群的包圍機動,但僅阻住該集群數天,隨後在德軍突擊下亦被迫退卻。德軍突至基輔近郊彼羅戈夫、茹利亞內、梅舍洛夫卡、霍羅斯伊夫森林,以及林業工程學院和農業學院。但是,蘇聯紅軍實施的反突擊使沿築壘地域外層圍郭的戰線在1941年8月15日前幾乎完全恢復。其中的主要反擊有,駐守在茹利亞內機場的第5空降旅(由亞歷山大·羅季姆採夫率領)在夜間對德軍的突襲,將德軍戰線擊退了2至3公裡;以及新組建的第37集團軍在1941年8月上半月成功地擊退了德軍重兵集團為攻佔烏克蘭首都而從西南實施的強大突擊。基輔市民及附近居民積極參加保衛城市。根據烏克蘭共產黨(布)中央委員會、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和人民委員會的決定,成立了城防司令部。短期內,有20萬基輔人志願參加了蘇聯紅軍。


       蘇聯紅軍的頑強抵抗和多次反突擊,使「南」集團軍群左翼的進攻受到長時間的遲滯,迫使德軍統帥部從莫斯科方向調「中央」集團軍群的一大部分兵力——第2集團軍(司令為魏克斯上將)和坦克第2集群(司令為古德裡安上將)來對付西南方面軍。德軍的計劃是,坦克第2集群從圖比齊夫斯克以西渡過傑斯納河向南挺進,直插基輔後方的羅姆內;第2集團軍從戈梅爾向南運動,掩護坦克第2集群的右翼;坦克第1集群則從第聶伯河河灣上的克列緬丘格向北進攻,與坦克第2集群在羅姆內和洛赫維察地區會合,把第聶伯河西岸的蘇聯紅軍切斷在大河曲一帶;第17集團軍負責把蘇聯紅軍牽制在切爾卡瑟以北第聶伯河河灣,同時掩護坦克第1集群的左翼;第6集團軍向東,渡過第聶伯河,進入基輔,並開始圍殲這批蘇聯紅軍重兵集團。1941年7月21日,德軍統帥部下令加強蘇德戰場南北兩翼的攻勢,並從北、南兩面沿第聶伯河東岸對方面軍進行深遠迂迴。


       1941年8月8日,德軍坦克第2集群和第2集團軍開始向斯塔羅杜布、科諾託普方向和戈梅利、切爾尼戈夫方向發展進攻。此時,蘇聯紅軍識破了德軍企圖,於1941年8月19日命令將西南方面軍各集團軍撤至第聶伯河對岸,沿東岸組織防禦。在西岸,蘇聯紅軍僅應堅守基輔地域的陣地。為了掩護方面軍右翼,由其他地段撤下來的兵團重新組建的第40集團軍,在科諾託普以北沿傑斯納河展開。大本營責成布良斯克方面軍防止德軍從北面突向西南方面軍後方。但該方面軍未能完成所受領的任務和阻止德軍的翼側運動。1941年9月初,德軍進抵傑斯納河,並在紹斯特卡、科羅普、維布利等地域進行了強渡。1941年9月10日,坦克第2集群先遣部隊在西南方面軍後方奪取了羅姆內市(該市距離克列緬丘格據點足有180公裡)。


       1941年9月11日,蘇聯紅軍西南方向總司令蘇聯元帥布瓊尼察覺到處境危險,向史達林請求東撤,同樣遭到史達林拒絕,史達林命令死守基輔(後來證明這是個傳言,史達林並沒有固執己見,明令要求不惜一切代價死守基輔,他只是對撤退提出了要求,他們必須沿第聶伯河一線保持防禦,並對前進中的古德裡安的裝甲部隊發起反擊。而且未經最高統帥部批准,不得放棄基輔,也不得放棄任何橋梁)。13日,史達林認為布瓊尼消極避戰,將其免職,由西方向總司令和西方方面軍司令員蘇聯元帥鐵木辛哥接替他的指揮。


        在蘇聯紅軍西南方面軍南翼,德軍於1941年8月30日晚強渡了第聶伯河,並在克列緬丘格地域奪取了一個登陸場(後來被稱作是克列緬丘格據點)。在此地行動的第38集團軍(由大本營預備隊轉隸該方面軍)未能清除這個登陸場。1941年9月12日,坦克第1集群從該登陸場向盧布內總方向發起進攻。蘇聯紅軍此時面臨被合圍的危險,蘇聯紅軍西南方面軍司令員基爾波諾斯上將為保存蘇聯紅軍有生力量,不顧被送上軍事法庭的危險,自行下令部隊全線後撤,但這一命令卻很快被蘇聯紅軍最高統帥部給撤銷了,蘇聯紅軍最高統帥反而要求西南方面軍要實施更加積極的戰術,對德軍發起反攻。蘇聯紅軍錯過了最後時機。1941年9月16日,由於布良斯克方面軍的葉廖緬科未能實現他向史達林作出的「粉碎古德裡安」的保證,古德裡安與克萊斯特的裝甲集群在洛赫維察會師,西南方面軍被德軍合圍。於是,西南方面軍4個集團軍,即第21(1941年9月6日由布良斯克方面軍轉隸西南方面軍)、第5、第37、第26集團軍,陷入了合圍。




影響


       基輔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包圍戰。對德軍而言,從戰術上來看無疑是一次成功的傑作,而且獲得了富饒的烏克蘭和頓涅茨盆地。從戰略上來看,似乎也有很充分的理由,先使南翼不受到敵人反攻的威脅,然後再來進攻莫斯科。但是唯一的弱點就是「時不我予」,尤其是德軍對於冬季作戰並無充分的準備。


       基輔戰役後,紅軍已經沒有更多後備力量,為防衛莫斯科,蘇聯政府調動83個師共800,000人,但只有其中25個師是有足夠裝備,而且缺乏裝甲部隊及戰機,德國方面,他們有70個師共2,000,000人,接近三分之一是機械化的,這是在戰爭中最高的比例,進攻莫斯科的颱風作戰在十月二日開始。


       由於在基輔的巨大勝利,在南方的巨大阻礙已經清除,南方集團軍繼續向頓巴斯進攻,在南方戰區的目的已完全達到,不過,向莫斯科的進攻被推遲了四個星期,這在之後的莫斯科戰役中已被證明,雖然在戰術上取得成功,但基輔戰役只能小規模增強德國在戰略上的優勢,因為其主要目的,戰爭的決定性勝利沒有達到。


       當紅軍付出巨大的損失時,他們爭取了時間防守莫斯科,為同盟國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而且,蘇聯在這次及其他包圍戰中得到了教訓,在之後的莫斯科戰役中,他們避免被德軍包圍,之後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他們更反而包圍了入侵者。





關閱讀 點擊下方標題,回顧更多文章

· 二戰中的每一天(1941年9月4日,星期四)

· 二戰中的每一天(1941年9月3日,星期三)

· 著名戰役系列 | 布幹維爾島戰役



推薦閱讀

相關焦點

  • 百大血腥戰役之基輔戰役
    戰役前,在北部及中部戰線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只是在南方留下一個巨大的突出部,在這裡有一支龐大的紅軍,包括幾乎整個西南方面軍,在烏曼戰役中雖然取得很重大的勝利,但大部份紅軍在謝苗·布瓊尼的指揮下仍然留在基輔一帶,由於大部份裝甲力量已在烏曼戰役中被消滅,他們因此缺乏裝甲及機動力量,他們不可能再威脅德軍的進攻及在當時是紅軍在東線的最大一支部隊。
  • 著名戰役系列|塞班島戰役
    日至7月9日發生在馬裡亞納群島中的塞班島上進行的戰役,遠徵軍在1944年6月5日登上攻擊艦隊離開珍珠港,同一天盟軍實施霸王行動橫渡英吉利海峽攻入法國諾曼第地區,諾曼第登陸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登陸行動,而馬裡亞納行動則動用了歷史上最大的艦隊。
  • 著名戰役系列|布幹維爾島戰役
    布幹維爾島戰役(Bougainville Campaign),是太平洋戰爭期間,美軍於自1943年11月開始在布幹維爾島進行的登陸作戰,是美軍在南太平洋反攻中的主要島嶼進攻戰役之一。該戰役打出了美日最懸殊的傷亡比。
  • 1941年蘇聯與德國之間進行的基輔戰役
    基輔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1年7月7日發生於烏克蘭的一場大型包圍戰,它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包圍戰。它作為巴巴羅薩作戰在1941年8月23日至1941年9月26日,在蘇聯歷史中它被稱為基輔防禦戰役。戰役空前慘烈,9月20日,基輔城被德第6集團軍攻佔。同日,德軍第46裝甲軍趕到,並作為生力軍投入戰鬥。
  • 著名戰役系列|塔拉瓦戰役
    塔拉瓦戰役,亦稱為塔拉瓦環礁戰役,美軍代號為電擊行動,是一場發生於吉里巴斯吉爾伯特群島的戰役,參戰雙方國為美國與日本,是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的一部分,戰事從1943年11月20日開始,一直持續至11月23日美軍完全控制塔拉瓦為止
  • 著名戰役系列|諾曼第登陸
    諾曼第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登陸過程:1944年6月6日早6時30分,盟軍先頭部隊總計17.6萬人,從英國跨越英吉利海峽,搶灘登陸諾曼第,攻下了猶他、奧馬哈、金灘、朱諾和劍灘五處海灘;此後,288萬盟國大軍如潮水般湧入法國,勢如破竹,成功開闢了歐洲大陸的第二戰場。在8月19日渡過塞納-馬恩省河後結束。
  • 著名戰役系列|馬裡亞納海戰
    戰役簡介1942年下半年到1943年上半年,盟軍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的勝利,奪得太平洋戰場主動權,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茲海軍上將在中太平洋展開攻勢,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陸軍上將自澳大利亞向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發動跳島作戰,1944年上半年兩條戰線都已迅速接近日本,勢不可擋。
  • 《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包圍戰——1941年基輔戰役》
    它作為巴巴羅薩作戰在1941年8月23日至1941年9月26日,在蘇聯歷史中它被稱為基輔防禦戰役(Киевская оборонительная операция)。戰役空前慘烈,9月20日,基輔城被德第6集團軍攻佔。同日,德軍第46裝甲軍趕到,並作為生力軍投入戰鬥。與此同時,蘇軍也不斷地投入生力軍,試圖協助被困蘇軍突圍,但均被德軍擊退。
  • 最慘烈的失敗 還是最無用的勝利 基輔戰役對蘇德戰場的影響
    基輔戰役,歷史上最大的包圍戰,也是蘇聯歷史上最慘烈的失敗,希特勒稱其為:「最成功的戰役。」但我們換一個角度,基輔戰役其實是」蘇聯歷史上最慘烈的勝利」或者說是「最偉大的失敗」。究其原因其實都是因為基輔戰役的慘烈最大限度的為保衛莫斯科提供了便利,接下我們來看看具體情況。
  • 著名戰役|阿登戰役
    美軍傷亡主要集中在戰役的前三天,美軍第106步兵師三個團中有兩個被迫投降。整體而言,阿登戰役是美國在二戰血腥的一役,美軍陣亡人數達15000人。阿登戰役正是發生於這樣的情況之下,按蘇德戰場上的大兵團作戰規模來看,阿登戰役並不能算是一場大的戰役,僅從戰爭雙方的作戰兵力上來看就很說明問題,當時的盟軍參戰兵力為70萬人,而德國兵力僅僅只有27.5萬人,這已經不是德國侵略其他國家的時候了,盟軍即將打進德國本土,是德國的防禦戰,而曾經不可一世的德軍竟然只有區區不到30萬的兵力迎擊龐大的盟軍部隊,可想而知,德國已經無兵可用了。
  • 蘇聯紅軍被俘66萬創人類戰爭歷史記錄,基輔戰役蘇聯為何慘敗!
    在成功實施北部突襲列寧格勒後,德軍開始大舉進攻莫斯科和基輔方向。當時基輔一帶的蘇聯紅軍還在謝苗·布瓊尼元帥的統率之下,雖然先前在「烏曼戰役」中傷亡慘重,但是西南方面的紅軍依舊有上百萬人之多。然而令人詫異的是,人數如此龐大的蘇聯紅軍,為何在遠道而來的德軍面前,居然僅僅支撐了兩個多月就被德軍徹底打敗,最後還被俘虜六十多萬人?主要有五大原因。首先是缺乏足夠的裝甲和機動力量。
  • 著名戰役|雷伊泰灣海戰
    此戰役也為後來美軍成功攻下菲律賓群島、衝繩島等地打下基礎。由於戰局無望,日本此役第一次有組織地發動神風特攻隊自殺攻擊。為了這場關鍵戰役,美國投入了幾乎全部的家底,參戰兵力多達航空母艦16艘、護航航母18艘、戰列艦12艘、驅逐艦144艘、護衛艦25艘、運輸艦及後勤輔助艦592艘、飛機近2000架。而日本方面也是傾其所有,共出動航空母艦4艘、航空戰列艦2艘、重巡洋艦14艘、輕巡洋艦7艘、驅逐艦32艘、飛機約600架。
  • 歷史上著名的戰爭:扎馬戰役、條頓堡森林戰役
    一,扎馬戰役——危機中的迦太基帝國(公元前202年)前264年-前146年羅馬和迦太基之間為爭奪地中海沿岸霸權發生了三次戰爭
  • 二戰德軍為什麼不放棄基輔,直取莫斯科?
    希特勒不顧下屬的反對,決定中集南下,在基輔以東與南集會師,形成對基輔地區蘇軍西南方面軍的合圍。德軍順利拿下基輔,徹底消滅了西南方面軍,但也貽誤了在雨季之前進攻莫斯科的戰機.基輔戰役留下了一個永久性的爭議話題——對於德軍來說,合圍基輔是不是必要的?戰爭形勢瞬息萬變,我們不妨試試以希特勒的視角審視當時的形勢。
  • 基輔1941:60餘萬俄國人被俘的戰爭慘案
    著名的第220步兵連指導員葉廖緬科 實際上此照片拍攝後 他就當場陣亡8月21日,希特勒發布了著名的第35號訓令。從西南方面軍脆弱的北翼切入,與第一裝甲集群在克列緬丘克會師,成功包圍了基輔。 而史達林和基層蘇軍卻根本意識不到末日的來臨。布瓊尼元帥與朱可夫先後建議放棄基輔,讓西南方面軍後撤重整。但兩人卻被史達林解職,由鐵木辛哥代替了布瓊尼堅守基輔。
  • 【經典戰役】阿克西斯戰役
    攜全系列人氣機體、美女機師疾馳而來!遊戲好玩易上手,融入了戰隊養成、羈絆搭配、遠徵模式、編年史副本、大規模ACE戰等豐富玩法,讓你快速融入敢達世界享受戰鬥的快感!快來體驗非同凡響的超級機器人大亂鬥!阿克西斯戰役又稱第二次新吉翁戰爭,第一次新吉翁戰爭結束後,宇宙世紀0089下半年間,聯邦對太空殖民地加強了經濟等方面的制裁,但此類措施的實行,卻引起了宇宙移民對立情緒急劇上漲、各路反聯邦勢力紛紛崛起。U.C.0090年2月,聯邦為收容難民建起殖民衛星——「甘泉」;但此時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於哈曼·卡恩死後重掌新吉翁指揮權一度銷聲匿跡的夏亞‧阿茲納布已秘密潛入並藏身其中。
  • 民國風雲 | 抗日主戰場的著名戰役與抗日名將
    (1940年棗宜會戰),第36集團軍總司令李家鈺上將(1944年豫中戰役),以及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1942年日軍大掃蕩)。天下第九關——娘子關太原會戰包括有:天鎮戰役、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太原保衛戰。
  • 二戰經典之基輔包圍戰
    7月5日,德軍南方集團軍群以45個師和1個旅的兵力(另有匈牙利的3個旅和義大利的3個師陸續加入戰鬥),在第4航空隊支援下,從行進間突入蘇聯舊國界築壘地域,揭開了為期2個半月的基輔戰役的序幕。從7月9日,德軍突入日託米爾開始,蘇軍的處境一直在惡化,7月11日德軍坦克已經出現在基輔郊外。為了解救基輔,蘇軍發起反擊,一度把德軍11裝甲師包圍在卡扎京地域。
  • 《浴血長空》著名戰役之悲情馬奇諾
    《浴血長空》以二戰著名橋段為基礎打造了一個真實而激昂的二戰空戰戰場。
  • 摩蘇爾戰役
    [2]  整場戰役最終耗時9個月,幾乎是計劃用時的4倍。聯軍 傷亡6000人 伊斯蘭國 傷亡5000多人目錄1 戰役過程2 各方態度3 戰事背景4 為何難打戰役過程2014年6月,極端組織攻下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開始長達兩年極端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