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省直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我省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推進實施《河南省清潔土壤行動計劃》,按照「預防為主、源頭管控、試點先行、分類施策」的原則,以開展土壤汙染防治攻堅戰行動為抓手,一步一個腳印地抓落實,全面推進土壤汙染防治工作。目前,全省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環境風險得到有力管控,保障了全省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我省的土壤汙染防治工作得到了生態環境部的充分肯定。
啟動土壤汙染防治攻堅行動。元月份,以省政府和攻堅辦名義制定出臺了河南省土壤汙染防治攻堅戰「1+6+10」工作方案,進一步把2018年土壤汙染防治重點工作逐一分解至各省轄市人民政府、各市環保部門、省直部門,使各級工作任務更加清晰。各地市和省直相關部門按照「可操作、可量化、可考核」的總體要求,分別制定方案,建立工作檯帳,壓實責任,推進具體落實。自2月7日,省政府召開2017年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總結表彰暨2018年攻堅工作動員視頻大會後,土壤汙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打響。省環境汙染防治攻堅辦公室成立了土壤汙染防治工作部,建立了「周調度為主、月分析研判、季綜合考評」的工作機制,定期組織研判、調度督導、總結通報,有序推進攻堅行動。目前,各省轄市按照開打、打好、打贏土壤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部署,相應成立了土壤防治攻堅機構,展開各項攻堅行動。
全面展開土壤汙染狀況詳查。詳查工作被國家定性為「國情調查」,在國家生態環境部的部署下,我省已全面展開農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詳查。在省級層面上,我們組織各地完成了重點行業企業遙感核實和農用地詳查點位核實,形成了農用地點位布設方案,委託省地調院承擔農用地詳查的樣品採樣、製備、流轉工作,委託國家篩選的8家實驗室開展樣品的監測分析,委託省環科院擔任總技術牽頭單位,省環境監測中心為省詳查質量控制實驗室。截至3月29日,土壤樣品採集完成總任務量的68.8%,土壤樣品製備完成44.5%,樣品分析測試完成4.0%,計劃2018底前查明我省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狀況。在全面展開農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詳查的基礎上,同時已經啟動重點行業企業土壤汙染狀況調查。
積極推進先行區和試點建設。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是一項全新工作,我們堅持把「試點先行、逐步推進」確立為土壤汙染防治攻堅戰的一項重要原則。去年,環保廳就組織有關人員到廣東韶關、湖南湘潭、長沙以及省內部分地市進行調研,學習外省先進經驗。今年初,籌劃確立了3個先行區建設和17類試點任務,組織編制試點方案,展開試點立項工作,其中3個先行區建設洛陽市確立了48個項目、新鄉市確立了41個項目、駐馬店市確立了46個項目,納入環境攻堅戰進行推動。同時,濟源市、新鄉市、鄭州市都在展開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力爭為我省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探索出經驗。下一步,我省將加大各類試點的推進力度,建設適合我省特點的土壤汙染防治有效模式,為全省土壤汙染防治保護工作探索路徑。
嚴格管控住土壤汙染風險。我們重在防範風險上下功夫,嚴格建設用地汙染地塊環境管理,開展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和歷史遺留汙染地塊排查,目前全省確定疑似汙染地塊215個、汙染地塊5個,納入監管體系。嚴格重金屬減排,推進涉重金屬企業強制清潔行動,堅決從源頭上防控土壤汙染。
根據《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河南省城市環境空氣品質生態補償暫行辦法>和<河南省水環境質量生態補償暫行辦法>的通知》,按照「誰汙染、誰賠償,誰治理、誰受益」原則要求,我省嚴格落實按月實施生態補償,現對全省環境空氣品質和水環境質量生態補償金的支償、得補情況予以公布。
2018年3月,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共支償城市環境空氣品質生態補償金3265萬元,得補2691.5萬元;共支償水環境質量生態補償金1922萬元,得補788萬元。其中,綜合大氣和水兩項生態補償,支償金額前3位依次是:洛陽760萬元、濟源745萬元、焦作650萬元;得補金額前3位依次是:商丘433.5萬元、周口370.5萬元、許昌243.5萬元。
空氣品質補償情況。根據我省城市環境空氣品質考核目標3項因子——PM10、PM2.5濃度和優良天數計算,3月份:
18個省轄市中有8個市在全省省轄市平均值以下,需進行生態支償,支償金額由高到低依次是:焦作730萬元、濟源545萬元、安陽505萬元、洛陽310萬元、鄭州285萬元、三門峽165萬元、新鄉140萬元、鶴壁82萬元。其中,因PM10平均濃度超標支償金額前3位(含並列)依次為:焦作340萬元、濟源340萬元、安陽195萬元;因PM2.5平均濃度超標支償金額前3位依次為:焦作230萬元、安陽210萬元、鄭州135萬元;因優良天數不達標支償金額前3位(含並列)依次為:焦作160萬元、鄭州120萬元、安陽100萬元、濟源100萬元。有10個省轄市獲得得補金額,由高到低依次是:信陽583.5萬元、商丘423.5萬元、周口340.5萬元、漯河228.5萬元、南陽192.5萬元、許昌183.5萬元、駐馬店165.5萬元、開封98萬元、平頂山87萬元、濮陽27萬元。
10個省直管縣(市)中,有4個縣(市)在全省直管縣平均值以下,支償金額由高到低依次是:鞏義400萬元、汝州52萬元、長垣32萬元、滑縣19萬元。6個縣(市)獲得得補金額,由高到低依次是:固始縣186.4萬元、新蔡縣86.3萬元、鹿邑56.5萬元、鄧州14萬元、永城11.7萬元、蘭考7.1萬元。
水環境質量補償情況。我省水環境質量生態補償包括地表水考核斷面、飲用水水源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段和水環境風險防範的生態補償。3月份,依據18個省轄市和10個省直管縣(市)水環境質量目標任務完成情況,18個省轄市中,共有6個市進行生態支償,金額由高到低依次是:信陽960萬元、洛陽450萬元、濟源200萬元、鄭州160萬元、南陽110萬元、三門峽20萬元;進行生態得補的共有11個市,金額由高到低順序依次是:平頂山150萬元、安陽130萬元、鶴壁90萬元、新鄉90萬元、焦作80萬元、濮陽70萬元、許昌60萬元、開封50萬元、周口30萬元、駐馬店20萬元、商丘10萬元。
10個省直管縣(市)中,有3個縣(市)進行了生態支償,金額由高到低依次是:鞏義12萬元、永城市6萬元、蘭考4萬元;有2個縣(市)獲得了生態得補,金額依次是:滑縣6萬元、長垣2萬元。
2018年,我省各地緊緊圍繞打贏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這一重要目標任務,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實施新法新規新標為主線,以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為重點,堅持「出重拳、用重典、全覆蓋、零容忍」,鐵拳治汙,鐵腕執法,多措並舉,嚴格監管執法,始終保持高壓態勢,持續開展環境汙染防治執法檢查活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用依法嚴打重懲助力打贏全省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截至3月31日,全省環保系統行政處罰共立案1427起,已下達處罰決定1370起,罰款金額6477.56萬元,分別是去年同期的173.81%、230.25%和119.88%。按照《環境保護法》配套辦法、《治安管理處罰法》查辦的環境違法案件中,按日連續處罰7起,查封扣押60起,限產停產18起,行政拘留142起(148人)、涉嫌環境汙染犯罪21起(35人)。
2018年1-3月,全省環保系統下達行政處罰決定較多的省轄市環保局是焦作市(228起)、安陽市(223起)、鄭州市(186起);較少的省轄市環保局是南陽市(10起)、鶴壁市(26起)、信陽市(27起)。下達行政處罰決定較多的省直管縣(市)環保局是滑縣(16起)、鄭州航空港區(13起)、永城市(11起);較少的省直管縣(市)環保局是汝州市(0起)、鹿邑縣(1起)、鄧州市(2起)。
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的總體安排
2016年10月20日,國務院下發《關於開展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的通知》(國發〔2016〕59號),2017年9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印發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7〕82號),對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按照國務院部署,這次全國第二次汙染源普查工作,從2017年開始,到2019年完成,歷時三年。共分為三個階段:2017年是普查準備階段。主要任務是:成立普查機構、編制經費預算、明確部門分工、印發普查方案、籌備普查試點、加強宣傳培訓等工作。2018年是全面普查階段。主要任務是:落實普查經費,實施清查建庫,組織普查試點,選聘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以及第三方機構參與,建設普查信息系統,開展普查宣傳,完成各類業務培訓,全面入戶調查,組織數據填報、錄入、審核、匯總和分析等工作。2019年是成果總結與發布階段。主要任務是:完成全省普查數據匯總上報,編制工作報告、技術報告、質量核查與評估報告,完成普查驗收,組織成果開發和應用,發布普查公報,組織表彰活動等工作。
我省普查工作進展情況
我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省環保廳黨組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普查機構設置、辦公設施落實、編制經費預算、印發普查方案、開展檢查督導、申報普查試點、組織各類培訓等工作有序展開、紮實推進。
建好普查組織機構
2017年5月,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於成立河南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領導小組的通知》(豫政辦文〔2017〕24號),成立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領導小組,分管環保工作的副省長任組長,省環保廳廳長和省統計局局長任副組長,成員由省直有關單位主管領導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省環保廳,廳長兼任辦公室主任。
2017年6月,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領導小組下發《關於開展河南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的通知》(豫汙普〔2017〕1號),確定了省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人員,明確了各項工作任務。
2017年7月,省環保廳印發《關於成立河南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辦公室的通知》,成立了普查工作辦公室,明確了工作職責分工,具體負責全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的日常工作。省農業廳、省畜牧局等普查主要成員單位也相繼成立了普查工作機構。
截至3月底,全省市、縣(區)均成立了普查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環保部門均成立了工作辦公室,多數市縣落實了普查工作專職人員、辦公場所和設施、普查工作經費,保證了普查工作有序推進。
精心制定普查方案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方案的通知》精神,省普查辦認真組織編制全省普查工作方案,多次組織召開方案諮詢會、成員單位座談會、專家評審會,廣泛徵求市縣和各成員單位意見,2017年底提請省政府印發了《河南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方案》,明確了普查目標、對象、內容和技術路線,細化了普查各階段工作任務和部門職責。在此基礎上,省普查辦2018年1月又編制印發了《河南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要點》,3月22日編制印發了《關於印發2018年河南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計劃的通知》,進一步細化各時間節點工作任務,指導各地有效推進普查工作。
截至2018年3月底,18個省轄市中有14市已正式印發實施方案,其餘4市正在編制上報市政府中。
積極開展普查試點
為我省全面開展普查工作探索方法、積累經驗,省普查辦根據國家普查工作部署,在廣泛諮詢政策、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精心組織我省普查試點申報工作,2018年1月,我省滎陽市被國家確立為全國17個普查試點城市之一。為指導滎陽市開展好試點工作,省普查辦多次赴該市進行調研,組織有關人員進行座談,並指導該市因地制宜編制試點方案。2018年2月,該市政府正式印發了試點方案,並上報國家備案。目前,各項工作正紮實推進。
紮實推進伴生放射性礦普查
伴生放射性礦普查是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的重要內容之一。由省普查辦綜合協調,省輻射中心具體承辦,我省積極開展伴生放射性礦普查工作。2017年10月,省輻射中心舉辦了全省伴生礦普查初測技術培訓,為開展伴生放射性礦普查初測工作打下基礎;2017年底,全省按期完成伴生礦普查的初測工作,確定了需要進一步詳細入戶普查、監測的伴生放射性礦企業名單。
科學做好清查建庫工作
按照「應查盡查、不重不漏」的原則,省普查辦根據國家普查辦提供的清查基本單位名錄,組織全省開展清查工作。要求各級普查機構明確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負責的區域範圍及清查對象,結合日常監管中掌握的汙染源基本信息,按小區實地訪問、逐戶摸底排查,對國家清查單位基本名錄進行「去重補缺」,核實完善清查對象信息,建立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入戶調查對象名錄。
省普查辦協調省環保廳、省工商局、省稅務局、省質監局等部門,收集整理了全省企業及生活源鍋爐名錄清單,及時分發各地指導開展清查建庫工作。並舉辦「河南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清查技術規定培訓班」,為開展清查工作培訓技術骨幹。
我省普查工作總體進展順利,但部分市縣思想重視不夠,工作相對滯後。一是專職人員不落實。平頂山新城區,安陽高新區和湯陰縣;鶴壁淇縣、淇濱區、山城區、鶴山區、寶山區;新鄉紅旗區、衛濱區、鳳泉區、高新區;漯河西城區;南陽方城縣和淅川縣;商丘寧陵縣;信陽高新區和羊山新區;周口開發區和沈丘縣,目前仍未落實專職人員。二是辦公場所沒保障。鄭州市管城區、三門峽開發區、南陽市淅川縣和高新區、信陽市溮河區和雞公山管理區、周口市開發區,目前仍未落實辦公場所。三是經費落實不到位。18個省轄市中2018年普查經費未落實的有8個,分別為鄭州、平頂山、鶴壁、新鄉、南陽、信陽、周口和濟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