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局勢有變,美國成最大贏家?

2021-02-07 地球知識局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641-中東局勢有變

作者:深眸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當地時間9月15日,在美國的強力推動之下,以色列、阿聯、巴林三國的代表在白宮籤署了關係正常化的官方協議。為此,川普還向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贈送了一把白宮鑰匙,以示祝賀。

我家大門常打開..

(圖片:The White House / youtube)▼

而這一協議所產生的影響早已突破四國範圍,在整個中東乃至世界範圍產生強烈震蕩,各方力量對該協議的前景和評價褒貶不一。川普稱其為「美國的重大外交勝利,新中東的開始!」巴林、阿聯代表和以色列總理也持相近觀點。

但和平協議真的能帶來和平麼?

(圖片:noamgalai / Shutterstock)▼

巴勒斯坦則認為,這是對整個阿拉伯民族的背叛和對巴勒斯坦人民的出賣,伊朗與黎巴嫩真主黨也紛紛表示反對。那麼,三國關係為何能夠迅速走近並產生持久的地緣政治影響,美國在其中扮演著什麼角色?

本次關係正常化的中東三國:

以色列、阿聯、巴林

而以色列的幾位宿敵當然是堅決反對▼

在過去很多年裡,中東問題的核心癥結之一就是無法解決的巴以問題。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矛盾,自以色列宣布建國時便達到了高峰,成為了後來中東戰爭、石油危機等歷史事件的導火索。而當這一問題疊加了越來越多的民族情感、宗教衝突、強權政治、貧富矛盾之後,就又衍生出例如恐怖主義擴散、地區局部衝突、國家間對抗等多種現實矛盾。

這個問題發展至今近乎無解

巴勒斯坦(加沙+約旦河西岸)

更像是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之間周旋的緩衝地帶

(底圖:shutterstock@AridOcean)▼

在過去的多年裡,眾多的阿拉伯國家往往選擇(至少在明面上)支持同為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人。各大國和有實力的政治組織基本都選擇反對以色列、原則上支持巴勒斯坦事業,以在阿拉伯世界獲得政權合法性、擴大地區影響力。

以色列在建國後可謂眾矢之的、四面楚歌

而當時尚未伊斯蘭革命的伊朗還是美國的盟友

反而不太敵視以色列(如今則是死敵)▼

陣營隊伍的相對清晰,是2010年之前中東反以、親以力量分布的突出特點。對於阿聯、沙特、巴林等富裕海灣國家來說,也至少要擺出反以的態勢,很難在法理和外交上旗幟鮮明地承認那個猶太人國家的合法性。

連遠在喀拉蚩的穆斯林都在伸張正義

沙特王室怎麼能向著異教徒呢

(圖片:Asianet-Pakistan / Shutterstock)▼

但2010年中東劇變以來,伊朗的強勢崛起、中東遜尼派極端主義恐怖分子的壯大,以及土耳其這一非阿拉伯國家的持續發力,卻給這些海灣阿拉伯國家的地緣局勢帶來了巨大的威脅,外部壓力和戰略焦慮也與日俱增。

這促使以沙特為首的海灣國家轉變外交政策,與以色列發展關係,「抱團取暖」對抗伊朗、遏制土耳其等非阿拉伯國家。

尤其是伊朗,抓住中東劇變後多個國家的權力真空

甚至搞出了「什葉派之弧」

自詡中東大哥的沙特自然寢食難安▼

由此,反以陣營變得模糊起來,國家利益超越意識形態、種族情誼,成為了處理巴以關係的關鍵指標。那個在數十年前曾激發戰爭,導致中東局勢混亂的巴以問題,也從中東地緣舞臺的中心被不斷被邊緣化。

曾經作為矛盾核心的巴勒斯坦

仍然活在以色列強大武力的實際監控下

但為其發聲的阿拉伯國家卻越來越少

(圖片:ChameleonsEye / Shutterstock)▼

畢竟,以色列這些年來已經獲得了足夠的國際支持,成為了一個合法國家,強行將其驅逐已經不可能。而以色列富裕的政府和國民、發達的軍事農業科技、豐富的轉型經驗,則是海灣國家所急需的。

以色列的軍事實力在全球都名列前茅

對阿拉伯國家更是碾壓式的,且差距還在拉大

(以色列的防空系統—大衛的吊索)

(圖片:United States Missile Defense Agency)▼

出於現實考慮,他們便紛紛在事實上承認了以色列的存在,而忽視了巴勒斯坦這個窮兄弟的哀呼。

這本來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也可以為現實主義者所理解。但問題在於,海灣國家當前與以色列的關係正常化,速度實在太快。

據相關媒體報導,以色列僅僅承諾了「暫停」在巴勒斯坦相關地區宣示主權,便獲得了與阿聯在投資、旅遊、安全、醫療等方面的互惠合作關係。這招致了巴勒斯坦人的強烈抵制。

一方面暫停宣示主權

一方面穩步蠶食主權

(圖片:Ryan Rodrick Beiler / Shutterstock)▼

而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除了共同應對伊朗威脅這一現實因素,達成協議的條件中也繞開了眾多敏感問題,比如至今無解的1967年巴以邊界問題以及耶路撒冷的歸屬問題,甚至最為核心的巴勒斯坦建國都沒有提到。

海灣國家徹底放棄了巴勒斯坦的利益,換來了以色列的笑臉相迎。除了以色列強大的經濟潛力能為海灣鄰居們帶來的利益以外,美國的強力推動也是一個關鍵。

巴勒斯坦手槍男對此異常憤怒

(9月15日,巴勒斯坦人對本次關係正常化的抗議)

(圖片:Abed Rahim Khatib / Shutterstock)▼

眾所周知,出於種種現實和意識形態的考慮,長期以來,美國在巴以問題上都是傾向於支持以色列的。美國經常以世界大國的身份,斡旋於遙遠的中東,為以色列平息紛爭,爭取更多政治上的合法性。

1978年埃及與以色列的建交以及1994年約旦和以色列關係正常化背後,都少不了美國的身影。

川普不是第一個調解巴以關係的美國總統

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圖片:mark reinstein / Shutterstock)▼

而自川普成為美國總統以來,更是空前強化對以色列的支持,不僅將使館遷至耶路撒冷,還推出符合以色列國家利益的「中東和平新計劃」,默許以色列向巴勒斯坦方向推進國境線。2018年以來,美國還常派出國務卿彭佩奧或其他高官,數次前往相關國家斡旋與以色列關係的正常化。

自己也要攜家帶口親自前來

堅持做以色列的好大哥

(圖片:Photographer RM / Shutterstock)▼

那麼,美國為何不顧巴勒斯坦和眾多地區國家反對,督促阿聯、巴林邁出「實質性一步」呢?

其原因在於川普當前的選舉需要和地區戰略需求。美國總統選舉已經臨近,而國內糟糕的防疫形勢和持續的經濟衰退,以及突發的「黑命貴」事件所激化的種族矛盾,都使川普政府團隊焦頭爛額。

「黑命貴」背後,是一個註定多元化的美國

這不是一兩個總統可以改變的

(圖片:Julian Leshay / Shutterstock)▼

於是,轉移國內民眾視線、增加外交政績,成為川普強化支持率的重要選項。

此外,川普上臺後對伊朗的窮追猛打,極限施壓,其實並未取得預期效果,伊朗政局和社會仍然十分穩定,在「極限忍耐」中艱難維護自身的國家利益。(一個重要表現便是:2020年年初發生了「蘇萊曼尼被炸死事件」,伊朗至今仍沒有採取實質性報復措施,這其實超乎美國預料)

仇是要報的,但不是現在

(圖片:A M Syed / Shutterstock)▼

於是,擴大以色列的盟友數量、改善以色列的外部環境,是川普認為可以在短期內迅速完成的目標,這將增強對伊朗的遏制。

所以,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伊朗影響力繼續擴大,阿聯、巴林與以色列關係發展還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還會有更多海灣國家加入接力,讓以色列的整體地緣環境逐漸正常化。

目前來看,下一個國家很有可能是沙特。

作為美國的老朋友

在此關鍵時刻,一份厚禮或許會有豐厚的回報

(圖片:NesterovIV / Shutterstock)▼

近年來,沙特在與伊朗在爭奪地區主導權的過程中持續敗北,又因「卡舒吉事件」而國家形象受損,更是深陷葉門戰爭泥潭而無法成功凱旋。

並且,在黎巴嫩貝魯特港遭遇爆炸浩劫之後,地中海海岸需要一個新的港口使沙特用來連接歐洲和阿拉伯半島,這些都需要以色列的幫助。

卡舒吉長期批評王儲的對內和對外政策

之後在沙特使館內遭到殺害

(卡舒吉被殺之後導致了一系列抗議沙特及王儲的示威活動)

(圖片:HilmiHacaloğlu / wikipedia)▼

貝魯特港口的爆炸影響到了西亞的正常貿易

而同臨地中海的以色列又具有替代貝魯特的能力

(圖片:Ali Chehade / Shutterstock)▼

當前沙特的實際掌權人王儲薩勒曼,也想打造一個更現代、更開放的沙特。於是,與以色列展開深度合作,是對內提振國內經濟、對外遏制死敵伊朗的有效方式。可想而知,在現實利益面前,巴勒斯坦問題所剩的民族感情價值也將大大減弱。

位子坐得穩不穩

首先要看華盛頓,其次才是利雅得

(圖片:The White House / wikipedia)▼

以色列與兩國關係的正常化,表面來看,自然以色列是最大贏家,但其實,以色列得到的利益更多是象徵性的。因為以色列獲得的巴勒斯坦領土面積還是原狀,而且在遏制伊朗方面,阿聯和巴林能起到的作用很微弱。

阿聯和巴林能提供外交點數

其他的硬實力部分,還是靠以色列自己

(圖片:noamgalai / Shutterstock)▼

此外,雖然阿聯、巴林乃至未來更多的阿拉伯國家與其走近,但這些國家與以色列天然的宗教、民族矛盾仍然錯綜複雜,以色列的外部環境實際上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相反,由於巴勒斯坦人和親巴力量的憤怒,以色列所面對的外部衝突風險其實更大。

巴勒斯坦國內的抗議早在協議籤訂前就開始了

(圖片:Abed Rahim Khatib / Shutterstock)▼

協議達成當天,巴勒斯坦就召回駐巴林大使,表示「就如何採取必要步驟來回應這一變化進行磋商」。黎巴嫩真主黨和伊朗則表現得更為強硬,聲稱要加大對以色列的打擊,並讓「背叛巴勒斯坦事業的人付出代價」。

不夠燒的

(圖片:RAMEZ HABBOUB / Shutterstock)▼

阿聯和巴林這兩個伸出橄欖枝的國家也沒有得到很多實質性的好處,反而招致了很多阿拉伯兄弟的不滿。

得了新人笑,自有舊人怒

(圖片:noamgalai / Shutterstock)▼

這場變革的最大受益者,其實是美國,或者說當前的美國執政黨。川普政府通過此舉,不僅進一步構建起「圍攻伊朗」的地區統一戰線,擴大了美國在中東的影響,也迎合了美國國內親以色列的基督教福音派選民和猶太利益集團,夯實了川普的鐵盤基礎。

要站隊,就要站得明明白白

(圖片:Brandon Stivers / Shutterstock)▼

但其導致的負面後果也不可忽視,那便是美國地區信譽的削弱和損傷。

而對整個中東地區而言,這一變化所能帶來的或許也並非阿拉伯世界與猶太人的和解,而是災難。

如今,美國組織下的海灣國家忽視巴勒斯坦的權利和對伊朗進一步威懾的態勢越來越明顯。雖然巴勒斯坦國小力弱,無法在外交和經濟上掀起大的風浪,但這些事件卻可以成為極端思想傳播的契機。那些天然對以色列不滿的阿拉伯人暫且不論,那些還在觀望的搖擺派,也有可能因為情感受傷加入以色列的對立面。

那是以後的事,短兵相接顧不過來

(圖片:noamgalai / Shutterstock)▼

地區國家的陣營化,在未來會更加突出,不斷衝擊傳統的地緣政治平衡。本已矛盾重重、緊張敏感的中東,也會在之後更加充滿不確定性。

一個近在眼前的可能是,自今年年初以來,伊朗多次宣稱要對美國發動的「蘇萊曼尼被炸事件」進行對等報復,阿聯、巴林兩國的「背叛」正好成為伊朗向其「什葉派新月帶」夥伴們進行動員的絕佳理由……

伊朗國內針對美國,以色列和沙特的抗議就沒有停過

此後或許還要加上巴林和阿聯的領導人了

(圖片:saeediex / Shutterstock)▼

參考資料:

1.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20/09/breaking-taboo-uae-bahrain-sign-deals-israel-200915143203968.html

2.https://www.usatoday.com/story/news/politics/2020/09/15/israel-sign-deal-uae-bahrain-white-house/5801873002/

3.https://www.jpost.com/israel-news/historic-flight-from-israel-to-uae-takes-off-640536

4.https://www.jpost.com/opinion/to-israel-the-uae-and-bahrain-mazal-tov-mabruk-642390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Abed Rahim Khatib / Shutterstock

相關焦點

  • 兩伊聯手,要跟美國算筆帳!中東局勢大變,土耳其成了最大變數
    中東局勢大變,土耳其成了最大變數圖註:中東美軍當前,美俄之間的局勢高度緊張,以至於美軍最高統帥不得不下場降溫,想要避免俄羅斯之間爆發軍事衝突。然後在這一背景下,中東地區也是暗流湧動,中東各國的蠢蠢欲動,已經導致中東局勢大變!中東地區先後發生了兩件事!
  • 7年來敘利亞德拉市區首次升起國旗 美國攪亂中東 卻讓俄羅斯成最大贏家
    在美國不支持出手的情況下,繼續與俄敘聯軍頑抗,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被全部消滅。在俄敘聯軍強大的攻勢面前,許多叛軍武裝逐漸失去了抵抗下去的意志。美國及西方國家最擔心的事出現了,他們推翻巴沙爾政權的企圖,不可能實現了。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俄軍方與德拉的叛軍武裝最終達成停戰協議,不費一槍一彈,德拉省數十個城鎮重新被敘政府軍控制。
  • 納卡戰爭後局勢大翻盤:俄土成最大贏家,美法遲到
    與此同時,俄羅斯和土耳其成為最大贏家:俄羅斯得以在納卡地區派出近2000士兵,把守重要通道,為期至少五年;在戰爭中為亞塞拜然提供武力支持的土耳其獲得了一條通往中亞的新貿易通道,可從土耳其直達裏海。明斯克小組中的另外兩個主席國法國和美國則姍姍來遲。法國總統馬克龍11月12日才表示,法國準備為納卡問題尋找長久的解決之道。明斯克小組由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成立,專門負責解決亞阿爭端,俄羅斯為三個主席國之一。
  • 為何說伊朗是阿富汗戰爭的最大贏家呢?
    而且任何戰爭,都有贏家和輸家,很多時候贏家不是直接參與到戰爭的國家,甚至不為外人知道。尤其是阿富汗戰爭來說,就是如此。現在對於阿富汗戰爭,普遍的評價就是美國的失敗和中俄的勝利。但是其實伊朗才是阿富汗戰爭最大贏家,為何這麼說呢?你可能想不到。從阿富汗戰爭爆發後開始,伊朗一直是比較低調的。
  • 由遜尼派、什葉派之爭看中東局勢
    今天,我跟大家嘮嘮中東局勢,主要從伊斯蘭教遜尼派、什葉派衝突的角度來講中東問題,之所以選擇這個切入點,是因為我認為他可以更好的反映2003 年伊拉克戰爭以來中東局勢的變化,這種變化我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中東地區的核心問題由以往的巴以衝突
  • 中東局勢怎麼變?
    拜萊德空軍基地位於巴格達以北約80公裡,有美軍駐紮,本月4日晚曾遭到火箭彈襲擊。當地時間1月9日傍晚,美國國會眾議院投票通過了「戰爭權力決議案」。這一決議案旨在限制川普總統未來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的權力。
  • 中東地區局勢不斷惡化,若以色列和伊朗開戰,誰會是最後的贏家?
    由於美國的不斷「攪局」,導致中東地區的局勢一直不太穩定,甚至一度爆發較大的戰爭。
  • 【中東】以色列-沙特權宜同盟與美國的矛盾
    ,並在其他方面也採取與華盛頓不同的外交政策。敘利亞內戰以來,以色列渾水摸魚,屢屢參與攻擊阿薩德政府。但是白宮如此迅速予以披露頗不尋常,而引起以色列政府的不滿。正如英語《亞洲時報》評論,這些發展顯示以色列與沙烏地阿拉伯之間的權宜同盟強化,共同抵制歐巴馬政府中東政策的最新走向——美國與伊朗關係的緩和,以及歐巴馬政府「出賣」敘利亞遜尼派力量。
  • 毒品,美國大選中最大的贏家
    世界華人周刊專欄作者:朗博當人們將目光聚焦到大選上時,卻忽視了,就在11月3日大選之夜,拜登與川普打得不可開交之際,毒品卻成了最大贏家。當地時間11月3日,美國俄勒岡州通過兩個法案——「109法案」和「110法案」。「109法案」允許民眾合法持有「致幻蘑菇」活性成分裸蓋菇素(psilocybin)。
  • 拜登這一舉動有引爆中東局勢的風險
    重返人權理事會的舉動,有引爆中東局勢的風險。 國務卿布林肯周一宣布,美國將重返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布林肯在一份聲明中說,總統拜登指示國務院「立即與該機構進行積極的重新接觸」,這是他的政府致力於奉行以民主、人權和平等,以及使用多邊工具的外交政策的一部分。
  • 2021年對世界局勢影響最大的焦點會是什麼?
    在伊核協議問題上美國明顯有緩和之意,雖然問題還比較複雜,雖然近來有人說中東正在建立反伊朗聯盟,但局勢惡化的可能性並不大。 一方面,歐盟還是站在伊朗一邊,而俄羅斯更是伊朗的強有力的後盾。重要的是伊朗的軍事打擊能力不容小覷。
  • 如果中東出現這種情況,中國將成大輸家!
    長期以來,國內有一種觀點認為,中東大亂把美國陷進去,能緩解美國對中國的壓力,對中國而言是件好事。中美關係越不好,這種觀點就越流行。事實上,此類簡單明快、非此即彼的看法雖然容易被一些人接受,卻經不起仔細推敲。1中東大亂把美國陷進去,是一廂情願的空想,並不符合當前美國與伊朗各自的戰略。
  • 【解局】美國「變天」,臺海局勢怎麼變?
    邵宗海說,「美國不是真心要支持臺灣,而是在考慮怎樣刺痛大陸。一些民進黨朋友私下對我講:『臺灣到底在國際局勢上扮演什麼角色,有多少人會真的care(在意)?』」對於蔡英文硬著頭皮給拜登在推特上送去祝福,一些媒體捕捉到的細節是拜登團隊「已讀不回」。
  • 威懾中國的美國防法案通過,但川普指中國是最大贏家,要否決
    美國會通過國防授權法,該法案有多方面涉及中國,其中確定啟動的「太平洋威懾計劃」被視為旨在威懾中國,加強美國在亞洲的防禦姿態。
  • 邊境局勢選邊站:以色列公開支持印度,提到中國時態度變了
    除了該地區本身存在的容易引起衝突的因素外,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各方勢力的介入使得該地區的局勢變得更加複雜。  最為典型的是美俄的直接出兵幹預,土耳其、伊朗等地區性大國隨後的奮力競逐。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美國戰略的調整,這一熱點地區似乎有向東方轉移的趨勢。  不用說也知道,無論是中印邊境,還是印巴邊境,局勢都不容樂觀。
  • 全球最大彈藥庫,打一次世界大戰也用不完,相當18個澳門大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戰爭耗時長且規模巨大的二戰,導致許多國家綜合國力遭受重創。為此二戰後世界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美國由於在二戰中靠著出售軍火大發戰爭財,成為二戰最大的贏家,同時也為其成為世界霸主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 島內資深人士:美國「變天」,臺海局勢怎麼變?
    邵宗海說,「美國不是真心要支持臺灣,而是在考慮怎樣刺痛大陸。一些民進黨朋友私下對我講:『臺灣到底在國際局勢上扮演什麼角色,有多少人會真的care(在意)?』」對於蔡英文硬著頭皮給拜登在推特上送去祝福,一些媒體捕捉到的細節是拜登團隊「已讀不回」。
  • 美國動手的可能性在加大,四步完成了三步!哈佛教授:中美開戰將不會有贏家
    親,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全球熱文看點」,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每天分享的精彩文章了,好文章我們齊分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這對深信「修昔底德陷阱」學說的美國來說,就是一條高壓線。當年蘇、日都是因為經濟總量達到美國的70%而觸發了這條線,被美國搞掉了。現在能達到美國70%的國家只有我們了。在美國的字典裡,根本就沒有「和平崛起」這個詞,只有叢林法則。
  • 美俄在這國爭奪7年,中國卻不動聲色,獲得最大利益
    美國和俄羅斯在敘利亞爭奪整整7年,為何最大贏家是中國?美軍轟炸敘利亞!
  • 一艘東方軍艦火速駛向中東,伊朗迎來最重要援軍,中東局勢大逆轉
    作為日本海自一種艦隊多用途驅逐艦,「秋月」號主要用於擔負防空、反潛和反艦等作戰任務,其滿載排水量6800噸,動力裝置為4臺英制「斯貝」SMIC燃氣輪機,最大航速30節。「秋月」號主要武器裝備包括90式艦艦飛彈、改進型海麻雀ESSM防空飛彈等,艦上還可搭載2架SH-60K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