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以色列-沙特權宜同盟與美國的矛盾

2021-02-23 知以

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海灣國家開始對歐巴馬政府幻滅,而自作主張加緊對敘利亞反對派武裝的支持和援助,並在其他方面也採取與華盛頓不同的外交政策。自從沙特政府放棄好不容易獲得的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席位,公開作為對白宮的抗議,此類評論報導頻頻見諸於美國傳媒,但是《郵報》最新的分析,有當年披露水門事件的大牌、近年不輕易出馬的伍德華德(Bob Woodward),他的分析在華盛頓「環路」(Beltway,美國上層政治圈的代稱)圈子,份量很不一般。

伍德華德評論的前一天,美國官方公開證實以色列軍機剛剛轟炸了運到敘利亞的俄制防空飛彈。敘利亞內戰以來,以色列渾水摸魚,屢屢參與攻擊阿薩德政府。但是白宮如此迅速予以披露頗不尋常,而引起以色列政府的不滿。

正如英語《亞洲時報》評論,這些發展顯示以色列與沙烏地阿拉伯之間的權宜同盟強化,共同抵制歐巴馬政府中東政策的最新走向——美國與伊朗關係的緩和,以及歐巴馬政府「出賣」敘利亞遜尼派力量。

美國與伊朗關係,是以色列-沙特同盟的一個具體利益交集,雙方都迫切希望華盛頓繼續把德黑蘭看成主要的中東威脅。以色列擔心,伊朗的核計劃會打破以色列在大中東地區的核壟斷,而沙特擔心的則是什葉派力量的上升,蔓延到自己關鍵的東部省油田以及其他海灣國家長期受壓的什葉派人口。什葉派分支主導的敘利亞阿薩德政府作為伊朗的關鍵盟友,因此成為以色列和沙特的共同敵人。

但是以我的看法,以色列與沙特的「共生關係」(《亞洲時報》的比喻),建立在更大的利益交集之上,這便是雙方都需要繼續維持大中東半個多世紀來的遜尼派專制統治,而必須聯手防範兩國共同的重大威脅——代表底層民意的阿拉伯民主運動。

對於以色列而言,在軍人-精英集團和封建君主專制統治下停滯落後的阿拉伯世界,是維持自身軍事和經濟優勢的最佳保障。過去半個多世紀以來,雖然遭到阿拉伯和穆斯林民意的普遍反對,以色列卻始終在中東維持了絕對的優勢,以及阿拉伯專制政權的默認讓步。過去兩年中阿拉伯之春釋放的底層民意,因此是對以色列的重大長遠威脅。

對於沙烏地阿拉伯而言,阿拉伯民主更是對自身專制君主制度的生存性威脅,所以利雅得全力支持埃及軍方發動政變,推翻民選的穆斯林兄弟會政權,防止穆兄會代表的伊斯蘭底層民主運動蔓延。沙特視伊朗為死敵,除了教派矛盾,更因什葉派復興運動乃是伊斯蘭民主潮流的組成部分。再是有各種缺陷,民主選舉仍然是伊朗現政權的重要合法性基礎。

除了共同的山姆大叔保護傘,以色列和沙特具有不同的國家資源。以色列的最大財富,是猶太民族的知識創造力;而沙特則依靠巨大石油儲藏。雙方目前的共同擔心,是山姆大叔這頂保護傘還能撐多久?

一個有趣的事實是,沙特也是伊斯蘭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的最大溫床和財源,敘利亞反對武裝的演變和組成是個明證。雖然這是對歐美世界的重大威脅,以色列和沙特都並不在意。有專家指出:由於以色列有效的鐵血復仇活動,蓋達組織(卡伊達)「作為規律」不敢以以色列為直接目標。九一一事件後的歷史更表明,以色列實在是伊斯蘭恐怖主義的一個國際贏家。至於沙特,石油資源提供了世上最大的「維穩」經費,據《紐約時報》上月報導,沙特今年花費5000億美元的天文數字用於內部「維穩」。另外,通過資助海外宗教活動,尤其大量回教經學校,以及其他秘密開支,沙特與海灣君主國買通遜尼派極端主義分子「兔子不吃窩邊草」,早已不是秘密。

問題是以色列-沙特同盟與美國的利益分歧日益明顯,除了蓋達組織在敘利亞大肆擴張,還有歐巴馬轉向亞太的戰略需要。另外華盛頓也逐漸看到:從長遠角度,參與壓制阿拉伯民主運動弊大於利,因而在埃及政變問題上小心翼翼,加劇沙特王室的不滿

總之,近來以色列-沙特同盟與美國的矛盾公開化,一方面顯示大中東局勢的歷史性演變,另一方面也揭示美國與伊朗的緩和面臨巨大的障礙和牽制,特別是以色列和沙特在美國國內都有強大的利益盟友。

——求知以色列,學智猶太人——

相關焦點

  • 中東將有大事發生!以色列已準備向伊朗宣戰,只等美國一聲令下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5月1日援引以色列新聞處的報導稱,議會的議員們已經授予總理和國防部長在緊急情況下一起決定宣戰的權力,而不需要等到整個政府同意;有分析認為,以色列此舉就是為了針對德黑蘭在中東地區日益擴散的影響力;而一旦以色列和德黑蘭開戰,中東地區的動蕩形勢很有可能迅速蔓延,尤其是向歐洲地區,影響不亞於一場世界大戰了!
  • 沙特走了,以色列來了!別忘了還有一位老夥計
    沙特,以色列來華的時間點過於靠近,很難不令人有聯想,不過,時間應當早就協調好,中國仍然在中東繼續著均衡外交政策。其實,美國也好,歐洲也好,中國也好,都不會忘了另一個海灣大國--伊朗。與美國這兩位盟友相比,伊朗更靠近中國一些,它跟俄羅斯又是準盟國關係,也是敘利亞背後的支持者之一。
  • 【大國與中東】美國影響下的俄羅斯與伊朗關係
    伊朗宣傳中,將敘利亞視為自己的「第35個省」。伊朗希望能夠留駐在敘利亞,保衛敘利亞政府的穩定,支持敘利亞政府軍徹底擊敗敘利亞反政府武裝,統一敘利亞全境。俄羅斯將敘利亞視為與美國全球博弈的一部分,因此認為在局勢趨於緩和的前提下,可以同美國影響下的敘利亞反政府政治和軍事團體,展開和平談判,早日開啟敘利亞和平進程。「美國和俄羅斯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博弈,是兩國全球博弈的一部分。
  • 周觀中東:莫迪訪問以色列、伊拉克接近收復全境、沙特集團繼續圍堵卡達……
    ,這是首次有印度總理出訪以色列。據《耶路撒冷郵報》同日的報導,以色列空軍對敘利亞在戈蘭高地上的領土給予了還擊。 敘利亞 據沙特今日報6月28日報導,美國白宮聲明稱敘利亞阿薩德政府武裝已經準備好進行化武襲擊,此舉意在回應美國軍方對他們的攻擊,這使美國與阿薩德政府的緊張關係升級。
  • 突發事件|18架以色列戰機入境沙特,敘利亞戰爭進入白熱化!
    在沙特國內,要想上位不擺平美國是不可能的。 美國的支持可以理解,那麼以色列對沙特提供了什麼幫助呢?據伊朗法爾斯通訊社6月22日報導,保羅兩架C130飛機在內的18架以色列戰鬥機昨天降落在沙特境內,以防止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薩爾曼的兒子被立新王儲而引發的任何敵對或軍事行動。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導致伊朗境內爆發百萬民眾的示威遊行。
  • 第二次中東戰爭
    最為現實的考慮就是,儘管以色列身在世界上最富含石油的版塊之上,但它卻無法從阿拉伯人手中,獲得一滴油。在這個版塊中,唯一有可能為以色列供油的,就是和阿拉伯人也同樣有著民族、宗教矛盾的波斯人。鑑於和北方鄰國——俄國長期以來的地緣矛盾,這一時期的伊朗(巴列維王朝)和以色列一樣,同樣與西方保持著密切的關係。
  • 中東局勢有變,美國成最大贏家?
    那麼,三國關係為何能夠迅速走近並產生持久的地緣政治影響,美國在其中扮演著什麼角色?本次關係正常化的中東三國:以色列、阿聯、巴林而以色列的幾位宿敵當然是堅決反對▼在過去很多年裡,中東問題的核心癥結之一就是無法解決的巴以問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矛盾,自以色列宣布建國時便達到了高峰,成為了後來中東戰爭、石油危機等歷史事件的導火索。
  • 觀察丨川普中東行談反恐 棄用極端字眼 明槍暗箭敲打伊朗?!
    昨天,美國總統川普的中東之行來到第二站——以色列。此前,川普訪問沙特,並參加了阿拉伯伊斯蘭國家——美國峰會。
  • 美國和以色列,到底誰是誰的兒子?
    美國不顧巴勒斯坦難民的生死,採取不配合態度,大有拆中國的臺之意。畢竟美國根本不想看到中國主導這種重大國際議題,害怕中國藉此擴大國際影響力。美國和以色列有著比同盟還親的關係,如果美國不出面制止以色列,調停就很難繼續下去。這事還真不假。
  • 又一阿拉伯國家承認以色列,下一個沙特?
    據路透社消息,以色列和摩洛哥周四在美國的幫助下達成一項協議,使兩國關係正常化,從而使摩洛哥成為過去4個月裡第4個擱置與以色列敵對關係的阿拉伯國家
  • 周觀中東 | 沙特「高富帥」王子:我是清白的,憑什麼把錢充公!
    美國官員認為,這次合作幫助埃及在近五年與埃及軍方的戰鬥中保持上風。據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1月30日報導,斯洛維尼亞有可能成為2014年後,第一個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國家。斯洛維尼亞議會外事委員會在周三就該問題的決議草案進行表決,如果該草案通過,預計將在三月或者是四月進行進行全體議會投票表決。以色列擔心,如果這項議案通過,它將會為其他歐盟國家的承認鋪平道路。
  • 透過以色列的外循環看中東變局
    說到這裡,想必大家對中東地區的幾個大國基本上有些了解了,目前來說中東主要就是有四個地區大國:同為阿拉伯國家的埃及和沙特;誰都不屌的伊朗;之前世俗化做得不錯,但最近內循環明顯的土耳其。這四個國家都有稱霸中東的野心,也都曾經或者現在和中東的「異教徒」——以色列不對付。
  • 猶太復國主義與伊斯蘭領袖之間的矛盾-以巴戰爭
    這其實是光明會的特務通過總統挑起猶太復國主義與伊斯蘭領袖之間的矛盾,另外是建立中東小北約,調和沙特與以色列之間的矛盾,共同對抗伊朗系武裝。現在拜登政府上臺,美國民主黨更改中東政策,稱要重回伊核協議!但雙方談判以失敗告終。沙特在重大壓力下尋求緩解與伊朗之間的矛盾,如與胡塞武裝談判。因為這種代理人戰爭沒有美國支持,沙特也扛不起。
  • 內塔尼亞胡就卡舒吉事件發聲支持沙特,沙以是敵是友?
    據《華盛頓郵報》2日報導,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美國政府取得聯繫,呼籲美國「不要放棄對沙特王儲的支持」,因為在其看來,「沙特王儲是美國在中東的重要戰略夥伴,也是遏制伊朗在中東地區坐大的關鍵人物」。以色列一位匿名政府高官對以色列第10頻道說,發生在沙特記者身上的一切是「有問題的,但是我們在沙特擁有重大的戰略利益,我們必須確保沙特的穩定」。
  • 阿拉伯國家那麼多,為啥眾拳難敵以色列?
    隨後,約旦與以色列媾和,中東和平進程取得突破。然而,美國加持下的巴以和解之路並不平坦,雙方的領土、宗教矛盾始終是巴勒斯坦地區的安全隱患。2000年9月,以色列強硬派沙龍突然造訪耶路撒冷老城阿克薩清真寺,引發巴以大規模流血衝突,衝突不斷升級導致和談停滯。
  • 第6次中東戰爭即將打響?中東最強三國百萬大軍誰敢碰以色列?
    ,並要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搬至耶路撒冷。這無疑被大多數的人認為美國在中東捅又了個大馬蜂窩,讓本就不穩定的中東局勢再次變得嚴峻起來,甚至不少人斷言此舉可能會引發第六次中東戰爭。消息一出,雖然土耳其、德國、法國和約旦等國家公開表示反對,但主要的阿拉伯國家,包括埃及和沙特,都對此沒有發表類似意見,現在中東地區的大亂鬥,讓以色列獲得了崛起的重要機會。
  • 新一場中東戰爭即將引爆?
    當前中東局勢複雜多變,俄羅斯支持的敘利亞政府軍在敘利亞境內勢如破竹,一旦俄美關係緩和,必然在敘利亞問題上實現利益妥協。美國為了強化在中東地區影響力,同時拉升油價攫取經濟利益,必然在中東地區引爆新一場戰爭。
  • 以色列迎來高光時刻!阿拉伯國家集體響應,沙特即將與以色列建交
    在美國白宮發表的聯合聲明中,以色列和阿聯宣布他們「同意全面實現關係正常化」。美國白宮的聲明還說,來自以色列和阿聯的代表團將在未來幾周舉行會議,籤署有關投資,旅遊,直航,安全和建立互惠使館的雙邊協議。庫什納在背後出力不少在宣布阿聯與以色列達成協議後,庫什納對記者說:「另一個國家很可能在未來幾天與以色列達成交易。」
  • 伊朗矛頭直指以色列,中東將發生什麼?
    蘇萊馬尼之死曾使得海灣上空一時間戰雲密布,伊朗重要核物理學家法克裡扎德遇害後,中東又將會經歷什麼?「挺伊者」高調表態 「反伊者」保持沉默經年未決的伊核問題如今已成為中東地區重要又敏感的核心問題之一,特別是在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之後,各方的不同態度使得「挺伊」和「反伊」兩大陣營愈發凸顯,雙方在暗殺事件之後的態度也顯得截然不同。
  • 美國利誘蘇丹與以色列媾和破冰
    果如是,蘇丹將是近期繼巴林和阿聯之後第三個與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國家,也將是繼1979年埃及與以色列媾和後,第一個正式擁抱以色列的非洲阿拉伯大國。      美國大選的外溢效應繼續在中東發酵,又一個阿拉伯國家被迫為川普競選買單而拋棄巴勒斯坦。蘇以媾和即將生米煮成熟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