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人物】東條英機的南進戰略

2021-02-23 青梅煮酒論史

  1940年,希特勒非常得意,5月10日,他在西線發動了閃電戰,強大的法國只堅持不到一個月就投降了。

  希特勒的成功,使日本軍部東條一夥大為陶醉,他們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時機,法國已經敗北,英國元氣大傷,正是進兵東南亞奪取石油和其他急需的戰略物資的良機。希特勒接連取勝,使他們躍躍欲試,使他們垂涎欲滴。

  在1940年7月底組成的近衛內閣中,有一位叫松岡洋右的外相,是一個鋒芒畢露的人物。另一位任陸相的就是東條英機。東條英機和松岡洋右左右了日本內閣。

松岡洋右

  近衛在上任前將三位即將上任的至關重要的大臣召到其私邸荻窪山莊。舉行「荻窪會談」,這三位大臣是陸相東條英機、外相松岡洋右和海相吉田善吾。四人一致同意下述目標作為新內閣的行動方針:建立在日本領導下的:「大東亞新秩序」,將英、法、葡等國在亞太地區的殖民'地,列入日本「大東亞新秩序」的範圍,必須實行全國總動員,全體國民都應獻身國家;儘快解決中國事變;排除美國的幹涉,為此要與德國和義大利籤訂三國同盟條約,與蘇聯籤汀互不侵犯條約,為南進作好一切準備。

東條英機

  在此基礎上,近衛內閣在成立後的第四天正式通過了它的行動綱領——《基本國策綱要》。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以300萬大軍大舉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星期天下午4時,希特勒進攻蘇聯的消息傳到了東京。以外相松岡洋右和關東軍為主的一派,認為這是幹載難逢的好機會。主張立即實施北進,配合德國出兵蘇聯,在隆冬到來之前奪取西伯利亞。松岡立即給宮內大臣木戶打了電話,請求謁見天皇。不到1小時之後,松岡立即去拜謁天皇。松岡堅信希特勒能迅速擊敗蘇聯,建議日本立刻進攻西伯利亞,推退南進。天皇感到驚異,因為這個方針意味著朝兩個方向擴張。他要求松岡與首相商量。

  就在松岡拜謁天皇3天以後,在近衛召開的由軍政要員參加的聯絡會上,松岡主張進攻蘇聯的意見,遭到了以東條為首的軍方實力派的強烈反對,東條不主張急於同時與蘇聯和美國開戰,海相及川也說,同時與兩國開戰,實屬困難。他們主張利用德蘇戰爭解除了日本受北方牽制之機,實施南進。

  松岡說:「在德國消滅蘇聯後,我們不能坐享其成然後,他說了一些與外相身份不相稱的話。「我們要麼是流血,要麼就開展外交。我看還是流血好些第二天,他進一步闡述他的論點。他問道:「南邊重要,還是北邊重要?」

  陸軍參謀總長杉山回答道:「同樣重要。我們正在靜觀時局如何發展。」但他並沒有洩露他的想法,如果莫斯科8月底前陷落,陸軍將進攻西伯利亞。

  陸軍參謀次長冢田說:「一切取決於時局,我們不能齊頭並進。」

  第二天,松岡又找東條進行爭辯,他說,根據德國的通報,俄國的戰事不久就會結束,英國在年底前得投降。

  「如果我們在德國擊敗蘇聯後再著手討論蘇聯問題,在外交上我們將處於不利地位°假如立即進攻蘇聯,美國就不能參戰他堅信能用外交手腕拖住三個月到半年。「如果我們像統帥部建議的那樣坐等結果,我們將受到英國、美國和俄國的包圍。我們必須先北進,然後南進。

  最後,松岡以挑釁的口吻說:「本人的預言從來沒有不應驗的。現在我預言,如果戰爭從南面開始,英、美兩國必然參戰,不然我們走著瞧吧!」

  到6月30日,德國正式要求日本參戰,德國駐日大使奧特把希特勒的請求轉達松岡。在當天下午舉行的聯席會議上,松岡把希特勒的這個請求作為他的主要觀點,極力主張北進。他說:「英雄善於回頭,我以前曾講過南進論,但今天必須立即轉向北方。」經過激烈的爭論之後,7月2日,天皇主持召開御前會議,作最後裁定。

  裕仁以此刻應有的莊重姿態,身著大禮服,毫無表情地聽著近衛首相以單調沉悶的聲音宣讀已準備好的決定—《適應形勢演變的帝國國策綱要》。在這一文件中,內閣拒絕了松岡關於立即進攻俄國的建議,贊成日本南進,為獲得南方豐富的戰略資源提供可靠的保障,只有「德蘇戰爭的發展對帝國有利時」,才能對西伯利亞採取行動,以武力解決北進問題。文件規定,「帝國將堅持建設大東亞共榮圈」的計劃,以使日本獲得英國、荷蘭和法國在遠東領地的市場、石油和礦產。但首要的是「處理中國事件」。必須切斷重新打通的滇緬公路,因為美國供應品正通過這條公路運到抗戰的中國人手中。在印度支那,將同法國維希政權建立聯合保護領地,以便為陸軍提供一個基地,從這個基地可以攻擊國民黨的西南根據地,西擊泰國和緬甸,向南威脅馬來亞。總之為了達到向南方擴張的目的,「必須排除任何障礙」,並「不辭同英美一戰」。

  日本已經走上了南進的道路。再留下松岡這個反覆無常、桀鷲不馴的外相,對隱蔽日本的南進企圖已沒有任何益處。

  7月16日,近衛以內閣集體辭職的辦法撤掉了松岡,全體內閣成員向天皇辭職,然後再由近衛召集原班人馬重新組閣。只有外相一職改由比較溫和的海軍大將豐田貞次郎擔任。

  7月28日,4萬日軍在印度支那南部登陸,隨即佔領了西貢和金蘭灣,進駐了8個空軍基地和2個海軍基地。

  1941年10月18日,東條英機被任命為內閣首相兼內務大臣,陸軍大臣和對滿事務局總裁,授陸軍大將軍銜。

  1941年11月5日,以東條為首的日本統治集團,在御前會議上通過了對美、英和荷蘭開戰決定。

  1941年12月7日(華盛頓時間)日本聯合艦隊偷襲了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僅僅用1小時45分鐘的時間,便取得了重大戰果,共擊毀美機188架,擊傷159架,擊沉或重創戰艦18艘,在港美太平洋艦隊的主力,幾乎全部被摧毀。希卡姆、惠勒、福特島、卡內歐墨和埃瓦等機場的設施和飛機也遭重創。美國總共死亡2403人,1178人受傷。相對而言,日本人的損失要小得多,只損失了29架飛機,55名飛行員,1艘大型潛艇和5艘微型潛艇及艇上人員。

  1941年12月8日,美國國會通過決議,宣布同日本處於戰爭狀態。同日,英國政府也對日宣戰。

  按照東條的要求,日本南方軍的作戰計劃主要是摧毀美、英荷在東南亞的主要基地,強佔菲律賓、關島、香港、英屬馬來亞、緬甸、爪哇、蘇門答臘、婆羅洲(加裡曼丹)、西裡伯斯(蘇拉威西)、俾斯麥群島、荷屬帝汶等重要地區。為了實現這一計劃,南方軍主力包括11個師團和2個飛行集團。海軍出動了第二艦隊、第三艦隊、南遣艦隊和第十一航空艦隊,陸海軍航空隊的第一線飛機共700架左右,總共約40萬人。

  12月8日這一天,日本侵略者同時對泰國、馬來亞、菲律賓、關島、威克島、吉爾伯特群島以及香港發動了進攻。

  關島於12月10日被日軍佔領,美軍330人全部投降。同一天,日軍還佔領了吉爾伯特群島中的馬金島和比拉華島。威克島上的美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擊沉日艦二艘。12月160,進攻珍珠港返航的一部分日本艦隻前去增援,到12月220,美軍被迫投降。守衛香港的英軍吹噓說,他們至少能守6個月,但到12月25日就投降了。

  1941年11月24日,東條英機授權南方軍總司令寺丙壽一大將,就日軍進入泰國的一切軍事問題同泰國當局進行談判。談判應在12月7日18時開始,於8日零時以前結束,不論談判結果如何,日軍都將計劃進人泰國。

  由於泰國總理披汶?頌堪和海軍部長都離開了首都。

  日本大使沒有談判對象,便於12月8日凌晨1時50分把日本的要求交給了泰國外長。3時30分,日本南方軍總司令寺內壽一命令日軍人泰國。12月8日早晨,日本第十五軍的部隊從印度支那南部越過泰國東部邊界,9日天亮時先遣部隊就進入曼谷,另一支從海上進發的日軍,也在8日黎明前在曼谷附近登陸。

  日軍入侵泰國後,東條政府又把同盟條約強加在泰國頭上,12月21日條約正式籤字,這樣日本帝國主義就把泰國綁到它的戰軍上,給泰國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

  馬來亞戰役是日軍侵佔南洋各地的最重要戰役之一,擔任陸上作戰的是山下奉文指揮的第二十五軍,由4個師團組成海軍專門建立了馬來亞作戰艦隊。英國也十分重視馬來亞,先後調集陸軍10萬人來保衛馬來亞。12月2日,3.5萬噸的戰列艦「威爾斯親王」號和戰列巡洋艦「卻敵號」到達新加坡,組成新遠東艦隊。

  12月8日凌晨,日軍開始在泰國最南端的宋卡、北大年和馬來亞的哥打巴魯登陸。兩天之後,英國飛機被消滅了1/3左右,剩下的飛機都退到新加坡去了。

  12月9日,日本航空兵擊沉了「威爾斯親王」號和「卻敵」號。

  英軍退守檳榔嶼,12月18日檳榔嶼陷落,月底關丹失守。

  日本攻勢凌厲,英軍防不勝防。

  1942年1月7日,日軍攻入馬來亞首府吉隆坡,1月30H,日軍先頭部隊到達了柔佛海,距新加坡不到20英裡。第二天,日軍開始攻打這個要塞。

  2月8日早晨,日軍開始發動總攻。9日,日軍分兩路進入島上。2月1507時50分,守軍投降。

  馬來亞戰役的勝利,更加助長了東條英機稱霸世界的野心。他對內閣說,緬旬和菲律賓可允許其獨立,但香港、馬來亞、新加坡必須在日本的直接控制下,作為保留大東亞共榮圈的重要據點,大言不慚地鼓吹其侵略政策。

  他說:「大東亞戰爭之目標,源於我帝國之基的遠大理想,它將使大東亞各國家,各民族各得其所,以日本為核心在道義的基礎上確立共存共榮之新秩序。」

  進攻菲律賓的部隊為陸軍第十四軍和第五飛行集團,以及海軍以第二艦隊為主的菲律賓作戰部隊和第十一航空艦隊。陸海軍共擁有飛機500架。

  防守菲律賓的麥克阿瑟指揮的美國部隊有1.9萬人,菲律賓部隊有11.2萬人,但後者大多是招來不久的新兵,裝備不全,訓練很差。在美、菲軍隊中,有8000名空軍人員,他們擁有200架飛機。此外,美國還有~支小小的亞洲艦隊。

  12月8日和10日,日軍轟炸馬尼拉附近的空軍基地,基本上摧毀了麥克阿瑟的空軍。隨後登陸。

  1942年1月2日,日軍進人馬尼拉。

  1942年3月,東條又向菲律賓前線增派了一兩個步兵師團和兩個炮兵團。

  4月9日,呂宋部隊司令愛德華-金少將率部投降,7.6萬名美軍和菲律賓軍作了日軍的俘虜。科雷吉多爾要塞守到5月6日。7日深夜,美遠東軍司令溫賴特通過馬尼拉電臺命令菲律賓所有的美、菲軍隊無條件投降,拒絕投降的以逃兵論處。

  2月26日,由56艘輸送船組成的西路進擊部隊,和由40艘運輸船組成的東路進擊部隊開始進攻瓜哇,在離爪哇2000海裡的地方,發生了一場大海戰,日本人取得了勝利。日本軍隊在孔雀灣和北岸登陸,爪哇的盟軍部隊一戰就瓦解了。日軍幾乎毫無阻擋地從兩面包圍了雅加達萬隆。荷蘭守軍放下武器。

  東條英機又得到了荷屬東印度,他得到了石油和其他礦藏c這正是東條英機的目標之一。

  1942年1月4日,日軍先頭部隊越過泰緬邊界,20日主力部隊發動進攻,31日佔領毛淡棉,2月4日攻下拔安。

  3月8日,日軍攻佔緬甸首者仰光。

  3月28日,日軍截斷了滇緬公路,佔領了滇緬公路的重要樞紐臘戊。

  從1941年12月7日到1942年5月上旬,日本侵略者侵佔了泰國、香港、馬來亞、菲律賓、荷屬東印度、緬甸以及太平洋上的一些有戰略意義的島嶼和城市。

  雖然美、英、荷在太平洋上的總兵力大大超過日本,但兵力分散,沒有協調一致的戰略計劃,更無統一指揮,並且它們也沒有估計到日本會同時從各個方面發動進攻,結果被日軍各個擊破°英、美、荷指揮官養尊處優,對於已有數年實戰經驗的日本侵略者懷有恐懼心理,怯敵畏難,使部隊籠罩著失敗主義情緒。加上軍隊本身大多是外國人組成,在異鄉作戰,沒有誓死保衛祖國那樣的熱忱,因而士氣不振。結果日本侵略軍所向披靡,迅速取得了勝利,在不到6個月的時間裡就侵佔了38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人口達1.5億。

  創造了日本在東方侵略的奇蹟。

  日本帝國主義在太平洋地區迅速取得勝利,與英、美的戰略方針也有一定的關係,英、美當時以歐洲作為重點,集中精力對付希特勒。

  在1941年12月,邱吉爾及其隨行人員與美國軍政要員,舉行了「阿卡迪亞」的第一次全體會議。會議決定建立一個聯合指揮體制,即聯合參謀長委員會,總部設在華盛頓。「確定希特勒是主要敵人」.認為太平洋戰爭暫吋必須是一場固定的陣地的戰爭,目前主要是阻止日本人的進攻。為了便於聯合作戰,統一對敵,會議還決定在太平洋地區建議ABDA(美國、英國、荷蘭、澳大利亞)聯軍司令部,由英國韋維爾將軍任總司令。

  「阿卡迪亞」會議繼續了兩周,丘.吉爾滿心歡喜地回國了。他對會議上商定的兩國某些武器生產的最後估計數字極其高興:J942年生產坦克4.5萬輛、飛機4.3萬架,交年生產坦克7.5萬輛。飛機10萬架。

  ,邱吉爾剛一走,有關「阿卡迪亞」的各種決議就被一名日本特務搞到了。-?個名叫「薩頓」的被革職的美國少校,在法拉格特廣場的陸海軍俱樂部裡,從朋友口中套出了這個情報,把它傳遞給了在墨西哥城的間諜頭子和智海軍中佐。薩頓對其主子說,美國原先的全力以赴對日作戰的意圖已有極大改變,盟軍將在儘量擋住日本推進的同時,集中力量擊,敗希特勒。他甚至知道了擊敗日本的最後計劃的詳細情況:用潛艇群和大型轟炸機協同攻擊,轟炸機從中國起飛轟炸九州,用潛艇把通向日本本土的水路全部切斷。和智通過兩個途徑把情報送回了日本。一個途徑是當地的一個德國特務,此人幾乎每天晚上都用密碼向柏林發情報;另一個途徑是用隱形墨水書寫,墨水是花了2000美元從另一個德國特務那裡買來的,寫好後用普通的航空信發給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日本海軍武官,然後轉發給東京大本營。

  東條英機得到這一情報,加強了橫掃東南亞的信心。

  由於美英將重點放在歐洲,對太平洋地區的物資和兵力增援都不及時,甚至放棄增援,這使東條英機的計劃得以實現。

  橫掃東南亞,實際上東條的計劃已經完成,但是由於一系列的勝利,衝昏了東條英機以及海軍將領們的頭腦,於是又策劃新的侵略戰爭,從此日軍開始走向滅亡。

相關焦點

  • 東條英機生命的最後時刻
    美軍士兵來捕,東條英機自殺9月8日,麥克阿瑟來到東京。9月10日,麥克阿瑟下令逮捕首批被指控的40名戰犯,東條英機的名字列在名單最前面。9月11日中午,東條發現家門前的小道上停著三輛美軍吉普車,裡面坐著幾名美國記者。他十分明白這意味著什麼。
  • 【海圖薦文】印度的 「南進」政策與 「國際南北運輸走廊」
    ,而與俄羅斯、伊朗共同創建的 「國際南北運輸走廊」組織則是印度實施 「南進」政策的重要一環。【關鍵詞】印度; 「南進」政策; 「國際南北運輸走廊」; 「一帶一路」【作者簡介】胡德坤:國家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教授;朱曉超: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為印度海洋戰略印度自獨立以來一直追求其 「大國夢」,以控制印度洋為目的的 「南進」政策是印度實現其大國夢想的第一步。
  • 戰爭狂人東條英機被絞死前在監獄裡的最後生活
    東條英機,日本第四十任首相,侵華日軍甲級戰犯,是發動侵華戰爭的主要戰犯之一。日本投降後,東條英機被扣押審判,最終被執以絞刑,結束了他這罪惡的一生。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組,東條英機被執行絞刑前的「幸福」時光。
  • 南外強勢崛起!「東拓南進」政策加持 興誠·錦雲臺熱度不斷升溫
    2020年,一場規模盛大的達州城市更迭變遷之路悄然而至:近70平方公裡的「雙城一線一園」建設正式拉開帷幕,這標示著達州城市「東進南拓」發展規劃正式開啟。作為達州「東拓南進」重點工程——「雙城一線」城市綜合開發項目,包括以達州新機場、高鐵站為核心形成空鐵產業新城和亭子生態宜居新城,有效串聯起「雙城」的金河大道,面積近70平方公裡,計劃總投資約567億元。
  • 歷史上的今天丨東條英機,一個死有餘辜的歷史罪人
    儘管東條英教是「陸軍部內的第一流戰略家,他所著的兵書《戰術麓之塵》甚至被稱為『陸軍之寶典』」,但「他剛毅不屈的性格在部內引起同派閥的衝突,為當時的陸軍大臣、長州軍閥的巨頭寺內大將所不容,以中將身份退出現役。」不過,「壯志未酬」的東條英教至死都認為自己沒有升到大將是受到了排擠的緣故。
  • 南進政策——日本的無奈:窮途末路的以戰養戰
    法國已經敗北,英國將被炸成焦土,如果不利用這天賜良機大舉向南進軍,去佔領法國和英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以奪取日本急需的大米、石油、橡膠等物資,更待何時?日本海軍艦隊他們那種露骨的野心和粗暴的態度是令人憎惡的。他們絲毫不顧正常的外交禮節而炫耀其飛機和軍隊。
  • 【南亞研究】胡德坤 朱曉超:印度的「南進」政策與「國際南北運輸走廊」
    組織則是印度實施「南進」政策的重要一環。印度自獨立以來一直追求其「大國夢」, 以控制印度洋為目的的「南進」政策是印度實現其大國夢想的第一步。印度為了實施其「南進」政策, 已經完成了在孟加拉灣、西亞海灣地區以及非洲東岸的部署, 而與俄羅斯、伊朗共同創建的「國際南北運輸走廊」組織則是印度實現其「南進」目標中的重要一環。印度的「南進」政策源於其長期追求的「大國夢」。
  • 人物 東條英機的自殺與絞刑
    圖為美軍軍醫對東條英機施行急救,自殺未遂的東條英機露出痛苦的表情1941年10月,對美強硬派的東條英機上臺執政,日本加緊了戰爭準備。11月5日,日本政府通過《帝國國策實施要領》。《要領》規定,為了建設大東亞新秩序,決心對美國、英國、荷蘭開戰,發動武裝進攻的時間定在12月初。但如果在12月1日午夜零點以前對美國談判取得成功,則立即終止發動武裝進攻。
  • 江陵歷史名人:辛亥革命中的風雲人物胡鄂公
    這一戰,驅逐了湖北總督瑞澂,取得了武昌起義的關鍵勝利,胡鄂公一戰成名,成了辛亥革命中的風雲人物。胡鄂公,原名胡榮銘,字新三,號南湖,湖北江陵縣郝穴鎮南五洲胡家祠堂人(今屬公安縣),1884年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少年時父母雙亡,靠親戚撫養成人,讀私塾三年,得到私塾先生周濟。早年參加其兄胡榮珪領導的湘鄂邊界洪門會黨起義,失敗後回鄉務農。1906年到郝穴讀書,因家貧,寄宿於古廟九華寺。
  • 「東拓南進」政策加持 中鐵城江督府熱度不斷升溫
    「東拓南進」戰略推動新區發展 南通強勢崛起 預見城市未來《福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提出中心城區發展方向與空間布局按照「東拓南進,面江向海」的城市發展方向,拉開城市框架,同時向周邊新店、荊溪、上街、南嶼南通等區域適度擴展」。
  • 今年美國《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為什麼是她?
    1美國《時代》周刊在每年年底都要評選出的當年度對世界最具有影響力的人物,稱作《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但獲得這個稱號的不限於個人,也可以是夫婦、一群人、甚至是概念或機器。 今年,這個最年輕的紀錄被打破,16歲的瑞典環保少女格雷塔·桑伯格,成為了美國《時代》周刊2019年的年度風雲人物。
  • 東條英機的老婆管丈夫有一套,日本軍人送她個中國外號
    東條英機的夫人,東條勝子。今天就說她的事。(1941年,東條夫婦和孫女)一、勝子妹與「英機哥」東條英機之父,東條英教,日本陸軍大學首屆畢業生,畢業時全校第一名。人說上陣父子兵,日俄戰爭時,51歲的第三旅團旅團長東條英教和21歲的步兵少尉東條英機,就先後出現在日俄戰爭首尾。
  • 中國這盤棋是南進、東守、北固、西穩(深度好文)
    周邊環境是中國立國和強國的「基座」,周邊局勢也因此始終是中國關注的焦點。在聯合國安理會趨同的投票記錄,是中俄戰略協作的現實佐證。2011年,中俄關係上升為「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國在上合組織框架內與哈、吉、塔三國展開安全合作並取得了成效,而對於阿富汗局勢,中國仍然謹慎但已力求有所作為。
  • 東條英機之子的三菱公司,產品已遍布中國
    在中國古代,一人犯錯可能會導致誅連九族,但東條英機家族卻只有他一人接受審判,家人全部相安無事。東條英機在被處決前,特意留給了家人四字遺訓:不語一切。被絞死後,東條英機的三兒四女便將四字當作家訓來嚴守。東條英機的孫女東條由布子(長子東條英隆的女兒),是非常極端的右翼人士。她極力美化日本侵略戰爭給中國及亞洲各國帶來的深重災難,歪曲和否認南京大屠殺、慰安婦等歷史事實。東條由布子就是上面圖片中的這個女人,請大家記住此人的醜惡面孔!她大力宣揚「大東亞戰爭」是自存自衛的正確戰爭,竭盡全力為東條英機翻案,並大聲呼號其祖父是日本的英雄。
  • 石原莞爾—一個危險的戰略家
    但是且慢,小鬼子其實是有一個號稱「天才異類」的戰略家的,此人就是曾任關東軍副參謀長的石原莞爾。  石原莞爾1889年生於日本山形縣鶴岡市,1907年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09年5月27日以第21期步兵科第6名的成績畢業。
  • 東條英機屢遭嘲諷:為什麼他不受日本人待見
    東條英機是家中的長男,但事實上,他是東條英教與妻子德永千歲所生的第三個兒子,前面所生的兩個孩子都因為生病而夭折了,東條英機這樣才成了家中長子。  東條英機被日本人稱為「東洋的希特勒」。但是他沒有像希特勒那樣乾淨地自決,這至少是他在日本不人氣的理由之一。其實,1944年塞班島一役,日本兵大敗後,東條家就接到無數個要他切腹的電話。
  • 東條英機自殺真相:如何既自殺又不死,是個技術活
    東條英機是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的禍首。
  • 東條英機絞刑現場:絞刑臺上苦苦掙扎12分鐘,死後被美軍焚屍
    而在最後的絞刑現場,東條英機更是盡露醜態,完全沒了他口中的「武士道精神」。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東條英機人生中的最後一段時光。東條英機  東條英機自殺未遂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11日,被美英等國列入頭號戰犯,被排在第一批甲級戰犯通緝名單上的東條英機看院子外面的盟軍警察進入了住所,便用希特勒送他的小手槍向心臟開了一槍。
  • 二戰喪心病狂的東條英機,戰敗後畏罪自殺卻未遂,淪為全世界笑柄
    而自殺者中職務最高的就是戰爭禍首東條英機,他從小接受武士道教育爭強好鬥,是一名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是一個罪行累累的法西斯頭目。1884年出生的東條英機,受到其家庭影響嚴重,武士道精神的不斷植入,認為只有發動戰爭才能達到目的,建共榮圈等大夢成為了他最大的支柱。
  • 二戰三大法西斯頭子希特勒,墨索裡尼,東條英機的後代,如今在幹嘛...
    而這場戰爭離不開三個關鍵人物,他們是法西斯頭目希特勒、墨索裡尼以及東條英機。東條英機自殺未遂,被審判後處以絞刑三個惡貫滿盈的人最終都受到了應有的處罰,那麼他們的後人如今在幹嘛?又過的怎麼樣呢?東條英機在臨死前交待孩子「不語一切」,所以他的三個兒子還算比較低調,其中最出名的一位叫東條輝雄。他在東條英機的勸說下放棄了從軍夢,成為一名成功的工程師,參與設計過著名的「零式戰機」,擔任過三菱集團的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