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越戰的主戰機型之一,F105在東南亞的天空曾經橫行一時,絕對是那個年代閃耀的一顆明星。在紀錄片和老照片中都不難尋找到它的獨特身影:大後掠機翼、單發、別致的翼根進氣布局甚至構成了對越戰早期美國空軍形象的一種代言。
作為戰鬥轟炸機,F105條件很不錯。秉承了共和公司的一貫風格:粗皮大骨,靠著發動機一力降十會,完全就是一噴氣時代的P47雷電。載彈量大,機身、機翼下的五個掛點不是白給的,光是機身中線掛點就能掛上6枚750磅M117炸彈。全機最多的時候能攜帶16枚M117(5.45噸),絕對是不折不扣的炸彈卡車一輛,只是這時候的作戰半徑不大夠看,只有400公裡出頭了。當只攜帶6枚M117(2噸)時,中高空剖面下的作戰半徑就達到1000公裡了。
不僅是載彈量大,由於設計之初還考慮了執行核突擊任務,以低空高速的方式甩投核彈,由於這種方式下的速壓相當大,對機體結構的要求高,所以F105還異常堅固。雖然核戰爭沒爆發,但在東南亞戰場的漫天炮火中還是給了「雷公」一身抗打的筋骨,曾經有過機翼被85毫米高炮打掉1.2米還能飛回家的戰例,足見這貨也挺硬氣的。雖說在越南戰場被防空火力敲掉300多,但是說良心話,越戰剛開始那年頭有一個算一個,連「小鬥犬」飛彈之流在內就沒有幾件像樣的空對地精確制導武器,擱誰幹舔地這種費勁不討好的累活,人頭稅都是要繳足的。F105能幹成這樣,也算對得起設計師祖宗三代了。
F105不僅作為戰鬥轟炸機是成功的,甚至在面對亞音速戰鬥機的時候也還可以反咬一口。F105在巡航重量16噸的時候,憑著J75的蠻勁,作戰推重比可達0.74,優於米格17的0.64。因此在越南空戰中,在逃逸過程中的F105利用其優越的減速性能配合其爬升優勢,屢屢上演了對北越空軍米格17戰鬥機的反殺戲碼,美國空軍宣稱擊落總數超過27架,使得「雷公」的成績單上列入了連設計師都未預見到的戰果。
不過,F105到底還是栽在空戰能力上了。因為北越手裡還有一種叫做米格21的玩意。要說F105仗著推力大,笨雖笨點,但是腿腳利索還能在米格17跟前走上一兩個回合不落下風,到了米格21面前那點能耐就徹底歇菜了。本來為了低空突防而特意設計的高翼載荷在亞音速的米格17面前都討不了便宜,而在米格21高達0.88的作戰推重比面前,連F105的加速性都只能清零了。至於可以在米格17前用來保命的減速性能,只能說提這個是在自取滅亡。米格21的三角翼布局天生就是在亞音速段的升力線斜率低,向來是加速不快而減速利索,往往可以利用這一點突然減速逼迫對手衝前。中國空軍殲六飛行員在和殲七格鬥的時候就對殲七的這個特點印象深刻。結果F105飛行員發現對於米格21,「雷公」居然要直面所有招數都被人家覆蓋的黯淡前景。因此,F105在米格21面前毫無機會可言,而F4「鬼怪」要是放手一搏,倒還有一半的勝算。按照美軍自己統計的結果是15架F105成了米格21的刀下鬼,而後者的損失是零。
總之,當「滾雷」作戰結束後,F105在越南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除了少量F105G作為防空壓制的「野鼬鼠」繼續存在之外,普通的戰鬥轟炸任務已經不再有「雷公」的身影。當1972的「後衛」戰役打響之際,遍布北越天空的美國空軍機群主力已經是「鬼怪」和B52了。
132廠(成飛公司)與殲七出口型的背水之戰
兩次偷師學藝,殲八II的進氣道才算搞定
東風15B的前輩,潘興2飛彈小史
殲15、殲16是否能抗衡F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