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軍國主義招魂!二戰軍艦壽司模型被瘋搶......

2021-12-30 環球網

最近在網上瘋傳的壽司坦克與戰艦,據說這家壽司店的老闆已賺得盆滿缽滿。壽司算得上日本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把壽司做成二戰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各種艦船,小小的壽司反映了一個民族中部分人的心態,這種紀念軍國主義兵器的行動正說明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

原文配圖:壽司二戰驅逐艦「雪風」號。

原文配圖:日本壽司二戰戰艦「金剛」號。
原文配圖:壽司二戰航空母艦「鳳翔」號。


「鳳翔」號航空母艦


鳳翔號航空母艦(日文:空母鳳翔(ほうしょう/ほうしゃう),英文:Hōshō)是舊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是日本第一艘航空母艦。


1943年經過改裝後的「鳳翔」號

該艦不是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卻是在世界航空母艦建造競賽中以航空母艦標準設計建造,並最先完工服役的航空母艦,因而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作為戰勝國的日本謀求建設大海軍。1918年英國的「競技神」號航母開工建設,當獲悉此消息後,日本馬上意識到建造世界上第一艘航母對於確立其海軍在世界上的地位的重要意義,隨即舊日本海軍「八六艦隊案」便通過了鳳翔號航母的建造預算規劃,原本的造艦計劃是以特務艦名義增建(暫定船名第七號特務船)水上飛機母艦,因此初期規劃艦名為「龍飛」,後定名「鳳翔」,意為鳳凰飛翔。但是日本駐英的軍事觀察團觀察了幾艘英國當時用現役艦改造的航空軍艦,包括坎佩尼亞號航空母艦、1918年4月改造的狂怒號航空母艦、1918年9月完工的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等艦的技術衝擊後,對在開工前的鳳翔號進行多次設計改變,1919年時定案建造為全通甲板式航空母艦,並採納英國經驗決定其極速為25節。


1945年11月由美國人拍攝的「鳳翔」號的機庫


服役後的「鳳翔」號


戰後於1945年11月解除武裝的「鳳翔」號

雪風號驅逐艦


日本於二戰前建造的甲型驅逐艦中的陽炎級的一艘,1938年8月開工,次年3月24日下水並被命名,1940年1月20號竣工,後被配屬到第二艦隊第2水雷戰隊,是該級驅逐艦唯一倖存到二戰結束的。該艦以令人難以置信的好運氣聞名日本聯合艦隊,是著名的聯合艦隊中的「祥瑞」之一「功勳艦」、「奇蹟之幸運艦」(因為每次輪到雪風出擊總是撈回一大批艦船被擊沉的落水友軍,也被譽為掃把星)。並有「吳之雪風,佐世保之時雨」之稱。它參加了太平洋戰役大部分戰鬥,自身未受嚴重損傷,陣亡不到10人。日本投降後被改名丹陽號,編號DD-12,加入中華民國海軍。1966年11月16日退役,1971年拆毀。

金剛級戰列巡洋艦


金剛級戰列巡洋艦是舊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一型戰列巡洋艦。 金剛級戰列艦是舊日本帝國海軍由金剛級戰列巡洋艦經過大規模現代化改裝而成的高速戰列艦。 同級艦4艘:金剛號、比睿號、榛名號、霧島號。按照日本帝國海軍命名慣例,以巡洋戰艦命名方式,命名源自山名。


1906年,日本海軍大臣齋藤實於向內閣提交了一份海軍發展計劃提案,要求近期建造戰列艦3艘,裝甲巡洋艦4艘。然而,剛剛經歷過日俄戰爭的日本在財政上力不從心,無法一下子滿足海軍方面的要求。1907年3月18日,日本內閣會議批准先建造2艘戰列艦和1艘裝甲巡洋艦。2艘戰列艦(「河內」號、「攝津」號)於1909年如期開工,但建造裝甲巡洋艦(「金剛」號)的計劃卻一直拖延沒有開工。1910年,海軍大臣齋藤實以組建「八八艦隊」的名義,再次向內閣提交了擴充海軍軍備的提案。要求建造戰列艦7艘,一等巡洋艦3艘,其它艦隻41艘。1911年3月,日本內閣會議審議並通過了海軍大臣以八八艦隊的名義提交的海軍軍備的計劃,決定中止原定的造艦計劃,自1911年起,將歷年的各項造艦預算項目以及節餘的經費合併為「軍備充實費、軍艦製造費」,逐年撥款,每年撥款1.58億元(舊日幣單位),為期6年。其中批准了建造4艘裝甲巡洋艦的預算(金剛、比睿、榛名、霧島)。


舊日本海軍歷來特別重視艦隊中的快速打擊力量,於是決定效仿英國皇家海軍正在建造的獅級戰列巡洋艦優先建造4艘戰列巡洋艦。以引進技術為主要目的,日本海軍決定將先期已批准預算但由於種種原因尚未開工的首艦金剛號由英國維克斯公司設計建造,同時派出技術人員到英國學習新型主力艦的製造技術。


1937年狀態的「金剛」號

(圖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