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傳奇一生中的經典鏡頭,19歲青澀戎裝照!

2021-02-19 松子電影

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是當時任職西北「剿匪」副總司令、東北軍領袖張學良和當時任職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總指揮、西北軍領袖楊虎城於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發動的直接軍事監禁事件,扣留了當時任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西北「剿匪」總司令的蔣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變最終以蔣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張,導致了第二次國共合作而和平解決。

本圖集特別選摘了張學良101年風雨人生中的經典鏡頭,以此來緬懷張學良先生。張學良,人稱「少帥」,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另外他風流倜儻,是民國四大美男子之一。曾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周恩來對其評價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1919年時的張學良,十九歲,東北講武堂第一期學員

「東北講武堂」是東北地區歷史最久,培養幹部最多的軍事機構。東北講武堂初稱東三省講武堂,張學良主政時期改名為東北講武堂。作為奉系軍閥的軍官學校,奉系軍隊的高、中級軍官基本都經過它的培訓。它在提高奉軍的戰鬥力,促進奉系軍閥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起過重要的作用,在中國的軍校史上也非常著名,與雲南講武堂、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以及後來的黃埔軍官學校並列為當時中國的四大軍官學校。

  

  1924年時張學良任講武堂監督

  

  1927年時的張學良戎裝照

1927年3月,張學良率三、四方面軍到河南與北伐軍對抗。5月,在河南和北伐軍作戰失敗,率軍北撤。6月18日,張作霖在北京成立安國軍政府。張學良授陸軍上將軍銜。

  

  

  1928年,張學良帶孝檢閱部隊

1928年6月4日,張學良父親張作霖在瀋陽附近的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謀害。6月18日,張學良微服返奉。19日任奉天軍務督辦。21日公布張作霖死訊,開始發喪。7月2日,東三省議會一致推舉張學良為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兼奉天省保安司令,3日,就任本兼各職。7月底,東北海軍總司令部成立,張學良任東北海軍總司令。12月29日,宣布東三省易幟,與南京政府實行統一合作,被國民政府任命為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奉軍結束,東北軍誕生。

  

  28歲時張學良戎裝照

  

  東北易幟時的張學良

  

  1929年的張學良

  1929年7月,張學良欲取消蘇聯在東北的特權,查封哈爾濱蘇聯商業機構,開始著手收回中東鐵路。8月14日,史達林命令蘇聯軍隊沿中東路一線向東北進攻,張學良領導的東北軍敗給蘇軍。張學良被迫在伯力籤訂議定書,恢復蘇聯在中東鐵路的特權。

  

  中東路事件舊照

  

  1930年張學良與蔣介石

1930年,任國民政府國防委員會委員和東北交通大學校長、復州煤礦股東。11月,赴南京列席國民黨三屆四中全會,受到隆重歡迎。同月24日,任國民政府委員和中央政治會議委員。

  

  

  

  1930年,(左至右)張學良、宋靄齡、于鳳至、宋美齡、蔣介石

  

  1932年,張學良與國聯調查團,正中是于鳳至,右二是顧維鈞的夫人

  

  「九一八」事件後被日軍佔據的張學良官邸

  

  武昌任職期間的張學良

1934年3月1日,在武昌就任「豫鄂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職,代行總司令職責。

  

1935年秋,張學良率東北軍入駐陝甘。楊虎城希望與張學良聯合抗日。圖為張學良(前右)入陝時楊虎城(前左)前往機場迎候,一起步出候機室

  

1936年,任職西北剿匪副總司令、東北軍領袖張學良和任職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總指揮、西北軍領袖楊虎城於12月12日在西安扣留了蔣介石,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組政府,出兵抗日」,史稱西安事變。西安事變最終以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張,導致了第二次國共合作而和平解決。

  

  張學良與楊虎城

  

圖為蔣介石到達西安時,張學良、楊虎城前往迎接。左起:蔣介石、楊虎城、邵力子(陝西省政府主席)、張學良。

  

  蔣介石(右)到西安督戰(左:張學良 中:楊虎城)

  

  張學良與楊虎城陪同蔣介石在西安視察

  

  《西北文化日報》關於「西安事變」的報導

  

在"西安事變"中被張學良、楊虎城扣押的南京政府軍政大員們,左三為蔣百裡。

  

  1947年,張學良與趙一荻初到臺灣。

1936年的西安事變影響巨大。和平解決後,張學良親自送蔣介石回南京,被交高等軍法會審,判刑10年。後張學良又被特赦,被交軍委「嚴加管束」,從此開始了他的幽禁歲月。

1946年11月,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他和趙一荻被秘密從重慶轉移到了臺灣,自此進入了更秘密的幽禁,先是在新竹縣井上溫泉,後於1949年2月2日凌晨3點,張學良又被突然轉移到高雄,秘密藏在壽山要塞的兵舍中。1950年1月,張學良又搬回井上溫泉,從此開始了長達十餘年的井上幽禁歲月。

  

  張學良(左)和趙四小姐在新竹。

  

  幽禁中的張學良、趙一荻與看守們合影

  

  晚年張學良

1959年,蔣介石下令解除對張學良的管束。1964年,64歲的張學良與53歲的趙一荻正式結婚。他們經過20多年與世隔絕、相依為命的生活後,在臺北杭州南路美國人吉米·愛爾竇的家中舉行婚禮。

(本文內容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張學良與東北易幟的傳奇
    張學良的一生可謂頗為複雜又極富傳奇性,作為一位近百年來能夠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重要人物,歷來人們對其歷史探索及功過評價不斷,形成了「
  • 入伍前後對比照:當兵的就是不一樣!
    即日起至11月18日20:00,軍路新媒體平臺面向全軍和武警部隊戰友徵集:入伍前後對比照。詳情請看軍路手機平臺 #入伍前後對比照# 大賽活動介紹!常聽人叨叨:「當過兵的就是不一樣!」那麼問題來了,究竟哪裡不一樣了呢?這當兵前相貌平平的,當兵後就會變得稜角分明,面容英俊;這當兵前萌帥萌帥的,當兵後就會變得氣宇不凡,清新脫俗。
  • 張學良痛失黑瞎子島始末
    ● 原創投稿請至:historymook@sina.com張學良一生中做過兩件震驚中外的事:一件是「西安事變」,另一件就是他28歲那年發起的「中東路事件」,最終導致中國版圖上的「雞冠」——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之間的黑瞎子島被蘇軍佔領
  • 張學良的盤錦情懷
    恰如民謠中唱的那樣——「高粱葉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日來了日本兵,先佔火藥庫,後佔北大營,殺人放火真是兇……」張學良受到全國輿論的重責,背上了「不抵抗將軍」的罵名,東北軍被斥為「誤國軍」。這位自尊心極強的少帥,尤如在國際舞臺上被日本人狠狠地摑了一巴掌,失盡了顏面。
  • 他是傳奇,卻一生赫赫無名!一段演講震撼無數人……
    92歲高齡的黃旭華,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是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飛彈核潛艇總設計師。他的一生既赫赫無名,又滿是傳奇,他講的故事當時就聽哭了不少人,但也有很多人還沒有聽過。10:45 研製初期毫無經驗,騎驢找馬,用玩具研究核潛艇16:12 研製出來的核潛艇要下水測試,可誰也不能保證絕對安全,黃旭華作為設計師,毅然決定跟全艇170人一同下去19
  • 梅雨紛紛,帶你重溫民國十大美男的傳奇人生!文末有大彩蛋噢.
    1919年夏的一天,21歲的周恩來來到母校天津南開學校,他走進禮堂就看到很多學生正在聽講臺上一位女學生的講演。她就是鄧穎超,當時名叫鄧文淑,時年15歲。一生蒙無數紅顏厚愛,他和趙四小姐的愛情也成為一段佳話。張學良先後有三位夫人:于鳳至(一女三子)、谷瑞玉、趙一荻(一子)。
  • 東方女魔頭罪惡的一生!
    1912年2月12日,肅親王善耆參加了清王朝最後一次御前會議,在會上,隆裕太后替當時只有6歲的溥儀宣讀了退位詔書。肅親王善耆堅決不主張退位,於是他氣急敗壞的離開了紫禁城。從那以後善耆就開始鍥而不捨的編織復闢大清的美夢。可是要實現這樣一個美夢沒有靠山是不行的,於是善耆想到了借日本之力復國。偶然的機會善耆結識了日本浪人川島浪速,他們結成了死黨甚至還結拜了兄弟。
  • (送親筆籤名照)
    ▽A:在我8歲那年,通過電視看到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羅號」飛船登上月球,當時激動不已,下決心將來也要當一名太空人。進大學後就向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提出了申請,當時申請的人有2500來個,包括我在內,最後錄用的只有23人。進入NASA之後,於次年7月通過嚴格甄選與考核,如願以償成為一名正式太空人。
  • 中東路事件:1929年張學良為何血性爆發,敢向史達林發起挑戰?
    後來清朝沒了,這條鐵路被改名為「中國東省鐵路」,簡稱中東路。這就是我們熟悉的中東路的由來。中東路後來成了中日俄三方爭奪的焦點,1929年,這裡爆發了著名的「中東路事件」,此事件為什麼會爆發呢?其實就是張學良不滿於蘇聯在中東路上所享有的特權,如果說張學良先生一生真的有什麼「血性爆發」的「爆種」時刻的話,第一件一定就是中東路事件。為什麼張學良敢直接向蘇聯人發起挑戰呢?有以下幾個原因。
  • 從超模到戰地攝影師,Lee Miller的傳奇人生
    她的一生她經歷過太多的瘋狂和浮華,見證過太多的磨難和死亡。戰後歸隱英國田園後,她選擇了與過去告別,所有的底片都束之高閣,對外宣稱一切都在戰爭中遺失了。直到去世後,兒子安東尼·潘若斯在家中的閣樓裡發現6萬餘張塵封的底片,才知道自己眼中不那麼合格的母親曾經是那麼才情橫溢,風華絕代。
  • 活著之——寒光照鐵衣
    十年高飛遠航,十年長空搏擊,對於飛行事業,你早已由當初青澀的小姑娘,成長為當代中國空軍裡的「空中木蘭」,成為首批女殲擊機飛行員中的領頭雁。當所有觀眾們都為你的精彩空中舞蹈而興奮不已時,你總是微微一笑,轉而將注意力放在更多更難的新科目挑戰上。只因為你懂得,只有不懈的努力,才能繼續在藍天飛翔中做出更多更好的成績。你視戰鷹為最親密的夥伴,也視榮譽為最幸福的嘉獎。
  • 張學良眼中的日本:沒有老百姓 全是軍人
    張學良口述歷史中,提到天皇的話只有這麼幾句,但這幾句話是他對日本看法的核心理念,他對日本的其他看法都以此為中心而展開。很顯然,在情感上,張學良處於對日本既憎恨又羨慕的雙重構造中。「我根本恨透了日本人。」「恨是恨,人家是真厲害。」從情感上,他無法擺脫對日本的厭惡和憎恨。
  • 經典重炮傳奇
    不過,隨著陸基戰術彈道的發展,火炮在戰爭中的地位隨之下降了,因此,這些大口徑火炮逐漸就退出了歷史舞臺,目前火炮的口徑日趨統一,其中大型榴彈炮的口徑多為155毫米,這幾乎已經是現役主流火炮口徑的極限(火箭炮除外),短期內各國也不會研製更大口徑的火炮了。因此,這些歷史上的大口徑火炮就更加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 改變人類史的烏克蘭科學家科羅廖夫的傳奇一生
    他的一生簡單卻又充滿傳奇色彩。1907年出生在日託米爾的一個農民家庭,然而出生不久便父母離異,從小跟母親長大。       1917年的夏天,科羅廖夫的母親帶著年僅10歲的小科羅廖夫來到敖德薩和繼父生活在一起。
  • 打網球到90歲,活到106歲,他是怎麼做到的?
    2009年10月13日,開國上將中最後一位老將軍呂正操離開人世,呂正操將軍一生崇尚運動,平素身體很好,去世是年老體衰,無疾而終,享年106歲。回顧百年的傳奇人生,將軍只用了這樣輕描淡寫的幾個字。呂正操打網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20年代。那時,他在東北軍當兵,瀋陽青年會經常組織各種社會問題研究會、科學時事講演會、讀書會、旅遊會等活動。張學良作為青年會的董事,在景佑宮院中的空地開闢了網球場。呂正操不僅參加青年會的各種活動,堅持學英語,而且也常常打網球,受益匪淺。
  • 透過鏡頭看歷史 ︳《火鳥出擊》:月夜中的「奇奧瓦」與夕陽下的「阿帕奇」(下)
    在制空權奪取中,在前面提到的「樹梢高度」情況下,實際就是固定翼戰術戰鬥機與武裝/攻擊直升機間的對決,至於電影裡肖恩·楊飾演的女飛行員打下了由JAS-35「龍」式固定翼戰鬥機扮演的MiG-31,後面再做探討。
  • 這三個原因,註定了張學良必須幹掉他
    張學良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一個重要的人物,在他的一生中有一件事情,讓後人不斷猜測。那就是他槍殺楊宇霆的事件。
  • 東北易幟,張學良國家統一觀的初步形成
    易幟過程中,張學良一面妥善穩定東北政局,防止日本人乘機挑起戰端,一面積極與南京國民政府商洽易幟事宜,力主和平促成統一,從而避免了東北人民因易幟再次被捲入內戰的危險。張學良在處理這一問題的過程中,顯示了他非凡的政治才能和審時度勢的政治頭腦。東北易幟是張學良登上政治舞臺後,第一次獨立處理複雜的政治事務,他沉著、冷靜,從容應對。對外方面:一方面對日本的幹涉行徑進行堅決的抵制,另一方面機智地利用英、美等國牽制日本。
  • 【經典人文地理】末代沙皇生死之謎
    19世紀末,俄國經歷了一場工業化的改革,對延續了370多年的俄國沙皇制度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衝擊,貧富差距擴大,社會矛盾激化,
  • 5歲女娃鏡頭前「斬男」,黑心爸媽鏡頭後數錢!網友怒罵:不是什麼人都配做父母!
    不少帳號打著「全網最小美妝博主」「跟著萌娃學化妝」的噱頭,帶貨賣彩妝。Kid’s makeup 兒童化妝品industry chain 產業鏈sale /seɪl/ n. 銷售額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quickly emerged when the bloggers became famous.這些博主火了之後,整條產業鏈迅速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