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世界陸軍裝備發展研究 | 新品推薦

2021-12-30 裝備參考

電話 | 010-82030532    手機 | 18501361766

微信 | tech99999    郵箱 | yw@techxcope.com


本文摘自《2021世界武器裝備發展研究》| 遠望報告

2021年,世界主要國家陸軍全新主戰裝備研發繼續取得較大進展的同時,還相繼啟動對有升級潛力的現役主戰裝備的挖潛改進項目,有些改進項目則已開始列裝。尤其作為推進「多域作戰」概念落地和多域作戰能力建設的重大舉措之一,美陸軍繼續大力研發「六大項目群」,其中作為主戰裝備的遠程精確火力、下一代戰車、一體化防空反導和未來垂直起降飛行器等四個項目群,在2021年均取得較大進展。

炮兵武器裝備繼續朝遠程精確化發展,凸顯了遠程精確火力在未來陸戰中的重大作用,尤其美陸軍正在研發的遠程精確火力項目群,將大大擴展其戰術火力和戰役火力,並將使其具備最大射程約2500千米的戰略級火力打擊能力。


(一)美遠程精確火力項目群多次進行試射,戰略遠程火炮已「胎死腹中」

到2021年底,遠程精確火力項目群的具體研發項目演變為增程火炮、精確打擊飛彈、陸基中程飛彈、遠程高超聲速武器,而曾最令人關注亦最令人質疑的戰略遠程火炮目前研判已「胎死腹中」。

增程火炮的XM1299樣炮於2020年12月再次進行實彈發射試驗,在成功驗證「神劍」精確制導炮彈70千米最大射程和10米以內精度的同時,也暴露了該彈對高空風力敏感、陣風太強時導致精度大幅降低等缺陷。5月,為增程火炮全新研製的XM1155衝壓增程制導炮彈已完成第一階段競標;9月,美陸軍宣布向第1裝甲師第2裝甲旅戰鬥隊炮兵營交付2門用於進行部隊作戰試驗的增程火炮樣炮;10月,通用動力公司使用XM1299樣炮成功試射4發增程型XM1113(XM1113ER,亦稱XM1210)火箭增程榴彈,展示了超過70千米的遠程打擊能力。


精確打擊飛彈已於2021年進入「增強型技術成熟與風險降低」階段,在該階段共計劃進行三次打擊遠程目標試射。5月,美陸軍使用「海瑪斯」火箭炮成功完成該飛彈的第四次試射,射程達到400千米。10月,美陸軍在范登堡空軍基地完成第五次試射,但因遙測技術問題,在飛彈射程達到499.2千米後未能獲取後續數據,導致所達到的最大射程不詳。根據拜登政府5月向國會提交的2022財年國防預算申請,陸軍還計劃研製最大射程達1000千米的增程型精確打擊飛彈。


8月,美陸軍高超聲速項目辦公室將遠程高超聲速武器研發項目正式命名為「暗鷹」,根據2022財年國防預算申請,計劃於2023財年部署首個「暗鷹」連,2025財年部署第2個連,2027年部署第3個連。10月,陸軍向首支試驗性多域特遣部隊第5炮兵營(即戰略火力營)交付首個連套的「暗鷹」原型樣機,包括1輛指揮車和4輛運輸-豎起-發射車等地面單元,但沒交付飛彈樣彈。這些樣機從即日起開始進行部隊測試與訓練,使首個「暗鷹」連向初始列裝又邁進一步。根據設計,「暗鷹」最大射程2500千米,但陸軍官員於5月表示最大射程「至少」將達到2775千米。10月20日,美陸軍與海軍進行的助推滑翔式遠程高超聲速武器聯合飛行試驗(JFC-1)以失敗告終。


美陸軍已於2020年11月開始研發陸基中程飛彈,首個連將於2023財年部署,可填補精確打擊飛彈和遠程高超聲速武器之間的火力空白。不過,因陸軍3月發布的多域轉型白皮書在多域特遣部隊通用編制設想中取消了戰略遠程火炮的編制:將原計劃的戰略火力營由1個4門制戰略遠程火炮連和1個遠程高超聲速武器連組成,改為由1個「海瑪斯」火箭炮連、1個陸基中程飛彈連和1個遠程高超聲速武器連組成。據此研判,該炮已「胎死腹中」。


(二)印陸軍大力推進「野戰炮兵合理化計劃」,完成新型榴彈炮的交付列裝

印陸軍目前正在推進「野戰炮兵合理化計劃」,目標是到2027年對169個炮兵團(實力編成為炮兵營)進行「中型化」換裝以全面提升作戰能力。這些炮兵團將全部編配155毫米榴彈炮,包括52倍口徑的1580門牽引榴彈炮、814門車載榴彈炮、100門自行榴彈炮和145門39倍口徑M777A2超輕型牽引榴彈炮。

根據該計劃:印陸軍2020年12月批准耗資27.4億美元採購1580門以埃爾比特系統公司生產的155毫米52倍口逕自主牽引榴彈炮系統(ATHOS);到2021年2月已完成100門韓國K-9「雷鳴」自行榴彈炮的改造生產和交付列裝,並已將該炮部署到中印實控線附近,該炮最大射速6發/分,最大初速924米/秒,最大射程40千米,戰鬥全重46.3噸;到6月已完成145門M777A2榴彈炮的列裝,並從9月開始在拉達克東部中印實控線附近部署3個M777A2炮兵團。

 


3月,英陸軍宣布將從2022年開始對其現役31門M270B1火箭炮進行升級改進,計劃於2027年完成。主要改進包括:一是配用改進型裝甲駕駛艙和機動車輛與發射組件;二是為改進型發射裝置配用一些英國專用部件,如複合橡膠導軌、車載攝像機和雷達等;三是通過改進使其從2024年開始能發射美陸軍目前正在研製的精確打擊飛彈和增程制導火箭彈。

坦克裝甲車輛研新與改舊並舉,並高度重視發展機器人戰車,體現了未來戰爭的無人智能化發展趨勢。


(一)美陸軍下一代戰車項目群研發繼續在曲折中取得進展

下一代戰車項目群目前的具體研發項目是可選有人戰車、多用途裝甲車、機動防護火力車、機器人戰車。

由於之前因性能需求與研發進度要求苛刻而使可選有人戰車招標遭遇重大挫折,美陸軍修改了該車採辦策略、性能需求與進度要求後於2020年12月發布第一階段需求建議書,並於7月宣布授予5家承包商為期約15個月的概念設計階段合同,用於進行建模仿真與設計分析。

到3月,美陸軍已接收20輛多功能裝甲車,包括2輛通用車、7輛指揮車、3輛迫擊炮車、5輛醫療後送車、3輛醫療車。但因生產中出現一些問題和新冠疫情影響,陸軍決定將該車初始作戰試驗與評估(IOT&E)時間從2021年4~6月推遲到2022年1~3月,將首支部隊列裝時間從2021年7~9月推遲到2023年1~3月。

到5月,美陸軍已完成4輛輕型機器人戰車和4輛中型機器人戰車的樣車接收,並於2021年夏天開始為這8輛樣車集成自主系統,並將它們與有人駕駛的控制車輛進行匹配試驗,為計劃於2022年夏天進行的更大規模的連級士兵作戰試驗做準備。

另外,美陸軍於5月決定在2022財年底全部退役「斯特賴克」旅戰鬥隊裝備的「斯特賴克」機動火炮系統,並決定改進研發加裝了30毫米自動炮的武裝型「斯特賴克」人員輸送車,以確保「斯特賴克」旅戰鬥隊未來作戰所需的殺傷力。


(二)俄陸軍大力研發機器人戰車,並在實兵演習中使用

8月,俄陸軍1輛履帶式和2輛輪式「標識器」機器人戰車自主完成100千米複雜地形行軍測試,其中輪式「標識器」在5小時41分內連續完成40千米越野行軍和60千米泥土及硬質路面行軍。

在俄、白兩軍2021年聯合戰略演習收尾階段的「西方-2021」實兵演習中,俄陸軍在諸兵種合成分隊戰鬥隊形中使用了「天王星」和「涅列赫塔」機器人戰車。參演「天王星」-9機器人戰車編隊由4輛「天王星」-9機器人戰車、1輛指揮車及相關運輸車組成,「天王星」-9裝備9M120「衝鋒」反坦克飛彈、「大黃蜂」火箭筒、30毫米自動炮和7.62毫米同軸機槍,在演習中負責保護倉庫、加油站等後勤設施和通信中心、指揮所等軍用設施。在演習中負責守衛戰略設施的「涅列赫塔」機器人戰車最高時速32千米,續航時間24小時,裝配12.7毫米機槍和30毫米榴彈發射器,用於遂行巡邏、偵察與火力支援任務。

6月,印陸軍發布採購1750輛本土研發的履帶式未來步兵戰車的信息徵求書,用於替換現役許可證生產的老式蘇制BMP-1/2步兵戰車,最終目標是採購三種具備兩棲作戰能力和多種地形條件下晝夜作戰能力的模塊化履帶式未來步兵戰車,適用地形包括海拔5000米山地、沙漠及氣溫變化在-20℃~+45℃的北部平原。

另外,英陸軍於5月籤訂8億英鎊合同,用於為現役148輛「挑戰者」2主戰坦克配用120毫米L55A1滑膛炮和主動防護系統,升級後稱「挑戰者」3;法陸軍於6月籤訂合同,以將現役200輛「勒克萊爾」主戰坦克改進為能與「蠍子」計劃的數位化網絡兼容的「勒克萊爾」XLR。

防空反導裝備繼續向融合式一體化和反導反衛一體化發展,美陸軍一體化防空反導作戰指揮系統(IBCS)正邁向生產與部署,俄具備一體化反導反衛能力的S-500系統即將服役。


(一)美陸軍一體化防空反導項目群研發持續取得重大進展 

美陸軍2019年3月確定的一體化防空反導項目群的具體研發項目是IBCS系統、機動近程防空系統、間瞄火力防護系統、低層防空反導傳感器。


1月,美國防部負責採辦和保障的副部長洛德批准IBCS系統採辦決策備忘錄,使其進入低速初始生產階段,並計劃於2022財年第三季度實現與「愛國者」系統和「哨兵」雷達的一體化融合,形成初始作戰能力。7月,IBCS系統在白沙飛彈靶場完成最後一次研發試驗:首先發射2枚用無人機替代的巡航飛彈靶彈,1枚靶彈負責執行電子攻擊任務以破壞雷達性能,另1枚負責對高價值目標進行打擊;陸軍防空反導試驗分隊使用IBCS系統對來襲目標進行探測、跟蹤、識別,並發射「愛國者」PAC-3飛彈成功攔截目標。

基於最新防護型雙V車身M1126A1「斯特賴克」輪式裝甲車的機動近程防空系統,包括動能機動近程防空系統和定向能機動近程防空系統。4月,美陸軍宣布首批4輛動能機動近程防空系統發射車作為一個防空排已列裝陸軍歐非司令部第10防空反導司令部第5防空營的1個防空連。該系統配備1門30毫米「大毒蛇」鏈式炮、1部攜帶2枚「長弓·海爾法」反坦克飛彈的垂直發射架、1部攜帶4枚「毒刺」防空飛彈的發射架,具有較強的生存能力、機動能力、越野能力和可靠性。5月,美陸軍發布機動近程防空營編制與部署評估報告:每營將編制550名官兵、40輛動能機動近程防空系統發射車和約270輛其他車輛;有3個陸軍基地具備部署適合性。


美陸軍動能機動近程防空系統發射「長弓海爾法」反坦克飛彈


7月,定向能機動近程防空系統完成發射試驗,在試驗中向無人機發射雷射束產生灼熱,造成發動機失靈,傳感器失效,驗證了反無人機能力。美陸軍計劃於2022財年在歐洲部署1個配備4輛定向能機動近程防空系統發射車的防空排,編制在已裝備動能機動近程防空系統排的防空連。美陸軍已在10月12日~11月10日舉行的「融合工程2021」試驗演習中使用了該系統。


1月,印度在昌迪普爾綜合試驗場首次成功試射1枚「藍天-NG」新一代中程防空飛彈,精確攔截了目標。3月,在波克蘭靶場再次成功試射1枚「藍天-NG」。「藍天-NG」最大射程80千米,最大飛行速度3馬赫。

陸航新型直升機研發與現役直升機改進並行開展,尤其是美陸軍在未來垂直起降飛行器項目群研發取得較大進展的同時,開始列裝V6型AH-64E直升機和UH-60V「黑鷹」直升機。


美陸軍2019年3月確定的未來垂直起降飛行器項目群的具體研發項目是未來攻擊偵察直升機、未來遠程攻擊直升機、未來無人機、通用模塊化開放式體系架構。

美陸軍於2020年3月選中西科斯基公司的競標樣機S-97「突襲者」和貝爾公司的競標樣機「堅強者」進入未來攻擊偵察直升機原型機開發階段,即競爭演示與風險降低階段,並於3月進入競爭演示與風險降低第二階段。4月,西科斯基公司試飛員駕駛「突襲者」原型機完成一系列飛行演示,展示了其優異的飛行速度和機動性及遂行各種作戰/運輸任務的能力。該機經進一步改進稱「突襲者X」,配裝現有發動機重6.4噸,「突襲者」機身尺寸是「突襲者X」的80%。

未來遠程攻擊直升機將取代現役「黑鷹」通用直升機,計劃於2030財年列裝。目前的競標原型機主要是貝爾公司的V-280「勇敢者」和西科斯基-波音聯合公司的SB-1「挑戰者」。3月,美陸軍分別授予這兩家公司推進該機主要子系統和武器系統概念的初步設計評審合同。6月,貝爾公司宣布已完成V-280為期三年的飛行試驗,完成了所有計劃的關鍵性能參數飛行測試,包括低速、高速飛行性能(最大航速達到565千米/小時),最大航程,任務系統快速集成能力等。9月,西科斯基-波音聯合公司向陸軍提交「挑戰者」的改進型「挑戰者 X」原型機。

未來無人機包括裝備旅戰鬥隊的未來戰術無人機系統(FTUAS)、裝備陸航旅的先進無人機系統、可由直升機發射的「空射效應」(ALE)微型無人機。3月,美陸軍對5家投標公司的FTUAS樣機進行飛行演示,這些樣機都能在大雨和潮溼天氣下飛行,平均飛行時間10~12分鐘,飛行高度約366米。陸軍需求監督委員會根據演示反饋於8月批准該機《簡明能力發展文件》,使其進入快速原型研發階段,陸軍計劃於2024財年做出全速生產決策。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於3月展示的「莫菲斯」原型機實際上是直接使用基於「阿爾提烏斯」600的ALE無人機攜帶高功率微波武器,並對機體、航電和軟體進行改造,用於反無人機和無人機蜂群,可通過擊穿、燒毀無人機電子元器件使其失控或墜毀。「莫菲斯」採用「即插即用」設計,全重約30磅(13.6千克),配裝導引頭和輻射功率高達吉瓦級(1000兆瓦)高功率微波武器。

另外,美陸軍已於1月開始列裝最先進的V6型AH-64E「阿帕奇·衛士」攻擊直升機。2月,1架AH-64E進行海上非視距(NLOS)多用途武器發射試驗,成功試射1枚以色列「長釘」-NLOS飛彈,命中1艘32千米外的靜止靶船,具備更強的防區外作戰能力。8月13日,美陸軍首架最新改進型UH-60V「黑鷹」通用直升機正式列裝。

5月,英國宣布已為其特種部隊訂購14架新型增程型H-47「支奴幹」直升機,即美制CH-47F「支奴幹」的最新改進型,類似於美特種作戰司令部裝備的MH-47G「支奴幹」,2026年開始交付。H-47「支奴幹」將配用增程油箱、光電/紅外傳感器套件、多功能雷達、防禦性武器和抗幹擾裝置等。


(三)日本陸上自衛隊新型UH-2通用直升機開始服役

6月,日本防衛省採辦、技術與後勤局宣布,新型UH-2中型多用途通用直升機已完成研發,開始列裝陸上自衛隊。UH-2採用雙發動機和4槳葉主旋翼,能完成一系列任務,尤其是向離島運送貨物和人員。防衛省計劃未來20年採購150架UH-2,用於全部取代陸上自衛隊現役127架採用單發動機和2槳葉主旋翼的UH-1J通用直升機。


相關焦點

  • 2020年世界陸軍裝備發展研究
    遠望智庫武器裝備發展研究中心國防科技大學前沿交叉學科學院國防科技戰略研究智庫
  • 2019年世界陸軍武器裝備發展研究
    前沿君微信:tech99999  手機:18501361766本文摘編自即將發布的《2019年世界武器裝備發展研究報告:美陸軍遠程精確火力項目取得重大進展,並計劃組建機器人戰車營;俄陸軍完成「撒手鐧」裝備——「伊斯坎德爾」-M1飛彈系統的交付列裝;歐洲和周邊國家陸軍武器裝備建設亮點紛呈。
  • 2020年世界陸軍裝備發展綜述
    國防科技大學國防科技戰略研究智庫本文摘自《2020年世界軍事裝備發展研究》| 遠望報告世界陸軍裝備2020年的總體發展態勢是:炮兵裝備繼續朝遠程化、精確化發展,彰顯了遠程精確火力打擊在未來陸軍作戰中的重大作用;坦克裝甲車輛研新與改舊並舉的同時,機器人戰車發展受到高度重視
  • 2021年世界飛彈及核武器裝備發展研究 | 遠望報告
    會議提出朝「國防科技與武器裝備體系發展五年規劃」,計劃重點推進高超聲速飛彈、核動力潛艇、軍事偵察衛星、固體燃料洲際彈道飛彈等武器研發項目。明示朝將徹底摒棄「半島無核化」,實施「先發制人核打擊」。美計劃未來30年投入1.2萬億美元實施核力量現代化計劃。2022財年預算達277億美元。陸基方面,新型洲際彈道飛彈「陸基戰略威懾系統」(GBSD)已進入工程與製造發展階段,計劃2024財年進行首飛試驗。空基方面,「遠程防區外巡航飛彈」(LRSO)於7月進入工程與製造發展階段,計劃2027財開始部署,2030年後取代現役空射巡航飛彈。
  • 2019年世界陸軍裝備發展綜述
    前沿君微信:tech99999  手機:18501361766本文摘自《2019年世界軍事裝備發展研究報告2019年度,國外陸軍武器裝備發展的主要動向是:美陸軍遠程精確火力項目取得重大進展,並計劃組建機器人戰車營;俄陸軍完成「撒手鐧」裝備——「伊斯坎德爾」-M1飛彈系統的交付列裝;歐洲和周邊國家陸軍武器裝備建設亮點紛呈。
  • 2019年世界情報監視偵察裝備發展研究
    年,大國戰略博弈加劇,國際局勢更加動蕩複雜,國際關係中的不穩定、不確定性明顯增多,局部地區軍事衝突不斷。受蘇聯解體等因素影響,俄電子偵察衛星系統建設嚴重滯後,目前只有2顆衛星在軌工作;俄還計劃在2020~2021年發射2顆「禿鷹-FKA」雷達小衛星,可全天候全天時提供1米精度的地球表面影像。圖2 「蓮花-C」電子偵察衛星和「禿鷹-FKA」雷達小衛星5月17日,日本宇宙政策委員會下屬安全保障分會開會討論靜止軌道光學觀測衛星研發方案。
  • 2020年世界航天裝備發展研究
    電話 | 010-82030532    手機 | 18501361766微信 | tech99999    郵箱 | yw@
  • 2021年世界空軍武器裝備發展綜述 |
    在大國競爭背景下,世界強國空軍加快發展高超聲速、隱身、無人等空天打擊裝備,同步發展反臨、反太空和反高超裝備,空天對抗將更加激烈;持續發展敏捷指揮控制、自適應組網和智能信息融合共享等系統,支撐聯合、體系和多(跨)域作戰需求,推動世界空軍裝備的信息化水平向縱深發展。
  • 陸軍步兵學院2021年軍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簡章
    2019年學院陸軍步兵作戰、政治工作學科專業被確定為軍隊「十三五」重點學科專業。 學院辦學條件配套。佔地總面積19600餘畝,建有現代化的教學大樓、信息大樓、文體訓練中心、圖書館等各類教學場所,以及軍事體育、軍事技能、分隊戰術等40多個訓練場地,配備我軍先進的步兵戰鬥車輛和輕武器裝備,形成了科文基礎、工程專業、軍事應用有機融合、銜接配套的教學保障體系。
  • 2020年世界飛彈及核武器裝備發展綜述
    >微信:tech99999 郵箱:yw@techxcope.com遠望智庫武器裝備發展研究中心國防科技大學國防科技戰略研究智庫本文摘自《2020年世界軍事裝備發展研究》| 遠望報告2020年,國際戰略格局持續深刻演變,核大國威懾運用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但核力量在國家安全中的地位作用沒有改變,核戰略博弈依然激烈,世界核安全形勢更加複雜難預
  • 2019年世界情報監視偵察裝備發展綜述
    前沿君微信:tech99999  手機:18501361766本文摘自《2019年世界軍事裝備發展研究報告美國日益成為加劇大國競爭的主要「源頭」,其發布的《2019年國家情報戰略》明確了美情報界七項任務目標,即「戰略情報、預想情報、當前運行情報、網絡威脅情報、反恐、反擴散、反間諜和安全」,為美國情報監視偵察(ISR)裝備與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指引,相關的採辦和攻研勢頭強勁,並取得一系列進展;俄羅斯在西方制裁不斷升級、經濟困難條件下,選擇優先方向、針對短板弱項,在航空航天偵察、特別是無人機裝備建設上實現重大突破
  • 新品上架【2021年世界主要國家陸上無人裝備應用情況】
    從世界範圍發展現狀看,各種類型的無人系統已逐漸成為現代戰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 2020年世界空軍武器裝備發展綜述
    國防科技大學國防科技戰略研究智庫本文摘自《2020年世界軍事裝備發展研究》| 遠望報告2020年,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空軍繼續加強新一代和新型裝備發展,推進空中進攻和防守反擊能力同步螺旋式上升;不斷試驗驗證自主協同、人工智慧、高超聲速等技術,催生新質武器裝備和顛覆性作戰能力;重視發展信息獲取、信息處理和信息傳輸裝備和技術
  • 2020年世界電子戰裝備發展研究
    「克拉蘇哈」-4為車載系統,不僅能夠幹擾雷達,而且還可以控制無人機的信道,作用距離可達300公裡。該戰略旨在調整美國防部的電磁頻譜資源、能力和活動,支持美國國家安全核心目標,同時持續關注美國經濟繁榮的重要性。此外,戰略為強大的電磁頻譜企業奠定基礎,培養電磁頻譜專業人才利用新技術,並注重加強聯盟,以實現美國防部在電磁頻譜中行動自由的願景。
  • 【裝備】起承轉合—2019年世界陸軍武器裝備年鑑
    隨著網際網路思維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勢必影響未來的作戰形式。無人化戰爭、智能化戰爭基本成為未來戰爭的趨勢。作為歷史最為悠久的陸軍,其武器發展受重視程度有所降低,但受信息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的影響,陸軍武器的發展也有了新的變化。坦克研發升級成為主要趨勢2019年,美軍坦克正朝著輕型化發展。
  • 2020年國外航空裝備與技術發展綜述
    這一年,主要國家大力開展下一代戰鬥機、先進無人機、機載武器等航空武器裝備與技術研發,推進凸顯網、雲、數字、智能等特徵的體系建設發展,航空裝備更新換代和技術發展朝著2030年及之後實現重大變革的願景快速邁進,並取得重要突破。美俄將新型遠程轟炸機作為空基戰略威懾能力的重要組成,並積極推動發展。
  • 重新武裝的俄羅斯:盤點俄羅斯軍隊2021年發展目標
    ,和2021年俄羅斯先進武器測試/服役目標。年俄羅斯飛彈裝備的發展計劃2021年,國防部計劃在Severo-Yeniseisky州(俄羅斯中部附近)附近建立一個試驗場,用於Sarmat RS-28機動洲際彈道飛彈的飛行試驗。
  • 2019年世界航天裝備發展綜述
    前沿君微信:tech99999  手機:18501361766本文摘編自即將發布的《2019年世界武器裝備發展研究報告》2019年度,國外航天裝備快速發展,其中美俄印等國家航天裝備發展最引人注目,呈現出美國繼續保持全面領先態勢,印度明顯加大發展力度,俄羅斯積極推進更新發展,其它國家和地區針對性發展並有所突破的特點。
  • 2021財年的美國陸軍結構與規模
    報告對美國陸軍的實力現狀進行了分析,對其未來的發展計劃和規模結構進行了概述。報告全文長約7000字,需要閱讀完整版本的讀者請直接與知遠聯繫。圖1: 2019財年–2021財年陸軍正規部隊總兵力計劃如圖1所示,徵兵和人員保留的改善使美國陸軍重新回到了高於2020財年的增長率,但仍然沒有達到2019財年和更早財年的預期水平。
  • 2020年前沿科技發展態勢及2021年趨勢展望——海洋篇
    歐洲海洋局發布《引領未來V:海洋十年的建議》,針對未來十年(2021~2030)提出以解決方案為導向的跨學科研究議程,核心目標是推動海洋可持續發展。英國國家海洋學中心推出五年發展戰略,旨在通過創新研究和技術開發,推進英國海洋領域前沿發展。日本船級社推出「數位化總體設計2030」計劃,擬將其豐富的技術與經驗拓展至海事相關業務,並著眼於海事及相關產業的創新。北極開發表現出趨熱趨緊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