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羅斯國家杜馬國防委員會主席透露,俄軍空降兵部隊計劃再新組建5個坦克營。目前,俄軍兩個空降師——第7空降突擊師、第76空降突擊師在2018年底已經各增配了一個坦克營,均為最新的T-72B3改進型坦克。
俄羅斯軍方稱,兩個空降突擊師的坦克試驗性列裝結束後,軍方將決定是否在空降兵其他各兵團也同樣組建坦克營。
俄羅斯空降兵的變革措施,也引起軍事愛好者的好奇。對我們來說,這種變革是否值得效仿?
第一,空降兵最大優勢是戰略機動性,坦克能否保證這種機動性?
空降兵,主要有空中運送的方式投送到戰場,特點是裝備輕型化、高度機動化和兵員精銳化。這個兵種的關鍵優勢,就在於極高的戰略機動性。
正因為如此,空降兵的所有裝備都必須滿足戰略機動的要求,要麼是能夠飛行的,要麼是能夠被飛機運送的。沒有機動性的話,火力輸出能力再強對空降兵來說也是「雞肋」。
因此長期以來,空降兵很少考慮將主戰坦克納入到裝備中來。目前最輕的主戰坦克也要有40噸,世界上只有少數幾種重型運輸機才有能力運送,包括C-17、C-5、伊爾-76、運-20、安-124,只有C-5和安-124可以運載兩輛坦克,其他運輸機僅限一輛而已。
僅以一個T-72營來計算,至少需要40架伊爾-76運輸機才能勉強投送這隻部隊,而俄羅斯空軍目前僅有91架伊爾-76(安-124僅兩架)。僅投送俄軍空降兵現有的這兩個T-72營,就需要俄羅斯全國動員才夠。
相比之下,即使是美國,也只有200多架重型運輸機。
第二,空降兵欠缺的戰鬥力,是由坦克來彌補?還是航空兵?
空降兵也存在不少弱點,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缺乏裝甲力量,防護力和火力不足。
空降兵的火力,其實比較容易彌補。攻擊直升機、輪式自行火炮、空降戰車都可以作為火力輸出的平臺。但從實際情況看,輪式戰車在空降兵中的配備並不多,空降兵主要的機動平臺還是空降戰車。
現有的空降戰車,例如BMD-3、BMD-4和ZBD-03式空降戰車等,火力和防護性都比較弱,火力輸出主要靠輕型反坦克飛彈。所以,這些空降戰車遇到對方裝甲部隊,並不能佔到足夠的優勢。此外,空降兵執行一些反恐、治安任務時,薄弱的裝甲也容易在偷襲中發生損失。
因此,空降兵能否提升作戰能力,關鍵要看陸軍航空兵,特別是直升機的實力。現有的不少空降兵,都改裝為「空中突擊」部隊,全員乘坐直升機作戰。但這種作戰方式,成本很高,動輒是幾百架上千架直升機出動,只有少數土豪國家玩得起。
相比之下,坦克似乎是一種比較經濟的選項。
第三,空降部隊使用主戰坦克,是一種高成本行為
空降兵裝備主戰坦克,從運用方式上看是不能空投的,只能是搶佔機場後進行機降作戰。機降投送兵力的作戰方式,特別是投送坦克,從理論上來說是成熟的,歷史上有過很多戰例。但直接將主戰坦克編入空降部隊,這種運用模式就值得商榷了。
從武器的使用價值看,坦克是一種低成本的重火力裝備,比直升機、攻擊機等平臺經濟得多。但是上面也指出了,空降兵配備主戰坦克,就必須搭配上大批寶貴的重型運輸機。
重型運輸機在美俄兩國,也是珍貴的戰略平臺,價值高數量少。而且,投入大批空降兵作戰是戰略軍事行動,各種裝備和物資都急需重型運輸機來運送,主戰坦克的空運迫切性未必很高。動用全國空運力量,僅運送一兩個營的主戰坦克,肯定是得不償失的做法。
俄軍空降兵編入T-72的目的:快速反應部隊缺乏重裝甲
俄羅斯空降兵為何要編入T-72坦克?從現有跡象看,主要目的,應該是彌補現有作戰車輛的戰力不足。
俄羅斯空降師多次在車臣、喬治亞、克裡米亞等地作為一線主力投入實戰,往往是最先抵達戰場的部隊。這種調動往往並非通過空運,而是地面行軍。
在戰時,俄羅斯空降兵僅憑BMD系列空降戰車,往往會直接面對敵方的T-72、T-80主戰坦克或者一些很堅固的防禦設施,有時候還會遭遇武裝分子的分割包圍。缺乏坦克的支援,令俄羅斯空降兵遭到過不少損失。儘管俄軍擁有較大規模的武裝直升機部隊,但快速呼叫直升機支援,往往並不能替代主戰坦克的作戰效果。
從俄羅斯目前的軍隊編制看,作為俄羅斯快速反應部隊主力的空降師,主要裝備是BMD-3/4戰車、2S9/31自行120毫米迫擊炮、2S25自行反坦克炮等履帶式作戰車輛。這些裝備均可以空投,火力也還不錯,但唯獨在裝甲防護上不足,在一線戰場上比較脆弱。
所以說,俄軍空降師編入T-72坦克,並非準備用於空運,而是作為地面機動力量的一個補充。俄羅斯目前的空降師和空降旅數量多達10個,戰時基本都拿來當輕步兵師來使用,很少進行空降作戰。所以說,在空降師內編入T-72坦克,也是一種符合現實的做法。
作為現實樣板,俄羅斯空降師的做法是否值得中國效仿?從現有的快速機動部隊來看,我們的輪式作戰車輛種類齊全,火力輸出搭配合理,但也確實存在裝甲防護的不足。但是,用主戰坦克來補充輪式部隊,反而會降低快反部隊的戰略機動性,所以俄羅斯的做法並不適合中國。
所以說,一種能適合中型運輸機運送的輕型重裝甲平臺,或者一種輪式重裝甲平臺,將也許會中國快速反應部隊最適用的裝備。(作者:陶慕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