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全球十大戰略趨勢及風險

2021-02-15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

本文摘編自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即將出版的年度戰略黃皮書——《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2020/2021》最後一章「未來全球十大戰略趨勢及風險」。原文一萬餘字,現由課題組組長、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陳向陽摘編後,在現代院微信公眾號推出,以饗讀者。

新冠疫情之下全球步入動蕩變革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相互激蕩,2021年國際戰略與安全環境更趨複雜,以下十大趨勢及相關風險值得關注。

疫情貫穿2020全年始終,世衛組織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確診病例已超7000萬,死亡病例已逾160萬,疫情無疑將延續至2021年,全球抗疫仍將壓力山大。一是疫情擴散呈常態化、長期化。當前北半球冬季疫情反撲兇猛,美歐多國再度淪陷,亞洲多地反彈嚴峻,各國間歇性封鎖成為常態。二是病毒加速變異影響疫苗有效性。三是疫情延宕引發多重危機。各國面臨疫情防控和恢復經濟的兩難,經濟衰退誘發糧食、教育、難民等連鎖危機。與此同時,全球疫苗研發和供應競賽開啟,「疫苗大戰」一觸即發。「疫苗競賽」是人類與新冠病毒之間的對抗,也是各國科研力量的比拼。疫苗的全球分配亦將成為難題,不少國家滑向本國優先的「疫苗民族主義」,世衛總幹事譚德塞坦言「最貧窮和最弱勢群體面臨被無視的風險」。

2020年大選折射美國極其嚴重的政治對立和社會分裂,拜登與川普兩人得票之多均創歷史記錄。選後美國選舉爭訟不休,黨派之爭不會隨著選舉的結束而緩解,跨黨派團結只能是上臺執政者的一廂情願。美國分化內耗使其政治弊端暴露無遺,綜合國力受損,新政府將利用國際事務轉移國內矛盾。其一,國內亂局使美戰略焦慮和戰略猜忌增加,對外示強的衝動上升。加之「美國之亂」與「中國之治」形成鮮明對比,美國的危機感加重,美對華施壓的動力進一步增強;其二,打擊「異質」制度,彰顯美國制度的優越性,成了拜登與共和黨的最大公約數。拜登競選期間就強調要組建全球「民主」聯盟,主辦「全球民主峰會」,重新祭起「民主、人權」大旗。

全球科技創新空前密集活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5G、衛星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量子通信、基因編輯等新技術新應用多點突破,深刻重塑人類社會。新科技革命成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關鍵一環,大國高科技競爭更趨激烈。一是主要發達國家在戰略性科技領域全面布局,推動國內創新、爭奪未來產業價值鏈高地。二是美國對華科技遏制戰略更趨體系化。新政府與國會在對華科技遏制方面具有更強戰略共識和協調行動力,包括將意識形態對抗引入科技競爭,以所謂「數字威權主義」抹黑孤立中國,企圖阻礙中國的科技創新。三是美西方排華「技術聯盟」向多領域蔓延。美國「清潔網絡計劃」的入盟國家增多,同時加緊構築「量子網絡聯盟」。四是國際技術規則競爭加大「數字戰爭」風險。美歐加緊制定西方價值觀主導下的全球人工智慧標準規則。

在美國單邊主義、新冠疫情輪番衝擊下,全球化既有模式難以為繼,全球化將在政府與市場、經濟民族主義與經濟自由化、發展與安全、自由與公平之間進行艱難平衡。疫情加劇世界經濟格局「東升西降」,全球化將從「美國主導」進一步向「合作引領」過渡。以智能製造、大數據、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新興產業和數字經濟方興未艾,數據流有望成為全球化的重要黏合劑和助燃劑。區域化或成全球化蓄能破繭的著力點,主要經濟體力推供應鏈的本土化、近岸化、聯盟化,加速籤署區域或雙邊自貿協定,以區域、雙邊、小多邊合作為代表的「小型全球化」加快發展。美國率先升級美墨加自貿協定,未來將加強與拉美和亞太的經濟融合;歐盟努力消化英國「脫歐」造成的體系震蕩,著力強化「經濟主權」;亞太地區CPTPP與RCEP將一同發力,促進區內經濟整合。區域一體化迎來新一輪高速發展期。

2021年全球經濟將探底復甦,但遠不能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且面臨諸多風險。IMF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增速為5.2%,其限定條件包括疫情沒有再度暴發以及安全、有效的疫苗問世。但多數經濟體的供給潛力受到持久破壞,生產率放緩趨勢進一步加劇,全球主權債務大幅攀升。疫情衝擊下多國優先考慮本國利益,經濟民族主義日漸盛行。發達國家民粹思潮泛濫,各國政府加速由「守夜人」向「大管家」轉變,經濟金融政策的不確定性加大。影響全球增長的非經濟因素值得關注,包括產業競爭、地緣政治、國家安全、意識形態等,經濟治理失序與增長失速的風險增大。疫情不只是公共衛生和社會危機,也是全球經濟治理危機,折射治理機制缺位、失效,IMF、WTO、G20等應對危機與促進合作成效不彰。國際經濟規則包容性下降、不公性上升、現代性不足,發達與發展中國家圍繞規則廢改分歧巨大,美國拒絕放棄特權和主導權。

冷戰後美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難以為繼。一是以聯合國為核心的既有多邊機制難以應對層出不窮的全球性挑戰。疫情持續蔓延凸顯世衛組織與聯合國力不從心,已迎來75周年的聯合國在應對全球性挑戰中捉襟見肘。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落實陷入僵局,全球升溫已接近1.5℃的臨界點。疫情導致世界貧困人口再次突破10億,嚴重拖累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進度。美西方與新興大國對全球網空治理分歧嚴重。二是美國力圖重新掌控全球治理規則的主導權。經濟上試圖在WTO之外,重構由其主導的多邊架構,包括可能重返CPTPP,加速推進美歐日自貿談判等;安全與政治上將重新強化跨大西洋聯盟,聯手歐洲向中俄施壓。三是聯合國及其安理會改革可能再度升溫,引發新一輪大國博弈。

一是歐亞地區國家經濟社會治理短板凸顯,2020年冒頭的動蕩可能擴大蔓延。多國抗疫形勢嚴峻,原料輸出國經濟發展受阻,物價上漲、失業增加、民生艱難,致使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情緒上升,並借選舉等重要節點大肆宣洩,加劇社會動蕩,部分國家政治社會穩定將面臨更嚴峻挑戰。

二是拉美淪為疫情「重災區」,2021年有爆發新一輪動蕩的風險。全球十大疫情最嚴重國家中,拉美便佔據5個,導致拉美經濟陷入大衰退,貧困和貧富懸殊等社會問題加劇,預估2020年失業人口增加3000萬,貧困人口增加5000萬,衰退幅度高達9.1%。疫情影響將從經濟向社會政治層面加速傳導,引發民生、腐敗、治安、左右政爭等老問題進一步惡化,動蕩可能捲土重來。

三是疫情導致非洲生存和發展面臨更大威脅。2020年非洲經濟創下十多年來的首次負增長,2021年非洲防疫形勢不容樂觀,一些國家面臨爆發大饑荒的風險。

美日澳印「印太四國」防務合作網絡化加快,美將在「印太戰略」框架下加大對西太平洋的軍事部署。美海軍著眼大國競爭計劃推出新版「海上軍事戰略」,臺海、南海、東海不穩定因素疊加,海空軍事意外容易引發地區衝突,日本政府欲強化對釣魚島的「實際控制」亦將導致地區緊張。此外,地區國家間矛盾將在三大地區催生軍事衝突風險:一是中東爆發熱戰的風險猶存。美國與以色列聯手打壓伊朗,葉門戰亂持續凸顯沙特與伊朗之爭;二是印巴存在爆發軍事衝突的風險。雙方圍繞克什米爾爭端激烈對抗,印度2021年出任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欲借勢在國際社會加大對巴施壓,彼此因突發事件觸發戰端的風險增大;三是歐亞地區熱點,特別是因領土爭端和跨界民族矛盾催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仍大,一些「被凍結的衝突」可能再度解凍。

一是暴恐勢力進入新一輪擴張期。以「伊斯蘭國」為首的國際暴恐勢力伺機反撲,死灰復燃之勢凸顯。儘管「伊斯蘭國」在中東遭受重挫,但仍通過各地分支網絡在全球持續擴張,非洲成為其暴恐活動的重災區。一方面,國際反恐行動大幅收縮,為暴恐勢力提供喘息之機。加之疫情全球肆虐,各國忙於應對,無暇顧及反恐;另一方面,疫情導致失業等經濟困境加劇,全球多地爆發新的衝突,均為恐怖組織提供滋生「沃土」。

二是伊斯蘭極端主義與西方民粹主義兩極對立,歐洲恐患反彈。近期法國、奧地利等接連發生暴恐襲擊,預示歐洲暴恐活動再度抬頭。歐洲多國追隨美國介入利比亞、敘利亞內戰及軍事打擊「伊斯蘭國」,招致伊斯蘭極端組織報復。與此同時,西方民粹主義上升,排外主義盛行,民粹政黨刻意強調文化差異和族群政治,誇大移民難民問題,其與伊斯蘭極端主義相互激蕩,誘發更多恐襲。

「後真相時代」真偽難辨,話語爭奪輿情多變。信息社會輿論傳播生態受到技術與政治因素的雙重影響,信息真偽愈加難辨,話語權爭奪更趨激烈。以大數據、新算法以及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技術被廣泛用於網絡社交平臺,算法歧視和「深度偽造」應用對輿論生態造成嚴重破壞。技術對於真相的篡改甚至「塑造」,不僅極大影響國內輿論,更成為國家間意識形態攻防甚至「信息戰」的新利器,不斷攪亂國際政治。西方民粹主義泛濫,對內政治極化,對外大搞意識形態鬥爭,政客與媒體不惜偏離科學理性乃至拋棄事實,以誇張、虛假的言論吸引民眾,美國總統川普以假亂真的「推特治國」「推特外交」即為佐證。加之大國競爭日益抬頭,價值觀與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更趨激烈,輿論戰愈演愈烈,美西方企圖通過操控輿論甚至散布虛假消息,以抹黑和打擊對手,致使全球輿論場更趨複雜。

相關焦點

  • 未來5年內達到臨界點的10大戰略技術趨勢
    2019年底,在佛羅裡達州奧蘭多舉行的Gartner IT研討會Xpo上,Gartner公布了2020年十大戰略技術趨勢。Gartner公司將戰略技術趨勢定義為「具有重大顛覆性潛力的趨勢,正在從新興狀態中發展壯大,有望產生更廣泛的影響及應用範圍,或者正在以巨大的波動性迅速增長,並預計能夠在未來五年內達到臨界點。」
  • AI驅動數字孿生:2019年十大戰略科技發展趨勢丨附PDF下載
    魔力象限,幾乎已經成為判斷科技廠商市場地位的風向標,而這一報告的所有者——Gartner,每年同樣也會公布未來一年的戰略科技發展趨勢
  • DHL最新趨勢雷達報告精華版,未來物流發展趨勢都在這裡了!(附下載)
    來源:DHL在每年的雷達圖中,都會列出在未來10年中有望成熟落地的概念(發展趨勢),如圖1所示。如果一項技術或前沿趨勢被認為在未來十年中無望成熟,則不會被列入圖中;此外,如果一項技術或趨勢目前已經完全普及,也不會被列入雷達圖– 因為這個榜單是面向未來的。此圖還包含如下信息:1. 圖上的點分為綠/藍兩種顏色。
  • 未來軍用戰機發展趨勢
    卡特還稱,LRS-B 將在未來 50 年內滿足美軍對於遠程轟炸的需求。面對美國的戰略擠壓,俄羅斯也開始研製新一代戰略轟炸機。據俄羅斯衛星網 2015 年 5 月 26 日報導,「俄羅斯已向航空戰略方向邁出了重要一步」。俄羅斯國防企業已經開始進行新一代戰略轟炸機 PAKDA(未來遠程航空兵系統)的研製工作。俄新一代戰略轟炸機將裝備全新的系統,以支持新型機載高精度武器系統設備。
  • 細數全球十大顛覆性技術,世界的未來屬於科技!
    去年,美國《國防》雜誌總結了十大顛覆性技術(排名不分先後)。在全球不穩定的新時代下,這些技術將對軍事作戰產生重要影響。
  • 【軍事戰略】「光戰爭」將改變未來作戰系統
    美「抵消」戰略和戰法創新的精髓說明,其大力發展顛覆性技術、保持壓倒性技術「代差」優勢中蘊含著「光戰爭」。當前,美軍高調推出新一輪「抵消」戰略,力求發展一系列「能夠改變遊戲規則」的顛覆性技術和創新性戰法,特別是把高能雷射和大功率微波等定向能武器列為優先選項,預示著「光戰爭」有可能成為未來戰爭的主流形態。
  • 中印戰爭:中國面臨的戰略風險
    印度海權之父潘尼迦曾說:「印度未來的偉大,在於海洋……印度洋對於別的國家來說不過是許多重要的海區之一,但對印度來說,確實是唯一最重要的海區,印度的生命線集中在這裡,它的未來有賴於保持這個海區的自由……主宰印度國防全盤戰略是海洋。」 在經緣政治上,印度洋承載全球三分之二的石油運輸,全球三分之一的散裝貨物運輸,全球一半的貨櫃運輸。
  • 中印戰爭:中國面臨哪些戰略風險?(深度長文)
    印度海權之父潘尼迦曾說:「印度未來的偉大,在於海洋……印度洋對於別的國家來說不過是許多重要的海區之一,但對印度來說,確實是唯一最重要的海區,印度的生命線集中在這裡,它的未來有賴於保持這個海區的自由……主宰印度國防全盤戰略是海洋。」 在經緣政治上,印度洋承載全球三分之二的石油運輸,全球三分之一的散裝貨物運輸,全球一半的貨櫃運輸。
  • 【深度】中印戰爭,中國的戰略風險在哪裡?
    印度海權之父潘尼迦曾說:「印度未來的偉大,在於海洋……印度洋對於別的國家來說不過是許多重要的海區之一,但對印度來說,確實是唯一最重要的海區,印度的生命線集中在這裡,它的未來有賴於保持這個海區的自由……主宰印度國防全盤戰略是海洋。」 在經緣政治上,印度洋承載全球三分之二的石油運輸,全球三分之一的散裝貨物運輸,全球一半的貨櫃運輸。
  • 美國更新未來30年新興科技趨勢報告,太空科技入選10大核心趨勢
    作者:李明 宋婷婷 範全林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空間科學與深空探測規劃論證中心美國作為世界科技強國,歷來高度重視發展戰略研究,近年來持續對未來科技趨勢進行了研判。已更新至第四版的《2017-2047年新興科技趨勢》報告就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個案。
  • 中美正在進行無法回頭的較量,全球面臨五大風險,你我的命運都將被改寫
    世界政經版圖大變動的趨勢是什麼?風險點在哪? 10月10日,《經濟學人》刊發了一篇長達十頁的專題報告,對2020年後的國際政經趨勢做了十分精彩的解讀和預判。我把它濃縮為這篇文章,或許能為你提供一些答案。「慢速全球化」帶來風險全球供應鏈形成於1980年代中期到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的25年間。
  • 【戰略管理】5G中國威脅?美國防部發布《5G風險和機遇報告》
    圖:世界各國5G頻段DOD面臨的未來5G的環境風險之一就是供應鏈風險,從子部件到完整的網絡級再到服務級,供應鏈存在更大的風險,也更容易會被攻擊。除了5G基礎設施的安全性以外,DOD也必須考慮與5G設備相關的安全風險。如果中國在無線設備市場領先的趨勢繼續,那麼中國廠商會繼續擴大其市場佔有率。美國軍方人員無論是個人還是工作使用相關設備的潛在安全風險都值得考慮。各種設備都可能存在後門和安全漏洞,許多都已見諸報端。
  • 未來十大軍事科技制高點
    要在明天的戰爭中贏得主動,今天就必須關注和努力搶佔未來軍事科技的制高點。基於此,本文重點對當今軍事科技的十大熱點領域進行了梳理,對當前研究情況和未來發展,以及在軍事領域的應用進行了展望,期望對廣大軍事工作者有所啟發和啟示。近代歷史和現代幾場局部戰爭充分表明:技術改變戰爭,誰掌握了軍事科技的制高點,誰就掌握了未來戰爭的主動權。近年來,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方興未艾。
  • 無人機行業發展現狀、市場規模及技術趨勢預測(附報告目錄)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近年來,消費級無人機佔據了民用無人機較大的市場空間,未來,工業無人機將隨著應用場景的拓展實現快速發展,預計2020年全球工業無人機市場規模將超過消費級無人機。我國民用無人機市場發展潛力巨大,以大疆創新為代表的無人機企業引領著全球消費級無人機的發展,而工業無人機在農林植保、巡檢、測繪與地理信息、安防監控、物流運輸等領域的應用不斷深入,通過代替人工作業實現降本增效。預計未來我國民用無人機市場仍將保持快速增長,到2024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075.59億元。
  • 解放軍報評出2020年度十大國際軍事新聞
    解放軍報北京12月23日電 記者羅錚、張文文報導:近日,在系統梳理2020年國際軍事熱點基礎上,本報國際新聞編輯室邀請軍內外知名專家、權威媒體人士,評選出2020年度十大國際軍事新聞。參與評選的專家和媒體人士普遍認為,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世界格局加速演變,國際軍事形勢複雜動蕩;美國奉行單邊主義謀求全球霸權,對全球戰略穩定造成嚴重衝擊;熱點問題此起彼伏,傳統安全威脅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堅持和平發展,成為維護世界局勢穩定的堅強力量。
  • 【行業報告智庫】 心率監測器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2022-2028全球與中國心率監測器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報告篇幅】:92【報告圖表數】:137【報告出版時間】:2021年12月2021年全球心率監測器市場銷售額達到了136.4億美元,預計2028年將達到189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CAGR)為4.7%(2022-2028)。
  • 2021世界十大明星雷達公眾評選等獎項揭曉 ,14所多個項目獲獎
    4月23日,第九屆世界雷達博覽會發布活動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隆重召開,會上揭曉了「2021世界十大明星雷達公眾評選活動」結果。(圖為:世界十大明星雷達產品產品發布會)本次活動由主辦方中國雷達行業協會發起,自2018年以來,世界十大明星雷達已成功舉辦兩屆,評選活動旨在聚焦當前熱點,勾勒未來趨勢,遴選出2018-2021年期間全球雷達領域具有關注熱度、技術引領、戰略意義的十大明星雷達產品。
  • 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五大關鍵詞
    新華社記者龐興雷攝新華網北京10月23日電 中英兩國22日在倫敦發表《中英關於構建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宣言》。習主席對英國進行的國事訪問為中英關係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這其中,這份聯合宣言顯得尤為特殊。宣言中有哪些新亮點?亮點背後又有怎樣的內涵?新華國際客戶端為您獨家剖析五個關鍵詞。
  • 2016-2045年24個新興科學和技術趨勢解析
    2016-2045年24個新興科學和技術趨勢解析 工程師周亮 發表於 2018-08-27 14:58:49 《2016-2045年新興科技趨勢》預測報告,由未來偵察(FutureScout)戰略與分析公司為美國陸軍負責研究與技術的副部長助理
  • 擁抱金融科技時代:過去未去,未來已來
    作為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和全球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中國也掀起了金融科技的浪潮,且有後來居上之勢。10月23日,畢馬威與澳大利亞H2風險投資公司聯合發布了《2018全球金融科技100強》榜單。我們需要一場全面解讀行業未來、獲取最新行業資訊的盛會,為與會者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交流機會,探求合作與商機。今年,Money20/20全球金融科技創新大會落地全球最大金融科技市場,邀約整個金融科技世界最具創新性領袖齊聚中國,提供了這樣一個探索金融科技發展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