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報北京12月23日電 記者羅錚、張文文報導:近日,在系統梳理2020年國際軍事熱點基礎上,本報國際新聞編輯室邀請軍內外知名專家、權威媒體人士,評選出2020年度十大國際軍事新聞。
參與評選的專家和媒體人士普遍認為,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世界格局加速演變,國際軍事形勢複雜動蕩;美國奉行單邊主義謀求全球霸權,對全球戰略穩定造成嚴重衝擊;熱點問題此起彼伏,傳統安全威脅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堅持和平發展,成為維護世界局勢穩定的堅強力量。
2020年度十大國際軍事新聞按得票多少依次為:
1.中國發布首部維和專題型白皮書;
2.中俄兩軍交往合作務實高效;
3.俄美軍事博弈加劇;
4.美伊遊走在戰爭邊緣;
5.納卡地區爆發新一輪衝突;
6.「世紀協議」難換中東和平;
7.美國與盟友間關係裂痕加深;
8.日本首支「太空作戰隊」成立;
9.阿政府與塔利班開啟首次面對面和談;
10.印度強化軍力部署攪動地區安全局勢。
事件回放:9月18日,中國發布《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30年》白皮書,全面回顧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30年來的實踐和貢獻,系統闡述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初心使命和政策主張。
新聞點評:今年是聯合國成立75周年,是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30周年。在這個重要歷史事件交匯的特殊時刻,中國政府發布首部維和專題型白皮書,深入闡明中國軍隊為世界和平出徵,是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力量。
事件回放:6月,中方代表出席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的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閱兵活動;8月,中國軍隊派出6支參賽隊赴俄參加「國際軍事比賽-2020」並取得佳績;9月,中方參演部隊赴俄參加「高加索-2020」戰略演習;12月,中俄續籤關於相互通報發射彈道飛彈和航天運載火箭的協定。
新聞點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各國間軍事交流活動有所減少。在此背景下,中俄兩軍交往合作依然保持良好勢頭,進一步體現了新時代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和中俄兩軍關係的高水平。
事件回放:以相互攔截對方軍機及雙方軍車在敘利亞發生碰撞等事件為代表,今年以來俄美軍事摩擦不斷。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兩國2010年籤署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將於2021年到期,為討論延長該條約,美俄今年多次對話,但並未取得突破性進展。
新聞點評:頻頻發生的軍事摩擦折射出俄美兩國軍事博弈加劇的趨勢,也反映出兩國關係緊張的現狀。《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明年到期,一旦美俄延長該條約的談判未能達成一致,國際核裁軍進程將面臨更為嚴峻的形勢。
事件回放:1月3日,美軍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實施「定點清除」。1月8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向駐有美軍的伊拉克軍事基地發射數十枚飛彈。11月27日,伊朗高級核物理學家穆赫辛·法赫裡扎德在德黑蘭附近遇襲身亡。
新聞點評:今年以來,緊張已久的美伊關係更加充滿硝煙味,雙方多輪針鋒相對的行動使兩國遊走在戰爭邊緣。美方的軍事冒險行為,違背了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加劇了地區安全局勢的緊張動蕩。
事件回放:9月27日,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納卡地區爆發新一輪衝突,雙方均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率先發動軍事進攻。11月9日,俄羅斯、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三國領導人籤署聲明,宣布納卡地區從莫斯科時間10日零時起完全停火。但協議生效後,雙方指責對方違反協議發動攻擊。
新聞點評:納卡衝突造成數萬人淪為難民,給地區和平穩定造成嚴重衝擊。此外,無人機的廣泛應用也讓這場衝突成為未來無人化、智能化戰爭的預演。
事件回放:1月28日,美方公布「中東和平新計劃」,即所謂「世紀協議」,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不可分割的首都」,承認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猶太人定居點的主權,允許以色列完全控制定居點。此後,巴以雙方在耶路撒冷和約旦河西岸地區發生多起流血衝突。
新聞點評:美國炮製的「世紀協議」既不公正也不合理,無助於實現中東和平。解決巴以問題,國際社會應堅持「兩國方案」,以聯合國有關決議、「土地換和平」原則等國際共識為基礎。
事件回放:7月29日,美國宣布計劃從德國撤出約1.2萬名美軍並對其進行重新部署,該撤軍計劃包括將部分兵力從德國輪換至波蘭。此外,今年以來美國政府多次向韓國施壓,要求其大幅增加駐韓美軍費用的分擔份額,但多輪談判均無果而終。
新聞點評:美國頻頻在軍費分攤比例問題上向盟友施壓,引發盟友普遍不滿。有分析指出,美方的這些舉動是「美國優先」與單邊主義的又一表現,導致美國同歐洲及亞太一些盟友間的關係裂痕日益加深。
事件回放:5月18日,日本首支「太空作戰隊」在東京都府中基地成立。日本防衛省稱,「太空作戰隊」隸屬於日本航空自衛隊,目前約有20人,計劃到2023年擴展到100人以上並全面運行。「太空作戰隊」將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及美軍實現信息共享。
新聞點評:近一段時期,日本以「小步快跑」的方式推動太空軍事化進程,成立「太空作戰隊」是其進軍太空的重要一步,反映出日本謀求在太空這一「高邊疆」國際博弈中佔據有利地位的企圖。相關事態,進一步引發國際社會對太空軍事化的高度警惕。
事件回放:9月12日,阿富汗政府、阿富汗塔利班以及該國其他派別在卡達首都多哈開始和平談判。阿民族和解高級委員會主席阿卜杜拉在談判啟動儀式上表示,雙方必須抓住千載難逢的良機,在阿富汗實現和平。
新聞點評:這是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之間首次開啟面對面談判,為通過政治途徑結束該國持續近20年的衝突帶來希望。然而,阿富汗政府與塔利班之間在諸多核心問題上分歧嚴重,和談並非一帆風順,阿富汗的和平之路依舊坎坷而漫長。
事件回放:今年以來,印度軍隊在接收「陣風」戰機等新型武器裝備的同時,不斷強化邊境地區的軍力部署,多次在克什米爾等地區挑起與鄰國的衝突。此外,印度還於11月與美日澳在印度洋舉行「馬拉巴爾2020」聯合軍演。
新聞點評:在地區局勢複雜敏感、新冠肺炎疫情等非傳統安全挑戰日益突出的情況下,印度在邊境地區強化軍力部署,拉幫結派搞「小圈子」,站在了歷史錯誤的一邊,是給地區局勢「添亂」,不利於地區安全穩定。
■陳航輝
2020是充滿風險與挑戰的一年,從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觀察,可謂具有分水嶺般的意義。
這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空前風險挑戰,國際形勢加速動蕩變革,國際安全版圖「亂」字凸顯。這個亂,是美國唯我獨尊、強行謀求全球霸權帶來的攪局之亂;是國際秩序新舊轉換、危機應對出現空當引發的失序之亂;是傳統安全威脅與非傳統安全威脅層出不窮、全球治理能力欠缺導致的赤字之亂。
亂雲飛渡仍從容。這一年,中國積極推動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解決,為全球安全治理貢獻智慧和力量,彰顯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胸懷和責任擔當。
美國把俄羅斯等鎖定為主要競爭對手,一門心思推進大國競爭戰略。2020年,美國投入巨額國防預算,退出《開放天空條約》,對有關國家保持戰略高壓。所謂「美國優先」已成為當前國際安全面臨的重大不穩定因素。
歐洲方向,美國延續對俄強硬姿態,美軍戰機從波羅的海、黑海等方向多次對俄實施抵近偵察和模擬打擊。為增加對歐談判籌碼,美國有意分化歐洲,一方面拉攏對其有安全需求的中東歐國家,另一方面打壓獨立性較強的法德等西歐國家。7月底,美國宣布縮減駐德美軍規模,將部分駐德兵力部署到波蘭。美國敲打德國的同時,進一步將波蘭綁上自己的戰車。作為回應,俄羅斯強化了在黑海、波羅的海、巴倫支海地區的警戒巡邏,多方向對美實施戰略牽制和反擊。美俄頻頻上演空中對抗、海上對峙和陸上摩擦。
美國按照冷戰套路推進「印太戰略」,縱容日本發展軍力,慫恿澳大利亞對華示強,暗中支持印度搞對抗,執意構建美日印澳「四國合作機制」,企圖打造「印太版北約」。此外,美國不顧疫情影響,對中國周邊海空域保持高頻度抵近偵察。美國的種種舉動嚴重破壞地區和世界安全穩定。
2020年,很多延續多年的熱點問題仍然難解。阿富汗政府與塔利班的和談一波三折,駐阿美軍的撤離仍存變數,阿富汗的和平進程依舊道阻且長。敘利亞衝突看似大局已定,但多方圍繞伊德利卜持續角力,敘國家統一與民族和解短期內恐難實現。利比亞衝突餘波未平,尤其是外部勢力的介入,讓該國局勢更加複雜。
令人擔憂的是,原有熱點問題尚未解決,新的熱點事件今年又不斷出現。1月,美軍用無人機炸死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高級指揮官蘇萊曼尼。隨後美伊上演多輪互懟,雙方關係可謂劍拔弩張。9月,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在納卡大打出手。此輪衝突是過去30年來兩國最嚴重的衝突事件。納卡衝突中無人化、智能化裝備的頻繁登場折射出未來戰爭的新趨勢,備受國際社會關注。11月,衣索比亞內亂緊隨而來。衣索比亞國防軍與「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武裝人員在該國北部激烈交火,造成數萬人流離失所。
這些新的熱點事件反映出當前國際局勢正面臨多樣化的風險與危機。
當今時代,國際安全形勢呈現傳統安全威脅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的特點。特別是2020年,來自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威脅和挑戰進一步凸顯。
新冠肺炎疫情引發全球性危機。今年年初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據世衛組織統計,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已突破7000萬例,累計死亡約170萬例。這場疫情不僅對人類健康與生存構成嚴重威脅,也給全球化進程、社會治理、經濟形態、發展理念、能源和糧食安全、觀念習俗等諸多領域帶來深刻影響。
恐怖主義陰影揮之不去。中東的反恐形勢稍有好轉,非洲又淪為恐怖主義的新溫床。法軍在非洲薩赫勒地區的反恐行動已持續6年,但薩赫勒地區的安全形勢卻一步步走向失控。美軍在索馬利亞的「定點清除」行動仍在繼續,但索馬利亞「青年黨」發動恐怖襲擊的能力並沒有被根本性削弱。英國倫敦、奧地利維也納、法國尼斯等地今年發生的恐襲事件表明,恐怖主義依然陰魂不散。
海盜活動捲土重來。索馬利亞海盜活動有所減少,幾內亞灣海盜卻大肆劫掠。國際海事組織報告顯示,2020年1月至9月,全球發生132起海盜事件,比2019年同期增長10%,其中幾內亞灣的海盜事件增加了40%。幾內亞灣海盜組織嚴密、手段暴力,對國際航運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為各國交往按下了「暫停鍵」,但中國軍隊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的腳步從未停歇。
中國軍隊在積極投入國內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與多國防務部門和軍隊積極開展抗疫國際合作,向寮國、柬埔寨等國派遣軍隊抗疫專家組,通過空軍運輸等方式向巴基斯坦、俄羅斯、泰國等國防務部門和軍隊提供防疫物資援助,與俄羅斯、南非等國防務部門和軍隊召開視頻會議交流疫情防控經驗,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
今年9月,中國政府發布《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30年》白皮書,回顧了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30年的光輝歷程,倡導國際社會共同維護世界和平、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30年來,中國軍隊先後參加25項聯合國維和行動,累計派出維和軍事人員4萬餘人次,16名中國維和軍人為了崇高的和平事業獻出生命。
正如很多分析所說,這部白皮書再次向外界傳遞了一個明確信號——不管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軍隊始終是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正義力量。
編輯:羅錚 張文文 馬藝軒
編審:張華婧
投稿郵箱:jfjbwx@163.com
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