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 言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國首腦,蔣介石、羅斯福和邱吉爾在埃及籤署了《開羅宣言》,宣言規定: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包括滿洲、臺灣、澎湖列島等必須歸還中國。1945年7月,中、美、英三國發表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之條件必須實施。隨後,國民政府即著手收復臺灣的準備工作。1944年4月17日中央設計局設立臺灣調查委員會,調查臺灣省情並草擬接管計劃,同時協同中央警官學校舉辦臺灣警察幹部訓練班。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被迫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無條件投降。8月27日國民政府任命陳儀為臺灣省行政長官兼臺灣警備總司令,並任命了長官公署所屬各處處長。開始具體籌划去臺受降和接收事宜。9月3日,盟國在日本東京灣美國主力艦「密蘇裡」號上舉行受降典禮(9月3日遂成為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日)。9月9日陸軍總司令一級上將何應欽代表國民政府在南京主持「中國戰區受降典禮」,由日本「支那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大將代表日本政府籤署並呈遞降書。接著就是10月25日的臺灣受降典禮。
安藤利吉在受降書上簽字
二、中國戰區臺灣省對日受降典禮
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典禮,於1945年10月25日上午10時,在臺北公會堂(現改名中山堂)舉行。會場由中央警官學校臺幹班負責指揮部署、擔任警衛及接待事宜。禮堂布置極為莊嚴肅穆。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長官兼臺灣警備總司令上將陳儀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受降。我方代表及觀禮人員為:陳儀、公署秘書長葛敬恩中將、警總參謀長柯遠芬中將、70軍軍長陳孔達中將、第二艦隊司令李世甲、空軍地區司令張廷孟、黃師長、林司令、省黨部主任委員李翼中、中央各部特派員及行政長官公署各處處長:民政處長周一鶚 ,警務處長胡福相(寧海人)、財政處長張延哲、教育處長範壽康、交通處長嚴家淦(後任臺灣總統)、工礦處長包可永、農林處長趙連芳,盟軍聯絡司令官顧德裡上校、柏克上校和禮上校、臺北市長黃朝琴以及臺灣人民代表林獻堂、杜聰明等30餘人,總計約250餘人。
9時35分,我方聯絡官上校李嘉賓,前往舊日本臺灣總督府,率同日方投降代表至公會堂休息室。日方投降代表為: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將,臺灣軍參謀長諫山春樹中將、總督府總務長官代理農商局長鬚田一二三、高雄海軍警備府參謀長中澤佑少將等。
9時55分,陳儀長官入席,全體肅立,奏軍樂。9時57分,我方派黃達平少將至休息室,引導日方投降代表安藤利吉等人入場,向陳儀長官行禮,引導官報告後,由陳儀命日方代表就座。
10時鳴禮炮,典禮正式開始。陳儀宣布:「臺灣日軍業於中華民國34年(1945年)9月9日在南京投降。本官奉中國陸軍總司令何轉奉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之命令,為臺灣受降主官,茲以第一號命令交與日本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將軍受領,希即遵照辦理。」語畢,即以是項命令及受領證,交由參謀長柯遠芬轉交安藤利吉,安藤利吉在受領證上簽名完畢,由日方代表諫山春樹向陳儀呈上降書,經審閱無誤後,即命日方代表退席,仍由引導官引導離場,受降典禮完畢。陳儀即席發表廣播:「……從今天起,臺灣及澎湖列島,已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於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權之下,這種具有歷史意義的事實、本人特報告給中國全體同胞,及全世界周知,……。」
隨後,我方與盟國代表,長官公署及警備總部全體參加人員在公會堂大門前攝影留念。具有歷史意義的受降典禮遂告結束。
中國軍隊登陸臺灣
三、歷史的嘲諷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日本侵略朝鮮,因朝鮮為我保護國,緣此清政府乃出兵對日作戰。是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翌年3月清朝戰敗,派大臣李鴻章前往議和。4月17日,於日本山口縣下關市春帆樓,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將臺灣及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6月17日清廷派李經芳會同日本第一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於臺灣巡撫衙門前之廣場舉行了臺灣授受儀式。從此臺灣在日寇鐵蹄下遭受了50年的殖民統治。
如今之受降地點臺北市公會堂即為當年清朝臺灣省巡撫衙門之舊址。故此在同一個地點,它見證了兩次截然不同的受降典禮,只不過授受雙方正好對換了位置。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歷史的報應和極大的歷史嘲諷。
臺北街頭到處都有慶祝光復的標語
四、一個孩童眼中的臺灣光復
七十三年前,我父親胡福相率中央警官學校臺幹班師生一千餘人從福州馬尾港,分乘24艘美國軍艦出發赴臺參加受降和接管臺灣警政。
為了在受降典禮上揚我國威,臺幹班師生都身穿簇新的米黃色卡其制服、腳蹬發亮的黑皮靴、斜掛著的「精神帶」上佩著晶瑩的短劍,個個朝氣蓬勃、英姿颯爽。
當年我還是個小學五年級的9歲孩童,全家隨父同行。
臺灣海峽風狂浪急,我躺在艙內,幾乎嘔吐了整整一個晚上。翌日黎明,晨霧中的基隆港顯得冷冷清清。首先映入眼瞼的是一艘被美軍攔腰炸成兩截的巨型日本軍艦,周圍還充塞著許多被擊沉的大小艦艇和商船。內中有一些外形象「雪茄菸」的小艇引起了我的好奇,但問周邊的大人也不知為何物?使我甚是納悶。
接著我們驅車臺北。沿途只見到處殘垣頹壁,彈痕累累,炸彈坑比比皆是,坑中積滿汙水,真是滿目瘡痍一片劫後焦土!使我深感日寇發動戰爭之罪大惡極。
我就讀於臺灣省立小學。這是臺北最大的一所小學。校內設備極佳,甚至還有遊泳池和健身館,館內堆放著大捆大捆的小型木製長槍,這令我們這些大陸來的小學生十分好奇。我們的臺藉老師告訴我們:日本統治臺灣50年,大力實施對臺胞進行同化的「皇民化」政策:禁用臺灣語及刊行漢文書報,普遍推行日語日文,強迫臺胞改用日本姓及穿日本「和服」。為了把臺胞當作其發動侵略戰爭的重要後備兵源,因而臺灣從小學即開始嚴格的軍事訓練,這些木頭槍即專門為訓練拼刺刀之用。
接著我又問起在基隆港看見的「雪茄菸」是何艦艇?臺藉老師說:「二戰中大名鼎鼎的日本神風特攻隊的自殺飛機(又稱零式飛機)你們總聽說過吧?那是一種只由一人駕駛的,專門用來撞擊盟軍飛機和軍艦的小型自殺飛機。因一度使盟軍遭受很大損失而聲名遠揚。你在基隆港看到的「雪茄菸」小艇,其實也是一種小型自殺潛水艇。二戰末期,日本太平洋艦隊遭到重創。為扭轉頹勢,日海軍匆匆研製出這種小型自殺潛水艇,它們直徑只有1米,全長14米,外形確實很象一根雪茄菸,裡面裝滿了大量烈性炸藥,只由一人駕駛,憑藉其武士道精神,從水下撞擊美軍的大軍艦,與之同歸於盡。只是由於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先後突然投了兩顆原子彈,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投降,才使這些「零式潛水艇」沒來得及大顯身手,所以它的名聲遠不及「零式飛機」。當時我們這些大陸小學生個個聽的嘖嘖稱奇,印象極為深刻。
離我們學校不遠就是日本臺灣總督府。其中央主樓已被攔腰炸斷,巨大的鋼筋扭曲地刺向天空,殘垣斷壁,可以想像當時空襲是何等慘烈!我的臺藉同學常向我們繪聲繪色地眩耀說半夜裡曾聽見日本鬼魂在裡面喊救命的哭聲,嚇的我們直打哆嗦。然而好奇的童心又驅使我們偏愛去那裡玩耍。記的有一次放學,天空陰沉沉的,總督府內顯的格外陰森恐怖,我們在裡面玩捉迷藏,突然躲在暗處一個臺藉同學用漢語和日語大喊:「救命!鬼來了(臺藉小學生都會講日語)我們這些小傢伙頓時嚇得屁滾尿流,跌跌撞撞,連滾帶爬地逃了出來,彼此相視,鼻青臉腫,好不狼狽,不禁又哈哈大笑起來……。
彈指一揮間,我今已屆耋耄之年,每每憶及七十三年前的情景,不禁還會莞爾一笑,仿佛昨天一般。
胡福相
五、關於臺幹班
臺幹班全稱「臺灣警察幹部訓練班」,二戰末期,「開羅會議「之後,日寇已成強弩之末,勝利在望。為了準備受降和接管臺灣警政,1944年8月由中央警官學校二分校副校長胡福相負責籌建臺幹班,並任班主任。招收精通臺灣語(即閩南語)或英語、日語,年令在18-30歲具有高中畢業以上文化水平的學生及在職警官,共一千餘人,在福建閩北三元縣梅列山區進行了艱苦的訓練。他們每天吃草袋飯,酸菜湯、穿草鞋,涉水爬山,在烈日下出操,一件棉衣穿到底,那時的物資極為匱泛,但個個精神抖擻,意氣昂揚。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臺幹班師生狂歡達旦。隨即提前畢業。於10月23日分趁24艘美國軍艦從福州出發,以4艘掃雷艇前導,掃除日軍在海上的布雷。24日清晨抵基隆港。來臺後的第一件任務就是參加10月25日臺北公會堂日本投降的受降典禮。那時中央大軍尚未進駐臺灣,所以會場的指揮、警衛及接待工作全由臺幹班師生來負責。
對此,1995年臺幹班來臺50周年慶典時,11月14日的臺灣中國時報記者張平宜作採訪專欄報導:「……他們是臺灣光復後第一批來臺接收的中華民國警察,也是日人宣布投降後安定臺灣社會的第一股力量。……從光緒二十七年中國建警以來,派警察收復失地,臺幹班師生算是創下空前紀錄……」。
臺幹班師生不但奠定了臺灣警察的基礎,而且在日後半個世紀中成為臺灣警察的中流砥柱。其學員中之佼佼者,如王善旺後任內政部常務次長,莊亨岱後出任臺灣警察最高首腦——臺灣警政署長。這是後話。
舉行受降典禮的臺北公會堂外人山人海
六、參加臺灣受降典禮的寧海人
茲將參加臺灣受降典禮的寧海人介紹如下:陳盛湖(寧海縣城關人),林開治、胡石文、陳冠唐,葛培林(寧海縣大佳何鄉葛家村人)畢業於復旦大學,任警務處專員,主任秘書,林天綱(寧海縣大佳何鄉漲坑村人)任警務處專員,童葆昭(寧海縣前童鎮人)黃埔六期畢業,任高雄市警察局長。
胡福相,號明遠(寧海縣大佳何鄉胡家村人,1908-1972),幼承庭訓,廣涉群藉,以沉潛力學,曾於鄰村漲坑山上之察崗庵攻讀。夏日為避山中蚊蠅蟲子叮咬,竟將雙腳伸入酒埕中苦讀不輟,一時鄉間傳為佳話。
早年畢業於定海中學,民國十九年(1930年)以第一名畢業於浙江省警官學校正科第一期,並考取公費留學日本明治大學法律系,翌年又考入日本內政部警官學校(後改為警察大學),其時已身為少將參謀長的李士珍(寧海人)赴日深造,也同時考入該校,二人是為同班同學。
歸國後,先後執教浙警母校,憲兵學校暨中央警官學校。未幾調任福建省建陽、永春縣長,綜琯百政、致力地方建設、不為惡勢力所屈,碑聲載道,福建旅臺人士至今猶念其德。三十二年冬(1943年)設立中央警官學校警政高等研究班,兼校長蔣介石電調全國對於警察學術素有研究兼富行政經驗者,從事建警大業的研究。胡氏亦應電召來渝,事後就留渝任職中央設計局專門委員,參與臺灣調查委員會的設計工作。抗戰後期任中央警官學校二分校副校長,並負責籌建臺灣警察幹部訓練班,任班主任。1945年10月率千餘臺幹班師生赴臺參加臺灣受降典禮和接管全省警務。臺灣光復後任「臺灣行政長官公署首任警務處長(廳長)。1947年臺灣二二八事件後返南京中央警官學校任教務處長(李士珍任教育長,蔣介石兼任校長), 1949年2月升任教育長(合中將),警界桃李遍植。
著作有:《警察辭典》《刑法總論》《司法警察實務新論》《日本警察制度》《日本對於殖民地之警察設施》《指紋學》《各國警察制度》《行政警察概要》《外事警察概要》等,可謂著作等身。
臺灣省受降典禮已經過去整整七十三年了!但是日本軍國主義的幽靈還在亞太地區遊蕩,有人還在否認和歪曲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歷史,日本的右翼勢力正在積極為軍國主義的亡靈招魂,妄圖捲土重來.這不能不引起中國人民和亞洲人民的極大憤慨.
忘記過去即意味著背叛。以史為鑑,溫故知新。我是寧波七中一名退休教師,雖年屆耋耄之年,但我覺的仍有責任把七十三年前在臺灣的親歷和當年的歷史寫出來,以饗青年讀者。不當之處,請指正。
胡福相主編的《警察辭典》
參考資料:《中央警官學校臺幹班簡史》《中央警官學校臺幹班師生來臺六十周年紀念專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