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王給大夥講一個概念其實非常清晰,但卻經常被咱們愛好者混淆的艦種,對,咱們先說,戰列巡洋艦,到底是戰列艦,還是巡洋艦?或者還是獨立一個種類?咱都知道,1906年,戰列艦從前無畏艦邁入到了無畏艦時代。而巡洋艦呢,事實上也沒有落後太多。1909年的無敵號戰列巡洋艦,在設計概念上,其實就是無畏版的裝甲巡洋艦。對啊,許你戰列艦升級了,就不允許巡洋艦升級嗎?而且,簡單來說,無敵號建成之後,事實上就叫裝甲巡洋艦。直到後來,英國媒體因為這船長得太像戰列艦,火炮口徑也大,所以給人家起了戰列巡洋艦這麼個名字,最後海軍覺得挺好聽也採用了而已。
但無論如何,人家也是巡洋艦。只是因為炮大,所以勉強能參與艦隊炮戰而已。海戰與陸戰相同,都是需要多兵種(艦種)配合作戰才能取得勝利的。戰列艦就好像是步兵,巡洋艦就好像是騎兵,航空母艦就好像是炮兵。戰列巡洋艦在海戰場上的地位正如龍騎兵一般,既能夠幫助贏得前衛戰鬥,成功偵察對方主力的行動,又能夠在主力會戰中像輕步兵一樣靈活戰鬥。
在戰列巡洋艦誕生之後,英國、德國、日本很快就認清了這種戰艦的價值。作為戰列巡洋艦發明者的英國人自不用說,為了保護大英帝國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並為主力艦隊提供強大的偵察力量,成批地建造了十數艘戰列巡洋艦。面對英國人逐漸變得強大的艦隊前衛力量,德國人不久之後也認清了,如果自己不建立起足以對抗英國戰列巡洋艦的偵察部隊,自己的艦隊就將無法遂行偵察行動,在戰鬥中耳聾眼瞎。一向重視艦隊偵察能力和機動能力的日本人更是在自己的戰列艦部隊尚未踏入無畏艦時代之前就購買、建造了四艘世界一流的戰列巡洋艦。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全世界的海軍強國再次提高了對戰列巡洋艦的重視程度。在1916年的日德蘭大海戰中,英德雙方相加總計損失了多達四艘戰列巡洋艦,而無畏艦無一損失,雖然這一點如今經常被一部分人士認為是證明了戰列巡洋艦的脆弱和無用。但事實上,正是因為英國戰列巡洋艦在遭遇德國主力艦隊後憑藉高航速讓對手無計可施,又採取大膽的機動壓倒了對方戰列巡洋艦編隊,才使英國艦隊贏得了情報上的優勢,讓戰列艦編隊成功搶佔T字陣位,擊敗了對手。
在當時,世界各國海軍均認為戰列巡洋艦在實戰中成功證明了自身的偵察價值,所需要改進的只是一些防護方面的技術問題。而新一輪的戰列巡洋艦熱潮,也在日德蘭海戰後遍布到了世界各地,各國都計劃開工新一批戰列巡洋艦。只不過這一批後日德蘭時代的戰列巡洋艦有著很多與先前不同的技術特徵。在日德蘭海戰之前,戰列巡洋艦的排水量往往要比同時代戰列艦稍小,而當時的動力系用所要佔據的排水量又十分巨大,在滿足了航速要求的情況下,防護性能就會遠不如戰列艦。而在日德蘭海戰後設計或改變了設計方案的戰列巡洋艦中,以英國的海軍上將級、日本天城級為代表,排水量均超過了本國同時代建造的戰列艦,在火力相當、航速更快的基礎上,防護性能也得到了大大增強,直逼戰列艦標準。
在這一波熱潮中,美國海軍也終於投身其中,決定建造6艘列剋星敦級戰列巡洋艦,彌補自身薄弱的偵察力量。不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海軍雖然在戰列巡洋艦的使用思想方面跟上了時代潮流,但在技術性能的設計思想方面卻還是落後了各國一步。列剋星敦級這種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戰巡理念進行設計,戰後又僅進行了一些優化改良的戰列巡洋艦,倘若真的走上戰場,在面對著天城級或海軍上將級等新一代對手時,前途頗讓人有些擔心。
在《華盛頓條約》籤訂後,列剋星敦級和它的對手天城級均被改造成了航空母艦。在不斷的摸索中,日美兩國逐漸認識到了航空兵力的重要性,也掌握了航母的使用方法。在最初,兩國都將航母看做未成戰列巡洋艦的替代品,是艦隊偵察力量的核心,並以此為基礎進行演習。但在這一過程中,雙方均認識到了航母的巨大潛力。
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時,航母已不再是單純的偵察和騷擾力量,而是成為了艦隊中重要的打擊力量。以戰列線決戰為代表的線形海戰,也被以海上航空戰和環形防空陣為代表的立體海戰取代。從古代戰艦的捉對廝殺,到鋼鐵戰列線的決戰,再到後來的海空激戰,與陸戰相同,海戰也走過了點、線的發展歷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迎來了從線到面的飛躍。在這一過程中,正是在未成戰列巡洋艦屍體上建造起來的大型航空母艦,為有著千年歷史的線形海戰敲響了第一聲喪鐘!
【遊戲官方資訊】
《巔峰戰艦》官網:dfzj.yingxiong.com
玩家貼吧:巔峰戰艦吧
官方微博公眾號:巔峰戰艦
官方QQ群:445038792 、552900332 、199289294
長按識別或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