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謎案:美國「內布拉斯加」號戰列艦到底用了什麼迷彩

2021-02-15 指尖點兵

關於早期戰艦的視覺迷彩,實在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研究課題。美國海軍歷史上有這樣一艘非常著名的戰列艦「內布拉斯加」號(BB-14)。該艦曾經採用過一種非常繁複的視覺迷彩,能夠有效幹擾敵方的瞄準和測距。然而當時並沒有彩色照片,因此這艘軍艦到底是什麼顏色的,一直是海軍迷爭論的焦點,堪稱世紀謎案。

藝術家Wayne Scarpaci繪製的「巴西跳躍(Brazil Bound)」水彩畫,畫中的「內布拉斯加」號戰列艦採用紅色系的迷彩塗裝,即黑色、棕紅色、白色組成的條紋。

而這個「內布拉斯加」號戰列艦模型,採用的則是藍色系的迷彩塗裝。

這個模型是採用灰色系的迷彩,真的讓人不知哪個才是歷史的真相。不過,從操作習慣的角度來看,美國海軍水兵在塗裝軍艦時,更多採用漸變色,也就是第三種塗裝更接近歷史原貌。

當然,也可能有第四種答案,這是美國海軍的迷彩方案說明,注意中間的諾福克第3號迷彩設計方案,非常接近「內布拉斯加」號戰列艦採用的方案。上面的顏色說明是白色、亮灰色、綠色和紅色,看來比上面三種都要鮮豔很多。

這是為無畏艦設計的視覺迷彩,從未真實使用過。

黑白灰的漸變迷彩好像更受青睞,本圖中的第一個方案和上一張圖的第三個方案,曾經在「蒙哥馬利」號巡洋艦上進行過實驗。 

歡迎各位朋友關注「指尖點兵」微信公眾號,我們將為大家帶來原創專業軍事內容!

相關焦點

  • 讓人捉摸不透的迷彩 神秘的「內布拉斯加」號戰列艦
    關於早期戰艦的視覺迷彩,實在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研究課題。美國海軍歷史上有這樣一艘非常著名的戰列艦「內布拉斯加」號(BB-14)。內布拉斯加號戰列艦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戰列艦,為維吉尼亞級戰列艦的二號艦。
  • 戰列艦三國志 -「華盛頓」號(上)
    「歐根親王」號信號兵正在向「俾斯麥」號打旗語縱觀二戰海戰史,7國列強曾擁有過81艘戰列艦:日本12艘、美國27艘、英國21艘、德國5艘、法國8艘、義大利7艘、蘇聯3艘(含舊式戰列艦、戰列巡洋艦,不含已改做炮臺、
  • 美國密蘇裡號戰列艦——海上無敵戰士
    修復工程將對戰艦上大約1100平方米的艦體進行噴砂和粉刷處理,更換大約3.6噸的鋼製構件,使用近1900升油漆。美國密蘇裡號戰列艦美國密蘇裡號戰列艦一、誕生於二戰,服役超半世紀。密蘇裡艦於1944年1月29日下水,他是美國史上最大也是最後完成的愛荷華級戰列艦,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紐約布魯克林海軍造船廠。
  • 到底是巡洋艦還是戰列艦?戰列巡洋艦發展簡史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隨著各大殖民帝國體系的確立,殖民地和本土的聯繫及貿易也日益增強。列強為護衛本國的海外貿易和殖民地利益,裝甲巡洋艦日益興起。
  • 戰列巡洋艦到底是什麼?到底有用還是沒用?
    今天,老王給大夥講一個概念其實非常清晰,但卻經常被咱們愛好者混淆的艦種,對,咱們先說,戰列巡洋艦,到底是戰列艦
  • 二戰日軍為何害怕美國「華盛頓」號戰列艦?
    英國皇家海軍籤署條約後就開始為其喬治五世級戰列艦配備14英寸口徑火炮,因此無法改變它們的構造。但是,「北卡羅來納」號和「華盛頓」號戰列艦可以用16英寸口徑3聯炮塔替代14英寸4聯炮塔。因此,美國人迅速轉攻口徑更大的火炮。「華盛頓」號及其姊妹艦「北卡羅來納」號是美國自1921年開始建造的首批戰列艦。
  • 大和號戰列艦到底是如何被擊沉的?
    1945年3月末,美國開始計劃對衝繩諸島的進攻計劃,以作為登陸日本的跳板。日軍為阻止盟軍登陸,發動衝繩防衛戰天一號作戰,作為菊水特攻作戰的一部分,以大和為中心的艦隊向衝繩海域出擊。3月17日,日本聯合艦隊命令包含戰列艦大和號在內的第一遊擊部隊進行出擊準備,以配合航空攻擊,並將這個作戰命名為天一號作戰,其目的是在美軍登陸衝繩戰役中協防衝繩。
  • 【兵器指南】前衛號戰列艦
    前衛號戰列艦 (1944) 是英國設計建造的最後一級戰列艦。
  • 美國的眼淚-亞利桑那號戰列艦
    (熟悉軍艦的你們一定認識照片中的這艘戰列艦——亞利桑那號戰列艦)亞利桑納號戰列艦(USS Arizona BB
  • 「密蘇裡」號戰列艦建造時代背景,及其長達半個世紀的歷史過程
    20世紀30年代中期限制建造新戰列艦的華盛頓海軍條約期滿。1936年美國、英國、法國籤訂了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規定戰列艦標準排水量不得超過35000噸,主炮口徑不得超過356毫米。由於日本、義大利未籤訂該條約,1938年6月美國、英國、法國將對戰列艦的限制條款修改為標準排水量增加到45000噸,火炮口徑增大到406毫米。
  • 福利 美國海軍 南達科他號戰列艦 高清
    點擊藍字 見山博物 加關注  更多閱讀製作軟體:3DMAX + VRAY + PHOTOSHOP
  • 戰列艦三國志 -「華盛頓」號(下)
    雖然戰列艦和驅逐艦都報告擊中多個目標,觀察到至少三處目標著火,但實際上「華盛頓」號用副炮擊沉的「綾波」號就是這一階段美軍的唯一戰果,衝在第二位的「長良」號率隊發射完魚雷就扭頭撤退了。「南達科他」號繼續它的無釐頭射擊,主炮打到了第13輪齊射,既不知道自己在打誰,也不知道打得怎麼樣,還自我感覺打得很好。
  •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1)
    【 一戰海戰模式 】一戰前的歐洲,英德兩強掀起造艦競賽,雙方的海軍建設都是圍繞艦隊決戰進行的。無畏艦出現後的短短8年間,戰列艦的性能得到了飛速提高,但海戰的作戰模式幾乎沒有發生什麼變化。和「對馬海戰」一樣,大艦隊決戰最主要的戰術就是搶佔T字頭橫位,以便己方戰列線上的戰列艦能夠發揮全部舷側火力,而敵方只能用艏部主炮還擊,火力輸出的差異巨大。
  • 叱吒風雲的一代名艦——密蘇裡號戰列艦
    9月2日標誌著二戰結束的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籤字儀式,在停泊在東京灣的一艘戰列艦主甲板上舉行,而這艘戰列艦因此而聞名於世。    這艘戰列艦就是茶泡飯今天要介紹的主角——密蘇裡號戰列艦。     密蘇裡號戰列艦是美國海軍於1944年建造的第四艘依阿華級戰列艦,也是美國海軍第三艘以密蘇裡州為名的軍艦。該艦為美國最後一艘建造完成,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
  • 法國最後的絕唱——黎塞留號戰列艦
    敦刻爾克級戰列艦 法國不得不設計新式戰列艦並將其建造服役以能夠在未來維持對東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優勢,為此黎塞留級戰列艦躍然紙上。二號艦讓·巴爾號於1936年12月12日在聖納澤爾造船廠開工,1940年3月6日下水,1955年完工服役。三號艦和四號艦均因戰爭原因被毀或取消建造。不過天不遂人願,隨著德國在歐洲大陸上肆無忌憚的侵略攻勢法國在很短時間內便戰敗投降,這使得法國艦隊一時之間陷入巨大的動蕩之中。
  • 日本帝國最後的哀鳴:「大和「號戰列艦
    海戰的方式,從17世紀風帆時期就以戰列線作戰方式為主。它的基本程序是:艦隊中的各艦編成單縱隊航行,搶佔上風位置後,再逐漸接敵到主炮的射程內,此時雙方艦隊隊形基本平行,各艦分別對指定的敵艦實施炮擊,直到最終決出勝負或一方撤退為止。在這種戰術的牽引之下,能進入到這一戰列之中並承擔主要作戰任務的艦艇就必須有威力足夠的火炮和強大的裝甲防護。所以,當時各國海軍實力主要就體現在戰列艦的數量與質量上。
  • Iowa號戰列艦簡述(上)
    但美國海軍的技術進步卻未曾停止。隨著動力系統技術的進步和作戰思想的轉變,1936年,美國海軍終於打算解決一個困擾他們已久的問題——戰列艦航速問題。半個世紀以來,火力,防護與航速這三者中,前兩者更為美國海軍所看重。在北卡羅來納級的定型中,美國海軍就選擇了相對較慢的ⅩⅠⅤ方案而不是更快的ⅩⅤ-A和ⅩⅤ-C方案。
  • 蒙大拿號戰列艦
    1/700蒙大拿號戰列艦浮動幹船塢場景蒙大拿級戰列艦(Montana class battleship,首艦蒙大拿號 USS Montana BB-67)是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計劃建造、但從未實際建造的一艘戰列艦。
  • ​21世紀的袖珍戰列艦?難以確定的作戰使命 朱姆沃爾特驅逐艦成軍
    一個很有名的例子是,英國「無畏」號戰列艦從未參與任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重要海戰,哪怕其設計初衷是為參加海軍主力艦隊的決戰。就現代戰艦而言,我們當然希望不要用它們去打仗,但測試武器對於維護和平而言其實同樣必要。」
  • 諾曼第戰役中的美國海軍「德克薩斯」號戰列艦
    「德克薩斯」號是紐約級戰列艦(New York class)的二號艦,該級艦是美國海軍第一級裝備356毫米艦炮的超無畏型戰列艦,其標準排水量為27000噸,滿載排水量為29100噸,裝備10門MK 1型45倍徑356毫米艦炮,安裝在5座雙聯裝炮塔內,發射640公斤的炮彈時射程可達21000米,副炮為21門51倍徑127毫米艦炮,此外還裝備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