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模式」解決臺海問題的可行性分析報告

2021-02-07 東升時評

「臺海」問題背景

一百多年前,甲午戰爭中方戰敗,李鴻章代表清政府同日本政府籤訂《馬關條約》後雙方停戰。條件是將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外加兩億兩白銀的戰爭賠款。

要知道當時日本的年國民生產總值不足三千萬兩白銀,甲午戰爭如果打下去日本必敗無疑,正是這個條約讓支撐不下去的日本吸了中國人的血後原地復活,同時也導致了中華民族徹底的淪喪和臺灣地區半個世紀的屈辱。

從1895年《馬關條約》直至1945年,整五十年時間被稱為臺灣的「日據時期」。同其它日據區不同,日本把臺灣當作日本本土的延伸(所謂的內地延長主義)在經營,五十年間日本陸續從國內遷往臺灣島將近120萬人口,直到1945年臺灣島一共才有600萬人口。大力移民的同時,日本在臺灣強制推行皇民化教育,比如改日姓、講日語、效忠天皇等奴性洗腦政策。這正是臺灣部分人至今對日本抱有「好感」的根源。

島民哭訴其祖母是自願給日本鬼子「慰安」


1945年日本戰敗,歸還所侵佔的中國領土,臺灣開始由國民政府接手,常凱申通過遣返日本移民等一系列的去日本化努力,中華文化得以重新光復臺灣島。

但是依舊有至少30萬日本人改名換姓留在了臺灣島!又過了五十年後的今天,他們的後代已經翻了不知幾番,大都隱蔽在最暗處,幹著煽風點火、分裂中國的卑鄙勾當。通過其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和對漢語運用的嫻熟,不遺餘力的給中國抹黑、不遺餘力的挑撥臺海關係、不遺餘力的在全球製造排華情緒!

李登輝本名巖裡政男


這部分日本人和他們的後代,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今天「胎毒」勢力的骨幹力量!現在網絡聊天中動輒罵中國人「支那」的就是這部分日雜遺種,可惜還有不明真相的臺灣同胞也跟著他們一起罵大陸是「支那」,殊不知這正是日本人辱罵他們祖先的曾經用詞。這種認賊作父胳膊肘往外拐的行為令每個真正的中國人都痛心疾首!

時間很快進入90年代,蘇聯解體和東歐巨變帶來的國際形式隨之巨變,而中華巨龍在東方的崛起,標誌著中國將再次向世界文明的王座發起挑戰!

時至今日,全球由昂-撒民族主導的歐美國家日益感到東方巨龍覺醒帶來的壓力,逐漸調轉矛頭統一朝向了中國!全球政治、軍事格局從「美蘇爭霸」往「中美爭霸」漸漸轉變!

在這個大環境下,日本這個本應該是東方文化圈的骨幹成員,為謀求國家正常化和其在東亞的既得利益而徹底倒向了西方,竭盡所能的在全球扮演著處處跟中華做對的反面角色,成了遏華、制華、汙華、分裂中華的第一推手。

而臺灣本身所扮演的角色,也從一開始的中國的一個地方割據政權,逐漸向美日反華勢力的橋頭堡演變,「胎毒」勢力在美日的培植下、在民進黨的操縱下、在國民黨忘祖舍本的配合下、在島內越演愈烈!

特別是島內由美日背後撐腰,由當年的日雜遺種組建的「民進黨」,根本就是執行美日把臺灣從中華分離出去的「操盤手」。

鑑於島內多年的去中國化教育累積出的效果,臺灣島民「離心力」日益嚴重,臺灣地區與中國大陸漸行漸遠,「臺海問題」成了中華民族14億國民心頭揮之不去的陰霾和焦慮!

中華民族想要再次復興,臺海問題是必須邁過的一個坎!

在此國際、國內背景之下,很多有識之士提出了解決「臺海」問題諸多看法和意見,其中海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提出的「北平模式」逐漸進入公眾視線,引起了社會的關注。 


「北平等模式」概述

解放戰爭末期,傅作義挾20餘萬國軍據守北平,後被土共切斷所有退路,北平成為孤城一座。在多方壓力和傅作義之女的勸說之下,傅作義力抗常凱申多次電令,私下同土共展開和平談判。最後雙方在政權交接、軍隊整編、城市管理等方面達成一致協議,北平不費一槍一炮和平解放,傅作義本人也在建國後任水利部部長等要職,毛澤東也因此親自授予其解放勳章。

與北平模式不同的還有「天津模式」,一句話總結就是用最猛烈的進攻對負隅頑抗的敵人進行徹底殲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綏遠模式」:雙方先定下和平解決的基調,互派聯絡處,把鐵路接通;信息往來接通;貿易開始聯通;並逐步統一貨幣,互相加強宣傳和文化交流,最後由董其武宣布起義,促成綏遠和平解放。

 

解決臺海問題的必要性

人類未來的世紀是海洋世紀,在不久的將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文明肯定會從陸地向海洋延伸。

廣袤的太平洋,面積是整個亞歐大陸面積的三倍還多,裡面不知道蘊藏了多少的未知和財富,海洋權益必將是未來各個民族之間爭奪最激烈的焦點!從地圖上都不難看出,如果臺灣從中華民族的版圖上分裂出去的話,整個太平洋可能都將跟我們中華民族永遠說再見了!

這個損失不但是廟堂之上的執政者無法承擔之重,而且是整個中華民族全體成員無法承擔之重!

如果在我們這一代任由臺灣分裂出去的話,我們的後人會把我們這一代人「罵死」!臺海問題不僅僅關係到某個執政黨,而是現今活著的任何一個中國人都無法迴避的歷史責任!

 

解決臺海問題的緊迫性

改開以來,可以看得出大陸對臺政策幾乎就是綏遠模式的翻版,海峽不但實現了兩岸直通,而且經濟方面的融合也深化到了一定地步,大陸方面也一再對臺灣讓利和做政策傾斜,以期達到綏遠模式當年的效果。

但遺憾的是,換來的不是海峽對岸的感恩和民族的融合,而是兩岸的裂痕越來越深,而是兩岸的民意越來越對立!

這點說成是大陸這邊熱臉貼在了臺灣的冷屁股上一點也不為過,臺灣地區在美日勢力和「民進黨」的操弄下,在國民黨的爛泥糊不上牆的弱智政策下,在馬英九八年「隱獨」的危害下,臺灣老百姓的去中國化傾向日益嚴重,臺灣民眾對中國二字的不認可愈演愈烈,這個現實比什麼法理臺獨、什麼實質性胎毒都嚴重得多!可惜卻無人敢提,無人正視!

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在達到某個不可預見的臨界點之後,恐怕臺灣的離去將再也難以挽回!

毛澤東早就指出,民心向背是一個政權的關鍵之關鍵。臺灣民心的漸漸遠離,才是整個中華民族之殤!

 

北平模式實施的可能性

事實已經雄辯的證明,綏遠模式已經徹底的失敗,那只是大陸這邊的一廂情願而已。一再讓利和兩岸互通並不能帶來海峽的融合,反而讓更多胎毒分子肆無忌憚的一邊在大陸賺著錢一邊宣揚胎毒思想,反而讓多少披著投資外衣的胎毒分子合理合法的一邊在大陸開著廠一邊用賺到的錢回去支持民進黨搞胎毒!

《反分裂國家法》明確表明,當和平統一的可能性不再存在的時候,梧桐將是必要選項!那麼北平模式和天津模式都將是未來可能採取的手段。 


北平模式實施的前提條件

如果想要達到封鎖北平一樣的封鎖臺灣的效果,首先要滿足以下三點:

1,臺海無論軍事、經濟層面都需壓倒性領先

大陸這邊雖然現在做不到,但是按發展趨勢來看,在3-5年內,無論是經濟層面,還是解放軍的戰鬥力層面,大陸對臺軍的碾壓效果就會出現。到時候大陸軍力就可以精確摧毀臺方的有效抵抗力量,然後封鎖臺灣所有能源進出和商貿通道,把臺灣變成一座孤島,為北平模式的成功實施做好前期準備。

2,美軍勢力撤出東亞

美軍在東亞的存在肯定不會坐視解放軍如此大的軍事動作,但是如果未來兩國實力的天平有所傾斜,解放軍的臺海動作不僅僅不用美軍完全撤出東亞這一先決條件,而是反過來能促使美軍不得不撤出東亞!

3,公開培養島內統一勢力

對島內未開化的愚民大力宣傳兩岸一家而不是和日本一家的真相,對國際社會大力宣傳這是解放戰爭的延續,對島內認可一個中國的統一力量給予資金和輿論支持,比如直接組織起來取名「統一力量」。

多角度宣傳爭取佔領道德制高點,在北平模式實施的後期,可由島內「統一力量」這部分人組建新政府。

 

國際社會可能會採取的反應

首先分析美、日兩國,根據東升時評(微信公眾號:dssp99)的判斷,美日兩國都不會真正為臺灣哪怕流一滴血,但是雙方都希望對方真正流血,這正是我們可以操作的地方!

首先可以通過談條件穩住美國,如果在川普時代解決,以川普的商人性格肯定有妥協的可能。我們這邊雖然嘴上喊著主權不容談判,那只是想要個優異的價碼而已,如果用其它合適條件交換美國不插手大陸武力收臺,其結果當然是最划算的也是可以接受的!(這些話是關起門來說的,請讀者不要曲解)

其次,畢竟中美大戰涉及的就不是臺海問題了,而是全球性的危機,最終得利的只能是中美之外的所有國家而不是中美之間任何一國,因此中方並不一定處於談判的劣勢,現在做出主權問題不容談判的姿態當然是最正確的要價辦法。

東升時評判斷,美方絕不會因為臺灣冒險跟中國開戰,沒有任何美國政客和政黨敢承擔跟中國開啟戰端的責任。美國國內環境也決定了沒有911或者珍珠港那樣的重大事件,美國人不會答應輕啟戰端。就像普京吞併了克裡米亞美國照樣一邊看著毫無辦法一樣,如果大陸真的動手武力收臺,美國這隻紙老虎一樣只是「一邊看著」。

 

日本這邊,如果能挑起中美大戰當然最符合日本利益,一方面削弱美國,這樣它能擺脫狗鏈實現國家正常化;一方面還能削弱日漸強大的中國國力,為將來爭取東亞第一把交椅甚至再次侵華做準備!所以日本絕不會真正為臺灣流血,如果中日大戰因為臺海危機而開啟,筆者判斷日本會「一觸即潰」,把球踢給美國,然後隔岸觀虎鬥。 

日本防相稻田朋醜


俄羅斯方面如果我們外交工作做得好會給予支持。

歐洲和被美日操縱的傀儡國家肯定會在聯合國圍堵中國,但是中方只要做到必須的生活物資和醫療物資進出臺灣,在臺灣島內不形成大規模人道主義危機的話,以中國現在的經濟體量,國際社會很難形成統一的、實質性的制裁措施,那麼這就是成功。 


後續工作

在外部封鎖壓力之下,島內培植的「統一」勢力取得優勢之後,臺海雙方籤訂和平協議(國民黨有部分人看到這個未來之後現在就想籤,算盤打得真好!),然後日雜遺種有分裂國家行為的交由法律予以定罪量刑,沒有違法行為的領身份證好好生活,不願意領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省身份證的可以選擇去日本定居如果日本接收。

不接受怎麼辦?請遊到美國去啊,太平洋又沒加蓋!

 最後,臺灣軍隊整編進解放軍,政治制度方面沿襲原來的政治制度,大陸方面承諾50年保持不變,制定《臺灣行政區基本法》,積極推進「臺人治臺」,最終以一國兩制的方式結束兩岸實質性分裂狀態。

成本分析

如果用天津模式收臺,也就是網友說的梧桐方式,加上CIA的暗中操作,結果很可能是被拖入無盡的戰爭之中,收臺後的治理也是一個大問題,這個成本無法估量。

但是用北平模式收臺,封鎖要比全面佔領相對容易,網上有文章分析大陸方面可能耗資將近一千億,這個數值有一定道理但是還要考慮到國際制裁等方面帶來的經濟下行,預計應該在2-3個百分點。

而臺灣回歸之後,也能給我們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

如果歐美日等國用經濟制裁的方式阻遏中國武力收臺的話,那麼中國完全可以另起爐灶,跟俄羅斯、伊朗等國組成小團體進行經濟方面的補償。

以年GDP增速下滑2-3個百分點換取臺灣的回歸,善莫大焉!東升時評(微信公眾號:dssp99)認為收益遠遠大於支出。

 

結論

「北平模式」解決臺海問題絕不是異想天開或者痴人說夢,臺海問題越拖對大陸這邊越不利,臺灣問題不解決對中華民族的未來影響甚巨!因此無論提出任何假設和可能性,都是可以考慮的手段,而不是大眼一睜,看到的全是困難和不可能,然後對這些方案一概否定!

現在看似北平模式依舊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但是歷史在發展、局勢在變幻,在未來中國國力強大到一定「拐點」之後,這個方式或許能一勞永逸的解決臺海問題。


東升時評(微信公眾號:dssp99)這裡無責任預測:未來3-5年,臺海肯定會有動作,而且不是小動作,解決臺海問題不僅僅是土共的歷史使命,更是我們這輩人整個中華民族全體國民的歷史使命!


認可本文請隨手轉發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焦點

  • 印度問題與臺灣問題:梧桐臺灣,用「北平模式」還是「天津模式」?
    「臺灣問題到今天,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 「那麼解決臺灣問題是否只有通過戰爭來解決?我覺得還有第三條道路可供選擇,那就是我曾經提出過的「北平模式」,以戰迫和,以武促統,兵臨城下,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縮小代價。但無論如何,不動用軍事武力這個手段,光是依靠政治談判、民間交流、小恩小惠,是不可能實現兩岸統一的。」
  • 重回「北平模式」
    相較於1996年的三軍登陸奪島演習,今日解放軍的武器裝備和人員訓練已經不可同日而語,軍事解決臺灣問題已經不存在技術上的障礙,然而臺灣問題從來不是一個單純的軍事問題,在中央沒有進一步深化和細化新時代「一國兩制」政策新運用的情況下,臺灣問題的解決依舊任重道遠。位於對臺鬥爭一線的解放軍東部戰區海軍航空兵SU30MK2戰鬥機
  • 北平模式解放臺灣
    給臺海和平蒙上了一層陰影,臺海緊張局勢牽動著華夏兒女的神經,武統臺灣的輿論戰一浪高一浪,從軍事,政治,外交各個方面大陸與臺灣相比,大陸是有壓倒性的優勢,武統臺灣勝算是100%的把握,為何高層智庫遲遲不下定決心,充分展現了高層盡最大的善意與魅力,不在迫不得起的情況下,不會輕起武力統一祖國。因為廣大臺灣同胞是血肉相連的骨肉兄弟,不能因為民進黨部分人的利益來讓臺灣同胞做他們的炮灰。
  • 臺灣統一可借鑑「北平模式」?歷史上「北平模式」是怎樣的?
    【國臺辦原副主任:解決臺灣問題還有第三條路】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現在臺灣島內的情況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
  • 收復臺灣:「克裡米亞模式」還是「北平模式」?
    大陸武統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海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提出「北平模式」解決臺灣問題,引起網民強烈關注。  什麼是「北平模式」?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軍隊解決華北問題用了三種模式,即「綏遠方式」、「天津方式」和「北平模式」。「北平模式」就是把刀架在傅作義的脖子上,逼其和平交出北平政權,保護了北平人民生命財產免受損失,保護了千年古都免遭戰火塗碳。  現在的臺灣能和當年的北平相比嗎?
  • 歷史解讀:臺灣統一可借鑑「北平模式」?歷史上「北平模式」是怎樣的?
    最近,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先生指出,解決臺灣問題可用「北平模式」。那麼,什麼是「北平模式」?歷史上解放北平時的「北平模式」又是怎樣一個過程呢?人民解放軍接收北平「北平模式」有幾個顯著特點。首先,「北平模式」的本質是「以打促和」。
  • 龍凱鋒:解放只有一個模式,那就是北平模式
    最近,不少文章談到解放臺灣問題,我過去也談過不少這樣的話題,今天想再談談這個話題。
  • 國臺辦原副主任提議「北平模式」:兩岸和平統一可能性正在減小
    他建議採用「北平模式」,以戰迫和,以武促統。王在希。(圖片來源:北京人民政協網)王在希7日在北京《人民政協報》發表題為《「以戰迫和,以武促統」解決臺灣問題》的文章。文章說,美臺互相利用是導致臺海形勢緊張的根本原因。
  • 臺灣問題專家斬釘截鐵:若不使用武力無法實現兩岸統一
    「和平統一的可能性越來越小」觀察者網:近來解放軍軍機多次飛越所謂「臺海中線」,臺「國防部長」嚴德發在7日的「業務報告」上給了個數據——「今年初到10月7日止,有49架次共機逾越『臺海中線』,為1990年以來最高數目」。這釋放了什麼信號?
  • 解決臺灣問題是否只有通過戰爭?還有第三條路
    觀察者網:近來解放軍軍機多次飛越所謂「臺海中線」,臺「國防部長」嚴德發在7日的「業務報告」上給了個數據——「今年初到10月7日止,有49架次共機逾越『臺海中線』,為1990年以來最高數目」。這釋放了什麼信號?
  • 超音速eVTOL可行性幾何?
    那到底超音速eVTOL飛行器可行性幾何?知名航空記者,同時也是直升機飛行員的Elan Head用第一性原理採訪研究了使超音速eVTOL成為現實到底需要什麼。A. 超音速 + 電動 + VTOL = 一些非常困難的問題1.
  • 艾瑞:Starlink衛星網際網路商業模式分析
    >1、整個系統衛星數量逐步增加,從一期4408顆衛星(原計劃4425顆),到二期7518顆衛星,目前正在申請的三期已經多達30000顆衛星,衛星數量的增加另一方面也代表了系統容量的逐漸提升;2、使用頻率越來越高,一期使用Ku/Ka波段,二期使用V波段,目前正在申請的三期建設使用E波段,利用未來可能的利用頻率對其他國家
  • 今日臺灣就是1949年被合圍的北平!
    他表示,臺灣已經完全處於大陸軍事力量的威懾之下,臺灣就是1949年被合圍起來的北平。海岸警衛隊的「巴索夫」號警備艦以下為胡錫進微博全文:該給「臺獨」們的腦袋上澆一桶冷水了。美國軍艦又過臺灣海峽了,這是半年來的第六次。
  • 王在希:如何看待當前日益嚴峻的臺海形勢
    一旦臺海出現軍事衝突,儘管兩岸都會蒙受不同程度的損失,但對臺灣來講是不可承受之重,美國屆時將坐收漁翁之利。40年前,鄧小平同志提出和平統一的對臺方針,代替之前30年一直堅持的武力解放臺灣的方針。應該說當時提出和平統一的對臺方針是正確的,因為當時臺灣是國民黨執政、蔣經國一人拍板,而且蔣經國在堅持一個中國、主張國家統一立場上與大陸一致。所以在當時提出「爭取國共談判、和平統一中國」,也是有現實可行性的。
  • 解決臺海,時間點!
    二, 若是非要解決臺海問題,時間點也儘量選在西部大雪封山之時 我們大陸可以說是非常希望兩岸和平,原因如上所述,既有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有不願傷及兩岸的慈悲之心。 但很多時候,我們雖以慈悲為懷,但有些人卻非要鬧騰。
  • 離解決臺灣問題最近的一次:1996年臺海飛彈危機
    其實,在1996年的臺海飛彈危機中,是距離解決臺灣問題最近的一次,統一大業可謂近在咫尺,但最終還是無果。臺灣問題:中華民族的統一大業1949年,解放軍跨過長江、解放南京,國民黨政府宣布垮臺,以委員長為首的國民黨集團退守臺灣,這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讓中國人民翻身做主人;那邊國民黨集團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退據臺灣,大陸與臺灣從此兩岸分隔。
  • 臺海問題的幾個要點
    看事物還是要看本質,看問題的實質內容。臺海局勢有幾個實質性要點:一、美國對臺布局1、美國對臺的態度臺灣是美國太平洋島鏈戰略的核心,美國始終將臺灣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不可侵犯。針對美國售臺武器問題,中美雙方不斷交鋒。1982年雙方經過磋商談判發表《中美「八·一七」聯合公報》,就美國向臺灣地區出售武器問題達成的協議。公報中,美國承諾:向臺灣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數量上將不超過美中建交後近幾年的水平,準備逐步減少對臺灣的武器出售,經過一段時間使這個問題得到最後解決。
  • 北平聯合辦事處成立始末
    北平聯合辦事處是北平和平解放後成立的臨時聯合機構它是中國共產黨以和平方式解決北平問題的重要舉措對順利實現北平和平解放及接管1949年1月,在人民解放軍英勇作戰,解放戰爭迅速發展的形勢下,國民黨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接受了和談條件,我方與傅方於19日草籤了《關於北平和平解放問題的協議書》,22日傅作義在《協議書》上簽字,傅軍開始出城,準備接受改編。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鑑於當時的政治形勢和歷史條件,有大量棘手又急待解決的問題,迫切需要一個能夠協調關係、解決問題的臨時性工作機關。
  • 如何解決案例分析出現的問題(必背)
    (傳統、容易)(2)分析原因的訓練:先敘述反應文化衝突的事件,然後提供幾種不同的解釋,討論。(3)提高文化敏感的訓練。(4)改變認知行為。(用得較少,有意識地改變行為模式)(5)體驗型訓練:角色扮演;參加田野作業。(人為製造另一種文化環境,在環境中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6)互動式訓練。
  • 劉國深:《兩岸關係發展模式及其趨勢分析》
    當前的兩岸關係已經形成比較穩定的公權力部門與民間社會分殊發展模式,大陸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方案已經超越了「武統」還是「和統」的非此即彼思維,「漸進治理」已經成為解決臺灣問題性價比最高的方案。未來一段時期兩岸之間的互動模式將是「漸進治理—有限抗爭—深化治理」、直至「一國兩制」臺灣方案的落實。海峽兩岸走向完全統一的過程,也是大陸政府涉臺治理能力走向現代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