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弓與弩、箭與矢的區別是什麼?

2021-02-23 冷兵器研究所

弓的重量輕,拉力要求相對較低,使用靈活,構造簡單,技術含量與製造成本也相對較低,便於大量製造。使用起來,上箭、張弓、瞄準、發射一氣呵成,可以有相對較高的射擊頻率,而且不論馬上馬下都能方便使用,泛用性強。但是殺傷力、穿透力、射程都相對有限。而且,張弓瞄準時,需要維持姿勢,手不能鬆勁兒,這需要良好的臂力與訓練。在顛簸的馬背上進行騎射,則更需要高超的技術,否則難以命中。



兩相比較之下,弩的重量重,構造複雜,技術含量與製造成本比較高,要想大量製造需要有相應的經濟實力和技術實力。使用起來,張弦上弩時的拉力要求比較大、耗時比較長,當然射擊頻率也就不會高了。不如弓箭方便,尤其在馬背上張弦困難。但是殺傷力、穿透力、射程都優於弓箭。而且張弦之後不再需要使力,可以從容地專心瞄準,因此命中率通常更高,要想集中火力打擊目標,亦比使用弓箭來得容易不少。另外,弩的使用也不需要太多訓練,比較便於掌握,至有所謂「朝學而暮成」的說法。事先裝填好的弩,還可以用來應付突發狀況、「先下手為強」,這也是弓不具備的功能。


「弩生於弓,弓生於彈」,《吳越春秋》上所載的這一說法是有道理的。弩與弓原理相同,正是由弓發展演化而來的兵器。通過將黎、獨龍、景頗、苦聰、哈尼等少數民族使用的木弩上的骨質懸刀(即扳機),與在數個仰韶、龍山文化遺址中發現的骨片作比對,考古學家認定這些骨片就是骨質懸刀。也就是說,中國最原始的弩可能早在45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便已誕生。但是,之後相當長的時間裡,由於技術條件極大程度地限制了性能,弩一直只能作為狩獵用具來使用。直到春秋時發明了青銅弩機,才使得弩的性能有了不小的改善、足以作為兵器投入戰爭使用。

青銅弩機是一種轉軸聯動式的裝置,一般包括牙、望山、懸刀、牛、鍵等部分。「牙」為左右對稱兩片,中間容納箭栝(箭尾扣弦的部位),用於卡弩弦;「望山」用於瞄準,與「牙」鑄為一體;「懸刀」就是扳機;「牛」(又稱「鉤心」),用以銷住「懸刀」卡口;「鍵」就是軸銷,用來將各部件合成整個裝置,並固定在弩臂後端的空間裡。


一般認為,弩箭上弦有兩種方法:

一是在張弦裝箭前,用手扳起望山,使牙上升、與弩臂垂直,牛被帶起,牛的下齒卡入懸刀卡口內,弩機進入待機狀態。接著將弩弦張開,扣在牙上。

二是直接拉弦到牙,壓倒牙即自動使鉤心進入懸刀刻口,形成閉鎖待發狀態。

弦上好後,將箭放入弩臂上方的槽內,箭栝在左右兩片牙之間頂在弦上。然後弩手藉助望山、箭簇與目標三點一線瞄準,扳動懸刀,牛脫離懸刀卡口,牙前傾下縮,弦瞬間失去阻力,將頂在其上的箭彈射出去。即便再怎樣強力的強弩,只要扳動弩機,立刻便會發射,正可謂「四兩撥千斤」。

三稜箭簇裝填上弩之後,其中一稜垂直於弩臂,可以起到準星的作用,更方便進行三點一線的瞄準,因此成為弩箭的一種常見形制。根據實際應用的不同,箭矢不光會有截然不同的外觀形制設計,還會有不同的重量與重心設計。比如重箭通常用來破甲;輕箭則可用來射鳥。又比如近戰用箭,重心在前三分之一處;守城用箭,重心則在前五分之二處。



由於張弓與張弩的拉距不可相提並論,箭矢的飛行速度也不同,於是弓和弩所使用的箭矢長度一般也不同,弩箭要相對短一些。但除了一些派特殊用場的軍用箭矢,一般常用的軍用箭矢不論是配弓使用的、還是配弩使用的,在要求殺傷力更高、穿透力更強、中箭後難以拔出處理等方面都是一致的。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作者原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弩比弓先進,但古代高手為啥都喜歡用弓?
    同時,也一直有人很好奇,為什麼古代軍隊還要同時裝備兩種武器呢?不是說弩比弓先進嗎?為什麼沒有取代弓?從結構上來看,東亞地區的弩就是在縱向的弩臂上安一張橫放的弓,弓弦拉開後搭在弩機(類似於後世槍械扳機)上,需要發射時扣動弩機,儲存的機械能瞬間釋放,弩箭發射出去。按《事物紀原》記載,說:「楚琴氏以弓矢之勢不足以威天下,乃橫弓著臂旋機而廓,加之以力,即弩之始。」
  • 弩比弓強力得多,那為什麼古代打仗還有那麼多人愛用弓?
    ▲李陵軍漠北之戰因為卡住弩弦不必費力拉持,弩的拉力可以做的很大,甚至大到遠遠超過弓的地步。最常見的弩一般用手臂就能拉開,威力與弓相當,區別就是弓上下豎立,而弩則是左右橫放,並且多了弩機和望山,即所謂臂張弩。
  • 中國古代機械的軍事用途:弓、弩
    弓、弩《吳越春秋》中有載「弩生於弓,弓生於彈。」彈就是彈弓,是更古老的拋射工具,發射石丸等彈丸,所以原始弓也十分簡單。從《易經》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的記載可看出最處形態的弓無非是將一根木竹彎成弧形,銷尖木竹既為箭。商周時期,弓箭的發展趨於成熟,作戰的箭矢已主要是青銅鏃,弓的樣式也基本具備了後世弓的形制。到春秋戰國,弓的製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藝。
  • 弩比弓好用,為什麼戰場上還是用弓比用弩多?
    不是說弩比弓先進嗎?為什麼沒有取代弓?從結構上來看,東亞地區的弩就是在縱向的弩臂上安一張橫放的弓,弓弦拉開後搭在弩機(類似於後世槍械扳機)上,需要發射時扣動弩機,儲存的機械能瞬間釋放,弩箭發射出去。按《事物紀原》記載,說:「楚琴氏以弓矢之勢不足以威天下,乃橫弓著臂旋機而廓,加之以力,即弩之始。」
  • 床弩?不是所有弩都叫「諸葛弩」
    而對於中國,各遊戲往往會不約而同的選擇「諸葛弩」這一擁有著傳奇色彩的武器。那麼,堪稱中國名片的「諸葛弩」相比其他地區的弩,到底有什麼特色呢?其歷史發展又是如何呢?這種連弩的歷史記載很簡短,「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並且沒流傳下具體的形制。明代時,也有這種連弩的記載,但是這種弩的威力並不大,被認為只有在箭頭塗毒的情況下才能殺傷敵人。
  • 摧城破壘有巨弩——歷代的床弩
    除了破壞敵軍器械之外,床弩也可以用來射殺人員。由於戰場上人員較為密集,床弩雖然無法精確瞄準,但也具備相當的威脅性。後漢書中記載,陳球守零陵時,「弦大木為弓,羽矛為矢,引機發之,遠射千餘步,多所殺傷」。面對零散目標時,指揮官可以採取集中多架床弩的方式來提高準確率,如遼軍大將蕭撻凜便死於宋軍的床弩齊射之下。床弩可以發射單根大箭,也可以發射多根普通箭矢。
  • 冷兵器時代的重型坦克,床弩竟然可以射穿城牆?
    於是,在漫漫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冷兵器多如繁星,繁星有亮有暗,兵器自然有強有弱,人們往往更喜歡強者,那麼,問題來了,你覺得古代最強的冷兵器是什麼呢?這個問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答案,且衡量標準無法制定。但說起古代最強的冷兵器,我想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應該忽略了它,那便是床弩,被譽為冷兵器時代的重型坦克。
  • 古代黑科技(第16期)|超級武器之中華神弩英雄榜
    上榜理由:秦弩製造的如同現在的自動步槍一樣精密。它既可以延時發射,也可以精確瞄準,和只靠臂力拉弦的弓不同。此外秦代軍事武器採用流水線方式生產。秦朝兵馬俑裡發現的弩和箭顯示製造精度誤差在0.1mm左右,秦朝人把弩分成好幾個部分零件,只教每個人如何製作弩的這個部分。然後進行總裝,提高了效率和速度。在秦皇俑坑曾發現一處特大型號的銅鏃,每支重量達100克。較其它銅鏃一倍。
  • 宋朝有一種弩,射程遠且威力巨大,後來卻銷聲匿跡了!
    在這些兵器中,弩就是一種最典型也是最受歡迎的「殺器」。古人最早使用弩的記載,可追溯至春秋時期。春秋戰國,群雄爭霸,很多軍隊都已經普遍裝備用銅製作的弩箭。《墨子》記載:「連弩之車,使用轆轤上弦,箭矢長十尺。」《後漢書》中也有記載:「弦大木為弓,羽矛為矢,引機發之,遠射千餘步,多所殺傷」。
  • 冷兵器時代的霸王:古今中外的弩
    匈奴人偶然繳獲了一把弩後,弩弓和弩臂都能輕易仿製,唯獨弩機因其工藝極為精細而無法用原始冶煉技術製造出來,因而無法普及(當然遊牧民族對他們配備的複合內彎弓的威力還是比較自信的,否則他們無論如何也要造出一把弩來)。
  • 唐代陌刀、宋代三弓床弩、元代「回回炮」,誰才是冷兵器之王?
    冷兵器時代最強的遠射兵器,當屬中國宋代軍隊裝備的三弓床弩。這種弩發射的鑿子箭,射程超過1500米,是火炮產生前冷兵器的射程之最。發射鑿子箭的能量,由三把強弓共同提供;這三把弓,安裝在一個叫「床」的基座上,因而這種武器的名字,就叫「三弓床弩」!公元1131年的宋金和尚原之戰,宋將吳玠率領的宋軍,利用三弓床弩對付金將兀朮的鐵甲騎兵,殺得金軍屍橫遍野,取得了宋對金之戰中少有的大捷。三弓床弩發射的箭,能在1000米開外,將身穿重甲的金軍騎兵射個對穿,其威力極為恐怖。
  • 弩(crossbow)
    最近看到有好幾位老師在搭建弩(crossbow)於是就找了一些關於弩的資料。
  • 冷知識諸葛弩到底長什麼樣,跟諸葛亮有關係嗎?
    這是一種連發弩,通過將張弦、觸發等功能匯聚到一個大型扳機上,來實現連續發射。中國歷史上的所謂「連弩」絕大多數分屬兩類:一類是發射系有繩索、可以回收的箭矢的「連弩」;一類是同時可發射數支箭矢的「連弩」。裴松之(公元372年~公元451年)曾引《魏氏春秋》注《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說諸葛亮(公元181年~公元234年)「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
  • 羅馬軍團攻城靠什麼武器?弩炮、拋石機、機弩等神器究竟有多恐怖
    在馬賽裡努斯的記載中,羅馬的軍用機械分為重型機械武器和輕型機械武器,重型分為「弩炮、拋石機、攻城槌、活動攻城塔」,輕型則分為機動輕弩炮和單兵機弩。(一)弩炮弩炮自希臘時期起就被廣泛用於戰場,弩炮作為一種威力巨大的遠程射擊武器,主要發射重箭或者石彈。弩炮的原理,馬賽裡努斯做了詳盡的描述。
  • 【北朝閒聊】從弩炮到滑輪弓,聊聊冷兵器時代的東西方弓弩那些事兒
    複合弓的優勢就是初速高,在低速區和杉木弓自然是沒區別的。以神臂弓射程240步,三弓床子弩射程1000步為條件,射程4倍,初速粗略可以認為是2倍,那麼大小懸殊的這兩個弓的初速是基本相等的。在拉距不變的情況下,加大弓力,必然需要加大材料的量,如果加厚,可能會造成性能下降,加寬估計影響小,馬黃弩的造型,可能就是這個需要造成的。
  • 中國弩,曾經是殺傷力十足的冷兵器之王,但後來…… 推敲迷
    用於攻守城的床弩在北宋也高度發達。床弩的出現不晚於東漢,北宋的重型床弩發展到由三張複合弓組合在床架上,號稱「三弓八牛床子弩」,絞軸張弦就需要100人以上,所射之箭巨大如標槍,射程可達1500米以上,這是冷兵器時代最遠的射程記錄。除了發射單支的巨箭,床子弩也可一次發射數十支箭,世人謂之「寒鴉箭」。
  • 矮個日本人的弓為何那麼長?威力很大嗎?中國名將的記載讓人心痛
    至中世紀,我國分別發展出雙機弩、如意弩、射虎弩和雙機貫鳧神弩等四種弓,箭有多達41種;西方出現「十字弓」,以木質杆、金屬鏃為箭,具有較強的殺傷力;日本則有「和弓」,其長度為世界之最,短程殺傷力非常強。其中,「和弓」帶來的影響最大,在與日多次的交戰裡,許多人都吃到「和弓」帶來的苦,我就名將就進行實名點評。那麼,「和弓」到底有多厲害呢?
  • 古代箭多厲害?一種貫穿二甲兵一種射中則死,一種中箭活不過三年
    箭,又叫矢,是古代一種遠射兵器,以弓弩發射。箭的殺傷力在於箭頭,箭頭因形狀不同,殺傷力也不同。古代箭頭種類繁多,有的殺傷力讓人難以想像。
  • 古代打仗弩兵才是最慘兵種?有錢也不給你披甲,披了也是減配版
    如果不是財力和缺鐵,宋軍的弩兵缺乏防護,那就是作戰習慣問題了。我們都知道宋朝軍隊非常依賴弩,冷研有文章也提過,宋軍因為依賴弩導致不少弩手都不會用弓了。尤其南宋在退守江淮地區之後,因為江淮地區本身就是以弩手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