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比弓好用,為什麼戰場上還是用弓比用弩多?

2021-02-15 循跡曉講

弓和弩是古代冷兵器戰場上最常見的兩種遠程投射武器,在大多數時候,弓弩往往並稱。

同時,也一直有人很好奇,為什麼古代軍隊還要同時裝備兩種武器呢?不是說弩比弓先進嗎?為什麼沒有取代弓?

從結構上來看,東亞地區的弩就是在縱向的弩臂上安一張橫放的弓,弓弦拉開後搭在弩機(類似於後世槍械扳機)上,需要發射時扣動弩機,儲存的機械能瞬間釋放,弩箭發射出去。

按《事物紀原》記載,說:「楚琴氏以弓矢之勢不足以威天下,乃橫弓著臂旋機而廓,加之以力,即弩之始。」

弩的結構

先來說說弩的優點,首先張弩待發時可以不用像弓那樣用力拉著,而且弩身上有種叫望山的輔助瞄準設備,射擊精度能夠得到基本保障(用弓射擊也有很多瞄準方法,但方法繁多且不易掌握,不如望山直觀),因此十分適合伏擊戰,尤其是大規模伏擊。

弩的部件分解

弩張開後不必費力保持,可以託在手中從容瞄準,因此能夠做到很多張弩聽從號令一起發射。

弓無法長期儲存機械能,在戰場上一般射速很快,基本上是即拉即射,用來伏擊也不是不可以,但張弓待發時間不能過長,如果張弓太久導致手臂疲勞,射擊精度也會受到影響。

馬陵之戰

在實戰中,萬弩齊射的威力奇大,可以瞬間令敵軍蒙受十分慘重的傷亡。「齊軍萬弩俱發,魏軍大亂相失。」(《史記·孫臏傳》)「(李)陵搏戰攻之,千弩俱發,應弦而倒。虜還走上山,漢軍追擊,殺數千人。」(《漢書·李陵傳》)「王有神弩,一發殺越軍萬人,趙佗乃與之和。」(《舊唐書·志·第二十一》 )「寨中發萬弩射之,流矢蔽日,契丹人馬死傷塞路」(《資治通鑑》)

李陵軍漠北之戰

因為卡住弩弦不必費力拉持,弩的拉力可以做的很大,甚至大到遠遠超過弓的地步。最常見的弩一般用手臂就能拉開,威力與弓相當,區別就是弓上下豎立,而弩則是左右橫放,並且多了弩機和望山,即所謂臂張弩。

臂張弩之上是蹶張弩和腰張弩,蹶張弩在拉弦的時候藉助蹬力,腰張弩則多了腰鉤的設計,整個人坐在地上,用腰力和雙腳蹬力上弦,威力自然要比前者要大得多。

蹶張弩

腰張弩

歷史上出現過的單兵弩除了上述的幾種之外,還有歐洲中世紀的槓桿弩、絞盤弩等。槓桿弩以槓桿拉動弩弦,再掛到弩機上。這種弩射程較短,但上箭速度快,熟練弩手上一剪只需幾秒鐘,可用於速射。

絞盤弩射速則要慢得多,這種弩的很多弩臂甚至是鋼製,靠臂力根本無法直接拉開,因此弩臂後部裝了個絞盤,裝填的時候轉動絞盤上弩。作為對超慢射速的補償。

槓槓弩

絞盤弩

弩本質上是一種精密的機械裝置,除了往威力大射程遠方面發展外,還可以往射速快方面發展,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諸葛弩。「(諸葛亮)又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漢末馬均又對其進行改進,可一次發射五十支弩箭,「言作之可令加五倍」,重量也大大減輕,不過這種一次性發射全部弩箭的弩後來失傳了。

今人復原的「諸葛弩」

到了,明朝還有種可以連續發射的連弩,兩種弩功能和結構完全不同,但在《武備志》中被附會成了「諸葛連弩」,後來清人又將其改進為「彈弩」(民間稱為「匣箭」)。

當代有人將這種弩復原了出來。這種弩有個裝滿弩箭的木匣,用一根木桿連續推動木匣,就可以連續上弦連續發射弩箭了,不過威力實在拿不出手,射程還不到十米,若論有效殺傷距離,恐怕只有面對面才能將人射死。

神臂弓

如果把弩和槍械做比較(在軍事發展史上,早期火槍在功能和戰術特點上與弩很像,可以視作弩的升級替代品),手持連弩相當於微型衝鋒鎗、槓桿弩相當於溫徹斯特槓桿步槍的話,那北宋的神臂弓(弩)就是巴雷特重狙。

神臂弓堪稱宋軍頭號利器,就連敵人也讚譽有加:「吾昔南徵,目見宋用軍器,大妙者不過神臂弓,次者重斧,外無所畏。」(完顏宗弼《遺行府四帥書》)

床子弩

神臂弓「蓋弩類也。以檿為身,檀為弰,鐵為登子槍頭,銅為馬面牙發,麻繩扎絲為弦。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長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長數寸,射三百四十餘步,入榆木半笴。」《宋史·兵志》

這種弩威力巨大,單憑臂力肯定拉不開,上弦方法類似於腰張弩。比神臂弓威力更大的就是床子弩了。床子弩是將三張硬弓固定在木架上,上弦時用絞軸慢慢拉動(槓桿原理),因為弩機太沉,擊發時須用鐵錘猛敲,足見其威力。宋軍正是用這種弩狙殺了遼國大將蕭達凜,改變了歷史進程。

古羅馬扭力弩炮

無獨有偶,古代西方也有類似床子弩的重型弩炮,而且也取得過狙殺敵將的戰果:「匈尼特人王子想在波斯王沙普爾面前邀功,他壯著膽子帶兵攻向阿米達城,一名羅馬射手則一直在瞄準他,他剛進入弩炮射程,就被弩箭正中胸口,盔甲胸膛一併貫穿,當場斃命。」

不過其工作原理,是使用扭力而不是弓臂的彈力:「把一支大箭放入木樑的箭槽中……轉動旋杆將弩炮的弦拉滿……弩炮的全部力量來源於扭力。」(馬賽裡努斯《歷史》)

英格蘭長弓手

除了可以無限往上加拉力外,與弓相比,弩操作簡單上手快。把一個新兵訓練成能上戰場的合格弩手,只需個把星期就夠了,如果訓練幾個月,就可以成為精銳射手。

而合格的弓手則需要長年累月的練習,據記載一個優秀的英格蘭長弓手需要十年以上的練習,甚至練到脊椎變形。

熱那亞弩手

從愛德華一世開始,弓術被列為義務教育。每個肢體健全的英國壯年男子,在周日做完彌撒後都要集中到教堂附近的校場練習弓術,否則會被課以罰款,正是全民習射保證了英格蘭隨時擁有一大批精銳的長弓手。同樣的道理,東方遊牧民族「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

其他國家就算擁有和英國一樣多的長弓,也培養不出相同數量的長弓手。為了彌補這個差距,他們只能使用所需訓練時間相對短得多的弩。

在中國,最晚到宋朝,弩手弓手就分開了,甚至出現了弩手不會用弓射箭的情況,這也說明了弓比弩上手難得多。

古人練習射箭

既然弩有這麼多優點,那麼為什麼不僅沒有取代弓,甚至在裝備數量上一直處於下風呢?

最關鍵的原因是弩射速慢,而且和弓相比慢的不是一點半點。一名合格的長弓手每分鐘可以進行十二次精準射擊,亂箭齊發時可以高達十五次,而一隻輕弩每分鐘只能發射四次,絞盤鋼弩只能發射一次。

東方的弩射速也許要快一些,但在任何情況下,相同級別的弩射速都比弓差著一大截。

戰鬥中的英格蘭長弓手

而且為了追求近距離的破甲能力,弩箭往往比弓箭要粗壯,遠程射擊不如弓箭穩定。(當然,不絕對,比如秦弩箭就很長)其本身又受到製造成本所限 ,不可能像弓那麼普及。

弩手「三段擊」

第三個因素就是戰場上弓可以拋射,數排弓手可以站成密集隊形齊射,箭支從前面隊友頭上飛過,絲毫不必擔心會傷到自己人。

弩的拋射性能就差很多,雖然,宋代也有「次最強弓,次強弩,跪膝以俟;次神臂弓」,把強弩布置在弓箭後排的疊陣法,但弩這種武器所追求的以及戰術意義還是以直射破甲為主。

克雷西戰役

綜合比較而言,弩和早期火器特點很像:近距離射擊威力大,方便瞄準,訓練時間短,但射速太慢,製造成本高,因為拋射效果不佳,戰鬥隊形受到嚴格限制。

所以弓在戰爭中一直唱主角。儘管如此,弩的作用弓也一直無法取代。不差錢又想快速成軍的,一般會選擇弩;技術落後卻人人善射的,多半會選擇弓。

在實戰中兩種武器也各有特點、相互補充,不存在誰優誰劣,是否發揮最大效果取決於指揮官的靈活運用。

相關焦點

  • 弩比弓先進,但古代高手為啥都喜歡用弓?
    同時,也一直有人很好奇,為什麼古代軍隊還要同時裝備兩種武器呢?不是說弩比弓先進嗎?為什麼沒有取代弓?從結構上來看,東亞地區的弩就是在縱向的弩臂上安一張橫放的弓,弓弦拉開後搭在弩機(類似於後世槍械扳機)上,需要發射時扣動弩機,儲存的機械能瞬間釋放,弩箭發射出去。按《事物紀原》記載,說:「楚琴氏以弓矢之勢不足以威天下,乃橫弓著臂旋機而廓,加之以力,即弩之始。」
  • 弩比弓強力得多,那為什麼古代打仗還有那麼多人愛用弓?
    編者按:弓和弩是古代冷兵器戰場上最常見的兩種遠程投射武器,在大多數時候,弓弩往往並稱。同時,也一直有人很好奇,為什麼古代軍隊還要同時裝備兩種武器呢?不是說弩比弓先進嗎?為什麼沒有取代弓?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長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長數寸,射三百四十餘步,入榆木半笴。」《宋史·兵志》這種弩威力巨大,單憑臂力肯定拉不開,上弦方法類似於腰張弩。比神臂弓威力更大的就是床子弩了。床子弩是將三張硬弓固定在木架上,上弦時用絞軸慢慢拉動(槓桿原理),因為弩機太沉,擊發時須用鐵錘猛敲,足見其威力。宋軍正是用這種弩狙殺了遼國大將蕭達凜,改變了歷史進程。
  • 中國古代機械的軍事用途:弓、弩
    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幹也者,以為遠也;角也者,以為疾也;筋也者,以為深也;膠也者,以為和也;絲也者,以為固也;漆也者,以為受霜露也;凡取於之道七:柘為上,……」故古代士人多以得良弓寶劍為珍品。當然正因為良弓所獲不易,多為成批製造,各項工作交替進行,主要是國家行為。
  • 兵器譜|如果需要末日生存,什麼樣的弓箭類型才是你的最佳用弓?
    隨著時間的推移,弓變得越來越長,也越來越重,但射程也輕易超過100碼。反曲弓---這種弓在兩端長度延伸,大大增加了力量、射程、速度和準確性。為了增加力量,一般用層壓板固定。將現代材料應用於經典武器,並表現出色的,就就是現代反曲弓,這些弓比他們的老前輩更堅固,更輕,更快也更安全。
  • 冷知識弓與弩、箭與矢的區別是什麼?
    另外,弩的使用也不需要太多訓練,比較便於掌握,至有所謂「朝學而暮成」的說法。事先裝填好的弩,還可以用來應付突發狀況、「先下手為強」,這也是弓不具備的功能。「弩生於弓,弓生於彈」,《吳越春秋》上所載的這一說法是有道理的。弩與弓原理相同,正是由弓發展演化而來的兵器。
  • 床弩?不是所有弩都叫「諸葛弩」
    在《墨子》中,明確記載了「兩軸三輪」的「連弩之車」,這種弩車所用的箭矢長達十尺(230釐米左右),必是床弩無疑。▲弩兵陣列床弩的形制可以理解為單兵弩的放大版,也可以分為弓、弩臂、弩機三大部分,曾經在南京考古發現的一些長達39釐米的大型弩機,除了尺寸極大外與一般的弩機並無差別,推測便是用於床弩的。
  • 1把弩能買20支95步槍,現在了解放軍為什麼還要裝備弩?
    都0202年了,為什麼還要用弩 弩是一種裝有臂的弓,主要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機等部分組成。▲現代復原的連發弩古代用弩最出名的是秦軍,使用的弩達到十幾種,上了戰場,對方還未列陣完畢秦軍就靠張弩的超遠射程一陣箭雨潑過去,豈有不勝之理?
  • 1把弩能買20支95步槍,現在了解放軍為什麼還要裝備弩?|輕武專欄
    都0202年了,為什麼還要用弩 弩是一種裝有臂的弓,主要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機等部分組成。▲現代復原的連發弩古代用弩最出名的是秦軍,使用的弩達到十幾種,上了戰場,對方還未列陣完畢秦軍就靠張弩的超遠射程一陣箭雨潑過去,豈有不勝之理?
  • 摧城破壘有巨弩——歷代的床弩
    《宋書·武帝紀》中記載,劉裕的軍隊曾經裝備過「萬鈞神弩」,發射出的箭矢可以摧毀水面上的船艦。除了破壞敵軍器械之外,床弩也可以用來射殺人員。由於戰場上人員較為密集,床弩雖然無法精確瞄準,但也具備相當的威脅性。後漢書中記載,陳球守零陵時,「弦大木為弓,羽矛為矢,引機發之,遠射千餘步,多所殺傷」。
  • 弩(crossbow)
    最近看到有好幾位老師在搭建弩(crossbow)於是就找了一些關於弩的資料。
  • 十字弩,諸葛連發弩結構圖
    弩也被稱作
  • 冷兵器時代的霸王:古今中外的弩
    弩的一個關鍵部位是弩機,這是決定這隻弩僅僅是模型還是具有令人恐懼的殺傷力的武器的構件。弩機由三個做工精巧的青銅零件拼裝而成,如下圖所示。持弩者用手指向後勾懸刀,穩定懸刀的鉤心下推,弩弦脫牙後回彈將箭矢推出。
  • 神臂弩:三手內亞武器成為大宋的鎮軍之寶
    作為世界上最早使用弩的地區,東亞大陸的軍隊為何需要從「蠻夷」手中進口自己的強項?然而在事實上,弩這種武器的幾個劣勢,讓其很難將更古老的弓箭,淘汰出戰場。於是,西歐的工匠在弩機上安裝了金屬或繩子做的腳踏環。幫助弩手在上弦時,可以腳踩地面,幫助發力。後來,當弩的威力伴隨盔甲進步而在此提升。西歐工匠甚至開始用機械齒輪裝置,幫助弩手們順利填裝。腳踏環才逐步在歐洲的弩機上消失。
  • 弩在歐洲是什麼樣的?漫談歐洲手持弩及其戰例、戰術
    在古代歐洲戰場上,交戰雙方除了使用各種近身格鬥的刀槍劍戟之外,還使用諸多攻擊較遠距離目標的冷兵器。這些冷兵器可分為投擲型、彈射型兩大類。投擲型兵器主要包括長矛、投擲斧及飛鏢等可用手臂拋投的兵器,彈射型兵器主要包括弓、弩、弩炮及投石機等藉助外力彈射的兵器。在彈射型兵器中,弓、弩由單人手持使用,屬於輕型兵器;而弩炮、投石機由多人操作使用,屬於重型兵器。      本文在此呈示歐洲手持弩。
  • 中華古代發明:弩和投石機
    前幾節課我給大家講到了在科學、經濟領域對世界產生很大影響的古代發明,這節課,我們要來說說在軍事領域的兩個很有意思的發明——弩和投石機。弩字下面是個弓,它實際上就是從弓發展而來的,是一種裝著託柄和釋放裝置的弓,由弓、弩臂和弩機三部分組成,使用機械的力量來射箭。弩就像我們現在的槍一樣,是一種遠程射擊武器,而弩機,就好像手槍上的扳機一樣。
  • 三國時期的英雄們都用的啥兵器?|戰場
    三國時期武將大多擅長弓射,早期董卓便是「雙帶兩鞬,左右馳射」的一大狠人,至於像呂布一般「便弓馬,膂力過人」,那就更多得數不清。 然而弓箭在作戰中卻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它只能由人力射出,然而人力畢竟是有限的,況且它只能射殺人馬,卻無法破壞敵人的防禦設施。 這時候弩便登上了戰爭的舞臺,弩與弓機理相同,可以說是具有「延時結構」的弓。
  • 中國傳到西方的弩為何像火藥一樣被歐洲人反超?
    首先呢,「弩」用英語說叫做「crossbow」,是cross和bow的合成詞,「bow」的意思就是「弓」,「cross」的意思就是「交叉的」。中世紀的英文著作裡,「十字架」就有用「cross」來指代的。在歐洲,由於弩和傳統弓箭的使用方式差異太多。為了區分普通的拉弦弓跟機弦弓的區別,就把純手動的弓稱為「bow」,把半自動的弓稱之為「crossbow」。
  • 古代黑科技(第16期)|超級武器之中華神弩英雄榜
    今天我們特別匯集歷史上幾種著名的弩,來開個群英會,貼個英雄榜,看看是哪家最具威風凜凜,哪家最是戰功顯赫。上榜理由:連弩車見於《墨子•備高臨》。戰國時間的連弩車是一種置於城牆上可同時放出的大弩箭六十支,小弩箭無數的大型機械裝連弩車置,需十個人駕駛。最為巧妙的是長為十尺的弩箭的箭尾用繩子系住,射出後能用轆轤迅速捲起收回。該弩屬於弩炮的一種,置於車上可進可退。據說命中處牆倒城摧,勢不可擋。
  • 宋朝有一種弩,射程遠且威力巨大,後來卻銷聲匿跡了!
    在這些兵器中,弩就是一種最典型也是最受歡迎的「殺器」。古人最早使用弩的記載,可追溯至春秋時期。春秋戰國,群雄爭霸,很多軍隊都已經普遍裝備用銅製作的弩箭。《墨子》記載:「連弩之車,使用轆轤上弦,箭矢長十尺。」《後漢書》中也有記載:「弦大木為弓,羽矛為矢,引機發之,遠射千餘步,多所殺傷」。
  • 唐代陌刀、宋代三弓床弩、元代「回回炮」,誰才是冷兵器之王?
    冷兵器時代最強的遠射兵器,當屬中國宋代軍隊裝備的三弓床弩。這種弩發射的鑿子箭,射程超過1500米,是火炮產生前冷兵器的射程之最。發射鑿子箭的能量,由三把強弓共同提供;這三把弓,安裝在一個叫「床」的基座上,因而這種武器的名字,就叫「三弓床弩」!公元1131年的宋金和尚原之戰,宋將吳玠率領的宋軍,利用三弓床弩對付金將兀朮的鐵甲騎兵,殺得金軍屍橫遍野,取得了宋對金之戰中少有的大捷。三弓床弩發射的箭,能在1000米開外,將身穿重甲的金軍騎兵射個對穿,其威力極為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