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全球恐怖主義資料庫(GTD)

2022-01-14 丁爸 情報分析師的工具箱
GTD概述

全球恐怖主義資料庫(GTD)是一個開源資料庫,(官網地址:https://www.start.umd.edu/gtd/)包括1970年至2017年全球恐怖主義事件的信息(計劃在未來進行額外的年度更新)。與許多其他事件資料庫不同,GTD包括在此期間發生的國內以及跨國和國際恐怖事件的系統數據,現在包括超過180,000個案例。對於每次GTD事件,都可以獲得有關事件發生的日期和地點,使用的武器和目標的性質,傷亡人數以及 - 如果可識別 - 負責的團體或個人的信息。

全球恐怖主義資料庫中包含的統計信息基於各種開放媒體來源的報告。除非我們確定信息來源可靠,否則信息不會添加到GTD中。除了GTD條目中提供的內容之外,用戶不應推斷任何其他行動或結果,具體而言,用戶不應推斷與特定事件相關的個人已被審判並被判定犯有恐怖主義或任何其他刑事犯罪。如果有關於事件的新文檔可用,則可以根據需要和相應修改條目。

國家恐怖主義和反恐問題研究聯合會(START)通過這個在線界面提供GTD,以增加對恐怖主義暴力的理解,使其更容易被研究和擊敗。

GTD的特徵

包含超過180,000次恐怖襲擊的信息

目前是世界上最全面的非機密恐怖襲擊資料庫

包括自1970年以來有關88,000多起爆炸案,19,000起暗殺事件和11,000起綁架事件的信息

包括每個案例至少45個變量的信息,最近的事件包括超過120個變量的信息

僅審查了1998年至2017年收集的事故數據,審查了4,000,000多條新聞文章和25,000個新聞來源

GTD的歷史

全球恐怖主義資料庫(或GTD)始於2001年,當時馬裡蘭大學的研究人員獲得了Pinkerton全球情報服務(PGIS)最初收集的大型資料庫。

從1970年到1997年,PGIS培訓了研究人員 - 主要是退休的空軍人員 - 從有線服務,政府報告和主要國際報紙中識別和記錄恐怖事件,以便評估其客戶的恐怖主義風險。在國家司法研究所的資助下,馬裡蘭州團隊於2005年12月完成了對原始Pinkerton數據的數位化處理,並在可能的情況下進行了更正和添加其他信息。PGIS在辦公室搬遷中丟失了1993年的數據,這些數據從未完全恢復。

2006年4月,與恐怖主義和情報研究中心(CETIS)合作的國家恐怖主義和反恐問題研究聯合會(START)獲得了國土安全部(DHS)人事司的額外資金將GTD擴展到1997年以後。這項工作與原始集合不同,因為CETIS分析師必須搜索檔案來源以記錄攻擊,而不是記錄發生的事件。一些早期的媒體來源根本無法獲得,無疑減少了自1997年以來確定的攻擊總數。此外,1997年後開始的案件的努力使用了略微修改的恐怖主義定義,

截至2008年8月,已完成2007年發生事件的數據收集。2008年秋季,GTD團隊將新制定的納入標準應用於早期的GTD數據,以形成關於恐怖襲擊的單一信息來源,涵蓋整個時期1970年至2007年(參見數據收集和方法論的「綜合」部分)。

2008年春季,紐哈芬大學暴力團體研究所(ISVG)的分析師開始收集包含在GTD中的數據。ISVG的收集工作於2012年春季結束,其中包括2008年4月至2011年10月期間發生的恐怖襲擊數據。馬裡蘭大學START的研究助理將這些數據整合到資料庫中,同時繼續改進早期數據。START的GTD工作人員定期審查各種來源,以確定其他案例和有關先前確定的案例的其他信息,以幫助確保GTD在其整個時間跨度內儘可能全面和準確。這些收集工作的數據也已集成到當前版本的GTD中。有關這些收集工作的其他信息可以在代碼簿中找到(請參閱dbsource欄位)。從2011年11月發生的攻擊開始,所有正在進行的GTD數據收集工作都由馬裡蘭大學的START工作人員進行。

自從2012年春季將正在進行的GTD收集工作轉移到馬裡蘭大學以來,START工作人員對用於編譯資料庫的方法進行了重大改進。這些改進包括使用大量擴展和更多樣化的新聞媒體來源來識別和編碼GTD中包含的事件; 使用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掘技術來識別包含恐怖襲擊信息的新聞文章; 開發和利用專有的數據管理系統(DMS)來編譯資料庫。有關這些改進的更多信息可以在GTD代碼簿和本 START討論點中找到數據收集和編碼方法學進步的益處和缺點:來自全球恐怖主義資料庫(GTD)的見解。由於這些改進,2011年和2012年數據之間的直接比較可能誇大了這一時期全球總攻擊和死亡人數的增加。

總而言之,全球恐怖主義資料庫彙編了1970年至今的不同數據收集工作。從1970年到1997年,數據主要是由PGIS使用廣泛的恐怖主義定義實時記錄的事件構建的。此期間的數據會不斷更新和更正。1998年至2007年的數據主要是回顧性收集的,而最新事件的數據正在實時收集,並有利於更強大的媒體檔案和改進的收集方法。用戶應注意,1997年,2008年和2012年之前和之後的攻擊和傷亡水平的差異可能至少部分地由數據收集的差異來解釋; 研究人員應在對數據建模時調整這些差異。儘管如此,收集數據的標準已經建立並應用於整套案例,以確保遵守廣泛的恐怖主義定義,並允許用戶過濾掉可能不適合其特定分析利益的案件。這些數據現在形成了從1970年到2017年的完整系列 - 除了1993年。

政府代表和感興趣的分析師可以通過「閱讀原文」直接下載數據。

相關焦點

  • 【反恐研究】恐怖主義的整合性治理
    針對恐怖主義的資源動員,國際社會在治理過程中需要加強監管與合作,增加恐怖組織獲得資源的難度,但做到萬無一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針對恐怖主義動員的物質資源,國際社會首先需要加強對武器和資金的監管,這也是當前國際社會在全球恐怖主義治理中集中關注的議題和國際反恐執法的核心。尤其在反恐融資方面,國際社會採取了不少相關措施。
  • Cosmos DB:全球分布式資料庫
    如果將適合該趨勢的需求與計算應該接近數據的理念相結合,那麼傳統的「俗世」資料庫從技術上並不適於應對這種複雜的局面。「佛羅倫斯計劃」是 Microsoft 為應對這種趨勢而提出的一個解決方案,它是由 Dharma Shukla 啟動的。選擇佛羅倫斯為項目名稱的背景是,Shukla 在該城市度假時提交了項目的首個代碼。
  • 全球國家級多源、多尺度、時序遙感影像圖資料庫建設的探討
    按照「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管理機制建設要求,以天、空、低空遙感影像為基礎,開展多尺度(30米、16米、8米、2米和亞米級)、時序(每季度生產一期遙感影像圖、每年四期)遙感影像圖生產和建庫工作,以國家為區域單位,建立「全球國家級多源、多尺度、時序遙感影像圖資料庫」。
  • iCover視界 | 全球恐怖襲擊事件的ARMA模型預測及波動周期分析
    為此,本文以馬裡蘭大學全球恐怖主義資料庫 (GTD)1999—2018 年數據為樣本,首先構建全球恐怖襲擊事件的時間序列ARMA模型,然後開展2019—2020年全球恐怖襲擊事件預測。為此,本文首先以美國馬裡蘭大學全球恐怖主義資料庫(GTD)1999—2018年數據為樣本,將數據取自然對數轉變為平穩序列後,建立時間序列自回歸移動平均模型(ARMA),然後開展對2019—2020年全球恐怖襲擊事件的預測。在此基礎上,利用頻譜濾波(Band—pass)方法對1970—2020年全球恐怖襲擊事件的長期趨勢 和波動周期進行分析,為把握國際恐怖主義活動可能的變化趨勢提供定量參考。
  • 東京審判70周年|全球首個可全文檢索的相關文獻資料庫上線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在今年上線了「東京審判文獻資料庫」,這是全球首個可進行庭審記錄全文檢索的東京審判文獻資源資料庫。澎湃新聞了解到,該資料庫一期內容資源約6000萬字,其中英文版《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記錄》近5萬頁;日文版《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證據文獻》有3萬餘頁;庭審現場、人物等照片約700幅;視頻資料50分鐘。
  • 警惕西方將恐怖主義禍水東引
    蓋達組織與該地區本土恐怖主義的合流使中東地區恐怖主義「動蕩弧」向薩赫勒地區擴展,使其成為新的動蕩地帶並嚴重威脅和損害中國在該地區的海外利益和人員安全並有向中國內地擴散之勢。其次,中東恐怖勢力正在全球蔓延。中東千年的民族、宗教、教派血仇加上一些國家近年的政權顛覆事件以及「世界警察」美國從中東撤軍,使中東恐怖勢力在世界範圍呈現出擴散、壯大、蔓延的趨勢。
  • 美國的國家恐怖主義
    美國的國家恐怖主義,主要由幾類恐怖主義構成:經濟恐怖主義(金融恐怖主義)、技術(學術)恐怖主義、軍事恐怖主義、政治恐怖主義。經濟恐怖主義通過布林頓森林體系構建的全球金融體系,鞏固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再以匯市、股市、房市等絞殺任何一個不聽自己話的國家。
  • 資源 | 中國地形圖資料庫(1885-1945)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個可以在線查看晚清民國時期測繪的中國地形圖的地圖網站——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科學史研究所(MPIWG)的「中國地形圖:地圖資料庫」
  • 恐怖主義的3.0時代
    人們的生活正在重歸正軌,但正如斯裡蘭卡總理維克勒馬辛哈所警告的一樣:我們不能排除伊斯蘭激進分子進一步發動恐襲的可能,「這一危機尚未完全消除,因為這是一個全球性恐怖主義問題」。斯裡蘭卡復活節恐怖襲擊事件,如同一道閃電驚醒了世界——恐怖主義已經蠶食至最讓人想不到的國家和地區。
  • 《人工智慧之圖資料庫》報告重磅發布
    2 圖資料庫的相關技術報告對圖數據模型、圖數據的存儲與管理、面向圖數據的查詢語言等相關技術進行了詳細介紹,還搜集整理了圖資料庫的若干資源並對資料庫的一些基本屬性進行了對比。(1)圖數據模型圖數據模型主要包括資源描述框架(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 RDF)和屬性圖(Property Graph)。(2)圖數據的存儲與管理圖資料庫存儲圖的方式,對存儲效率和查詢效率都至關重要,具體包括鍊表、排序樹、哈希表和NoSQL資料庫。
  • 亞馬遜 CTO:為什麼提供這麼多資料庫產品?因為寶藏就在資料庫中
    讓我們仔細看看每個資料庫的目的: • 關係:關係資料庫是自描述的,因為它使開發人員能夠定義資料庫的架構以及資料庫中行和表之間的關係和約束。開發人員依賴關係資料庫的功能(而不是應用程式代碼)來強制執行架構並保持資料庫中數據的引用完整性。
  • 推特治國與媒體恐怖主義
    我們要看的是為什麼川普從威震全球的「推特治國」,變成了現在舉世側目的「推特治特」。就在昨天,支持川普的美國人在抗議,川普呼籲大家開幹。然後,美國社交媒體平臺全部發聲禁言川普帳號。這是標誌性事件,說明媒體成為幹預政治成敗的關鍵力量,也說明言論自由只是個傳說。
  • 揭秘阿里巴巴的資料庫運維
    阿里巴巴集團擁有超大的資料庫實例規模,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從物理器到容器、從獨佔到混布、從本地盤到存儲計算分離、從集團內到大促雲資源,從開源的 MySQL 到自研分布式資料庫,資料庫運維管控工作不斷地進行自我革新與進化。阿里巴巴資料庫管控中臺發展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有什麼解決辦法?運維工作有哪些革新?
  • 巴黎恐襲,西方的失敗還是恐怖主義的成功
    法國首都巴黎又發生了嚴重的恐怖主義襲擊,這和上次恐怖襲擊相隔不遠。實際上,自從美國「9.11」大規模恐怖主義事件之後,恐怖主義似乎已經成了社會常態。既然是常態,無論是政治人物還是社會似乎一直處於麻木狀態。每次發生這樣的悲劇,政治人物就會象往常那樣,對受害者加以最深情的慰問,對恐怖主義加以最嚴厲的譴責,同時信誓旦旦地宣誓要和恐怖主義鬥爭到底。
  • 9.11事件20周年:「反恐戰爭」已結束,但恐怖主義未終結
    歐巴馬時期,美就發布新的反恐戰略,開始強調本土防禦,反恐資源由外向內傾斜。川普時期,美進一步強化本土反恐。美近年的極右恐怖主義威脅甚至超過伊斯蘭極端主義成為其面臨的最大恐怖主義威脅。6月,美發布打擊國內恐怖主義的國家戰略,極力遏制國內恐患。二是均衡應對全球各地的恐怖主義威脅。美不光面臨來自南亞的恐怖主義威脅,近年來中東、非洲等地的恐怖勢力對美的威脅也逐年增長。
  • 圖資料庫
    圖形資料庫是NoSQL資料庫的一種類型,它應用圖形理論存儲實體之間的關係信息。
  • 「伊斯蘭國」,恐怖主義3.0
    他們是「基地」組織的升級版,將全球恐怖主義帶進了3.0時代。2003年8月19日,一輛載滿爆炸物的貨車衝進了聯合國駐巴格達辦事處,造成22人殉職。圖為爆炸中受傷的伊拉克人從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開始,美國就打著不能讓共產主義佔領伊斯蘭的旗號,利用伊斯蘭世界的反抗精神,扶持了一批「聖戰」組織,主要目標是對抗蘇聯。
  • 面對不同資料庫類型,如何進行資料庫選型
    了解不同資料庫及其屬性的另一個加分原因是,它是面試中的一個常考題!在下文的內容中,我們將會討論兩種主要的資料庫類型:我們將討論不同類型的 NoSQL 資料庫以及何時使用它們。最後,我們還會討論關係型資料庫與 NoSQL 資料庫的優缺點。這篇文章將不會涉及對同類型資料庫的不同產品之間的比較。
  • 美國強力打擊國內恐怖主義
    來源:環球網雖然已經過去近8年,但當年波士頓爆炸案凸顯的美國國內恐怖主義威脅至今不僅並未消除「拜登政府堅決捍衛對美國國內恐怖主義進行深入調查的決定」。據「美國之音」6日報導,自上月初美國發生舉世震驚的國會山騷亂事件後,暴力極端組織問題已經成為美國國內的首要議題。一名匿名白宮高級官員表示,美國政府將在未來三個月內完成對國內恐怖主義規模和影響範圍的初步調查,以決定是否向聯邦執法部門增加人員和資金分配。
  • 【恐怖主義】沈曉晨:後「伊斯蘭國」時期恐怖意識形態蔓延:一個新的討論框架
    「恐怖主義學習」(Terrorist Learning)是理解這一過程的關鍵概念。路易絲·凱特爾(Louise Kettle)在她的研究中指出,正如政府部門和國家武裝部隊一樣,暴力的非國家行為體也在學習,而關鍵在於,它們學習的對象和渠道是多樣的:它們從歷史中學習,從自己的經驗教訓、從本組織中其他中心、單元或網絡,從其他恐怖行為體吸取進一步調整所需要的一切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