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記片]:臺灣空戰大片《筧橋英烈傳》

2021-02-14 傳記片

高志航是抗戰時期中國空軍第一個打下日軍飛機的飛行員。1937年8月14日,在「淞滬戰爭」爆發的第二天,時任國軍第四航空大隊大隊長的高志航從南京直飛杭州筧橋機場,此時接到最新的日軍襲擊的情報,高志剛即刻命令正準備降落的第21、23中隊再次起飛,利用最後一點燃油截擊日機,高志航自己也駕機升空,在隨後的十多分鐘戰鬥中,高志航擊落敵轟炸機一架,這是中國空軍首次擊落日機。高志航的戰友也擊落敵機3架、擊傷一架,中國空軍僅有一架輕傷,這是首次中國空軍對日戰鬥的大勝,為此,當時的國民政府在1939年9月設立8月14日是「中國空軍節」。


空軍英雄高志航(1907年-1937年),吉林通化人

為了再現高志航的英勇事跡和中國空軍的悲壯的戰鬥史,1977年臺灣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拍攝了《筧橋英烈傳》,影片拍攝獲得臺灣「陸海空」三軍的支持,又請了日本特技攝影專家負責空戰場面的拍攝,在當時的情況下,空戰場面拍的逼真激烈,這也是華語電影中為數不多的空戰電影。


《筧橋英烈傳》海報

高志航首次擊落日機只是電影中的一個段落,影片還講述了1937年高志航和他的戰友們其他幾次和日本空軍的激戰,而在這個過程中,戰友沈崇海以撞擊日軍「雲出號」而壯烈犧牲,閻海文墜落日軍陣地拔槍自盡,劉粹剛與敵人同歸於盡,高志航在周家口機場被敵機轟炸壯烈殉國,整部電影場面慘烈、情緒高昂且充滿壯志豪情。


《筧橋英烈傳》劇照

影片展現了高志航對飛行訓練嚴格要求的細節,也表現了針對日軍的戰鬥技巧和方式,對主要人物的刻畫也下了不少功夫。片中被戰友取綽號為「啞巴」的沈崇海在戰鬥前以抱有必死的信念,戰友閻海文說「你這個啞巴,平時隊長問話都要我替你回答,我要是翹了的話,看你怎麼辦?」沈崇海回答「我有辦法--我比你先翹」,觀眾看到此不禁笑了出來,可是在笑中卻能感覺到強烈的悲壯之情,這也是中國戰爭片中不多的幽默場面。由此可見,《筧橋英烈傳》在注重大的戰爭場面的同時也不忘電影表現的需要,講情節,講人物,講情境。這部電影因為塑造了中國空軍前僕後繼、視死如歸的形象,給人以強烈的震撼,所以與《英烈千秋》、《八百壯士》、《梅花》並成為臺灣的四大抗戰影片。影片上映後,在臺灣引起轟動,同時取得很好的票房成績,也獲得6項金馬獎大獎。

《筧橋英烈傳》劇照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也對戰爭大片的製作做出了有益的嘗試。片中空戰鏡頭有350個,限於當時的製作條件,又沒有計算機特技技術,所以採用了很多飛機模型來拍攝。在拍攝時,加上噴霧、乾冰等製造雲層效果以假亂真,據說還清了美國二戰電影《虎!虎!虎!》的製作團隊做顧問,花了6個月的時間才拍出比較逼真的空戰效果。但是這些特技畢竟不能和當下的特技製作相提並論,今天看起來,還是比較假,就像我們看大陸導演馮小寧拍的《甲午海戰》、《超強颱風》中的特技一樣。


《筧橋英烈傳》劇照

本片拍攝周期為3年,耗資數千萬臺幣,除定製符合當時的便服之外,還訂做上千套抗戰時期的國民黨飛行服、陸軍制服,以及日軍飛行服、海軍、陸軍制服。「國防部」參謀部還播出「專項資金」改造了一艘大軍艦,作為日軍「雲出號」的道具;製造了上百架螺旋槳飛機,包括E16、震克3,以及改裝了幾十架戰鬥機作為日本的96戰鬥轟炸機。其他像戰士、車輛、彈藥武器的支持難以數計,空戰、海戰、陸戰同時出現在電影中,所以,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臺灣「主旋律」戰爭大片,完全可以和日後大陸拍攝的《大決戰》、《太行山上》等相媲美。


《筧橋英烈傳》劇照

本片的製作團隊並非名流,導演張曾澤原是李翰祥的助手,後入「邵氏」當導演,曾獲金馬獎最佳導演獎;主演梁修身(飾演高志航)也不是很出名的演員,其他配角也不是大腕級的演員,所以說本片也是一幫默默無聞的電影人眾志成城、齊心協力完成的一部佳作。


《筧橋英烈傳》海報

《臺灣空軍軍歌》

簡樸詞

劉雪庵曲

凌雲御風去,報國把志伸,遨遊崑崙上空,俯瞰太平洋濱,

看五嶽三江雄關要塞,美麗的錦繡河山,輝映著無敵機群。

緬懷先烈莫辜負創業艱辛,發揚光大尤賴我空軍軍人!

同志們努力努力,矢勇矢勤,國祚皇皇萬世榮。

盡瘁為空軍,報國把志伸,那怕風霜雨露,只信雙手萬能,

看鐵翼蔽空馬達齊鳴,美麗的錦繡河山,輝映著無敵機群。

我們要使技術發明日日新,我們要用血汗永固中華魂。

同志們努力努力,同德同心,國祚皇皇萬世榮。

(圖片來自網絡)

通告

由於公眾號討論群已滿100人,無法通過掃描二維碼自動加入,需要加入本討論群的朋友可先加本人微信,由本人邀請加入討論群,本人微信號sunhaifan20060908,歡迎大家!


長按、掃二維碼、加關注

相關焦點

  • 雛鷹飛將——杭州筧橋空戰八十周年紀念展
    而是因為中國空軍,當年面對的是,堪稱世界頂級的日本空軍,打的是實力相差到最懸殊、上天就預約死亡的仗。然而就在一場場看似絕望的戰鬥裡,弱小的中國空軍,曾經被擊落,曾經被打敗,但以戰至流血凝肘而不退的熱血氣概,成為悲愴交織的八年抗戰史上,最為鐵骨錚錚的強音。正值8·14空軍首戰告捷八十周年之際,雛鷹飛將——杭州筧橋空戰八十周年紀念展,推薦給大家,很值得學習。
  • 筧橋空戰80年 英雄風採依然
    1937年8月14日,日本「鹿屋」航空隊18架飛機入侵我國領空,義憤填膺的中國空軍起飛迎戰。下午3時30分左右,中日首次大空戰在杭州筧橋上空展開。中國空軍第4大隊大隊長高志航駕機直衝雲霞,他沉著冷靜,盯上一架敵機死死咬住不放,先是僅用十幾發子彈就打死了一名敵機射手,然後緊跟敵機機尾,瞄準,按下射擊鈕,打中敵機右翼油箱,「轟」的一聲爆炸後,日軍這架轟炸機變成了一團火焰,拖著黑煙墜入了錢塘江畔。
  • 《筧橋空戰》正式出版
  • 83年前杭州筧橋這場空戰,震驚了全世界!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中國國民政府空軍發布對日作戰第一號令,急調駐河南信陽、周家口和許昌的第二、第四和第九航空大隊至安徽廣德、浙江筧橋和曹娥機場參戰。8月14日早晨7時,中央航校飛行教官組成的中國空軍暫編大隊35中隊從杭州筧橋起飛,襲擊了設在上海的日軍軍械庫。
  • 欣賞 丨《筧橋雄鷹——1937杭州「八·一四」空戰》
    中國空軍無一傷亡,擊落日軍轟炸機3架,擊傷日軍轟炸機1架,給日軍以沉重打擊,增強了戰勝侵略者的信心,史稱「八一四空戰」又稱「筧橋空戰」。浙江省「百年追夢」重大美術精品工程創作將此作為30個選題之一,由國家一級美術師,浙江畫院專職畫師、院長助理陳虹創作的《筧橋雄鷹——1937杭州「八·一四」空戰》,藝術地再現了80年前盪氣迴腸的歷史片段。敬請欣賞。
  • 「筧橋精神」背後 | 揭秘中日「八一四」空戰
    作為全面抗戰爆發後中日兩國空軍的首戰,「八一四」空戰在中國空軍史和杭州城市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國民政府的空軍節由此誕生,中國空軍的「筧橋精神」得以傳頌。不誇張地說,「八一四」堪稱民國航空文化裡最重要的符號。長期以來,中方「6:0」大勝的戰績宣傳,讓這一天發生的歷史實況被深深掩蓋,而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 【紅色記憶】 82年前的杭州筧橋空戰:中國空軍六比零完勝日軍
    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威脅南京,遭到中國守軍的奮勇抵抗。日軍為實現直接威脅中國政府統治腹部地區的目的,派空軍王牌木更津、鹿屋航空隊百餘架飛機連續轟炸江、浙兩省。尤其是作為淞滬前線物資集散地的戰略要地杭州,日軍更是欲除之而後快。
  • 筧橋大捷八十年!
    1937年8月14日9時40分,日本艦隊司令長谷川清要求駐臺北的海軍精銳「鹿屋航空隊」報復中國,所有戰機全部出動,襲擊中國空軍的重要基地杭州筧橋、安徽廣德等地機場,企圖一舉炸毀舊中國空軍的「搖籃」中央航空學校。
  • 橡樹 | 紀念八一四筧橋空戰八十三年:隱痛依然,隱痛深切
    至淞滬會戰期間,日本海軍圍繞日本本土、朝鮮、中國臺灣及日海軍艦隊,已經組建了20餘個基本戰術單位的航空隊。這便是抗戰史上,頻繁可見的日軍以地名冠名的作戰航空隊。當時,日機穿越臺灣海峽,自西向東飛到筧橋上空,受制當時飛行、通訊、氣候條件等等限制,等到趕到杭州上空,日軍集群早已隊形疏散。率先趕到筧橋的日機驕橫輕敵,急於搶功,未及等到同伴整頓隊形,即自行向筧橋基地發起轟炸、急襲。
  • 當年筧橋空戰時,為啥那麼多飛行員來自東北?
    比如說,它和後來發生在杭州的筧橋空戰,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已閱君就和大家共同回憶這段歷史,緬懷那些曾在浙江上空飛翔的「東北鷹」。 他們來自同一個地方 一個月之前,杭州「八·一四」空戰80周年紀念日裡,已閱君在杭州曙光路的浙江圖書館裡見到一位83歲高齡老人,他叫高耀漢,是中國擊落日機第一人高志航烈士的兒子。「杭州是我父親打下第一架日本飛機的地方,感覺很親切。」他當時這麼說。
  • 筧橋醒村39號曾住過中央航空學校教育長,他為國民黨空軍事業盡心竭力,到臺灣後致力於圍棋事業
    8月14日,日寇飛機試圖偷襲我筧橋機場,恰好高志航率領的第四大隊戰機奉命趕到浙江杭州。筧橋上空,中日空軍首次正式交手,結果是中國年輕的空軍一舉擊落敵機3架(當時曾傳言說是6架),而自己沒有一架戰機在交戰中受損。消息傳開後,全國人民奔走相告,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日鬥志。
  • 「八一四」空戰
    它開創了中國空軍史上空中作戰勝利的先河,以打破日寇空軍不可戰勝神話的方式,揭開了中國空軍作戰歷史的第一頁。值此「淞滬抗戰」爆發、「八一四」空戰79周年之際,在前人艱苦考證、編寫的戰史著作基礎上整理出此文,將那場值得紀念的空戰細節呈現在國人眼前。
  • 《東南日報》報導「八一四」空戰
    由於敵強我弱,「八一四」空戰的意外結果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中國各大報紙,如《申報》《大公報》《新聞報》等,在第二天均給予了報導。然而抗戰在天南地北同時進行,全國各地熱點很多,各報對「八一四」空戰無暇或不可能多顧,所言簡略。空戰兩個小時之後,也即晚上10時左右,杭州街頭已經出現了東南日報社發行《號外》的叫喊聲。
  • 杭州八一四空戰(上)
    (美國學者·易勞逸拿) 1 引子2.為什麼會有這場空戰3.空軍一號令4.筧橋上空的鷹5.到底是6比0還是4比0或3比0?6.八一四之後是八一五 八一四空戰(上) 1 2015年8月11日上午,一位八旬老嫗走進了筧橋醒村,她叫邵英子。
  • 中國空軍第一次痛揍日本空軍:筧橋空戰
    ▲「筧橋空戰」,又稱「八一四空戰」,1937年8月14日中國空軍戰鬥機部隊一舉擊落3架日本空軍96式轟炸機,是中國空軍對陣日本空軍的第一場空戰勝利  中國空軍第4大隊在高志航大隊長率領下,駕駛霍克-3戰鬥機騰空迎戰,從雲層上摸索到雲層下,發現敵機後,立即佔據有利位置,展開攻擊。
  • 一位親歷者眼中的「八一四」抗日空戰
    1937年8月14日,中央航校師生在筧橋上空迎擊來犯的日軍飛機,以6∶0的戰績揭開了中國抗日空戰的第一頁,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轟動了全國。 「八一四」抗日空戰大捷是中國空軍保家衛國的一曲凱歌,高志航等中央航校健兒奮勇參戰,取得了優異的戰績。這次勝利不僅極大地鼓舞了全國空軍戰士的抗敵鬥志,而且增強了全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
  • 紀念抗日戰爭全面爆發80周年 | 八一四空戰,中國空軍首次抗日大捷
    在杭州筧橋曾經有一座中央航空學校。從1931年到1937年,共培訓飛行學員500餘名,是中國空軍的搖籃。(圖片來源於網絡)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後,杭州筧橋機場作為滬杭鐵路線上中國主要的空軍基地成為了日機轟炸的主要目標。13日下午14時,中國航空委員會發布《空軍作戰命令第一號》,命令中國空軍投入戰鬥。
  • 追憶杭州814空戰!
    追憶杭州抗日歷史,繞不開1937年8月14日杭州上空那一場轟轟烈烈的空戰。
  • 著名歷史小說家高陽與筧橋中央航校的淵源
    1946年,已改稱空軍軍官學校(以下簡稱空軍官校)的中央航校由印度臘河遷回杭州筧橋。 八年已去,彈指一揮間;費我青春,時光難倒流。回到杭州的空軍官校可否找到當年筧橋中央航校的意氣風發和神採飛揚,又如何演繹當年中央航校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