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6日,渤海灣某軍用機場,天氣狀況良好,曹先建駕駛殲-15戰機從陸基模擬訓練場起飛。按照當天的計劃,他和戰友要完成例行的陸基模擬訓練。曹先建回憶當時的情況是:飛機剛起飛,高度300米,飛機的操縱系統突發故障,機頭急劇上揚,速度減小,加油門,推桿支持不住,飛機就往下掉,往下掉的速度很快。
曹先建發現戰機飛控系統工作異常,這是殲-15最高等級故障,此時的戰機開始機頭朝上,向地面快速墜落。按特情處置規定,遭遇這種故障,飛行員可以立即跳傘。然而危急關頭,曹先建沒有選擇跳傘,而是竭盡全力加大油門,將操縱杆推到底,試圖把下墜的飛機重新拉起升空,挽救這架造價數億、有著諸多科技含量的戰機。
起降是飛行最危險的時刻,艦載機則更甚
在此之前,曹先建已經從事飛行14年時間,先後駕駛過7種機型、飛行過數千架次,曾經多次成功處置過遇到的緊急情況。然而這一次,因為戰機剛剛起飛,300米的飛行高度留給他緊急處置的時間實在太短。為了挽救戰機,曹先建錯過了最佳的逃生時機,直至飛機墜毀前的最後2秒鐘,他才拉動座椅上的彈射手柄,然而,因為高度不夠,降落傘沒有完全打開,曹先建重重摔到了海面上。
和飛鯊在一起的曹先建
身負重傷的曹先建被直升機救起,運往當地的一家醫院進行搶救,經醫生檢查,他身上胸椎、腰椎、尾椎等多處爆裂性骨折。2016年4月12日,曹先建在海軍總醫院接受了第一次手術,使用6顆鋼釘將骨折的腰椎固定住,按照醫療團隊制定的計劃,他需要在一年到一年半之後進行第二次手術,將植入的鋼釘取出來,如果康復效果好,就能夠重返藍天,這讓曹先建重新燃起了飛行的希望。第一次手術之後不久,傷口還沒完全癒合好,曹先建就在病床上開始了艱苦的身體康復訓練。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曹先建聽到了戰友張超犧牲的消息。2016年4月27日下午,29歲的張超駕駛戰機進行陸基模擬著艦飛行,飛機突發電傳故障。飛參數據顯示,從飛機突發故障到墜地,短短4.4秒。在這生死一瞬間,張超像曹先建一樣,選擇了盡最大努力挽救戰機,但推桿無效、被迫跳傘,墜地後受重傷,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
對先進技術的探索背後,總是有一群人的付出和犧牲
我們一定要牢記他們的名字和事跡。
真的猛士,敢於面對淋漓的鮮血,敢於面對慘澹的人生,面對重傷和犧牲的戰友,曹先建沒有被這些意外和痛苦擊倒,而是以極大的毅力進行復健,在身體康復後,他重返飛行員崗位。而2017年5月31日,在遭遇空中險情、身負重傷僅僅419天之後,曹先建參加了新一批次的著艦資格認證飛行。通過了這次檢驗,他真正的跨入了航母艦載機飛行員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