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米掉高度!飛鯊再曝險情

2022-01-23 翼下之風

2016年4月6日,渤海灣某軍用機場,天氣狀況良好,曹先建駕駛殲-15戰機從陸基模擬訓練場起飛。按照當天的計劃,他和戰友要完成例行的陸基模擬訓練。曹先建回憶當時的情況是:飛機剛起飛,高度300米,飛機的操縱系統突發故障,機頭急劇上揚,速度減小,加油門,推桿支持不住,飛機就往下掉,往下掉的速度很快。

 

曹先建發現戰機飛控系統工作異常,這是殲-15最高等級故障,此時的戰機開始機頭朝上,向地面快速墜落。按特情處置規定,遭遇這種故障,飛行員可以立即跳傘。然而危急關頭,曹先建沒有選擇跳傘,而是竭盡全力加大油門,將操縱杆推到底,試圖把下墜的飛機重新拉起升空,挽救這架造價數億、有著諸多科技含量的戰機。

 

起降是飛行最危險的時刻,艦載機則更甚

 

在此之前,曹先建已經從事飛行14年時間,先後駕駛過7種機型、飛行過數千架次,曾經多次成功處置過遇到的緊急情況。然而這一次,因為戰機剛剛起飛,300米的飛行高度留給他緊急處置的時間實在太短。為了挽救戰機,曹先建錯過了最佳的逃生時機,直至飛機墜毀前的最後2秒鐘,他才拉動座椅上的彈射手柄,然而,因為高度不夠,降落傘沒有完全打開,曹先建重重摔到了海面上。

 

和飛鯊在一起的曹先建

 

身負重傷的曹先建被直升機救起,運往當地的一家醫院進行搶救,經醫生檢查,他身上胸椎、腰椎、尾椎等多處爆裂性骨折。2016年4月12日,曹先建在海軍總醫院接受了第一次手術,使用6顆鋼釘將骨折的腰椎固定住,按照醫療團隊制定的計劃,他需要在一年到一年半之後進行第二次手術,將植入的鋼釘取出來,如果康復效果好,就能夠重返藍天,這讓曹先建重新燃起了飛行的希望。第一次手術之後不久,傷口還沒完全癒合好,曹先建就在病床上開始了艱苦的身體康復訓練。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曹先建聽到了戰友張超犧牲的消息。2016年4月27日下午,29歲的張超駕駛戰機進行陸基模擬著艦飛行,飛機突發電傳故障。飛參數據顯示,從飛機突發故障到墜地,短短4.4秒。在這生死一瞬間,張超像曹先建一樣,選擇了盡最大努力挽救戰機,但推桿無效、被迫跳傘,墜地後受重傷,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

 

對先進技術的探索背後,總是有一群人的付出和犧牲

我們一定要牢記他們的名字和事跡。

 

真的猛士,敢於面對淋漓的鮮血,敢於面對慘澹的人生,面對重傷和犧牲的戰友,曹先建沒有被這些意外和痛苦擊倒,而是以極大的毅力進行復健,在身體康復後,他重返飛行員崗位。而2017年5月31日,在遭遇空中險情、身負重傷僅僅419天之後,曹先建參加了新一批次的著艦資格認證飛行。通過了這次檢驗,他真正的跨入了航母艦載機飛行員的行列。

相關焦點

  • 中國「飛鯊」第一人戴明盟:在一次次與死神「掰手腕」中砥礪劍鋒
    鍾魁潤 攝「飛鯊」,是殲-15艦載戰鬥機的「綽號」,也是中國軍機第一次噴繪上與之同名的動物圖案:雙垂尾翼上,飛鯊身形矯健,牙齒鋒利,目光兇狠,讓人不寒而慄……某海域,海風呼嘯,雲翻浪卷,遼寧艦正逆風馳騁。
  • 廣州飛鯊&德國飛鯊亞太區運營中心正式揭幕
    2019年5月28日,德國飛鯊能源有限公司、飛鯊潤滑油(廣州)有限公司位於廣州金沙洲萬達城際中心的亞太區運營中心正式揭幕,這是飛鯊潤滑油布局中國市場的一個重大舉措,更預示著飛鯊潤滑油市場營銷即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 「飛鯊」不比西方強國的差
    莊子《逍遙遊》用浪漫想像說明:沒有足夠深厚的積澱,船再大也無法航行,鳥的翅膀再大也使不上力氣。艦載戰鬥機被稱為航母之翼。在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部隊長戴明盟看來,自己成長背後的因素就像是鯤鵬翅膀下的水和風,共同託舉艦載戰鬥機飛翔。
  • 解讀「飛鯊團隊」的航母情結
    「飛鯊團隊」的航母情結■解放軍報記者  高立英  陳國全特約記者  朱為俊  孫飛4道攔阻索,如琴弦一樣拉緊寬大的甲板。風浪中,遼寧艦不斷縱搖、橫搖、上下垂蕩。千鈞之力的戰機滑行數十米後,穩穩地停了下來。打開座艙蓋,飛行員秦朋飛走下戰機,渾身已被汗水溼透。走進休息室,端起起飛前倒的那杯水,他一飲而盡。這是2017年初夏的一天。秦朋飛第一時間給自己初教機飛行教員發去一條簡訊:「師傅,我成功上船了!」
  • 飛鯊遠航的背後,原來有一群「超級奶爸」
    很多人只看到艦載機高飛遠航的靚麗卻不知道在這「靚麗」的背後有一群人在默默守護著戰鷹託舉它們高飛,等待它們歸航對他們來說每一架戰機都是自己的孩子海軍航空大學某場站就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精準保障晝夜不停,被稱為「超級奶爸」今天,讓我們跟隨鏡頭一起去見證「超級奶爸」如何助力「飛鯊
  • 【小眾陣地】與死神競速:海軍372潛艇掉深實錄
    事後372艇獲集體一等功,從這篇文章可以看書潛艇官兵在面對突發事件時高素質的應急能力,以下是全文:今年年初,我作為海軍機關觀察員,隨同372艇出海,全程經歷了372艇水下掉深及管路破損進水險情的處理。 險情發生的時候是凌晨,當時潛艇正在水下大深度巡航。
  • 用米制飛行高度的國家又少了一個
    我們在前文《五防 | 我們的高度單位是不是一定要用米?》中介紹過,民航大部分客機都是以英制高度為設置基準的(輔以米制高度指示),飛行員收到米制高度指令後,需要轉換成英尺高度數值,再在飛機上進行設置。飛機的高度控制設備是以「英尺」為單位的,但中國大陸管制員給出的管制指令是以「米」為單位的相比國際通行的英尺高度指揮方式,多了一個「米—英尺」轉換環節,也就多了一層出錯風險。
  • 【買家觀點】飛鯊平頂帽評測!
    收到特爾博15周年活動的簡訊,於是來看看有沒有什麼新模型,入手了1:35的99坦克,比1:50的確實要大了不少,不過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不是坦克模型,而是頗有紀念意義的飛鯊平頂帽
  • 「飛鯊」展翅背後鑄翼人:好設計師要做到「三心二義」
    採訪結束後,記者想要記下宋浩偉的姓名和職務,之前聊「飛鯊」外場技術保障工作時侃侃而談的宋浩偉卻不好意思起來。他笑著對記者說:「我們搞技術的,把技術搞好就行了,不要寫我名字了吧。」最後經過記者一番「勸說」,才知道了他的姓名。而在瀋陽所,像宋浩偉那樣低調樸實的黨員,有很多。
  • 美媒放話U-2飛行高度24000米,沒有戰機能攔截:但能擊落
    從性能上來說,U-2高空偵察機可以在24000米高度飛行,有效偵察高度15000米以下,最大航程5700公裡。以俄制戰機來看,蘇30戰機的最大升限是17000米,相比之下,最大高度,U-2高空偵察機比蘇30戰機高了7000米。俄制戰機只有米格31高空截擊機可以飛行到24000米高度。
  • 危險丨150米高樓上,兩位消防員相擁而泣,他們經歷了什麼?
    上海消防員在150米高空,生死排險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他們是怎樣在10級颱風中,於150米高空完成排險的?10級颱風 150米高空 廣告牌即將脫落2019年8月10日10時,超強颱風利奇馬一步步逼近上海。黃浦區消防救援支隊接到報警,某高層建築樓頂廣告牌鬆動,需要排除險情。
  • 奮進石化人之中科——張海倫認真巡檢發現重大險情
    10點10分,他帶著一身的汗水從S-ZORB裝置高處巡檢下來,走向催化反再框架,準備再次登上高處進行巡檢工作。燥熱、乾渴,流淌的汗水,「貼身」的衣衫,並不能減緩他的步伐,警惕的目光依然四處搜尋著,在他看來,天氣越是惡劣越是不能放鬆。
  • 戴明盟回憶駕駛「飛鯊」起降遼寧艦的圓夢那一刻
    高速飛行的飛機、高速航行的航母,再加上複雜多變的海況和氣流,要想實現艦、機二者之間完美的結合,時刻考驗著飛行員的意志和技術。在航母上起飛時,由於飛行甲板呈14°角上揚,我們看到的起飛甲板,根本不是一個斜面,而是一扇迎面撲過來的鋼鐵巨牆。在航母上降落,鉤住阻攔索的瞬間,飛行員頸椎、腰椎和脊柱承受著巨大的載荷,血液加速上湧,眼前會出現「紅視」現象。
  • AK-47射程300米,士兵站在301米,是否就能保命?
    突擊步槍,是將步槍和衝鋒鎗的最佳戰術性能成功結合起來,既能夠精準單發,又能夠連續射擊,同時具備衝鋒鎗猛烈火力和步槍的射擊威力,其有效射程大多在300米-400米之間。  突擊步槍最大的特點就是射速高、後坐力適中、槍身短小,士兵攜帶起來十分方便。如今,各國裝備的槍械日益精良,不過在軍迷心中,AK-47是永遠的槍王之王,再優秀的槍械都不能取代它的地位。
  • 探訪「飛鯊」背後鑄翼人:好設計師要做到「三心二義」
    白華攝攻堅克難的「飛鯊」團隊艦載機研製過程中,需要摺疊結構來使機翼摺疊,以節省航母機庫和甲板的面積。這種結構技術難度大,加工複雜,也是一直以來人們認為中國在發展航母時,很難在短期內解決的問題。要想取得成功,需要突破技術、質量和周期3道難關。
  • 飛鯊勇斬數尾大青,暴力搞起最大32斤
    回歸正題:裝備:6.3化氏飛鯊,B017大佛手線組:6.05.012號伊勢尼餌料:青草截化氏新3樣詳情介紹:21日晚上22點到達水庫,架好裝備,拋了幾杆沒口,把提前準備好的窩料打上,回車上睡覺,孫老闆早上4點起來到釣位剛拋竿不久一個黑漂提杆中魚,50米失手繩遛了30多分鐘,成功上岸,接下來口就沒斷過一上午截止到13:00
  • 這次超過300米
    此次試驗飛行時間50秒,目標高度300米,實際飛行高度300.2米,落地精度優於0.07米,滾轉誤差小於30度。RLV-T5型火箭主要用於未來亞軌道和入軌級可重複使用火箭的先期技術探索。3月27日,該火箭升空至20米,完成10秒懸停動作並著陸至試驗場中心區域,落點精度優於0.5米;4月19日,該火箭在第二次低空發射及回收試驗中實現了飛行時間30秒、飛行高度40米、回收落點精度優於0.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