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用汽車知識點 印度汽車花邊舊聞

2021-02-14 歡視汽車

有一段時間我特別喜歡看局座召忠的視頻,剛開始是當正經軍事欄目看,後來發現每逢講印度就成了單口相聲。從被俄羅斯坑了20多億美元改裝航母,到自主研發40多年的主戰坦克被陸軍diss,再到造了好幾十年國產航母到現在還趴在造船廠…總結起來戰忽局就一句話「印度造那玩意兒不靠譜兒」。

轉念一想,局座說的有道理,按說頭些年國內汽車市場魚龍混雜,甚至馬來西亞的寶騰(現在已歸吉利)GEN·2都披著「蓮花」馬甲來國內摻和過一水,還有前些日子已經涼了的「兩桶油最佳合作夥伴」納智捷,怎麼就沒見印度車跑來招搖過市呢?

寶騰GEN·2 你是否想起了蓮花競速?

非要抬槓的話,印度塔塔集團旗下的路虎捷豹一直都在國內,其中路虎賣的還不錯。但那畢竟是塔塔集團花錢買來的,我還是善意地把路虎捷豹默認成英國貨。說到這兒我發現,做了快10年汽車媒體,我對於印度汽車的了解可能除了塔塔就沒了…

可能是印度人散漫的天性,找到的印度汽車歷史資料裡有太多相互矛盾的東西;外加印度汽車工業到今天都沒有完整的自我體系,可能某個哥們兒一拍大腿就開始造車,兩三年以後發現這玩意兒自己玩兒不轉,索性改行幹別的了。這就導致出現了太多曇花一現的車企,也讓我搜集資料的過程變得無比痛苦。

所以我決定只找幾個規模比較大的車企發展史,再把它們一一羅列。還是那句話,權當無聊解悶兒的廁所讀物就好。如果文字裡有什麼紕漏,也許並不是我粗心,很可能原始資料本就是錯的。沒辦法,神奇的開掛國度,你們懂…

印度斯坦汽車(Hindustan Motors)

  

印度斯坦汽車(Hindustan Motors)

畢竟是恆河水喝多了的神奇民族,印度汽車工業的起步不算太晚,1942年成立的印度斯坦汽車(Hindustan Motors)可以說是印度現代汽車製造業的開端。這個時間節點比中國稍晚一點點,一般認為中國製造的第一款汽車是30年代張學良贊助的民生牌卡車,不過後來由於九一八事變無疾而終。

民生牌卡車

印度斯坦汽車最早是和英國莫裡斯汽車合作,對!就是那個後來創造了mini的莫裡斯公司。印度人造車和英國合作一點也不意外,畢竟1942年的印度還是英國的一部分。

印度斯坦汽車成立後的第一款車名叫——印度斯坦10(Hindustan 10)。雖說這車名字裡就帶著印度斯坦,也在印度本土製造,但其實這就是輛換標的莫裡斯10(Morris 10)。發動機用的也是莫裡斯X-系列1.1L直列四缸發動機,最大功率27.5kW,搭配四速手動變速箱,最高車速112km/h。

印度斯坦10(Hindustan 10)

1954年,印度斯坦汽車依然延續莫裡斯換標的把戲,這次他們基於莫裡斯牛津2系列(Morris Oxford Series II)生產了印度斯坦Landmaster(Hindustan Landmaster)。但只生產了4年,印度人就盯上了更新的莫裡斯牛津3系列(Morris Oxford Series III)。

印度斯坦Landmaster(Hindustan Landmaster)

從1958年開始,印度斯坦開始製造莫裡斯牛津3系列的印度版——印度斯坦Ambassador(Hindustan Ambassador)。沒想到這成就了世界車壇最長壽的神話,一直生產到2014年才停產,單一車型的生產周期竟然長達56年。

印度斯坦Ambassador(Hindustan Ambassador)

在這56年裡,牛津3系列在印度這片神奇的土地上與世界汽車的發展「絕緣」,當牛津這個車在英國發展到第6代並在1971年停產的時候,ta不知道爺爺輩的牛津3系列依然在南亞次大陸保持著青春;甚至當莫裡斯公司後來和奧斯汀汽車(Austin Motor Company)合併,再到莫裡斯品牌歸上汽所有,牛津3系列這頭「老黃牛」都快在印度修仙成神了…

沃克斯豪爾VX(Vauxhall VX Series)

70年代末,印度斯坦幹了一碗恆河水後決定「換種活法」。他們認為自己的產品線裡不能都是廉價的小車,急需一款豪華產品來撐門面。於是在1984年引進了沃克斯豪爾VX(Vauxhall VX Series),事實上那時這輛車在英國本土已經停產差不多五六年了。

印度斯坦Contessa(Hindustan Contessa)

同樣的配方,同樣的味道,印度人拿到沃克斯豪爾VX之後還是換標生產,貼上印度斯坦的LOGO改名為Contessa。只不過這次印度人這次並沒「原汁原味」地引進VX原生的1.8L和2.3L動力,取而代之的是BMC公司(莫裡斯和奧斯汀合併後的產物)的B系列1.5L四缸發動機,這直接導致了印度斯坦Contessa動力不足。後來在80年代後期,印度斯坦趁著和五十鈴的蜜月期,拿來了日本人的1.8升4ZB1發動機才算解決了動力問題。

印度斯坦折騰了好幾十年,總幹複製粘貼換標的事兒,自己卻沒什麼拿的出手的「原創」車型。索性在1998年和三菱合資建廠,作為三菱的代工廠在印度生產帕傑羅、槍騎兵(蘭瑟)和歐藍德,直到2014年徹底關廠倒閉。

馬辛德拉汽車(Mahindra)

馬辛德拉(Mahindra)

馬辛德拉全稱Mahindra&Mahindra,1945年成立,最早是做鋼鐵貿易的。印度獨立後的1949年覺得越野車在特別符合印度當時的路況條件,從威利斯公司(Willys)引進了牧馬人的前身威利斯CJ系列吉普組裝權限。

馬辛德拉組裝的Willys CJ3A

和前邊說的印度斯坦一樣,馬辛德拉在組裝CJ這條路上一走就是50多年。從1949年引進CJ3A開始,他們不斷升級CJ系列吉普車,甚至到1995年吉普生產授權到期後也沒停手,愣是撐到了2000年才正式結束CJ系列的生產製造。

裝備印軍的馬辛德拉Rakshak

這期間,他們生產的CJ吉普車還收到了印度軍方的關注,印度的軍用吉普Rakshak就是馬辛德拉MM540的軍用版本,帶有複合防彈裝甲,底盤防地雷,可容納6名士兵,從2000年開始進入印軍服役。

製造吉普出身的馬辛德拉順理成章地成了印度SUV霸主,有點兒印度版哈弗的意思。現在,馬辛德拉的SUV/越野車產品線有8款產品,價格區間從50-300萬盧比,差不多人民幣4-28萬左右,這裡頭的C位產品是馬辛德拉THAR。

只要我不尷尬,尷尬的就是牧馬人

除了讓牧馬人原地裂開的THAR,馬辛德拉還有一款中國網民新聞樂見的車型——天蠍座(Mahindra SCORPIO)。即便你壓根兒不知道馬辛德拉,更不知道天蠍座,但你一定看過下邊的這個寶萊塢反物理開掛名場面。沒錯,主角和反派開的都是天蠍座,只見主角的白色天蠍座在原地完成無人漂移,反派的黑色天蠍座空中翻騰兩周半零三天完美落地,反派被主角一把拉出。估計寶萊塢導演是世界上最辛苦的職業,他們不僅要指導拍攝,還得負責按住牛頓老先生的棺材板…

幹了這碗82年的恆河水 牛頓都是弟弟

幹了這碗82年的恆河水 牛頓都是弟弟

除了SUV之外,馬辛德拉還製造印度「國民車」突突車,皮卡,微面,拖拉機乃至飛機。2015年馬辛德拉花了1.68億歐元收購了義大利有名的汽車設計公司賓尼法利納,後者在去年的日內瓦車展上展出了純電超跑Battista,馬辛德拉有意通過Battista進入中國和美國市場。

賓尼法利納·Battista有可能是第一款進入中國的印度超跑

塔塔汽車(TATA MOTORS)

塔塔汽車(TATA MOTORS)

塔塔汽車絕對是印度車壇的NO·1,我知道這個品牌是從2008年收購捷豹路虎開始,後來他們生產了「世界最便宜的汽車」NANO。其實成立於1945年的塔塔汽車也算得上「老字號」,最早做工程開發,在1954年開始和戴姆勒合作生產商用汽車,一直到八九十年代才進入乘用車領域。

塔塔Sierra

塔塔的第一款乘用車是1991年的Sierra,一款基於皮卡而開發的SUV。Sierra可以看做是塔塔皮卡Telcoline的「封閉式」車型,當時其主要競爭對手是三菱帕傑羅和豐田普拉多。Sierra不僅是塔塔第一款乘用車,也是第一輛完全在印度開發設計的SUV,儘管搭載了標緻的XD88 2.0L柴油發動機。

塔塔Estate

接下來塔塔趁熱打鐵,眼見Sierra市場反響不錯,馬上拿著同樣的底盤生產了旅行車Estate。這是一輛用著皮卡底盤,長了一張奔馳W124臉蛋的「跨界產物」。儘管外形唬人,但Estate卻是一輛令人失望的產品,搭載的標緻柴油發動機油耗過高;2825mm的軸距甚至超過被山寨對象W124,帶來了大空間的同時卻忘了空調的製冷效率,導致後排根本享受不到冷氣,這在夏天超過40度的印度簡直要命。

奔馳W124

1998年12月30日,塔塔推出了小型車Indica,由於價格和定位及其符合印度市場口味,上市一周就收到了11.5萬個訂單。Indica也成為印度汽車歷史上最成功的作品之一,月銷量曾打到過8000臺,上市10年後的2009年銷量達到120萬臺,還曾經貼著羅浮商標出口英國,但因為質量堪憂在歐洲被嚴重diss。

塔塔Indica

2003年,Indica貼上羅浮商標後化名CityRover來到英倫。由於羅孚要向塔塔支付每輛車3000英鎊的費用,導致了CityRover的起售價差不多7000英鎊,這對於市場來說真沒啥吸引力。況且,聰明得比猴兒都精明的英國人自然知道這輛車的身世,CityRover也沒讓英國人失望,憑藉自身「實力」很快就被吐槽得體無完膚。

羅孚CityRover

為了避免負面輿論擴大,羅孚公司拒絕向《TopGear》出借CityRover試駕車。但以三賤客的性格肯定不會放過CityRover,「龜速船長」詹姆斯·梅帶著偷拍設備,偽裝車要買車的客戶跑到一家經銷商那裡試駕了一圈CityRover之後給出的評價是「這是我開過最爛的車」。但憑藉著Indica在印度本土的順風順水,塔塔還是賺了盆滿缽滿。

於是,他們在2004年完成了紐交所上市,受夠了韓國大宇的商用車公司,又在2008年從福特手裡接過了捷豹路虎,一下炸出了個大新聞,也讓塔塔這個名字被全世界所知。收購捷豹路虎的同一年,塔塔推出了「全世界最便宜的汽車」NANO。

塔塔NANO

NANO上市時起售價是10萬盧比,折合2000美元左右,按照2008年的匯率折算成人民幣也就1.4萬不到。為了讓NANO價格更親民,塔塔挖空心思省略掉了一系列「非必要配置」,比如雨刷器給單根就夠了,前排乘客側的外後視鏡就不必了,空調和轉向助力是選配,至於安全氣囊索性全系沒有,甚至連加油口都不單獨提供,想加油得打開機器蓋…

塔塔NANO

儘管NANO配置不如老年代步車,但好歹這是正經車企製造的正經汽車。印度市場對於NANO持有樂觀態度,不少消費者就表示「雖然NANO比摩託車貴了點兒,但這是輛能坐4個人的汽車啊」。塔塔對於NANO也給予厚望,立下了年銷25萬臺的flag,儘管這個目標直到2018年NANO停產退市也沒實現…

塔塔NANO

NANO上市之初勢頭還不錯,特別是2010-2012年這兩年,每年都能賣出7萬多臺。但後來製造成本上漲,NANO的價格在2017年達到了21.5萬盧比,比上市初的起售價貴了一倍還多。失去了價格這唯一的賣點,NANO很快就涼了,甚至2018年6月就生產了一臺,接著塔塔公司就宣布NANO停產且不會再提供後續產品。

雖然寫這篇稿找資料快把我愁死了,但從過程來說還算愉快,因為印度汽車發展歷程跟鬧著玩似的,缺乏大局觀,缺乏市場調研,缺乏核心技術和整體供應鏈…說白了就是拍大腿做決定,然後走一步看一步…

我還記得十多年前還在為塔塔收購捷豹路虎扼腕嘆息,感嘆當時的中國自主汽車品牌還都在「逆向研發抄作業」,而印度車企已經開始收購捷豹路虎這樣的豪華品牌了。過了10多年,吉利收購了沃爾沃、路特斯和寶騰,抄作業起家的比亞迪和長城也風生水起,印度的汽車工業還在抄作業,有時候還一不留神把對方名字直接抄上去…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汽車上要安裝「天線」?
    在車來車往的馬路上,我們會看到一些車的頂部或尾部有一個「小尾巴」,其實那就是汽車的天線。那麼,天線到底有什麼作用?為什麼有的車有,有的車卻沒有?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一些比較注重越野性能的車型,經常會使用這種直衝天際的鞭形天線。鞭形天線比較長,有較強的信號收集能力,因此適合經常跑野外的車輛。但在信號覆蓋越來越廣的今天,它的優勢也在慢慢弱化。
  • 東南亞汽車產業現狀及分析
    國際看好東南亞國協汽車產業爆發力,預估汽車產量在 2022 年將達 496 萬輛,其中泰國維持最大汽車生產國地位,產量為 234.7 萬輛,印度尼西亞為 147 萬輛,馬來西亞為 74.6 萬輛;汽車銷量在 2022 年達到 465 萬輛,成為全球次於中國、美國、印度、巴西、日本、德國及俄羅斯的第八大汽車銷售市場。
  • 汽車研發:汽車天線設計規範!
    在車來車往的馬路上,我們會看到一些車的頂部或尾部有一個「小尾巴」,其實那就是汽車的天線。它是攔截發射臺發射的高頻電波並傳輸給汽車收音機、車載電話或無線電導航設備的接收機,以對載波解調的裝置。那麼,為什麼有的車有,有的車卻沒有?如何設計汽車天線?接下來就跟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 日產汽車閃電聯姻三菱汽車的前因後果
    C  三菱汽車是三菱重工的汽車部門獨立的, 十多年前奔馳也當過三菱汽車大股東,出造假問題後,奔馳連本也不要,放棄了三菱汽車,2004年左右三菱銀行,三菱商社,三菱重工三家沒辦法各出1000億日元救下,上次三菱重工儘管是嫡系的,也勉強出錢的。現在公司治理抓的嚴些, 沒有上次容易給股東說明出錢救濟了。
  • 通鑑:東南亞汽車產​業現狀及分析
    國際研究機構 Frost&Sullivan 看好東南亞國協汽車產業爆發力,預估汽車產量在 2022 年將達 496 萬輛,其中泰國維持最大汽車生產國地位,產量為 234.7 萬輛,印度尼西亞為 147 萬輛,馬來西亞為 74.6 萬輛;汽車銷量在 2022 年達到 465 萬輛,成為全球次於中國、美國、印度、巴西、日本、德國及俄羅斯的第八大汽車銷售市場
  • 汽車門鎖、汽車尾箱鎖、摩託車門鎖、車頭鎖
    汽車門鎖     汽車門鎖是一種彈片鎖。
  • 汽車英語入門
    一輛汽車,不但系統繁雜,更讓人蒙圈的是成千上萬的汽車零件,所以對應的英語或其他語言術語非常繁雜,也讓從事語言工作和汽車零配件相關行業的小夥伴非常頭疼。汽車零件是構成汽車配件加工整體的各單元及服務於汽車配件加工的產品。可以是小到一個螺釘,大到一個分總成零件。有我們熟知的輪胎、擋風玻璃和刮雨器,還有不為人熟知的如凸輪軸、萬向節等零配件。發動機、傳動系、制動系、轉向系、行走系、電器儀表系、汽車燈具、汽車改裝、安全防盜、汽車內外飾、影音電器、車身附件等等涉及的零件林林總總。
  • 汽車傳感器科普
    汽車傳感器汽車傳感器裝備的目的不同,可以分為提升單車信息化水平的傳統微機電傳感器(MEMS)和為無人駕駛提供支持的智能傳感器兩大類。MEMS 在汽車各系統控制過程中進行信息的反饋,實現自動控制,是汽車的「神經元」。而智能傳感器則直接向外界收集信息,是無人駕駛車輛的「眼睛」。傳感器是汽車電子控制系統的信息來源,是車輛電子控制系統的基礎關鍵部件。
  • hud汽車抬頭顯示器詳解_汽車hud抬頭顯示缺點及優點_汽車hud抬頭...
    hud汽車抬頭顯示器詳解   HUD(Head UP Display),即平視顯示器,又稱抬頭顯示器,最早出現在軍用飛機上,能夠與現實圖像疊加指示,它的使用是為了降低飛行員低頭查看儀表的頻率,避免注意力中斷和降低。因為HUD的優秀效果後來開始用在民用飛機上,現已成為飛行器的標配。目前,HUD已經在汽車市場生根發芽了。
  • 汽車門鎖的介紹
    汽車門鎖     汽車門鎖是一種彈片鎖。
  • 單屏汽車駕駛模擬器
    >ZG-601ABS型主被動式汽車仿真駕駛模擬器產品實訓目地:     ZG-601ABS型主被動式汽車仿真駕駛模擬器一直是汽車駕駛員訓練的一項重要內容。ZG-601ABS型汽車駕駛模擬器軟體是目前我公司功能最全最新的汽車駕駛模擬器軟體,新版汽車駕駛模擬器軟體符合國家新出臺交通法規及教育部新的國家機動車駕駛員訓練大綱要求,小型汽車、小型自動擋汽車、殘疾人專用小型自動擋載客汽車和低速載貨汽車場地5項必考;大型客車、牽引車、城市公交車、中型客車、大型貨車場地16項必考。
  • 汽車毫米波雷達
    汽車防撞雷達主要有超聲波雷達、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等類型。不同雷達類型的工作原理不一樣,其性能和特點也各有優缺點,不同的雷達可以用於實現不同的功能。 超聲波雷達是利用傳感器內的超聲波產生器發出40kHz的超聲波,然後探測經過障礙物反射回來的超聲波,根據超聲波反射接收的時間差來計算汽車與障礙物的距離。
  • 汽車業的專利何去何從?
    至此,Avanci又下一城,戴姆勒在經歷多次訴訟後還是折服了。隨著汽車的數位化和信息化,聯網逐漸成為標配,這勢必會用到3G、4G網絡。所以智能網聯汽車交納許可費是必然的事,與行動電話沒有區別。雙方的爭議主要在於許可費的數額計算方法上,Avanci採用的是固定數額許可費,不管車輛品牌和價值,只要聯網都是統一的價格。
  • 汽車知識百科——輪胎
    後來,當探險家哥倫布,在1493-1496年第二次探索新大陸到達西印度群島中的海地島時,發現了當地小孩所玩的橡膠硬塊,這使他大吃一驚。後來他把這個奇妙的東西帶回了祖國,若干年以後,橡膠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車輪也逐漸由木製變成了硬橡膠製造。但這時的橡膠輪胎卻還是實心的,走起來還很不舒服,而且噪聲也很大。第一個買充氣輪胎的人叫羅列,是個貴族,四個輪胎的價錢合計為四十四磅二先令。
  • 盤點︱汽車人之列車部隊
    列車部隊,又譯飛車隊,變形金剛系列動畫中隸屬於汽車人一方的戰鬥部隊。
  • 汽車GPS導航系統
    導航系統優缺點汽車導航系統操作的簡便性是設計者追求的目標,實際上這也涉及到一個安全的問題,因為駕車者不允許一邊開車一邊看電子地圖。因此,設計者都考慮針對汽車導航系統應用需求開發語音及語音識別技術,使用者通過語音代替按鍵操作發出指令,使導航系統完成相應的工作,導航系統通過語音代替圖像文字,向駕車者發出信號或指令。汽車導航系統的推廣與應用關鍵是電子地圖。
  • 汽車相關中英文對照表(零部件、汽車用品、維修工具)
    輪圈蓋——Wheel Cover內胎(含內襯)——Inner Tire (Flap)電裝品——Electrical Parts電瓶——Battery中央門控——Central Door Lock分電盤——Distributor火星塞——Spark Plug汽車用電子鐘
  • 【知乎問答】登月無用,不如改善民生?這個網友的回答亮了
    最近,知乎上有個熱門問題:「登月無用,不如拿來改善民生」的說法有道理嗎?
  • 一文看盡汽車傳感器產業,看看汽車的「五官」長什麼樣?
    汽車傳感器裝備的目的不同,可以分為提升單車信息化水平的傳統微機電傳感器(MEMS)和為無人駕駛提供支持的智能傳感器兩大類。MEMS 在汽車各系統控制過程中進行信息的反饋,實現自動控制,是汽車的「神經元」。而智能傳感器則直接向外界收集信息,是無人駕駛車輛的「眼睛」。
  • 為什麼汽車業出不了首富?
    歷來富豪榜首,汽車業都不是主角。無論是比爾蓋茨、巴菲特,還是馬雲、馬化騰、許家印,這些耳熟能詳的富豪,無一例外,都不是靠汽車發家。 如今汽車「新四化」浪潮襲來(新四化:即汽車的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以特斯拉、蔚來為代表的新興車企開始走進資本市場,汽車產業有了誕生首富的契機。但持續的燒錢、虧損以及慘澹的銷量卻成為揮之不去的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