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在軍備上花了大錢,為什麼蘇聯被拖垮了而美國沒有?

2021-12-26 軍武次位面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一味追求強大,就會率先倒下

中國何時成為世界第一強國,這可能是很多國人都感興趣的話題。不過,怎樣才能實現這個目標呢?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今天的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也能排到世界第二,而上一次佔據這個位置緊追美國的,正是曾經的蘇聯,回頭看看昔日老大哥的經驗,也許能得到一些啟發。

▲蘇聯的領土面積,

比冥王星還要大(1991年蘇聯地圖)

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漸漸平息了。此時的人們發現,一個龐大的超級大國已經出現在北半球,它的勢力範圍從溫暖優美的柏林,布加勒斯特,華沙,列寧格勒,莫斯科,巴庫,伊爾庫茲克,一直延續到寒冷陰鬱的庫頁島。

由於擔心西部邊界的安全,史達林把手伸向西部邊緣地區,把蘇聯領土一直向西擴展到不凍港哥尼斯堡。控制了這些地區,就能彌補在大平原上缺乏「天然國界」這一缺陷——這些邊緣地區掌握在蘇聯手裡,就會構成一片遼闊的緩衝地帶,來自兩面的任何入侵者必須先穿越這一地帶,才能打到蘇聯本土。

 我們的蘇維埃將懲戒全世界

從歐洲直抵涅瓦河向東

大地上隨處都將唱響:

首都,伏特加,我們的蘇維埃巨熊!

我們的蘇維埃將懲戒全世界

從歐洲直抵涅瓦河向東

大地上隨處都將唱響:

首都,伏特加,我們的蘇維埃巨熊!

所有屹立在此的民族,

我們已經統一一體,

感激的深深一鞠躬——

來自世界上最強大的政權/國家!


上面的歌詞節選自《蘇維埃進行曲》,雖然是美國人創作,卻是冷戰時紅色蘇維埃的強大威懾力的真實寫照。

▲蘇軍的鋼鐵洪流從來都是

西歐各國恐懼的存在

到1950年6月,美國的現役部隊為59.1萬人,包括10個作戰師。有36萬人駐紮在國內,剩下的23.1萬人分散在海外各地,而當時蘇軍的兵力幾乎是美國的十倍。

不過,即使是在1980年公布的蘇聯官方數據中,軍費預算佔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也還不到3%,他們希望世界會相信,就是這點數額,還不如蘇聯人在政府商店購買糖果的消費金額多,已足以支撐那個與美國規模相當的軍事機器。

▲蘇軍裝備雖然廉價,但數量龐大

要維持這麼一支軍隊,花費必然巨大

但是,誰會相信蘇聯的軍費預算只有這麼一丁點?

蘇聯到底在軍隊身上花了多少錢呢?哪怕是在1991年,已經山窮水盡的蘇聯,仍然在軍事上保持著諸多世界第一或者世界第二的紀錄,GDP達到了美國的51%,年軍費達到美國的67%,美國人認為,蘇聯實際軍費已經佔到了GDP的15-17%。

那時的蘇軍擁有423萬現役軍人,為世界第一,是美國的230%。蘇聯陸軍有54000輛坦克,24000輛步兵戰車,70000輛裝甲運輸車和6022輛自行火炮,7979輛自行多管火箭炮,還有17087門榴彈炮,以及35000枚核彈頭,這些數字都是當時的世界第一。

▲1959年蘇聯探測器首次拍到了月球背面

按理說,從國防部帳面上出去的才叫軍費,但是蘇聯的體制,特別是經濟體制完全不同於西方,除了國防部的開支之外,國家給研究所的行政撥款,給軍工工廠的技改投資,對承擔軍民科研生產任務單位的行政撥款,則是更大的隱形軍事投入。因此,蘇聯的很多軍費開支都不計算在國防開支內,而是算在其他各個部門的預算內。

比如,為了保密,蘇聯專門在偏遠地區修建了封閉城市,在最偏遠,最荒涼的地區,不計成本的建設全新城市。這裡的居民全部都是軍事科研人員,他們不需要做別的任何事情,也不需要考慮成本,還有什麼商業化,只需要把那些超級計劃研究出來。

▲蘇聯不計成本的投入,搞出了許多

匪夷所思的腦洞和精品武器也埋下了禍根

黑海邊的海軍基地塞瓦斯託波爾、太平洋沿岸海參崴的符拉迪斯沃克、波羅的海沿岸的加裡寧格勒、生產軍需物資的下諾夫哥羅德、生產裝甲車的彼爾姆、飛彈開發基地薩馬拉都是這樣的秘密城市。衛星、火箭、洲際飛彈、鈦合金核潛艇,還有各種其他奇思妙想的武器系統就是誕生在這樣的地方。

▲點擊上方即可查看商品詳情

克格勃和囚犯們為他們修建了完整的城市,還有圍牆。這些城市需要的所有生活用品,娛樂設施,牛奶,巧克力,魚子醬,西紅柿,還有伏特加,香菸,所有的一切都是特供,都是普通蘇聯人享受不到的特殊待遇,而且,都是由特殊部門專門不計成本運輸過來的。

蘇聯所有資源都是國家的,各個設計院都是不計成本的集中所有人才研發核飛彈、核潛艇、太空飛船、衛星、戰略轟炸機……這些研究成果,當然也全都是國家的。

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徹底壓倒美國,蘇聯搞出了很多吞金獸級別的大白象武器,比如鈦合金打造,使用液態核反應堆的共青團員號核潛艇。結果首艇剛出來,還在測試的時候,就因為技術跨越太大,不成熟,沉沒在1800多米深的海底。

▲從160公裡外看到的沙皇炸彈蘑菇雲

蘑菇雲上端厚度為56公裡

蘇聯在冷戰時期有很多震撼人類的武器被發明製造出來,比如5000萬噸級核彈,還在自己的領土上引爆了一枚,測試一下威力。結果造成整個北方地區的無線電通信全部中斷,方圓4000公裡內的飛機、飛彈、雷達和通訊設備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

面對這些史無前例的武器裝備,不要說美國,就是整個地球都在顫抖。與蘇聯直接接壤的中國,更是在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內,承受了蘇聯強大的軍事壓力,不得不舉國備戰,全民備戰,直到八十年代,中國的小學還有防核武器的教育課程。

▲被廢棄的太空梭,仿佛是

蘇聯時代的一個縮影

但是,讓美國人瑟瑟發抖,夜不能寐的蘇聯,最後還是轟然倒掉了,巨額軍費的拖累,可謂是一大重要原因。

從源頭上講,蘇聯所有的強大武備,都是科研和生產人員全部封閉和半封閉狀態下研發和生產出來的,所有技術都是保密,相關技術不會流入任何民間機構和企業,所有資金也都是單向投入,不講效益,唯一的產出就是武器本身。

簡單地說,蘇聯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軍事國家,核心是400多萬現役軍人,後面是龐大的軍事科研機構,服務於軍事的重工業,還有少量服務於前三者的輕工業和農牧業人員。


以軍事為核心的重工業絕對優先,其它方面實行低收入低消費和政府提供福利的政策,同時民間經濟,商業發展幾乎停滯,就連我們現在喜聞樂見的房地產開發,蘇聯都沒有——蘇聯時期分配的住房就是我們80年修建的那種六層板樓樣式的「赫魯雪夫樓」。從這些方面來看,可以說蘇聯一直都處於戰爭動員狀態。

蘇聯的高技術都被用在軍事領域,同時房產教育醫療等都是由國家發福利,免費提供的(質量就不咋的了),又沒有民間企業和商業公司來造血,能拿得出手的出口產品就是武器和石油,還要在核武器、對外援助、擴大勢力範圍、太空競賽等等方面對標美國,還要親自上手,打曠日持久的阿富汗戰爭……時間一長,在經濟和財政上根本就維持不下去。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積弊太深

戈巴契夫怎麼改都不是

蘇聯最後的解體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被這種黑洞一般的軍事投入拖垮的,到了戈巴契夫時代,為了提高國企的生產效率,甚至出動了KGB來禁酒,到大街上去抓上班時間溜號的工人和幹部,也無濟於事。

但是反過來想,同樣是冷戰,美國投入的軍費比蘇聯還多,佔比也不小,為什麼美國卻發展的很好呢?其實,學習美國軍工行業的歷史經驗以及美國市場對軍工行業的影響,還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美國軍工業建立在私有制和市場經濟的基礎之上,有著高度的專業化分工,主承包商負責武器系統的設計和集成由少數軍工寡頭壟斷,眾多中小企業參與配套生產,具有「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併購重組、軍民融合」的特點。

美國軍備研發的基本模式,是直接向民間高科技公司和武器研發公司競標。一方面增加了就業和效率,另外一方面很多軍事科技,也被這些民間企業投入民用方面(因為企業要效益最大化,投入資源研發出的科技要物盡其用,攤薄成本),比如民航客機、晶片、GPS導航、家用電器……不僅極大推動了創新,而且創造了新的稅收來源、新的就業崗位和新的產業鏈,以充滿活力的方式實現了國家的健康發展。同樣是搞軍備競賽,美國的經濟卻是越來越活躍,科研創新能力越來越強。

▲無人機產業就是很好的軍民融合實例

有鑑於此,我國近年以來也在進行類似美國軍工體系的改革,比如混合改制的北方創業、北方國際,廣核技,中國船舶,中航機電,中航黑豹、中航動力、中國動力、中直股份等,都是結合我國改革實踐,借鑑美國軍工產業發展經驗的軍工產業。從市場獲得資金,進行高效率企業化運作,更多的吸引人才,及時的將先進的軍事技術轉化為可以創造更多財富,形成能夠造血的良性循環,而不是只會吞掉大量資源的無底洞。

▲吸取蘇聯的教訓,今天的中國已經很少再有

狹義的蘇式「軍工企業」了

 

「可持續發展」,永遠是一個國家前進的金科玉律,為了面子好看,在某方面搞大攀比,是要吃大苦頭的。國防建設實際上也是一種投資,美國的成功之處就在於,要麼能讓這筆投資產生經濟效益,能夠通過民用市場收回來,要麼通過形成軍力保護好海外利益,通過商貿再賺回來,保證了軍工科教和經濟領域之間的良性循環。此消彼長之下,美蘇冷戰的勝敗,其實已是定數。


▲寓軍於民,可持續發展,實為王道也

二戰和美蘇爭霸的結局,給今天的中國和中國人帶來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經驗——如果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單純追求軍力,或以軍力為主要導向,要麼在熱戰中被打垮,就像德日,要麼在冷戰中被拖垮,就像蘇聯和東歐。

追趕強者,實現超越,要遵循正確的路徑,要踏踏實實前進,摸著美帝過河,悶聲發大財,埋頭搞建設,對外開放,對內搞活,功夫下夠了,自然水到渠成。

點擊下方小程序即可購買軍武優選商品 

明日軍武日曆: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821120490

相關焦點

  • 冷戰拖垮了蘇聯使其解體,難道就沒有拖壞美國嗎?
    冷戰對美國的負面影響被忽略了,其實也落下了很多毛病!「冷戰拖垮了蘇聯,為什麼沒有拖垮美國?」其實說美國沒事也是假的,經歷了九十年代的泡沫式經濟繁榮與「想揍誰就揍誰」的意氣風發之後,美國的問題也已經逐步暴露出來了,而且很大程度上相當多的問題都是冷戰時期就已經初現端倪、但是由於美蘇矛盾而被成功掩蓋掉的問題:境內的種族與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已經引得諸如塞繆爾亨廷頓這樣的有識之士發出了「誰是美國人」的呼籲,在某種程度上使得美國國內的小資產階級性質的自由主義即所謂的「白左」越來越嚴重。
  • 美國用軍備競賽拖垮了蘇聯?不,是科技競賽
    來源/寧南山(ID:ningnanshan2017)作者/寧南山封面/圖蟲創意我們都說是美國用軍備競賽拖垮了蘇聯
  • 拖垮蘇聯的並不是阿富汗,而是我國這個小鄰國
    而從現在來看,很多人在分析蘇聯解體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其中一條都會提到,是因為整個阿富汗將蘇聯拖垮了,是阿富汗戰爭,徹底讓蘇聯解體。但是其實真實原因絕對不是如此,拖垮蘇聯的不是阿富汗,而是我國這個小鄰國。蘇聯入侵阿富汗,其實戰爭的規模,其實不大,蘇聯在阿富汗的軍隊也就是10萬人,在阿富汗呆了10年,陣亡1萬多人。
  • 西方是如何瓦解蘇聯的?這個女人說了實話,三個步驟缺一不可
    蘇聯也不示弱,不僅在柏林建了「柏林圍牆」,甚至直接在古巴部署了飛彈,此時美國與蘇聯的緊張程度一觸即發。後來赫氏主動撤出古巴的飛彈,才緩和了緊張局勢。二是軍備競賽。古巴飛彈危機後不久,赫魯雪夫也於1964年被強制退休。蘇聯的政壇又發生了變化。但蘇聯從古巴撤出飛彈後,並沒有軟弱,依舊對美國等西方國家表現出咄咄逼人的氣勢,西方則採取守勢。但西方國家是以守待攻,西方正在用另一種手段瓦解蘇聯。
  • 美國的經濟制裁能拖垮蘇聯,為何對中國無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國為了維護其世界霸權,就開始對世界各國實行經濟制裁,其中蘇聯作為唯一一個能和美國相抗衡的超級大國,首當其衝受到了美國的經濟制裁。由於美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有著雄厚的財力和物力,而且在西方還有許多小弟,所以為了拖垮蘇聯,美國就開始在暗中對蘇聯下手了。
  • 大國陽謀:1000枚核彈頭翻譯翻譯,就是用軍備競賽拖死你
    那同樣的約為接近3億的人口規模下,蘇聯為什麼輕重工業失衡而美國並沒有失衡?很簡單,因為蘇聯的人口,是真的人口。而美國表面上的三億人口,實際上只是其潛在控制人口的金字塔上部的人口。美國當時就是利用自己的優勢,去一步步將蘇聯拉進一個軍備競賽的無底洞,將蘇聯從肥的拖到瘦,再由瘦的拖到垮。
  • 為什麼沒有核動力飛機
    與常規潛艇經常需要浮出水面進行充電不同,理論上核潛艇可以於海底高速航行數十年而無需加油。國防人員預計新型核潛艇靠一次供給的燃料就可以運行至其役期結束,最長可達半個世紀。既然核潛艇與傳統潛艇相比優勢那麼明顯,為什麼核動力不能運用在飛機上呢?原因有很多。首先,想要使核反應堆符合飛行條件十分困難,讓機組人員不受輻射危險幾乎是不可能的。
  • 為何蘇聯被阿富汗拖垮,中國揍越南卻越活越滋潤?
    首先本文不討論戰爭失利對軍心士氣、民眾凝聚力的影響(雖說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對蘇聯的影響更大)。本文只想問從軍事的角度說為什麼會打不贏,從經濟的角度說為什麼會對一個超級大國的經濟帶來巨大(至少是明顯的)影響。
  • 他喊話蔡英文:想叫美國花大錢帶你走進禮堂,想都別想
    臺灣地區前「駐美副代表」、前「駐以色列代表」鄧申生表示,美國只是吃吃你的豆腐、順帶調戲一下就走了,美國不可能與臺灣「復交」,就算川普想這麼做,美國政界也不會跟著他走中評社報導稱,鄧申生接受採訪時表示,民進黨當局稱,解放軍軍機繞臺、越過所謂「臺海中線」這麼多次,為「驅趕」已花費255億元新臺幣,再搞下去吃不消,等於已經喊痛。
  • 胡說八道:為什麼老胡的「千枚核彈論」是禍國?
    從這個角度,十枚核彈與一千枚核彈,是沒有差別的,超過閾值都一樣,人死亡一次與死亡十次沒有區別。關鍵不是核彈數量,而是確保讓對手相信在關鍵時刻你敢按核按鈕的決心。為了體現這種「按核按鈕」的決心,技術上更高的追求是:對一次核打擊的防禦能力,與二次核報復能力。
  • 強大的蘇聯為什麼會在1991年土崩瓦解
    在蘇聯早期的時候,有一個美國人在蘇聯見到這樣一個場景,婦女和兒童用最後一口力氣把老人埋葬之後,他們也餓死在了墳墓邊上,這類的慘劇在那時候比比皆是。有人問男人去哪了?短期內蘇聯取得了成功,但他們沒有反省,這種成功是犧牲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換來的。
  • 為什麼美國要對俄羅斯趕盡殺絕
    上世紀80年代,蘇聯不僅在核彈頭數量上對比美國遙遙領先,而且在陸基機動發射洲際彈道飛彈方面優勢明顯,特別是獨一無二的鐵路機動洲際飛彈能在美國防空系統做出反應前擊中美國內陸目標。這些是美國的心腹大患,1983年開始,美國國防部開始跟進開發。但5年之後,美國在進度上受到了很大的阻力,一系列項目於1989年草草收場。
  • 美國為何從阿富汗撤軍呢?跟蘇聯有關
    尤其是超級大國,那更是如此,當年的蘇聯,美國就是典型。而1991年蘇聯解體後,整個世界只剩下一個超級大國,那就是美國,為此,美國更是毫無顧忌,為所欲為了。所以蘇聯解體後,美國接連發動了好幾場戰爭,包括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等,而基本上不打勝,都不可能撤軍的。但是為何現在美國非要從阿富汗撤軍呢?總統說這跟蘇聯有關。2001年因為反恐戰爭的開始,美國第一戰就對阿富汗下手。
  • (下)日本為什麼偷襲珍珠港?
    長期的和平,對國防軍事的疏忽,致使美國國內出現了一股「和平主義」風潮,「單邊主義」和「孤立主義」盛行。所謂「和平主義」就是主張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反對發展軍備、加強戰備、準備戰爭。所謂「單邊主義」和「孤立主義」就是反對美國同英國、法國和亞洲國家結盟,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當初美國的這種國家戰略與戰後美國的霸權主義、單邊主義形成鮮明對照。
  • 美國的地理宿命:永遠無法徵服亞歐大陸!
    二是保持與亞歐大陸其它軍事大國的軍備競賽和政治博弈、貿易禁運的成本,在冷戰期間是與蘇聯進行軍備競賽,冷戰後與俄羅斯、伊斯蘭勢力、中國等強國和地區勢力爭奪控制權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三是為進入和控制亞歐大陸而發動戰爭的成本,比如韓戰、越南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敘利亞戰爭等等戰爭成本,2001年的911事件之後,美國還必須付出反恐戰爭的成本。
  • 6路大軍勇闖華盛頓,戈巴契夫很敢講:美國可能會走蘇聯老路
    據美媒報導,美國陸軍部長表示,防止情況惡化,國民警衛隊出動6200人前往華盛頓保持警戒。這些軍人至少會待到拜登入主白宮後,防止此類衝突再次在美國發生。當美國國會衝突爆發時,沒有收到協助命令。美國警衛隊出動,只有收到通知後才會進行警力部署。部署在華盛頓士兵允許使用武器,一旦在1月20日衝突再次爆發,場面或將徹底失控。
  • 中國婉拒高端軍備強實力讓中國了有底氣
    天舟一號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世界上首臺量子計算機 ;C919大型客機首飛成功;可燃冰全球首次試採成功;機載風冷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重大突破!全電推技術領先美國十年。烏克蘭認為,安70採用了在當下同樣十分流行的超臨界機翼設計,運用了大量的碳纖維塑料基複合材料,其佔比高達24%,當時主要競爭對手就是美國的C-130「大力神」戰術運輸機,具備了短距起降能力,只需要未鋪設的600~900米跑道即可起降!這對於施工條件非常有限的前線機場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 花大價錢買武器 臺灣熱衷當「凱子」
    針對日前美國對臺軍售事件,華夏經緯網10日發表臺灣民意調查基金會秘書長馬康莊評論文章指出,這個買賣臺灣就是在花錢買個所謂的「無形保障」:他們向臺灣老百姓宣告,我繳了保險費給美國大哥,安全已可無虞,你們快快投票給我吧!至於買來的武器軍備可曾發生過什麼效用,美國老大哥到了關鍵的時候,會不會出兵協防臺灣?到現在都沒有答案。
  • 蘇聯為什麼會輸掉冷戰?
    作為一個國家,歐洲沒有任何一個君主敢輕視沙俄,但是作為百姓,生活在俄國跟生活在西歐是天壤之別。二戰後期,蘇聯反攻入德國本土,蘇軍士兵在參觀德國人的家以後發自內心的費解——他們已經生活的如此奢侈,為什麼還要來侵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