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的四位兵團級幹部

2021-02-07 騰訊網

文/ 水新營

1955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兵團級幹部是開國將帥中的一個重要群體,他們在人民軍隊的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其中,賀晉年、解方、段蘇權、陳沂四位兵團級幹部被授予解放軍少將軍銜,和其他絕大多數兵團級幹部的所授軍銜相比,顯得偏低。賀晉年等四人之所以被授予解放軍少將軍銜,也是各有原因。

解放軍首次授銜時兵團級幹部的授銜情況

新中國成立後,解放軍實行軍銜制的問題就擺上了議事日程。1951年2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關於幹部評級工作的指示》,明確提出全軍所有幹部均評定個人級別,為今後實行軍銜制度奠定初步基礎。並規定應以「德」「才」「資」的標準衡量幹部現任職務,來確定其等級。

1952年3月14日,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在《評定各級幹部等級指示》中確定軍隊幹部級別分9等21級。其中,兵團級幹部被列為第三等,分為正兵團級、副兵團級、準兵團級三個級別。1955年1月23日,中央軍委發布《關於評定軍銜工作的指示》,指出以軍隊級別為主要依據,參照編制軍銜確定軍官軍銜:「正兵團級,多數可評為上將;副兵團級、準兵團級,多數可評為中將」。

根據上述指示和規定,在1955年解放軍首次授銜時,36名正兵團級幹部有2人被授予大將軍銜,33人被授予上將軍銜,1人被授予中將軍銜;42名副兵團級幹部有19人被授予上將軍銜,22人被授予中將軍銜,1人被授予少將軍銜;57名準兵團級幹部有1人被授予上將軍銜,53人被授予中將軍銜,3人被授予少將軍銜。

對於到底是哪幾位兵團級幹部在1955年解放軍首次授銜時被授予少將軍銜,也有不同的版本。筆者經反覆核對各種權威性資料,確認是賀晉年、解方、段蘇權、陳沂四位兵團級幹部被授予解放軍少將軍銜。

副兵團級少將賀晉年

賀晉年,1910年10月生,陝西子長人。1928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在國民黨軍隊開展兵運工作。1930年5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賀晉年是陝北紅軍的創建人之一。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陝甘遊擊隊騎兵大隊副大隊長、一支隊政治委員、總指揮部參謀長、總指揮,紅軍團長、師長、軍長等職,率部參加了陝北革命根據地的第一、二、三次反「圍剿」鬥爭,為開闢和鞏固陝北革命根據地,迎接中央紅軍的到來作出了重要貢獻。賀晉年也是陝北紅軍中為數不多的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就擔任過軍級主官的幹部之一。1936年12月,陝北紅軍紅81師恢復紅27軍番號,賀晉年和王平分別擔任軍長和政治委員。

◆解放戰爭在東北戰場的賀晉年。

全面抗戰爆發後,賀晉年任八路軍留守兵團警備第1團團長,率部到三邊地區剿匪,後到米脂守衛黃河河防。1939年底兼任三邊軍分區司令員。後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警備第3旅旅長兼三邊警備區司令員。參加了反國民黨頑固派摩擦滋擾的鬥爭和大生產運動。在1943年1月西北局高幹會議上,賀晉年被評為邊區勞動英雄,毛澤東主席親筆為他題寫了「艱苦奮鬥,不屈不撓」的獎狀。

抗日戰爭勝利後,賀晉年到東北,歷任合江省軍區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11縱隊司令員、第15兵團副司令員兼第48軍軍長等職。擔任合江省軍區司令員的主要任務是負責剿匪。當時,合江地區匪患極為嚴重。賀晉年提出了「小分隊進剿」的辦法,正如《智取威虎山》中「小分隊」一樣。他們分頭出擊,採取「楔子」「釘子」「錐子」戰術,放手發動群眾,廣泛查找土匪蹤跡,最終連根拔掉了號稱合江「四大旗杆」的謝文東、李華堂、張雨新、孫榮久等匪部。後率部參加了東北夏季攻勢、冬季攻勢和遼瀋、平津、解放江南等戰役戰鬥。

新中國成立後,賀晉年任東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同時兼任防空、衛戍、裝甲兵部隊司令員和中朝聯合鐵道運輸指揮部司令員,為東北軍區部隊的正規化建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作出突出的貢獻。

賀晉年作為東北軍區副司令員,在1952年軍隊評級中被評為副兵團級。依照這個評級,在1955年解放軍首次授銜時,賀晉年的軍銜應該在上將和中將之間。並且,賀晉年是陝北紅軍中在建國初期軍隊任職最高的軍事幹部。當時,由於陝北紅軍的其他代表人物王世泰、閻紅彥都已離開軍隊,應該說賀晉年作為陝北紅軍的代表是上將軍銜的合適人選。但由於受高崗事件的影響,1955年9月,已被免去東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正在解放軍軍事學院學習的賀晉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成了當時唯一的一位副兵團級少將,並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57年9月,賀晉年畢業於解放軍軍事學院戰役系,後任裝甲兵副司令員。是中共第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在黨的第十二、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他長期擔任裝甲兵副司令員,為人民裝甲兵的發展壯大作出了重要貢獻。2003年5月11日,賀晉年在北京逝世。

準兵團級少將解方

解方,1908年11月生,原名解如川,又名解沛然。吉林東豐人。1928年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二十期步兵科,1930年畢業考試名列第一,因有反日行為,被降為第三。回國後加入東北軍,後任天津市保安總隊隊長。1931年11月,當日軍炮擊製造天津事件時,曾率保安總隊進行堅決反擊,後任張學良副官。

1936年4月,解方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在東北軍第51軍軍部參謀處任二科中校科長。他積極對張學良進行反蔣、聯共抗日的宣傳,激發張學良的抗日鬥志,堅定了張學良「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信念。曾三次被張學良派赴兩廣密見桂系首領李宗仁、白崇禧,聯絡合作抗日事宜。西安事變發生時,他密傳張學良親電,使駐蘭州的東北軍部隊及時參加反蔣抗日行動。因解方工作卓有成效,張學良曾一再稱讚解方是「難得奇才」。1937年2月任中共東北軍上層工作委員會委員,隨東北軍東調。

◆參加朝鮮停戰談判的解方(左一)。

全面抗戰初期,解方隨軍參加臺兒莊戰役、徐州會戰等戰役戰鬥。1939年初任國民黨軍第51軍113師337旅上校副旅長。同年夏任第114師少將參謀長,並任中共51軍工委書記。長期在東北軍中秘密從事黨的統戰工作。1940年6月解方奉命到延安,歷任中共中央軍委情報部第三局局長、中共中央黨校軍事訓練班秘書長等職。在延安毛澤東親自接見了他,對他說:「你回家了,解放了,就叫解放好了。」之後,解沛然遂改名「解方」。後參加敵後抗日戰爭,任八路軍第120師358旅參謀長、呂梁軍區參謀長等職,並被選為中共七大代表。

解放戰爭時期,解方歷任東北民主聯軍副參謀長兼參謀處處長,遼北軍區副司令員、遼寧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東北野戰軍縱隊副司令員、第12兵團參謀長等職,參加解放東北和進軍中南的一系列重大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解方任解放軍第12兵團兼湖南軍區參謀長、第四野戰軍兼中南軍區司令部教育處處長併兼中南軍政大學教育長、第40軍副軍長、第13兵團參謀長等職。1950年10月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參謀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他在決策籌劃時深思熟慮,制定作戰方案時周密詳細,很受彭德懷司令員的器重。彭德懷每遇遲疑難決的軍機大事,就會對通信員喊道:「叫諸葛亮來。」彭德懷所說的「諸葛亮」就是解方。1951年7月至1953年7月,解方作為中朝方面的主要談判代表之一,參加朝鮮停戰談判,在談判桌上解方能言善辯,素有「解鐵嘴」的美稱。後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兩枚。

從朝鮮戰場回國後,解方歷任中央軍委軍訓部副部長,越南停戰談判顧問,南京軍事學院科學研究部部長、副教育長,高等軍事學院教育長、副院長,後勤學院副院長、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等職。

在1952年軍隊評級中,解方被評為準兵團級。1955年9月,時任南京軍事學院科學研究部部長的解方被授予解放軍少將軍銜,並榮獲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作為準兵團級幹部,授予中將的機會大些。但最後解方被授予少將軍銜,主要原因有:一是他入黨時間較晚,缺乏土地革命時期資歷;二是東北軍出身的中將已經有萬毅作代表了;三、雖然擔任過志願軍參謀長這一重要職務,但在人民軍隊歷史上任職總體偏低。1984年4月9日,解方在北京逝世。

準兵團級少將段蘇權

段蘇權,1916年7月生,湖南茶陵人。1930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不久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歷任共青團茶陵縣委書記、縣遊擊大隊代理政治委員、共青團湘贛省委宣傳部部長等職。

1932年2月,段蘇權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任湘贛蘇區紅8軍政治部青年科科長、湘贛軍區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參加鞏固發展湘贛革命根據地的鬥爭和多次反「圍剿」的作戰。1934年8月任紅6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部長,隨軍參加西徵。10月,只有18歲的段蘇權擔任中共黔東特委書記兼紅軍黔東獨立師政治委員,領導創建黔東革命根據地。11月,在黔東獨立師攻打秀山縣邑梅鎮時,段蘇權右腳被敵人擊傷,後回到老家茶陵養傷。

全面抗戰爆發後,段蘇權得知紅軍改編為八路軍並開赴華北抗日前線。1937年9月,他來到山西太原八路軍辦事處,找到了時任八路軍政治部主任的老首長任弼時,要求重新歸隊。面對突然出現的段蘇權,任弼時大吃一驚:「段蘇權,我們已給你開過追悼會了,原來你還活著!」同年秋,段蘇權到達延安,進入抗日軍政大學第三期學習。1938年春結業任抗大政治教員,同年6月調任中共中央軍委總政治部宣傳部教育科科長。1939年春,段蘇權進入中央馬列學院學習。1940年5月調任晉察冀軍區平北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後任中共平北地委書記兼平北軍分區政治委員,領導建立、鞏固和發展平北抗日根據地的鬥爭,堅持艱苦的敵後反「掃蕩」作戰。

抗日戰爭勝利後,段蘇權任熱河軍區司令員、冀熱察軍區司令員,後兼中共冀熱察區黨委書記併兼軍區政治委員,率部在熱河地區作戰。1947年12月,段蘇權調任東北野戰軍第8縱隊司令員。1948年11月,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8縱改編為第45軍,黃永勝出任第45軍軍長。段蘇權則改任東北軍區作戰處處長。1949年6月,段蘇權擔任東北軍區副參謀長。

◆1983年11月,段蘇權(前左二)在秀山縣。

抗美援朝爆發後,段蘇權擔任東北軍區空軍司令員。1951年11月,由東北軍區空軍司令員調任志願軍空軍第一副司令員兼空2軍軍長。後任華北軍區空軍司令員、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解放軍軍事學院空軍系主任。後任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副教育長兼戰略教研室主任。

1953年11月,中共中央發出指示,要求對全國各級幹部進行一次普遍審查。段蘇權的一段經歷成為審幹中的問題,重點是調查1934年底黔東獨立師被敵人打散到1937年9月他重新歸隊的那段歷史,一調查就是3年。在1955年解放軍首次授銜時,時任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的段蘇權因「有歷史遺留問題」,而被「暫授少將」。並獲得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對於一個紅軍時期的師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的主力縱隊司令員,授銜時正擔任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這一重要職務的段蘇權來說,授予少將軍銜顯然偏低。當時的瀋陽軍區空軍、南京軍區空軍、廣州軍區空軍、蘭州軍區空軍司令員都是由中將擔任,甚至瀋陽軍區空軍副司令員曾國華也被授予中將軍銜。但由於從1955年解放軍首次授銜到1965年取消軍銜制,少將以上的軍官均沒有繼續晉銜。於是少將軍銜就成了段蘇權的最後軍銜和最高軍銜。

1964年初起,段蘇權任中國駐寮國桑怒工作組組長。回國後,任福州軍區副司令員、解放軍軍政大學副校長、解放軍軍事學院政治委員等職。段蘇權也是為數不多的在改革開放後走上大軍區正職崗位的開國少將之一。1993年9月28日,段蘇權因病在北京去世。

準兵團級少將陳沂

陳沂,1912年12月生,貴州遵義人。陳沂本姓佘,名萬能,字孟秋。曾用名佘立平,別名陳毅。中共黨內一度有「大小陳毅」之稱。後為避與陳毅元帥重名,改名陳沂。和賀晉年、解方、段蘇權幾位兵團級幹部相比,陳沂的知名度要小一些。雖然也是準兵團級幹部,對他被授予少將軍銜,有爭議的不多。

1929年,陳沂在上海中國公學預科學習,並投身革命文化活動。1931年2月,參加北方左翼作家聯盟,任北平分盟候補執委。同年,他考入北平中國大學。九一八事變後,北平各大學學生組織南下請願示威團,陳沂是示威團的領導成員,並擔任糾察隊長,率學生前往南京示威,要求抗日。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任北平大學法學院黨支部書記。

1932年夏,陳沂擔任北方文化總同盟黨團書記、河北省反帝大同盟黨團書記。曾奉黨組織的命令接待到北平的魯迅先生,向魯迅匯報北方文化工作,並安排他演講。1933年春參與組織領導李大釗的出殯,了卻了廣大黨員和進步群眾的一件心事。不久,被國民黨當局逮捕,押送南京,被判處5年徒刑。1936年,由其父親營救出獄,先回貴州後去上海,擔任《救國日報》編輯。西安事變後,恢復了黨組織關係。

◆抗戰時期,陳沂(前右二)在山東莒南。

全面抗戰爆發後,陳沂受黨組織委派,到南京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抗敵劇團做政治工作。1937年11月,在山西晉城參加八路軍,1938年5月起歷任八路軍晉南軍政幹部學校校務部主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宣傳部幹事、《冀南日報》總編輯、冀魯豫日報社長等職。1942年2月起,先後擔任大眾日報社長、新華社山東分社社長、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宣傳部部長等職。

抗戰勝利後,陳沂被任命為中共中央華東局宣傳部部長,不久經陳毅同意,去了東北。1946年3月起,歷任東北民主聯軍總政治部宣傳部部長,東北民主聯軍野戰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等職;1948年1月起,先後擔任東北軍區後勤部政治部主任、東北野戰軍後勤部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兼中南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為東北人民解放軍的政治工作和後勤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在東北期間,陳沂很受東北野戰軍首長的器重,擔任東北野戰軍後勤部政治委員時,後勤部部長是周純全,第二部長是李聚奎。周純全、李聚奎都是資歷甚深的老革命,後均被授予上將軍銜。

新中國成立後,陳沂長期擔任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化部部長,負責全軍的文化工作,被稱為「文化將軍」。任職期間,他鼓勵創作,發展文藝批評,籌建總政文工團、《解放軍畫報》、《解放軍文藝》、創建八一電影製片廠和八一體工隊。他多方網羅人才,積極培養人才。陳沂任職總政治部文化部部長的八年被譽為解放軍文化工作輝煌的八年。

在1952年軍隊評級時,陳沂被評為準兵團級。當時,總政治部下屬的二級部的規格比較高。擔任總政治部二級部負責人的同志資歷大都比較深,評級也比較高。如總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劉志堅被評為副兵團級,總政治部青年部部長王宗槐、總政治部組織部第一副部長朱明、總政治部保衛部副部長蔡順禮都被評為準兵團級,並在1955年均被授予解放軍中將軍銜。

1955年9月,時任總政治部文化部部長的陳沂被授予解放軍少將軍銜,並獲得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陳沂雖然是準兵團級幹部,但由於沒有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紅軍中任職,對他被授予少將軍銜,一般認為還比較恰當。

1958年3月起,陳沂因被錯劃為右派下放黑龍江勞動,分配到齊齊哈爾園藝試驗站任副站長。1961年被調回哈爾濱,經羅榮桓幹預,摘掉了右派帽子。後任黑龍江省文聯副主席、省作協副主席,雙城拖拉機站副站長、哈爾濱市二輕局副局長等職。「文革」開始後,陳沂遭到了批鬥,後被送到幹校勞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陳沂得到平反。後任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兼宣傳部部長、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2002年7月26日,陳沂因病在上海逝世。

本文為《黨史博採》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維權支持: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

相關焦點

  • 36位「正兵團級」將領名單軍銜一覽
    建國後,我國就開始籌備全軍的將領定級別的工作,為1955年授軍銜做準備工作。期間我國由於經歷了抗美援朝戰爭,最終授銜推遲到了1955年,按照軍隊級別,我軍評選了36位正兵團級將領,那麼,他們分別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 36位「正兵團級」開國將領名單一覽
    建國後,我國就開始籌備全軍的將領定級別的工作,為1955年授軍銜做準備工作。期間我國由於經歷了抗美援朝戰爭,最終授銜推遲到了1955年,按照軍隊級別,我軍評選了36位正兵團級將領,那麼,他們分別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 1955年除了授銜,還有授勳,有位國軍名將排在九位元帥前面
    就是在授銜時同時授予的八一勳章、獨立自由勳章、解放勳章。1955年1月23日,國家下發了《關於評定軍銜工作的指示》,同時下發的,還有《關於頒發勳章獎章工作的指示》,即八一勳章(一級、二級、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二級、三級),解放勳章(一級、二級、三級),還有低一檔的三枚獎章,不分級。
  • 九名【傅氏】開國將軍名錄:1955-1965年被授銜上將,中將,少將
    他就是被毛澤東稱為「華佗」的開國中將傅連暲開國少將1955年9月798人被授予少將軍銜,1955年12月至1958年10月8人先後被授予少將軍銜:湖北石首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二軍團連長、營長、團參謀長。參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和長徵。1936年入陝北紅軍大學學習。
  • 12位空軍司令員名單及軍銜一覽
    建國後擔任第十三兵團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吳法憲被授予中將軍銜。1957年任空軍政委。1965年5月至1971年9月任空軍司令員。1938年入伍後,馬寧歷任幹事、科長、參謀、股長、學員、團參謀長、副團長、團長、副處長兼團長、副師長、師長、副軍長、軍長、蘭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9月被授予空軍上校軍銜,1964年4月晉升空軍少將軍銜。1973年5月至1977年4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員、黨委第二書記。
  • 1360位「開國少將」的名錄及其任職情況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時,共授予少將軍銜798人,其中:1.副兵團級少將1人,賀晉年。
  • 這62位陳姓開國將軍你知道幾位?
    1924年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在革命生涯中,歷任國民革命軍少將旅長、中將師長、軍長、兵團司令官、湖南省政府代主席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1930年6月參加革命,1932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二、三、四、五次反「圍剿」及長徵,1983年11月離休。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 廣東軍區成立之初,四位副司令分別是誰擔任?後來授予什麼軍銜
    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11月根據中央指示第十五兵團指揮機關和廣東地方部隊組稱在廣州建立了廣東軍區,1951年5月,廣東軍區擴編為華南軍區
  • 1955年授銜時,四野7位軍長被授上將,為何三野16位軍長無一上將
    1955年,建國後首次授銜時,東北四野18位主力軍長中,一共有7人被授予了開國上將軍銜,分別是鄧華、韓先楚、洪學智,李天佑、劉震、黃永勝和陳明仁,而同樣立下功勳赫赫,為全國人民解放後大業,和中國革命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華東三野16位軍長,卻大部分被授銜為開國中將軍銜,還有三人被授少將,三人沒有獲得軍銜,那麼,同樣都是野戰軍,為何麾下軍長的授銜待遇卻相差如此之大呢?
  • 抗美援朝時,志願軍先後有8位正副司令員,1955年分別授何軍銜?
    從1950年彭德懷奉命擔任志願軍的總司令,奔赴抗美援朝的前線時起,志願軍先後一共出現了八位正副司令員。在這場戰爭結束之後,我軍於1955年第一次實行了「軍銜制」。這八位正副司令,一人是元帥軍銜,一人是大將軍銜,另外六人均是上將軍銜。其中還有一位,兩度被授予上將軍銜。
  • 預備役的軍銜是怎麼樣的? 為什麼軍銜比現役軍銜高一級?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              按照1995年5月10日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規定,預備役軍官軍銜設三等八級: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 中國解放軍級別、職務、軍銜等對應關係一覽
    軍委主席級:不授予軍銜軍委副主席級:為上將軍軍委委員級:為上將軍銜正大軍區級:首長為上將或中將軍銜
  • 中國軍銜制度已實施百餘年,在各歷史時期授予的最高軍銜都是誰?
    通過1901年至1905年的五年時間。清政府新軍軍銜體制正是建立完成。清朝 「新軍」軍銜的共設置5等15級北洋軍銜1912年8月,北洋政府從新制定軍隊軍銜。共設5等15級。民國軍銜經過多次修訂,民國政府軍銜共設5等18級。將官:特級上將、一級上將、二級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尉官、士官、士兵與之前一致。民國時期軍銜最高的人是特級上將:蔣介石。
  • 15位方氏開國將軍,方家人必須點讚!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4、方升普少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華北軍區軍政大學幹部總隊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訓部幹部處處長,公安部隊幹部部副部長,河北省軍區副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4年3月24日因病逝世,終年80歲。6、方國安少將
  • 科普: 預備役的軍銜是怎麼樣的? 為什麼軍銜比現役軍銜高一級?
    按照1995年5月10日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規定,預備役軍官軍銜設三等八級: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最高軍銜為少將。
  • 從東北抗日聯軍走出的十位開國將軍,你知道都是誰嗎?
    開國少將王明貴 從抗聯中走出的10位開國將軍 從抗聯中走出的10位開國將軍大部分是抗聯師團級幹部,還有參加過抗聯後不久就轉入蘇聯學習或參加紅軍、八路軍、新四軍的初級幹部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3、少將朱光(1914-2001) 山東聊城人。原名趙金城。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東北抗日救國軍。曾任東北抗日聯軍副團長。1935年赴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回國。
  • 《文史之窗》從東北抗日聯軍走出的十位開國將軍,你知道都是誰嗎?
    開國少將王明貴 從抗聯中走出的10位開國將軍 從抗聯中走出的10位開國將軍大部分是抗聯師團級幹部,還有參加過抗聯後不久就轉入蘇聯學習或參加紅軍、八路軍、新四軍的初級幹部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3、少將朱光(1914-2001) 山東聊城人。原名趙金城。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東北抗日救國軍。曾任東北抗日聯軍副團長。1935年赴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回國。
  • 806名開國少將戰績排名
    大家都知道,1955年,我軍首次對全體有軍職的軍隊幹部進行授銜,由於職數有限,加上歷史原因,部分在我黨我軍歷史上作出重要貢獻,以及授銜時擔任重要職務的老將軍沒有被評為中將及以上軍銜,只能屈居少將。共授予少將806名(含1956年和1958年補授)。那麼,哪些少將在紅軍時期和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表現最為突出、戰績最佳呢?
  • 歷任12位空軍司令員名單一覽
    第1位空軍司令員劉亞樓上將劉亞樓(1910年4月8日-1965年5月7日),福建省武平縣湘店鄉湘洋村人,畢業於抗日紅軍大學和伏龍芝軍事學院。從貧苦農民家庭出身,到中國第1位空軍司令員,劉亞樓將軍的經歷令人欽佩。1949年10月,劉亞樓出任空軍司令員,受命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1955年9月,劉亞樓被授予上將軍銜。
  • 【軍改】軍銜主導的職務等級,你知道是要怎麼改嗎?
    中國在1988年重新實行軍銜制時,確也曾考慮過授「準將」,不過鑑於這將使得我國的將級軍官太多,最後還是決定沿用1955年的辦法,授「大校」。準將為將級軍官的最底層,介於大校和少將之間,從實際狀況看,中國的大校應與英國等國的準將平階,而低於美國等國的準將。準將是一些國家的將級軍官中最低的一級軍銜稱號。準將是一些國家的將級軍官中最低的一級軍銜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