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一次,美國方面持續加大對華為的限制。具體來說,美國限制的產品有兩類:
一類是華為和旗下半導體公司海思使用美國商務部管制清單上的軟體和技術生產出的任何產品,包括半導體設計這樣的技術商品。這意味著從5月15日之後,華為不能推出由美國軟體和技術設計出來的晶片,必須要完全去美國化。
另外一類產品,是根據華為和海思的晶片設計要求生產的晶片,只要是用了美國商務部管制清單上的美國半導體設備的代工廠,就需要許可證才能向華為及其附屬實體製造和出售晶片。
到底是啥意思?有網友用動畫片《哆啦A夢》裡面的角色打了一個簡單的比方:
「胖虎在學校準備欺負野比,本來的打算是告訴學校所有其他小朋友,禁止他們和野比玩,但是考慮到此舉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胖虎發布了一個新規定,所有想和野比玩的小朋友,必須先找胖虎申請,得到胖虎許可後才能和野比玩。」
這一舉動,可以說,美國把選擇題拋給了華為在全球成千上萬的供應商,逼迫他們站隊。然而這樣做既不符合國際貿易規則,還有失去中國市場的風險。
這兩條措施的出臺意味著美國將採取釜底抽薪的方式阻斷全球半導體供應商向華為供貨。
一旦新規落地,全球170多個國家使用華為產品建設的數千億美元網絡的擴容、維護、持續運行將受到衝擊,使用華為產品和服務的30多億人口的信息通訊也會受到影響。
目前,美國商務部提出的這一新規尚未落地,中間尚有120天的緩衝時間,華為和部分晶片供應商正在積極協調。
這一屆美國政府,不想著好好抗「疫」,卻想方設法給中國企業「斷糧」,美國到底圖什麼?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認為,美國政府利用公權力打壓華為是在期待得到當年「阿爾斯通事件」的效果。
2013年,美國政府以商業賄賂為名,利用《反海外腐敗法》等司法武器「長臂管轄」,打擊商業競爭對手法國阿爾斯通公司。
法國阿爾斯通公司不僅被處以7.72億美元罰金,負責人皮耶魯奇直到2018年9月才走出監獄,恢復自由,並將此黑幕寫成了一本書《美國陷阱》。
更令人唏噓的是,這家享譽全球的軌道交通、電力設備和電力傳輸基礎設施企業,不得不被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強制」收購,最終被「肢解」。
如今的法國阿爾斯通,早已不在世界五百強名單裡。
這樣的招數,是不是很熟悉?
除了阿爾斯通之外,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半導體行業勃興之際,美國就以各種理由,重拳打擊東芝等日企。
《美國陷阱》作者皮耶魯齊在接受採訪時也曾表示,華為在5G技術上領先,這也讓它成為了美國攻擊的對象,美國針對華為的套路和發生在他身上的經歷很相似。
另一方面,5G作為下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基礎設施,事實上已經是中美之爭的核心領域。目前華為的5G技術處於全球第一梯隊,成為推動中國乃至全球5G發展的重要企業之一。基礎設施有多重要?它是上層應用發展的根基。也就是說,基礎設施一撤,再好的上層應用都有可能塌掉。從蒸汽機時代到電力時代,再到網際網路時代,一直由西方技術主導基礎設施領域,這一次居然被一家來自中國的民營企業撕開缺口。所以,可以想像美國為何如此忌憚華為。今天,美國打壓華為早已不再是單純的經濟霸凌,而是將其視為與中國進行戰略競爭的手段。中國有句古語「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用這句話來形容美國,再合適不過。今年3月9日,波士頓諮詢在其發布的《限制對華貿易將終止美半導體領導地位》報告中指出,2019年5月華為被納入「實體清單」後,美國排名領先的半導體公司每季度收入中位數均下降4%至9%不等。 該報告還指出,美國如維持現有的對華出口限制和技術管制,三至五年後美國半導體企業從中國市場獲得的營收將減少55%,全球市場份額下降8%,全球營收減少16%。因此,此次打壓華為升級的消息一出,引發不少美媒擔憂。在他們看來,川普政府的制裁雖然直接針對的是華為,但由於承接華為晶片訂單的「臺積電」使用的是美國廠商的設備,因此打壓華為最終有可能毀掉美國半導體產業的地位。谷歌前執行長埃裡克·施密特近日更是警告說,美國與中國「脫鉤」的代價將會很高,「當你與中國『脫鉤』時,他們完全有能力製造自己的晶片和軟體,他們不會再回來,這會讓我們受傷。」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也表示,如果中國採取反制措施,不用高通、蘋果等公司的產品,對美國來說也是很重要的打擊。但鄔賀銓也認為,不能把幻想寄托在美國考慮到損失而不採取行動,關鍵是中國要認識到晶片及其製造技術是核心所在,無論用多長時間,中國一定要攻克它,保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不會受制於人。華為在心聲社區發文《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文章只有兩句話:「回頭看,崎嶇坎坷」「向前看,永不言棄」,配圖是一架二戰中被打得像篩子一樣,渾身彈孔累累的伊爾2攻擊機,依然堅持飛行,終於安全返回。5月18日,針對日前美國商務部升級對華為的出口管制,華為發出聲明,稱強烈反對美國商務部僅針對華為的直接產品規則修改,並指出,本次規則修改影響的不僅僅是華為一家企業,更會給全球相關產業帶來嚴重的衝擊。▲圖為華為5月18日發布針對日前美國商務部升級對華為的出口管制的聲明
同日,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在華為公司第十七屆全球分析師大會上發表題為《跨過時艱 向未來》的演講,稱華為的業務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巨大影響,但這一年的磨鍊讓華為「皮糙肉厚」,有信心能儘快找到解決方案。至於最終會有多大影響,通信專家馬繼華認為,美國的限制政策有一定震懾力,但短期也只有這個影響,美國只敢「上箍」,卻不敢輕易「念咒」,落實起來太難,缺乏監控整個世界生產網絡的能力,只能靠企業申報,威嚇作用更大。郭平也呼籲道:「當今世界已經形成一體化協作體系,這個體系不應也不可逆轉。標準和產業鏈割裂對任何一方都沒有益處,會給整個產業帶來嚴重衝擊。產業界應共同努力,不斷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維護市場公平性,確保全球統一的標準體系和分工協作的供應鏈體系。」當一個國家可以任意修改「外國直接產品規則」,打開潘多拉魔盒,對於全球化的產業生態就可能造成毀滅性的連鎖破壞。策劃:劉娟
監製:李曉雲 唐心怡
作者:周佳苗 祁麗君
校對:郭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