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彥皓(可信財商):「統戰」不同利益團體以掣肘美國對中國的戰略打壓

2021-02-19 可信財商

統戰」不同利益團體以掣肘美國對中國的戰略打壓

中美關係糾結的核心是中國野心勃勃崛起,而美國卻干著急,沒有實招應對

\丁彥皓-可信財商、珂芯資產

新興勢力崛起必然會遭遇傳統勢力的打壓,這是由資源有限與利益零和的現實決定的,中國在崛起的過程中巧妙的利用了數次國際重大事件,以使中國熬過最脆弱的一段時間。事實美國遏制中國最佳的時機是2000年至2012年,2012年之後,再提「遏制中國」已純屬個別團隊與個人的天真幻想。當前中美關係的現實是中國雖然不具備在全球挑戰美國國際地位的實力,但是,完全可以憑藉自身的實力維護其已有的利益不受外部勢力挑釁。這就意味著,當前只要中國內部不亂,任何外部勢力都無法撼動中國崛起的態勢。

中美關係演變至今,表面看帶有「惡化」的態勢的原因之一是美國內部部分團體和個人還心存「遏制」中國的幻想,但是,這僅僅是幻想,轉為現實的概率已幾乎為零。其實,在國際關係中,擅自對外發動戰爭需要基於兩個條件,即雙方存在絕對的實力差或者發起方具有絕對的極權統治地位,整個國家命運基於一人之手時,容易做出人為的非理性決策。體制差異與全球利益交易是決定未來中美全球話語權博弈結局走向的關鍵。

投資標的、邏輯建議以及即時風險提示請見可信財商知識星球

丁彥皓(可信財商):我為什麼開通知識星球的知識付費欄目?

其實,自古中美關係能夠達成共識,雖有歷史短暫的波浪,但是,總體而言中美關係較為理性。當前中美關係無法惡化,甚至進入冷戰的關鍵是中國有意忍讓美國的挑釁,無意挑戰美國的國際地位,而美國對中國的挑釁更多是表面,遠未到實質。另外,美國遏制中國所受的掣肘較多與中國可騰挪的空間足夠大,以致於美國對中國無法形成致命的衝擊。具體的講,美國要的太多,不聚焦,而中國要的很大,但是絕對聚焦,諸如美國很難徹底的放棄中東與歐洲的全面利益訴求,但中國在中東和歐洲暫時只要經濟利益,對政治與軍事的訴求並不多。一旦中國對中東、歐洲不但無法構成安全隱患,而且還能夠創造經濟價值時,中美在中東與歐洲博弈的權力天平自然無形會傾向中國一方。

辯證法在處理中美關係時依然有效,諸如中美在高科技領域的有限脫鉤更有利於中國高科技行業的獨立自主與基於龐大的內需而自我迭代。事實中國當前的技術沉澱幾乎囊括了所有的領域,但是,在部分領域依然與歐美日韓存在量的差異。而這一突破的前提必須是中美脫節,讓中國的技術基於自身龐大的內需自我迭代升級,而美國技術因為脫離中國市場,迭代升級必然降速,從而以「雙擊」的形式縮短中美的技術差異。嚴格意義來講,中美有限的技術脫節對中國是個歷史機遇期。

中美關係永遠不會惡化到軍事衝突,也絕對無法徹底的脫節,這是歷史定數。當前中國尚無實力全球挑戰美國的國際地位,也無能力重塑國際格局,所以,儘量維護美國的核心利益,試圖融入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依然符合中國的利益最大化。如果中美短兵相接,徹底的對立,中國的損害會遠超美國,但美國也必然會淪為一個三流國家,所以,中國為了不使中美關係持續惡化,由量變衍生至質變,唯一之策就是以「統戰」的方式,整合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利益集團,使美國部分團體與個人對華不友好時投鼠忌器,相互掣肘。

美國是一個多元的社會,白宮的權力結構與北京截然不同,所以,理解美國絕對不能套用中國的思維。自中美建交,尤其是蘇聯解體以來,中國通過各種方式將中美徹底的綁定在一起,成為利益共同體,這是確保最近30年中國戰略安全的明智之舉。目前該策略依然有效,即中國憑藉龐大的經濟體量與全球政治影響力,將美國不同利益群體,尤其是精英群體的利益徹底的與中國融為一體,而非一旦遭到白宮打壓時,盲目的對美國其他利益團體實施對等報復。

另外,當前美歐關係異常複雜,矛盾叢生,尤其是川普上臺之後,對盟友的索取過多,給予過少,以致於其傳統盟友與美國已產生嚴重的間隙。尤其歐洲當前深陷債務、疫情、移民與民粹主義的挑戰,急需與中國互利共贏,以緩解其國內的危機。這是中國瓦解美國全球同盟的關鍵,一旦一個沒有歐洲傳統盟友輔助的美國挑釁中國,無異於失去所謂的「國際道義」,實力根本不允許。另外,當前歐洲異常脆弱,毫無反擊之力,所以,對待歐洲要恩威並施,對待對華不友好的行為要給予絕對的強勢回擊,但必須確保留有緩和的空間,使其斷絕挑釁中國投機獲利的衝動。

在應對美國上,中俄是天然的盟友,在中美俄三角格局中,中俄相對較弱,唯有聯手才可維持中美俄三角的動態穩定,一旦美國與中俄中任何一方聯手對付另一方,最終的結局是中俄會被美國在戰略上逐個殲滅。所以,俄羅斯在全球追求政治話語權,中國分享經濟利益,雙方形成戰略互補,這是中俄聯手維持中美俄三角動態平衡的關鍵。中國龐大的市場能夠確保俄羅斯的原油與軍火出口的底線,這是維持俄羅斯社會安定與政權持續的基本保障。而俄羅斯不在全球挑戰中國,與中國高度合作,迫使美國永遠無法對中俄「肆無忌憚」。

但是,中國必須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給美國劃紅線,讓美國清晰的知道哪些紅線絕對不能碰,用行動對其曉以利害,否則後患無窮,諸如臺灣主權歸屬。美國在臺灣歸屬上的話語權日益下降,北京已經完全有實力確保美國不能過度幹預臺灣的主權歸屬。一旦美國觸碰北京紅線,北京必須即刻加倍報復,讓美國付出代價。華盛頓現在已經呈強弩之末,內部疫情肆虐、社會動蕩、失業大增、經濟下滑與政治內耗讓華盛頓很難首尾兼顧,不得以挑起外部爭端,試圖以民粹主義來轉移內部矛盾。北京應該對華盛頓這一行為表示理解,且無聲配合表演。斷不可激化美國的民粹主義,使表演升級為現實。

當前新冠疫情在全球失控,尤其是美國,這對北京而言是另一次國際機遇期,所以,在美國內亂之機,中國必須盡全力做好自己的內部事務,不對外擴張與挑釁,低調處理國際糾紛,不刺激美國的民粹主義,以時間換空間提升自身的實力等最符合中國的戰略利益。現在中國是全球不多的一片「淨土」,社會安定,沒有病毒侵擾,所以,通過持續的提高中國的營商環境,健全法律法規,減稅降幅,以吸引全球資本投資是中國的當務之急。

這屆美國執政團隊的素養不高,為了自身的私利極易不計成本的走極端,所以,北京不但斷然不能對美國的各種挑釁過於關注,對等報復,激化美國的民粹主義與打擊無關的利益團體,杜絕陷入白宮執政團隊的能力缺陷困境。而且還要默契的配合白宮的表演,尤其是輔助川普連任,為中國贏得更大的戰略空間,這是當前北京處理與美國關係時的關鍵。對美國的挑釁更多要激化美國內部不同利益團體之間的相互掣肘,而非北京直接與美國硬碰硬。諸如,美國打壓華為的晶片加工,事實臺積電更多是個美國的公司,華爾街絕對不允許白宮的率性所為,讓近3500億美元市值的公司淨利潤損失15%與培養一個新興強勁的競爭對手,所以,中國應對華盛頓對華為的打壓時,不是與美國硬碰硬,而是持續大力支持中芯國際,間接逼迫華爾街給白宮施壓。

可信財商唯一指定網上商城 

商務合作

新冠疫情對當前國際格局的影響絕對不亞於1929年的大蕭條,這對中國而言是個歷史機遇期,只要中國確保內部相對穩定的低速運行就已經大幅度縮小了與美國的實力差距,從目前的態勢來看,新冠疫情對美國的影響還需持續兩年之久,兩年以後,中美的國力差距會更小,中國具有更大的騰挪空間。所以,目前美國比中國更著急,但是,又沒有實招應對,只能持續不痛不癢的挑釁,激發民粹主義,使部分政客以喪失其國家戰略利益來謀求自身的私利。

中美斷然無法徹底的脫鉤,在當前的全球利益博弈中,缺少中國的配合與支持,美國的利益必然會嚴重受損,只是白宮尚未清晰的意識到這一點。而有限的脫鉤有助於中國藉助新冠疫情對美國的掣肘,成為與美國並駕齊驅的國際一級,即「G2格局」。但是,當前中國根本不具備統領世界,重塑國際格局的實力,當前挑戰美國的國際地位是對中國戰略利益的嚴重傷害,北京斷然不會選擇這一步,所以,妥協、忍讓與騰挪依然是中國應對美國挑釁時的關鍵。但也並非毫無反抗,事實中國完全可以以「統戰」美國全球盟友、俄羅斯與其內部的不同勢力團體,以制衡部分對華不友好團體及個人的極端行為,減輕中美關係惡化對中國利益的傷害。

當前中美國關係的現實是中國野心勃勃,但美國卻對中國鮮有實招打壓,以致於有點驚慌失措,但更多還是部分團體及個人試圖投機獲利,對中國構不成實質性的傷害。自2017年12月白宮對華全面打壓以來,事實中美之間的差距在大幅加速縮小,而非擴大,這是最好詮證白宮對華不友好行為結果的憑據。

 

可信財商-所有評論都要對投資有所幫助!

作者簡介:

丁彥皓 博士、博士後,專注資本市場,聚焦權益投資、資本運作、大宗期貨、期權以及宏觀經濟等領域的研究與投資,關注國際關係、歷史、哲學與宗教。

丁彥皓的個人微信

相關焦點

  • 【統戰工作】統戰工作對象和範圍的由來
    團體和各界人士中的黨外人士,重點是黨外代表人士。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因統一戰線的性質、任務的變化有所不同,統戰工作對象和範圍也有所不同。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倡議下組成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不僅包括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以及要求抗日的民族資產階級,還有中小地主、英美派大地主大資產階級以及地方實力派。
  • 【聚焦】研討「我國社會結構變化對新時代統一戰線的影響」,統戰理論界召開「神仙會」!
    中央統戰部副部長、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會長許又聲出席會議並講話。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理事和有關專家學者參加會議。了解統戰工作的朋友清楚,在統一戰線理論研究領域,有一個名氣很大的全國性學術團體,名字叫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
  • 政協工作中的統戰「基因」
    帶著問題,他們回顧了政協章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門頭溝區政協主席張冰認為,明晰這一問題的意義在於,正確把握人民政協做統戰工作的側重點,尤其是要與統戰部區別開來。她說,統戰部是黨委主管統一戰線工作的職能部門,負責廣泛協調聯繫多個方面的黨外人士,推薦其中的代表性人士擔任政協委員。他們在政協分屬不同界別,通過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進行履職。
  • 經濟統戰服務科學發展
    統一戰線工作是黨特殊的群眾工作,是黨的工作,要突出統戰工作的黨性。黨性是政黨所固有的本質屬性,中國共產黨的黨性是中國工人階級的階級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現。今天黨性最集中地表現為保持黨的先進性、鞏固黨的執政地位。要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擴大黨執政的社會基礎的高度,進一步解決對統一戰線的戰略地位的認識問題。
  • 彭勝玉:中國如何應對美國聯合盟友打壓
    世界很清楚,美國相對有較大影響力、國力相對較強的盟國中,第一類傳統及種族因素造成的盟國:加拿大、英國、以色列、澳大利亞,應該是對美國最有向心力的盟國。第二類因戰爭因素造成的盟國:戰敗的德國、日本,是存在忍耐階段的。第三類其他因素造成的盟國,沒有太強的對美國的向心力,基本上是以自身國家利益做決策權衡的,這裡面韓國、埃及可能相對聽話點,其他的國家,獨立性是較強的。
  • 美「印太戰略」提前解密 外交部:暴露打壓中國險惡用心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3日表示,美方一些政客企圖通過解密有關文件留下所謂「遺產」,但這份文件的內容恰恰暴露了美國借「印太戰略」遏制打壓中國、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的險惡用心,這實質上是一份「維霸戰略」。12日公布的文件共10頁,部分經過刪節,其措辭「對中國非常直白和直截了當」,很可能證實了北京所稱的「美國試圖遏制中國」的說法。該文件承諾「制定並實施能夠但不限於以下方面的防禦戰略:在衝突中剝奪中國在『第一島鏈』內的持續制空權和制海權;保衛第一島鏈,包括臺灣;主導第一島鏈以外的所有領域」。
  • 宏國聚焦丨胡波:美國「印太戰略」趨勢與前景
    海權與陸權不同,通常是包容性權力而非完全排他性的權力,當下的海權和海洋控制更多表現為在某海域的相對影響和比較優勢,是一種協商型權力,而非決斷性權力。美國完全忽視中國在該地區的主權、主權權益及合理地位,在戰略上並不現實。特別是當代海權的競爭更多表現出一種戰略相持和戰略消耗,而非馬漢筆下的「決戰決勝」。
  • 美「印太戰略」提前解密,啥意思?外交部:暴露遏制打壓中國的險惡用心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3日表示,美方一些政客企圖通過解密有關文件留下所謂「遺產」,但這份文件的內容恰恰暴露了美國借「印太戰略」遏制打壓中國、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的險惡用心,這實質上是一份「維霸戰略」。12日公布的文件共10頁,部分經過刪節,其措辭「對中國非常直白和直截了當」,很可能證實了北京所稱的「美國試圖遏制中國」的說法。該文件承諾「制定並實施能夠但不限於以下方面的防禦戰略:在衝突中剝奪中國在『第一島鏈』內的持續制空權和制海權;保衛第一島鏈,包括臺灣;主導第一島鏈以外的所有領域」。
  • 原創丨中國如何應對3大戰爭風險?對準美國如意算盤出手
    是的,由於美國把中國看作首要戰略對手,並傾盡所能展開對中國打壓,戰爭的風險和壓力都是客觀存在的,無論從地緣形勢上,還是從美國政府頻頻對中國的攻擊上都能看出來,對此我們要有一個客觀理性的認識。事實上,我們國家也一直在做著應對準備,無論海上還是陸上,多地展開持續的軍事實彈演練演習大家也是都看在眼裡的,不同於往常。
  • 維護中國國土安全與地緣戰略利益的三個關鍵詞
    維護中國國土安全與地緣戰略利益,需要全面把脈中國地理環境的利與弊,準確把握中華傳統地緣戰略思想的得與失,直面現實挑戰,開創未來新局。利大於弊的地理空間是中國崛起的客觀環境與自然條件,需要心中有數、趨利避害;中華傳統地緣戰略思想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值得古為今用、發揚光大;當今中國國土安全與地緣環境形勢嚴峻、不乏挑戰,務必審時度勢、主動塑造。
  • 美國又打「臺灣牌」!中國核專家:美國正助力我們完成統一大業.
    那麼,美國為什麼要邀請臺灣參加環太軍演?美國頻頻打「臺灣牌」究竟是何居心?美國參議院通過的「2021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中,建議邀請臺灣參與環太平洋軍事演習。軍事觀察員尹卓認為,美國此舉意在挑釁一個中國原則,利用「臺灣牌」打壓中國,製造緊張局勢,為川普連任競選服務。
  • 對中國最好的美國總統,幫助中國入常,但是也損害了我國利益
    美國是世界上如今的唯一一個超級大國。二戰後,憑藉著大發戰爭財,美國成為世界警察。多年來一直主導的世界的格局,並且遏制其他國家的發展。而新中國成立的時候,美國也是進行了一系列的封鎖。打壓政策。而美國的歷任總統,不管是哪個黨派上去,一貫都是對中國採取不友好的態度。
  • 全面打壓華為的背後,美國圖什麼?
    2019年5月16日,美國將華為列入了「實體名單」。所謂「實體名單」是美國為了維護其國家利益,作為出口管制的重要手段。進入到這個名單的公司,在沒有得到美國政府許可的情況下,美國公司不能和名單上的企業合作。簡單說,實體名單就是一份黑名單,企業一旦上榜就被剝奪了和美國進行貿易的機會。儘管當時「實體名單」限制了美國公司和華為的合作,但華為還有一線生機。
  • 南海爭端:中國警告美國不要採取戰略對抗政策
    中方警告,把中國當作戰略對手是嚴重戰略誤判,將導致重大戰略錯誤。本周四,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上任後首次與菲律賓、泰國及澳大利亞外長通了電話。- 在與菲律賓外長通話時,布林肯表示就南中國海爭端問題,美國將繼續支持東南亞各國。他指出,中國在南中國海的主張已超出國際法允許範圍,因此美國拒絕接受中國在南中國海的主張。
  • 特稿 | 這才是中國真正的大戰略,如果站錯隊痛悔一千年!
    再比如歐盟,歐盟建立之初本來是打算歐洲諸國聯合起來跟美國掰腕子,妄圖重現世界兩極的格局。可惜歐盟先天內鬥的毛病,導致歐盟就像歷史上的神聖羅馬帝國一樣,看起來是一體化,實際上還是各自為政。再加上歐元被美國一路打壓,聯盟最基礎的經濟根基被動搖,那麼作鳥獸散也是遲早的事,這點從英國脫歐就能看得出來。那麼,除了歐盟,其它的那些國家也都是亦步亦趨走馬觀花了。
  • 「威懾」:美國軍事戰略的基石 | 文化縱橫
    作為一種系統的戰略理論和主導性軍事政策,它是隨著核武器的出現和冷戰的開始而產生,並首先在美國形成和發展起來。威脅理論一經產生,便成為美國理論界和戰略界相當熱門的一個課題,是美國制定防務政策和軍事戰略的基石,迄今仍是美國制定冷戰後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指導理論。它是通過可能「大規模報復」來控制對手的戰略判斷,以實現控制對手戰略行為的目的。
  • 美國對現在的定位,是戰略競爭者、是你死我活的敵人
    但不論談判結果如何,在未來二十至三十年內,中美關係的主旋律將由過去的大限度合作,轉向為美國對中國的全面遏制。這種戰略遏制不是公知們所說的自由市場的道路之爭,或者是意識形態之爭,不然你根本解釋不了美國為什麼和沙特這個封建帝制國家關係那麼好。美國對中國的打壓,就是掉進了修昔底德陷阱,即單純的老大對老二的打壓。
  • 美國土安全部公布戰略行動計劃宣稱應對中國威脅,外交部回應
    問:據報導,美國國土安全部13日公布了一份戰略行動計劃,宣稱國土安全部將從邊境安全和移民、貿易和經濟安全、網絡安全和關鍵基礎設施、海上安全四個方面應對中國對美構成的威脅。中方對此有何評論?答:上述文件大肆渲染所謂「中國威脅」,是美國本屆政府炮製的又一篇不光彩的「謊言大雜燴」,是又一份典型的基於謊言的行動計劃,充分暴露了美國內反華勢力對中國發展的極度恐懼、焦慮的不健康心態。我要重申,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 理性認識美國外交轉型與中美戰略競爭
    為了改變美國因反恐戰爭而持續遭受損害的國際形象,同時儘量減輕反恐對美國全球戰略的掣肘,重塑美國與伊斯蘭世界的關係,美國於 2011年 6 月出臺了《國家反恐戰略》報告。該報告明確指出歐巴馬政府試圖「使反恐戰爭既不主導美國人民的生活,也不影響美國更廣泛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