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爭端:中國警告美國不要採取戰略對抗政策

2021-02-13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美國將繼續在亞太地區對中國採取壓制政策。對此,北京方面呼籲拜登政府放棄川普政府的粗暴打壓政策。中方警告,把中國當作戰略對手是嚴重戰略誤判,將導致重大戰略錯誤。本周四,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上任後首次與菲律賓、泰國及澳大利亞外長通了電話。

- 在與菲律賓外長通話時,布林肯表示就南中國海爭端問題,美國將繼續支持東南亞各國。他指出,中國在南中國海的主張已超出國際法允許範圍,因此美國拒絕接受中國在南中國海的主張。布林肯承諾,一旦菲律賓的武裝力量、飛機、船隻在南中國海及太平洋海域遭受攻擊,美國將向菲律賓提供援助。

- 與泰國外長敦通話時,雙方強調了推動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繁榮、安全及共同價值的重要性。- 在澳大利亞外交部發表的聲明中,布林肯強調了兩國合作的重要性,包括多方組織機構框架內的合作,如「印太構想」。此外,雙方還就全球外交政策優先權問題,討論了美澳兩國緊密協作的必要性。新一任美國政府與其地區合作夥伴的首次通話內容表明,美國新政府將繼續川普政府時期的對華政策。如幹涉南中國海領域爭端,利用與日本、澳大利亞、印度組成的反華同盟壓制中國。中國南海研究院副研究員陳相秒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拜登政府未來的南海政策基本上與川普政府沒有大的本質區別,軍事上的打壓不會有所調整。

陳相秒說:「美國國會參議院1月27日通過了布林肯出任國務卿的人事提名,那麼這期間他的發言實際上非常重要。特別布林肯提到了中國是美國目前的挑戰,包括國防部長奧斯汀也是這麼說。在這種情況下,南海問題就是重要的議題之一。


我個人認為拜登政府未來的南海政策基本上與川普政府沒有大的本質區別,軍事上的打壓不會有所調整。甚至拜登還可能採取其他新的方式,比如強調的聯合其他國家協同行動,讓日本參與南海航行自由行動,把過去一直炒得沸沸揚揚的向南海部署海警的事情推向正式落地,這些都是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拜登政府的南海政策會給中國帶來兩方面的挑戰:


一是,南海形勢,中國首先面臨的就是軍事各方面的壓力不斷增大,無論是與東協國家或有關聲索國處理海洋爭端,還是與美國在南海的較量導致地區安全形勢惡化,或者與菲律賓、越南之間的互動,都面臨著很複雜的問題;


二是,中美關係目前處在回暖的關鍵轉折期,雙方都在觀察對方的動作、摸索對方的底線。那麼南海問題就有可能就會成為中美關係未來轉圜或改善的一個包袱,也是所面臨的一個比較大的挑戰。」


1月27號,美國總統拜登表示,在南海爭端中美國將繼續支持其盟友日本。在與日本首相菅義偉通話時,拜登稱,美國政府忠實於美國對日本的防衛義務,包括中日雙方有爭議的島嶼。上周六,美國新任國防部長奧斯汀與日本防衛相岸信夫通話時稱:「美日安保條約」同樣適用於有爭議的島嶼。華盛頓在與印度國防部長拉傑納特·辛格以及澳大利亞國防部長琳達·雷諾茲的會談中也提到了對中國的壓制。會談中美方指出了美國與印度、澳大利亞建立戰略合作關係的重要性,認為只有這樣才能防止「惡意行為」、建立「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印太構想」反華聯盟在其反華戰略意圖中也採用了這些術語。俄羅斯聯邦外交部外交學院教授安德烈·沃洛金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目前美國政界中反華情緒仍佔上風:「川普政府期間,美國國內達成了某種共識。因此,現任美國政府不太可能改善美中關係,至少在近期內不太可能。川普執政期間,對華政策極為重要。不可否認,川普政府的對華政策達到了自己的目的:美國將中國視為主要對手。美國國內政界的這一共識形成了美國對華關係的大框架,新政府不得不受限於此框架。」與此同時,中方不斷呼籲拜登政府放棄川普、蓬佩奧的「粗暴」對華政策。《中國日報》報導稱,是時候結束給中國貼標籤、無端指責中國的粗暴時代了,中美關係應該譜寫以合作互利為基礎的歷史新篇章。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在出席中美關係視頻會議時發表講話。

他說,把中國當作戰略對手和假想敵是嚴重戰略誤判,將犯重大戰略錯誤。他警告美方不要挑戰中方的紅線。

他還強調說,在事關中國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的問題上,中國沒有任何妥協退讓餘地。

崔天凱還表示,中方願意合作,而非對抗。他呼籲中美雙方通過對話解決爭端。

南中國海爭端可能引發以上講話中提到的重大錯誤。陳相秒認為, 中國還是要有一定的定力和一些海上措施,讓美國明白南海局勢的升溫對雙方都是不利的,美國從中佔不到絲毫便宜。陳相秒說:「如果南海問題需要降溫,美國首先需要釋放出比較積極的信號,因為美國的有些行動不停止,中國就只能採取應對措施,那麼雙方之間的較量也不可能降溫。因此我個人認為目前主動權不在中方手裡,我們更多地還是需要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第一,穩定與美國在南海地區夥伴國或盟友的雙邊關係,推進『南海行為準則』來牢牢抓住東協國家或相關聲索國。第二,加強與菲律賓、馬來西亞和越南等國的海上合作,畢竟海上合作是雙方處理海上問題時重要的緩衝劑,能夠發揮關鍵的作用。第三,建立有關海上直接爭端的雙邊對話機制,我們現在與菲律賓有相關機制,那麼如何與馬來西亞、越南也擴展出來,我想都是我們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另外,中國目前在南海問題上不能示弱。因為一旦示弱,美國國內很多鷹派或川普時期的極端分子會認為美國的壓力有效,進而有可能會得寸進尺。所以根據目前的情況,中國還是要有一定的定力和一些海上措施,讓美國明白南海局勢的升溫對雙方都是不利的,美國從中佔不到絲毫便宜。」就其他域外國家而言,目前南海問題已經成為了中國與日本、澳大利亞和英國雙邊關係中的一個重要議題。今後中方還需要以經貿合作為抓手,擴大與這些國家的雙邊利益,讓他們在處理南海問題時有所顧慮。觀察家們注意到,布林肯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中美關係是美國最重要的外交關係,在兩國關係中存在著具有建設性的方面。首先,這是指在符合兩國共同利益領域內進行合作,包括氣候問題。中美兩國將與其它國家一起應對全球變暖的問題。

相關焦點

  • 捏造爭端毫無根據!中國警告印度不要「戰略誤判」
    印媒稱,中國7月3日警告印度不應「對中國有戰略誤判」,這是對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出人意料地到拉達克視察並與印度士兵見面作出的強烈回應
  • 美國真敢為南海和中國開戰?
    南海仲裁之後,美國意外地消停了一段時間,不再咄咄逼人,但大家都明白,美國不會輕易就此罷休,公開警告北京不要越過美國劃的「海上紅線」——建設黃巖島!如果中國真的開建黃巖島,在南沙群島建立航空識別區,或以其他方式公然採取措施進一步加強對中國南海的控制,完全不理會美國人概念裡的國際法和美國的要求,美國會怎麼做?2016年7月12日,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康達第一次在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公開表述:中國南海是美國「最高國家利益」。
  • 東風快遞送貨上門,旨在警告美國不要在南海冒險
    美國總統大選即將告一段落,但中美間的亞太紛爭還將繼續。對於美軍對中國南海、臺海的不斷挑釁,中國的東風快遞就是最好的回應。
  • 超越衝突:南海戰略的認知與錯誤認知
    政策行動和政策選擇總是高度依賴於認知或錯誤認知,因此從邏輯上說,正是錯誤認知或矛盾的自我認知導致了誤入歧途的政策行動,導致了反應過度、誤判和意料之外的後果。對認知衝突的最好解釋,莫過於對比中國對自身行為和菲美戰略合作的看法,對比菲美兩國對自我安全定位的共同詮釋和中國在南海日益增多的海上軍事行動。
  • 認知偏差、威脅建構與美國對中國海洋戰略的政策反應
    中國之所以制定「反介入/區域拒讓」(A2/AD)的「海上防禦」策略是擔心美國及其盟友進行戰略封鎖,因此,中國將注意力集中在防止外國部隊進入包括臺灣海峽在內的中國近海。加貝·柯林斯(Gabe Collins)和安德魯·埃裡克森(Andrew Erickson)也認為,中國的海洋戰略轉型可能激勵中國與其他海軍合作,對抗非傳統安全威脅。
  • 【邊海研究】法理戰視角下美國南海政策的調整與2020年南海形勢
    美國的南海政策在過去25年間從避免選邊站的「相對中立」轉變為毫不掩飾的「逢中必反」介入南海問題的身份也試圖從「調停者」轉變為「仲裁者」。美國南海法律立場調整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在這個階段,美國南海政策的核心是以維護「航行與飛越自由」之名,行在南海的軍事行動自由之實。從當時中美實力對比看,美國並不擔心中國對其構成任何挑戰。(2)歐巴馬政府時期:質疑並挑戰中國南海權利主張的法理基礎美國「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從點到面」對中國在南海的權利主張發起全面攻擊。
  • 美國何以敢肆無忌憚攪南海?中國四大弱點曝光
    去年「拉森」號驅逐艦闖入南海爭議水域至今,中美兩國在南海的角力進入新的階段。概括來講,美國對南海的政策,從之前有限介入、站臺打氣的「有我在」,已轉變為帶頭挺進南海的「看我的」,下一步還將帶頭煽動其他非南海爭端相關方「一起來」。
  • 南海仲裁出爐後,美國和東協到底會做什麼?
    美國為何變臉 毋庸置疑,迄今為止美國已經從不斷升級的南海局勢中獲得了不少實際利益,甚至可以不誇張地說,今天南海走到如此劍拔弩張的境地,根源正在於美國從2010年以後急速轉變的南海政策。從此,作為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一部分,南海成了美國用來牽制不斷發展的中國的主要武器,美國不再繼續此前的「不幹預、不選邊」方針,而選擇了大力支持中國在南海爭端當中的對手國家的方式,一方面將原本並不受重視的南海問題不斷炒熱,另一方面也結束了南海問題上的多邊混戰,逐漸引導形成了東南亞周邊各國「圍堵」中國的局面。
  • 平戎 美國兩大航母艦隊來勢洶洶,中國直接駐兵南海!
    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的B1B戰略轟炸機和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192飛行聯隊的F18E戰鬥機近日在菲律賓海上空飛行,此前,卡爾文森號航母離開關島,向南海方向開進。《海軍時報》報導稱,長久以來,如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裡斯等美軍領導人都尋求在南海對中國採取更果敢的手段。美國海軍主管認為,行使「航行自由權」不僅有助於弄清楚國際法規定下美國的權利,也能確保美國在相關區域的影響力。
  • 南海"擦槍走火"概率增大,中國忍氣吞聲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應該說,美國一直沒有放鬆利用南海問題來牽制中國的發展。自2010年以來,尤其是它的「重返亞太」和亞太「再平衡」戰略實施以來,美國在一直在南海採取挑釁性的軍事行動。美國雖然表面上還聲稱在南海領土主權問題上不持立場,實際上美國不僅積極地介入南海事務,而且在南海爭端中「選邊站」。所謂「選邊站」就是哪一個國家在南海問題上挑釁中國或者和中國對抗,美國就支持誰。
  • 美軍上校:"美帝國時代"已終結,出兵南海對抗中國太愚蠢
    美國防部稱,軍費預算增長起碼要比通貨膨脹率高出2%-3%才能滿足需求,美軍要增加人力和新技術投入,2020年美國的通貨膨脹率會更高。美軍警告稱,通過這兩年的增加投入,一些收益正在顯現,但今後幾年持續削減預算將導致所有進展付諸東流。相比於歐巴馬時期,川普這兩年增加了美軍預算並且將投入用於更新美國下一代戰略核潛艇等戰略武器,但他也無力解決美軍臃腫、低效、浪費嚴重的積弊。
  • 南海危急!日軍罕見公開挑釁,美國圖窮匕見
    針對日本潛艇赴南海舉行軍事演練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17日表示,當前,南海形勢趨穩向好。中國和東協國家正在致力於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加強海上務實合作,妥善處理彼此間的分歧。我們敦促有關域外國家尊重地區國家通過對話和平解決南海問題的努力,務必慎重行事,不要做損害地區和平穩定的事。
  • 中國的「切香腸」戰略
    公開資料顯示,「切香腸」戰略一說,最早由美國學者、《小型戰爭》雜誌編輯羅伯特·哈迪克提出。2012年8月3日,哈迪克在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發表《在南海「切香腸」》一文,對該戰略進行了詳細闡述。對於中國來說,採取這種戰略意味著只需要無視美國的太平洋艦隊,持續不斷地「切割」即可。中國有理由認為,美國不會因為在遙遠海域發生的瑣碎小事而威脅發動一場大國戰爭。然而,在美國看來是瑣碎的事情,對於菲律賓、越南等國來說卻可能是生死攸關的。這一事實可能導致這些國家採取更為激烈的態度抵抗中國。
  • 納土納群島「爭端」是咋回事
    公開宣布「亞洲再平衡」戰略後的美國對於南海局勢變化一直保持警惕,美國第七艦隊司令羅伯特·託馬斯在1月29日表示,如果日本將空中巡邏範圍擴展至南中國海以制衡中國的海上力量,美國將表示歡迎。顯然,印尼希望採取非常強硬的立場來捍衛其在納土納群島地區的領土主權,而且不願放棄東協領袖的角色;但如果印尼也因納土納群島問題與中國發生爭議,那麼將影響其此前設定的南海問題斡旋者的關鍵角色。事實上,對於東協和中國2002年籤署的《南中國海各方行為宣言》,印尼認為「只是一項不具約束力、沒有爭端解決機制來解釋其模稜兩可規定的政治聲明而已」。
  • 解放軍南海模擬逮捕假想敵,英語警告:你已被包圍了,立即投降!
    據環球網1月20 日援引韓國媒體的報導稱,中國媒體最近公開了南部戰區所屬士兵進行英語學習的場景,包括10多名海軍官兵在廣場上跟著教官大聲朗讀 「服從命令」等英語詞句。還有中國海軍士兵在海邊模擬逮捕假想敵的場景,並用英語警告「你已經被包圍了。立即投降!」此外,駐南海解放軍日常學習的英語資料也被公開,大多是警告敵軍的內容,包括「投降將保證你生命安全」「不要做無謂的犧牲」「趴下」等。
  • 香格裡拉對話|各方就南海問題都說了什麼?
    在香格裡拉會議中,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宣稱美國將繼續擔當亞太地區安全保護者的角色,警告北京不要繼續在南中國海的擴張行動,不要使自己陷入孤立。卡特指出,美國對亞太區的安全願景,是建立一個具包容性和「有原則的安全網絡」(principled security network),讓大國和小國都能自由做出經濟和政治決定,「而不是靠強硬的恐嚇,被迫地做出這些決定「。
  • 南海爭端始末:中國的逆天改命
    為了搞清楚這些疑問,今天我們就來徹底的聊一聊南海。其實南海爭端開始的時間比大家想像得要早。01南海血籌1933年4月,法國炮艦「阿美羅德」號和測量艦「阿斯德羅拉勃」號出現在了中國南海的洋面上。他們對南海各島進行了詳細的考察,然後反手就佔領了其中的九個島。
  • 錢江濤(譯):查戈斯群島爭端:法律、外交與軍事基地
    原文作者Nilanthi Samaranayake,美國智庫海軍分析中心(Center for Naval Analysis)戰略與政策項目主任,本文原載於美國「法律戰」博客(lawfareblog)。翻譯此文的目的是為了學習、分析、批評和借鑑研究,不代表譯者對本文內容的評判。2020年11月將是英國按照聯合國大會決議的要求離開印度洋查戈斯群島的一周年紀念日。
  • 黃巖島成美國眼中致命考驗 欲在此阻擊中國翻盤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近日刊載美國國家利益中心高級客座研究員卡齊亞尼斯的文章,該學者稱不要讓中國隨心所欲地把南海當成「北京湖」,要找「一片地方」讓美國和地區小夥伴翻盤,讓中國明白,強硬要付出代價,別想再輕易改變現狀——而「這片地方」就是黃巖島。
  • 頭條 外媒猜測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將部署南海
    (英國《每日郵報》,原始來源見水印)報導稱,將新航母部署在南海將引發關於中國大陸是否故意向臺灣炫武的猜測,新航母的部署也可能成為中國與越南等地區對手間的燃點。美國認為中國在南海擴張,並就此作出過表態。白宮發言人肖恩·斯派塞近日說,美國「要確保能保護我們在那裡的利益,防止其被某個國家佔有」,但他拒絕說明美國是否會採取具體行動阻止中國接近南海上的人工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