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與菲律賓外長通話時,布林肯表示就南中國海爭端問題,美國將繼續支持東南亞各國。他指出,中國在南中國海的主張已超出國際法允許範圍,因此美國拒絕接受中國在南中國海的主張。布林肯承諾,一旦菲律賓的武裝力量、飛機、船隻在南中國海及太平洋海域遭受攻擊,美國將向菲律賓提供援助。
- 與泰國外長敦通話時,雙方強調了推動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繁榮、安全及共同價值的重要性。- 在澳大利亞外交部發表的聲明中,布林肯強調了兩國合作的重要性,包括多方組織機構框架內的合作,如「印太構想」。此外,雙方還就全球外交政策優先權問題,討論了美澳兩國緊密協作的必要性。新一任美國政府與其地區合作夥伴的首次通話內容表明,美國新政府將繼續川普政府時期的對華政策。如幹涉南中國海領域爭端,利用與日本、澳大利亞、印度組成的反華同盟壓制中國。中國南海研究院副研究員陳相秒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拜登政府未來的南海政策基本上與川普政府沒有大的本質區別,軍事上的打壓不會有所調整。陳相秒說:「美國國會參議院1月27日通過了布林肯出任國務卿的人事提名,那麼這期間他的發言實際上非常重要。特別布林肯提到了中國是美國目前的挑戰,包括國防部長奧斯汀也是這麼說。在這種情況下,南海問題就是重要的議題之一。
我個人認為拜登政府未來的南海政策基本上與川普政府沒有大的本質區別,軍事上的打壓不會有所調整。甚至拜登還可能採取其他新的方式,比如強調的聯合其他國家協同行動,讓日本參與南海航行自由行動,把過去一直炒得沸沸揚揚的向南海部署海警的事情推向正式落地,這些都是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拜登政府的南海政策會給中國帶來兩方面的挑戰:
一是,南海形勢,中國首先面臨的就是軍事各方面的壓力不斷增大,無論是與東協國家或有關聲索國處理海洋爭端,還是與美國在南海的較量導致地區安全形勢惡化,或者與菲律賓、越南之間的互動,都面臨著很複雜的問題;
二是,中美關係目前處在回暖的關鍵轉折期,雙方都在觀察對方的動作、摸索對方的底線。那麼南海問題就有可能就會成為中美關係未來轉圜或改善的一個包袱,也是所面臨的一個比較大的挑戰。」
他說,把中國當作戰略對手和假想敵是嚴重戰略誤判,將犯重大戰略錯誤。他警告美方不要挑戰中方的紅線。
他還強調說,在事關中國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的問題上,中國沒有任何妥協退讓餘地。
崔天凱還表示,中方願意合作,而非對抗。他呼籲中美雙方通過對話解決爭端。
南中國海爭端可能引發以上講話中提到的重大錯誤。陳相秒認為, 中國還是要有一定的定力和一些海上措施,讓美國明白南海局勢的升溫對雙方都是不利的,美國從中佔不到絲毫便宜。陳相秒說:「如果南海問題需要降溫,美國首先需要釋放出比較積極的信號,因為美國的有些行動不停止,中國就只能採取應對措施,那麼雙方之間的較量也不可能降溫。因此我個人認為目前主動權不在中方手裡,我們更多地還是需要從以下三方面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