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2016-12-11 桃李堂主人 桃李堂
這幾天中國空軍飛越宮古和巴士兩個海峽、繞飛我國臺灣島的新聞頻出,事實上這既是一種實戰化訓練,又是切實地戰爭準備,還是一種戰略威懾。
一、最近的空軍遠海訓練情況
請看下面由日本防衛省發布的示意圖,這是今年11月25日我東部戰區和南部戰區空軍聯合前出遠海訓練的過程。我在圖上面把臺灣海峽、宮古海峽和巴士海峽都標示了出來。
從圖上可以看出,日本方面稱中國東部戰區和南部戰區的Su-30、運8電子偵察機、圖-154電子偵察機以及轟六-K,分別從兩個方向同時出動,穿越宮古和巴士海峽,正好從南面和東面繞行了臺灣島一周。在巴士海峽方向,實際上可能有包括空警2000和空警500組成的編隊。
按照我空軍發言人申進科的表示,中國空軍於11月25日按計劃組織航空兵前出第一島鏈赴西太平洋遠海訓練,出動多型戰機同時飛越巴士海峽、宮古海峽,達成了既定訓練目的。
再看昨天12月10日的新聞: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向記者表示,當日上午,中國空軍飛機經宮古海峽空域,赴西太平洋進行例行性遠海訓練,日本自衛隊出動1批2架F-15戰鬥機對中方飛機實施近距離幹擾,並發射幹擾彈,危害中方飛機和人員安全。中方飛行員迅即採取必要應對措施,並繼續開展相關訓練。
宮古海峽是公認的國際航道,中國空軍此次遠海訓練是年度計劃內的例行性安排,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和目標,符合相關國際法和國際實踐。日本軍機的行為是危險的、不專業的,破壞了國際法賦予的航行和飛越自由。中方對此表示嚴重關切並提出嚴正交涉。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來日本艦機的多次幹擾活動極易導致誤解誤判,引發海空摩擦甚至衝突。我們敦促日方從維護地區穩定和中日關係大局出發,切實採取有效措施,防止發生海空安全問題。
對此,日本位於衝繩那霸的軍事基地,緊急出動了10架掛實彈的F-15應對。因為當天恰好是該基地的開放日,所以有網友抓拍到緊急起飛的日本自衛隊F-15戰鬥機上,掛著由日本三菱重工製造的AAM-5型近距格鬥空空飛彈。見下圖。
由那霸起飛,掛實彈的日本自衛隊F-15戰鬥機
臺灣軍方新聞稿則一如繼往地表示了他們 「 一切盡在掌握 」:
解放軍東部戰區空軍今日上午9時起,共有各型機十餘架參與遠海訓練,由北向南穿越宮古水道。其中有電偵機等4架南下穿越巴士海峽,由南部戰區空軍殲擊機接應掩護繞臺灣南部防空識別區外,於13時10分返降結束演訓,國軍對此全程均嚴密監偵掌握與應處。
戰鬥機攜帶的幹擾彈一般有2種,一種是雷達幹擾彈,就是釋放雷達反射面積特大的鉑條,以躲避對方的雷達鎖定。通常在空中對戰時,被對方火控雷達優先鎖定時,戰機機艙內會發出刺耳的告警聲,以警示飛行員。
另一種是紅外幹擾彈,在逃跑時用於掩護自己不被紅外尋的飛彈攻擊。如果釋放的是這種幹擾彈,說明已經處於非常不利的交戰位置,很可能已經被對手從正後方飛機尾部 ( 6點鐘方向 ) 咬住,而無法擺脫了。所以要釋放紅外幹擾彈,以試圖擾亂敵方飛彈跟蹤戰鬥機尾部發動機的熱源導的打擊。
但不論是哪一種,幹擾彈通常都是在自己極為不利的情況下釋放的。所以這次國防部發言人先告狀,抗議得非常有意思:「 2架F-15對我方進行了近距離幹擾,並發射幹擾彈,危害中方飛機和人員安全。中方飛行員迅即採取必要應對措施,並繼續開展相關訓練。 」
解讀一下,就是對方有2架F-15對我方進行了接近,我方採取了必要應對措施 ( 這句話的實際時間順序上應該在這裡 ), 結果是日機被我方戰機的雷達鎖定或者是被我方取得了優勢戰鬥機位,比如說6點鐘咬尾方向。之後,日方嚇得趕緊發射幹擾彈逃跑了,由於放的煙花太大,嚇了中方飛行員一跳,從而危害了我方安全,再然後,我方訓練繼續進行。
要說現在兔子真的是跟賊鷹學壞了,不管怎樣,只要事情一出,首先提出抗議,並指責對方行為危險、不專業、破壞航行和飛越自由。這些話在幾年甚至是十幾年前,我們聽得多麼耳熟,都是賊鷹說來指責兔子的 。 。 。現在倒好,風水輪流轉,我們複讀機式地借用來指責對手了。
當然,日本人肯定不會承認這麼丟臉又失分的事情,日本防衛省回應說: 「 日本沒有發射幹擾彈,也沒有對中國戰機的飛行進行妨礙。緊急升空後的自衛隊戰機的具體行動無法報告 . . . . . . " , 呵呵,先是矢口否認,再說無可奉告。
這些話其實聽起來也很耳熟,不也是我們以前常說的嗎? 那個時候實力不如人,只能用近距離的危險動作逼退對手,對方指責我們的時候,我們外交部發言人也是先否認,再說不了解相關具體情況,請記者向相關部門了解。
想當年,據PUPU的文章 「 日落共青城 」 系列,其中的 「 面向21世紀的中國空軍 」 一文,就曾記錄了很多年前,我軍戰鬥機飛行員在臺海被敵人戰鬥機火控雷達鎖定,機艙內瘋狂告警,卻就是發現不了敵方目標在哪。雖然當年我們沒有像今天的日本人那樣狼狽地釋放幹擾彈逃跑,但飛回來落地後,飛行服裡也已經全身溼透,由於高度緊張,出了好大一身冷汗。這樣憋屈的日子終於一去不復返了。
二、為什麼我們頻繁進行遠海訓練
其實,不僅是我國空軍,中國海軍最近也經常在上述兩個海峽晃悠。從2015年開始中國海軍編隊也頻繁在宮古和巴士海峽訓練,除了臺灣島之外,還圍繞日本島繞行過一周。請看下圖。
如果簡單分析一下近期我空軍海軍頻繁出沒於上述海空域的原因,正如本文開頭一段所言:
1、對遠海條件下我軍空中和海洋體系作戰能力的訓練與檢驗;
2、面向實戰,熟悉未來的戰場環境;
3、對臺灣島和日本方面形成戰略威懾;
其中,第1點是著眼自身的能力訓練。主要是對現有作戰人員和裝備能力的訓練,對現有各種陸基、空基、和海基系統聯合作戰能力的磨合與檢驗;
第2點則是面向未來的運用訓練。針對未來在相關海空域可能發生的戰爭、戰鬥或衝突,對各種作戰預案進行應用演練和試驗,以熟悉未來的戰場環境,和多種可能的指揮作戰樣式組織運用;
第3點的政治和戰略意義大於具體的軍事意義,主要是在戰略上對對手進行威懾,逐步壓迫和外推對手,建立我們更大的騰挪空間,減少對手的生存空間。要讓對手慢慢習慣我們在上述地區的強勢存在,逼迫對手多考慮自身島嶼本土的安全,迫使對方收縮或者是在壓力下做出戰略誤判。
以上都是陽謀,對手也完全能想得到,所以寫在這裡也不存在秘密。但厲害就在於陽謀,這反應了敵我雙方力量消長,敵人明知道其中的謀算,也無可奈何。
所以,每當我們繞行、繞飛的時候,臺灣島和日本方面就比較緊張。看下面這張圖。以後,不僅是宮古和巴士,其他兩巴 ( 巴林塘、巴布延 ) 、對馬海峽、大隅海峽、輕津海峽、宗古海峽,我們未來都會去。
三、東海以攻為守,快速收臺是第一目標
所謂 「 進攻是最好的防禦 」 , 面對美國為首、日本緊跟對我們在西太平洋的圍堵,在南海我們實際上是以守為攻,通過填島戰術,迅速地穩定了局勢,同時達到了 「 攻 」 的戰略目標——表面上我們在進行守土建設,但實質上我們實現了攻城略地、實際控制範圍大幅增加,取得了攻的實效。
而在東海,我們做的是以攻為守,不斷通過這種遠海航行和遠海飛行訓練,給日本、臺島施加壓力。施加壓力的目的,應該還是迫使其收縮,以圖在短時期內穩定局勢,促使大家回到政治與和平解決的談判桌上。放眼中長時期,則壓縮日本收縮,也是同時為收臺做準備。
實質上,我們短時間內還不希望在東海發生戰爭,特別是中日之間的戰爭。因為從戰略上看對我們比較不利。
因為這樣做最高興的是美國和俄羅斯,由於中國慘勝之後會拉開緊追美國的距離,美國就實現了不用自己出面,卻既削弱了中國,又削弱了日本。
俄羅斯也可從中取得很大利益,既可大幅緩解其在西方面對北約的壓力,還可通過在東海戰爭中的多方博弈,獲得中國、日本、美國出讓的利益 。 。
所以,我們可以在新聞中看到,12月11日的今天,中日宣布,7-9日,中日在海南舉行了第六次海洋事務高級別磋商,之前的11月28日,中日在北京剛剛舉行了第十四次安全對話。可以發現,中日兩國都意識到了上面這個問題。
從我個人的好惡感情來說,恨不得把小日本早點滅了,同時早日收回臺灣島。但客觀地分析,前一件事確實現在還遠沒有到成熟的時機,後一件事則快要成熟還沒成熟,要等待,前出訓練、繞飛繞航正是為之做準備。
總體來看,未來,對中國最有利的進取方案,是在低成本的情況下拿下臺灣。
通過分析,我發現我們現在採取的,應該不是我在前天文章結尾處,依據個人喜好提出的 「 示偽存真,圍點打援 」 的畢其功於一役的戰略。而是 「 示強嚇阻,快速收臺 」 戰略。
這一戰略,本質上就是要通過在東海表面上的 「 攻 」 ,達到在我們收臺時對美、日實質上的 「 守」 的戰略目的,使我們在醞釀好時機突然收復臺灣的時候,這兩個大敵對手來不及反應,或者是以為我們準備進攻他們,趕緊準備先收縮再反擊,但就在這個時間差以內,我們真正的戰略目的已經實現了。。
所以說,如果我以上分析成立的話,未來我們還會進一步加強在東海的攻勢,以圖進一步壓縮日本的空間,對其形成威懾、警示和嚇阻。
同時,在威懾臺灣島內政治勢力冒險的同時,對他們又何嘗不是一種麻痺呢?
如果這麼看的話,網絡上所傳的2019或者是2021,還是真的很有可能啊 。 。 。 哈哈哈哈。
日本人也不傻,已經在面對未來的各種局面,特別是中國成功上位的局面進行準備了。看下面這個新聞: 「 日本主要反對黨改選,蓮舫成第一位女黨首 」 ( http://news.k618.cn/finance/cjxs/201609/t20160915_8958550.html) ,這個有華裔血統、畢業於中國北京大學的謝蓮舫,也許就是一個日本準備好的超級政治備胎。
附言:最近有幾位網友建議我寫一下某貸寶的裸貸事件,其實針對類似現象,我較早以前已經寫過一篇相關評論。感興趣的讀者親們,可以通過公眾號下方菜單 「 新聞時評 」 進入頁面,再於上方選擇 「 新聞快評 」 子菜單查看,第一篇 「 夫法令者,所以誅惡,非所心勸善 」 即是該文。
歡迎點讚和留言。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桃李堂」(ShanShui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