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如何觀察「氣泡」分辨水下魚的種類

2020-12-01 騰訊網

我們在野釣的時候會發現,有一些老釣手往往會觀水色知魚情。就是觀察水面的一些水花,例如像一些魚進窩之後產生的氣泡來判斷水中有哪些魚類,知道了水裡有哪些魚那麼就能一釣一個準。首先我們來學習一下鯽魚、鯉魚、鰱鱅、草魚等各種魚的氣泡類型。

鯽魚的氣泡,它會在我們的窩點連續產生五到六個密集型的小氣泡,而且生成氣泡的時間非常的短,會產生連續性的氣泡,這些氣泡主要是在鯽魚覓食比較集中的時候出現,鯽魚它的體型比較小,而且到了秋冬也不活躍,活動範圍也小,所以我們經常在釣點看見有大概15釐米左右的一些小氣泡,大多數都是鯽魚產生的氣泡。

鯉魚的氣泡,鯉魚氣泡和鯽魚氣泡是很類似的,但是它是在一些小氣泡中夾雜著一些大氣泡,而且氣泡的散布範圍要比鯽魚的氣泡散布範圍要大得多,因為鯉魚它會在水底拱食,所以會產生大量的小氣泡,夾雜著一些大氣泡,另外鯉魚的體型也比較大,遊動範圍更遠,所以它的散布面積要是鯽魚氣泡的兩到三倍左右。

鰱鱅魚的氣泡,鰱鱅的氣泡非常明顯,它是一些非常不規則而且非常大的氣泡,鰱鱅魚的氣泡,首先表現為是一些大量密集的小氣泡,然後後續產生幾個連續的比拳頭那麼大的大氣泡,而且大氣泡的數量要比小氣泡的數量要大很多,所以很多老釣手一看水下的氣泡就知道這個位置可以下竿浮釣鰱鱅了,因為鰱鱅是濾食性魚類,所以它的氣泡要比其它魚都要大。

草魚的氣泡,草魚的氣泡則比較難分辨,因為它是散布在水面,隔三差五冒出一兩個大氣泡,然後再過個一兩分鐘又冒出一些小氣泡。這樣的氣泡很容易和鯽魚的氣泡混雜到一起,不過一般老釣手都能發現,因為草魚是一種淺水層魚類,它帶來的氣泡大小不一,而且數量也非常的少,主要是散播面積很廣,我們在觀察時多看一看,也不難發現。

接下來我們再講一講,觀察氣泡,知道水裡面有哪些魚之後到底怎麼釣?

鯽魚,我們在秋冬垂釣的時候,如果發現鯽魚的氣泡出現明顯的稀疏,魚口不好,我們可以採用一些商品餌或者一些蚯蚓來垂釣。能取得不錯的效果,因為在秋冬時鯽魚對於一些動物蛋白的需求還是挺大的。釣組搭配,我們選擇吃鉛量兩克以內的浮漂,這樣比較靈敏,主線選擇1.0,子線0.4,魚鉤選用3號的袖鉤或者4號的袖鉤都可以。我們秋冬釣鯽魚要以釣靈為主,如果釣鈍的話,一些輕微的浮漂漂相不會顯現出來。

鯉魚,在秋冬時,鯉魚它的氣泡呈現出散步狀態,魚基本上很難集中,我們配合六成的玉米四成的霧化好的顆粒窩料來聚魚,很多釣友覺得秋冬打重窩沒有必要,因為它來魚依舊比較慢,但是重窩來魚慢可是它勝在留魚久。我們的釣組搭配可以選擇浮漂吃鉛量二2到4克,主線6號,子線4號,使用5到8號的伊勢尼魚鉤即可。我們釣鯉魚時要記住守釣。

鰱鱅,在秋冬釣魚時,其實最好辨認的就是鰱鱅的氣泡,因為它的氣泡都個體很大,有些像桌球那麼大,有些甚至有碗口那麼大。雖然說它的氣泡個數比較少一點,但是很容易辨認,在秋冬垂釣鰱鱅的時候,我們一般都釣水的中下層,在一些陽光強烈的時候可以略微的釣中上層,我們的浮漂吃鉛量選擇3到5克,而魚線則選擇主線8號,子線4號,採用8到12號的伊勢尼魚鉤的釣組來垂釣。我們垂釣鰱鱅時餌料的霧化性一定要好。

草魚,在秋冬時,草魚的氣泡不是太好辨認,它是水面每間隔三到五釐米左右,有一個桌球大小左右的氣泡,而且是每間隔十來秒左右出現一次,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很多釣友,包括一些老釣手都不能準確的分辨草魚的氣泡。垂釣草魚的時候,選擇浮漂的吃鉛量為35五克,主線6號,子線3號,魚鉤選用4到6號的伊勢尼即可。草魚是全水層魚類,所以我們在秋冬的時候,天氣不好,可以調底層,天氣好我們可以釣上層。

那麼我們在垂釣著這四類魚種時候,是選擇一些彎道還是一些開闊處呢?

我們在垂釣鯽魚鯉魚的時候,優先選擇一些進水彎道的位置,這些位置鯽魚鯉魚喜歡在這裡棲息,垂釣水的深度在兩到四米左右,垂釣中下層即可。

而草魚是一種全水層魚類,鰱鱅是中上層魚類,它們在秋冬的時候也會沉入水底,所以我們垂釣中下層即可,要垂釣一些水深的開闊型水面。

本次文章我們學習了如何通過水麵的氣泡來判定水中有哪些魚類,並且在秋冬如何垂釣他們。各位釣魚人,朋友們只有更了解各種魚類的生活習性,才能做到釣更多的魚。

相關焦點

  • 魚缸裡的氣泡是哪裡來的,對觀賞魚有害嗎?看看養魚如何消除氣泡
    之間咱們有一篇文章講了「為什麼水面出現泡沫」的原因以及如何解決這些泡沫的辦法。但是除了水面會出現大量泡沫以外,水裡面的造景,包括魚缸,在剛剛開缸的時候,其實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大顆粒的氣泡。相對於漂浮在水面之上的泡沫,初開缸的魚缸水中有氣泡附著,對魚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情。
  • 魚缸裡的氣泡是哪裡來的,對觀賞魚有害嗎?看看養魚如何消除氣泡
    之間咱們有一篇文章講了「為什麼水面出現泡沫」的原因以及如何解決這些泡沫的辦法。但是除了水面會出現大量泡沫以外,水裡面的造景,包括魚缸,在剛剛開缸的時候,其實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大顆粒的氣泡。相對於漂浮在水面之上的泡沫,初開缸的魚缸水中有氣泡附著,對魚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情。
  • 打窩不發窩,不見得是窩裡沒進魚,看這兩點,就知道魚進沒進窩
    、白條、麥穗等,而在實戰中,大多數情況下,魚進窩了,是不太可能導致浮漂動作的,尤其是野釣,春釣、湖庫釣;為什麼呢?首先,咱們先分辨魚星和沼氣泡;1、沼氣氣泡比重輕,上浮很快就炸裂,持續時間很久;2、沼氣氣泡上浮很有節奏,不會像魚星一樣細密、連續;3、沼氣氣泡大小几乎一致,魚星則有大有小,從體積上,一目了然;4、魚星會因為水流,有流動跡象,沼氣泡因為比重輕,出水就炸,幾乎不存在漂移現象;而除以上這麼幾個明顯的特徵,在無風的時候,淺水是看不到魚星的
  • 採用穀子釣法,水庫野釣如何打窩?
    水庫野釣要想取得好的魚獲,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還是有規律可循的。只要你善於總結,細心觀察,勤動腦筋,還是可以從中摸索出些道道來的。釣位確定以後,就該打窩了。下面就總結野釣高手的實戰經驗,結合自己釣魚的一些體會,給大家分享水庫野釣實戰中關於打窩的一些具體問題。
  • 夏季野釣鯝魚的技巧
    談到鯝魚很多釣友都比較陌生,但黃尾想必很多釣友都知道吧,黃尾也是鯝魚的一種,鯝魚有很多種,那夏季到底如何釣鯝魚,作釣時要注意哪些技巧呢?夏季的鯝魚並不好釣,野釣鯝魚特別要注意選好釣位,鯝魚喜好在活水的水域覓食,當夏季雷雨之後,河流的進出水口,成群的鯝魚會活躍覓食,這時便是野釣鯝魚的最佳時機,而水域的進出水口就成為最佳釣點。
  • 科學家揭秘蜥蜴如何在水下呼吸
    科學家揭秘蜥蜴如何在水下呼吸 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2日報導,近日,一段拍攝於哥斯大黎加科託布魯斯的視頻捕捉到了爬行動物蜥蜴是如何利用鼻子上的氣泡在水下呼吸的。但仔細觀察這段在哥斯大黎加科託布魯斯拍攝的鏡頭,人們會發現蜥蜴的呼吸來自一個圍繞著它頭部和喉嚨膨脹的氣泡。科學家說,這類似於潛水員從空氣罐中呼吸。這隻爬行動物隆起的鼻子上露出了巨大的氣泡。但泡沫只存在了一秒鐘,膨脹後就完全消失了。這個過程每隔幾秒鐘就會重複一次,因為空氣泡泡的吸入和呼出允許在這些小氣泡之間「交換」新鮮空氣。
  • 有魚泡卻不見魚口?別慌,原因和解決方案都在這
    所有的釣魚人都懂得這樣一個道理:判斷窩子裡究竟有沒有魚,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看有沒有魚泡從水下冒出,而且魚泡越大說明進窩的魚體型越大。但是在垂釣的過程中卻經常出現窩子裡有魚泡卻不見魚口的現象,甚至有時候魚泡還非常多,很明顯窩子裡有很多魚,但就是釣不到,面對這種情況釣魚人只能幹著急。
  • 撒窩子後出現大量水泡並不代表窩裡有魚……
    撒窩子後出現大量水泡並不代表窩裡有魚,水泡不一定就是魚星。很多釣友把水泡等同於魚星,這是不對的,水下的腐殖質在腐敗的過程中會產生沼氣,在封凍之前,它們會以氣泡的形式釋放出來,看上去跟魚星沒什麼區別。所以,撒窩後出現大量水泡並不意味著有很多魚進窩了。
  • 觀賞魚中密集飼養的寵兒——孔雀魚,你是如何分辨公母的呢?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家中增添一個魚缸來養養魚,同樣使自己的生活品位能夠得到提高在養觀賞魚當中選擇的種類也是比較繁多,有人喜歡密集型養魚,也有人喜歡單獨飼養條大魚,然而在眾多養魚當中,孔雀魚能作為群遊性的魚,深受廣大玩家的喜愛;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解一下,孔雀魚在飼養當中是如何區分公母以及孔雀魚飼養當中的小細節
  • 冬天野釣,老手常常去「三條魚道」,魚都藏這裡了
    冬天野釣,老手常常去釣「三條魚道」,魚都藏這裡了有經驗的老釣手都知道,冬季釣魚是最有樂趣的,相比其他季節,冬天釣魚的人不是很多,比較安靜,更能享受一個人的時光,冬天小魚鬧窩的情況要減弱很多,也讓我們釣魚時沒有了煩躁的心情,而且冬天的鯽魚個頭很肥大,垂釣的感覺也是非常不錯的!
  • 為了呼吸,水下小蜥蜴在頭頂造出一個空氣泡,展示了潛水特殊技能
    近日,國外網站展款了一段關於一隻小型熱帶蜥蜴的特別視頻,水下面的這隻小蜥蜴的頭部能製造出一種被科學家稱為「水肺潛水箱」的神奇氣泡。資料顯示,這是一種常年棲息在哥斯大黎加的小型熱帶蜥蜴,英文名為Anolis aquaticus。它被科學家們稱為勇敢的小潛水員。
  • 什麼是地氣泡和草氣泡?看起來和魚星類似,但下方連小魚也不會有
    學會看魚星後,可以說來到任何一個水域,遠中近瞧一瞧,基本就能判斷魚在哪及是什麼魚了,但因為魚的氣泡種類較多,在前期難學,也容易判斷失誤,而在學魚星魚泡之前,還得辨別那些「以假亂真」的氣泡,比如本期《漁課堂》要為大家講的地氣泡和草氣泡。
  • 【野釣】水庫池塘水域9個小技巧
    野釣一直是我輩中人的追求,野釣資源不足,或者環境理想,都會影響我們釣獲。今天介紹野釣中主要的要點結合下圖示意! 1、拋竿前多進行觀察 在徒步去岸邊垂釣前先花上幾分鐘時間對水庫或者池塘仔細觀察。
  • 野釣每次都上魚,必選這3處魚穴!
    野釣每次都上魚,必選這3處魚穴! 原標題:野釣每次都上魚,必選這3處魚穴!
  • 夏季高溫鯝魚活躍,釣友們做好這5點技巧,夏季野釣不斷上鯝魚
    炎熱夏季真正到來了,很多地區的溫度都穩定在三十度左右,隨著溫度的升高,釣友們只能選擇,早上和晚上的黃金魚口期出釣,最近有釣友問如何釣鯝魚?談到鯝魚很多釣友都比較陌生,但黃尾想必很多釣友都知道吧,黃尾也是鯝魚的一種,鯝魚有很多種,那夏季到底如何釣鯝魚,作釣時要注意哪些技巧呢?
  • 釣魚人打窩後,如何判斷是否有魚進窩?四個小技巧為你解惑。
    不管是野釣也好,黑坑釣也罷,作釣的前期都是需要靠打窩來誘魚的。比如野釣的手拋窩,搓餌或者拉餌抽窩,以及黑坑釣的散炮做窩都是為了引誘更多的魚兒進窩。當然,窩子能不能誘來魚兒,還得看你窩料的效果,效果好,魚兒自然多。那麼當我們打下窩料之後,如何判斷打的窩子是否有魚進窩呢?結合本人多年的垂釣經驗,常用判斷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具體如下:一、通過發窩時間確定魚兒是否進窩。
  • 野釣魚口輕、小雜魚鬧窩?這樣調整就對了!
    首先是如何做窩,如何把魚快速的誘進窩子。其次,小麥穗、小白條依然很活躍,我們如何避開小雜魚以及餌料如何調整?最後就是天冷鯽魚口很輕,我們用什麼辦法來判斷這種雜口,來挑著鯽魚口打,這才是垂釣鯽魚的核心技術。
  • 新手野釣調漂教程:經典「調4釣2」圖解,水下圖片清晰,學習簡單
    「調4釣2」可能是釣魚界最經典的調漂方式,因為學會這種野釣方式之後,不管是在河流垂釣,水庫垂釣,釣大魚釣小魚,用什麼餌料都可以使用這種,當然了,使用蚯蚓就另外算了,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講講經典的「調4釣2」是如何做的,此次配上釣魚人大熊手繪的水下圖片圖解,新手學會可能只要一分鐘就行。
  • 想知道魚是怎麼上鉤的?這裡有一款可以「暗中觀察」的智能水下相機
    多少年以來,在岸上釣魚的人完全都不知道水中魚的活動情況。在一些水域那天可能根本就沒有魚,但垂釣者還以為自己當天的運氣太差了。即便垂釣者釣著魚了,但是魚是怎麼上鉤的以及經過了怎樣的掙扎,其實完全是不清楚的。好在這種狀況馬上就可以改善了。
  • 老司機教你如何準確地分辨出觀賞魚的公母
    今天老青年要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是關於如何分辨觀賞魚性別的問題。今天的話題主要是因為老青年的百家號後臺裡時不時的會有魚友發來的觀賞魚圖片讓老青年來幫忙分辨公母的情況所引出的。說實話當老青年面對這些不同觀賞魚的照片的時候,基本上有一多半的情況我是無能為力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聽老青年一一道來。我們都知道作為有性繁殖的生物都具有典型的性別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