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魚泡卻不見魚口?別慌,原因和解決方案都在這

2020-12-04 眼鏡哥說魚

所有的釣魚人都懂得這樣一個道理:判斷窩子裡究竟有沒有魚,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看有沒有魚泡從水下冒出,而且魚泡越大說明進窩的魚體型越大。但是在垂釣的過程中卻經常出現窩子裡有魚泡卻不見魚口的現象,甚至有時候魚泡還非常多,很明顯窩子裡有很多魚,但就是釣不到,面對這種情況釣魚人只能幹著急。

出現有魚泡卻不見魚口的現象原因很複雜,有時是自然規律等客觀因素使然,而有時卻是釣魚人自身的主觀原因。所以必須首先找到問題的原因,然後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問題。

有魚泡不見魚口可能是一種錯覺

從有魚泡卻不見魚口這一描述中我們可以提煉出兩個關鍵詞:「魚泡」和「魚口」。由於釣魚人無法看到水下的具體情況,所以在魚泡和魚口這兩點上便有可能出現錯覺。

區分魚泡和沼氣泡魚泡是魚在水中呼吸或進食所形成的,隨著魚嘴一張一閉,魚嘴中的黏液包裹著魚體內的空氣上浮到水面,於是釣魚人便能夠根據魚泡判斷出魚的位置。但是有機物沉積在水底並發酵之後也會產生氣泡,這樣的氣泡中包裹的氣體主要是甲烷,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沼氣,所以當魚泡出現卻不見魚口時必須首先分辨究竟是魚泡還是沼氣泡。

魚泡和沼氣泡的分辨方法非常簡單,沼氣泡往往只會出現在同一個位置,而且有一定的節奏規律,但是魚泡是不可能一直在同一個位置出現的,因為魚在水中一定會遊動。另外,沼氣泡浮上水面之後會很快破裂,而魚泡具有黏性,所以浮上水面之後並不會馬上破裂。

警惕魚盜餌釣魚這項運動之所以讓很多人著迷,是因為其中充滿著很多奧秘。可能有人會認為釣魚很簡單,無非就是魚咬鉤帶動浮漂出現信號,然後釣魚人提竿將魚釣上來,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魚吃餌分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將鉤餌吃進嘴之後魚並沒有很快察覺到魚鉤的存在,於是含著魚鉤在水中遊動,此時浮漂一定能出現清晰的信號,釣魚人也一定能見到魚口。另一種情況是魚的警惕性較高或食慾不佳,將鉤餌吃進嘴之後停留在原地細嚼,所以能夠很快感覺到魚鉤的存在並將魚鉤吐出,此時浮漂很可能不會出現清晰的信號,而釣魚人就會錯誤地認為魚並沒有咬鉤,於是魚順利的盜食了餌料。

也就是說魚可能已經咬鉤,只是因為釣魚人所使用的釣組或調釣過於遲鈍,所以才會出現有魚泡卻不見魚口的現象。在冬季或黑坑垂釣輕口鯽魚或輕口羅非時,會有很多釣魚人因為釣法過於遲鈍所以誤認為魚沒有咬鉤,因此在垂釣輕口魚時必須使用吃鉛量更小、漂尾更細的浮漂,同時搭配較細的線組和小號魚鉤,並且採用調4釣2、調5釣3等靈敏度較高的調釣方法。

客觀因素導致有魚泡不見魚口

自然環境是複雜且多變的,水下的世界則更是神秘莫測,所以釣魚人一旦遭遇到一些反常現象時便會莫名其妙不知所措。

魚泡並不來源於水底就淡水垂釣來說,底層魚無論是魚種還是數量都比非底層魚更多,所以在淡水垂釣時釣底就成了普遍的選擇。釣底之所以能夠釣到魚,是因為魚在水底覓食,但是如果平時在水底覓食的魚臨時改變了覓食習慣,而釣魚人依然選擇釣底,那麼就必然出現有魚泡卻不見魚口的現象。

底層魚之所以會離底,有可能是因為天氣悶熱,水中的含氧量降低所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因為釣魚人所選擇在深水區垂釣,魚無法適應深水較大的水壓,於是只能選擇上浮覓食。判斷魚是否離底覓食的方法非常簡單,當我們拋竿入水之後,鉤餌在下沉的過程中很可能會被魚截食,浮漂信號表現為下沉過程中停頓或加速下沉,這樣的現象被稱為「離底接口」。如果在垂釣的過程中頻繁出現離底接口,而魚泡頻出,這就說明魚已經離底覓食,釣魚人可以改釣底為釣浮。

魚想吃卻找不到鉤餌有魚泡卻不見魚口並不意味著魚不想吃餌,如果水底沉積了大量的淤泥,而釣魚人所使用的餌團又太重,鉤餌就會陷入到淤泥中,魚雖然能夠聞到餌團的氣味,卻找不到鉤餌。除此之外,岸邊的樹葉、樹枝等雜物也有可能沉積在水底,再加上水底的亂石或水草從而形成障礙區,鉤餌一旦落入障礙區,魚受到障礙物的阻擋吃不到餌團也會出現有魚泡卻見不到魚口的情況。

水底淤泥主要存在於黑坑以及競技比賽池中,所以在這些水域垂釣時必須儘量減輕餌料比重,有必要時還可以增加調目,以此來避免鉤餌陷入淤泥中。如果水底有大量的雜物、障礙物,在垂釣過程中很可能出現掛底的情況,或者是將水底的樹枝、樹葉、水草鉤上來,遇到這種情況可以更換釣位繼續垂釣。

主觀因素導致有魚泡不見魚口

如果魚並沒有離底,而且水底也沒有淤泥、障礙物等異常情況,有魚泡卻不見魚口就基本可以判斷是因為釣魚人自身的主觀原因所造成的。

餌料刺激性太強如今各種餌料添加劑層出不窮,這些添加劑中含有大量的濃縮香精,在合適的環境下適量添加確實能夠對釣魚產生幫助,但是如果添加劑使用過量就會產生強大的刺激性。如果餌料的刺激性太強,魚雖然會進窩,但是進窩之後只吃窩料不吃餌料,所以窩點中有魚泡但見不到魚口。如果窩料中也使用了大量的添加劑,魚就只會在窩點周圍轉悠,此時會看到魚泡冒出的位置是在窩點周圍。

窩料投餵量過大釣魚必須首先通過做窩將魚誘進窩,窩料的投放量越大、投放頻率越高,魚進窩的速度越快,但是如果窩料的投放量過大,魚進窩之後發現鉤餌並咬鉤的可能性就越低。也就是說魚有可能在不停地吃著窩料,卻沒有發現鉤餌的存在,這樣一來就會出現只見魚泡卻不見魚口的現象。

窩料的投放量太少誘魚效果不佳,窩料的投放量過大魚不咬鉤,要解決這一矛盾正確的做法是少量多次頻繁補窩,不僅能夠快速誘魚,而且還能始終保持窩點中有適量的窩料,魚進窩之後更容易發現鉤餌並咬鉤。

寫在最後:黑坑與野釣的差異

休閒垂釣包含黑坑與野釣兩種完全不同的水域,兩種水域的環境不同,魚的狀態也不同。當出現有魚泡卻不見魚口現象時,也可以根據垂釣水域的不同來排查問題原因。

黑坑的水底更容易沉積淤泥,鉤餌更容易陷入淤泥當中,從而出現有魚泡不見魚口的現象。另外,黑坑水質較差,水域面積較小,水中的含氧量偏低,魚在缺氧的情況下也非常容易離底上浮從而導致有魚泡卻不見魚口。有一些黑坑中老滑魚較多,這些老滑魚具有極高的警惕性,一旦餌料使用不當,魚進窩卻不吃餌,窩點中有魚泡也見不到魚口。

總體來說,有魚泡不見魚口的現象在自然水域並不常見,通常都是水底有雜草、樹枝等障礙物所導致的。所以野釣出現有魚泡不見魚口的現象時,最好的辦法是立即更換釣位。

相關焦點

  • 窩子裡都是魚泡,卻不上魚,原因其實就這麼簡單!
    釣友們在野外垂釣過程中往往有這樣的經歷,一般剛開始垂釣的時候魚口頻繁,而且漂相清晰,抓口也容易、準確,而在釣過一段時間以後,魚口慢慢變少,而且魚口越來越輕,慢慢就變得不容易抓口,到最後雖然窩子裡面魚星滿布就是沒有像樣的魚口,而且提竿也不中魚。
  • 魚上浮了該怎麼釣?老釣友想了3個辦法,發現這招中魚率最高
    雖然春天是釣魚人的黃金季節,但也不是隨便釣就能釣到魚的。至少路人甲在釣魚的時候就發現很多釣友都空軍了,而造成釣友們空軍的原因只有一個:魚上浮了!面對這種情況,很多新手釣友都一籌莫展,折騰了幾次沒效果後就不耐煩了,開始玩手機或者左顧右盼的看別人釣得如何。
  • 貓咪便臭的6點原因,別慌!有辦法解決
    別慌!貓咪便臭找準這6點原因,自會有辦法解決的。1、寄生蟲貓咪患有寄生蟲,也會導致貓粑粑變臭,同時還伴有拉稀、便血等情況出現。解決辦法:平時鏟屎官要給貓咪做好驅蟲工作,體外驅蟲一個月一次、體內驅蟲三個月一次。
  • 明明窩裡全都是泡,但魚就不給口怎麼辦?
    不知道各位釣友有沒有遇到過明明窩子都是泡,那便是有魚啊,而且數量應該不少,但奇怪的是偏偏窩子中魚不咬鉤?當釣魚的時候真的發生了這種狀況,我們應該先看看窩子的水泡究竟是真是假?反正就是辦法千萬不要讓餌料落到淤泥上,因為餌料都在淤泥上了 ,魚還怎麼吃食,這個時候就算窩中有再多的魚,也是白搭。六、選的子線是否過粗、過硬,鉤子是否過大判斷自己的鉛墜是否太重了,自己的鉤條是否太粗了。如果是子線太粗了,太硬了,那魚鎖餌太不容易了,尤其在那些回鍋魚和滑魚身上尤為明顯。
  • 窩子裡面有魚就是不吃餌,找到原因解決後就是爆護的節奏
    如果是徹底沒魚,一點點魚星什麼的都沒有,釣友們大可早些收竿回家喝酒。但是窩子裡有魚,而且還不少,魚兒就是不吃餌,這時釣友們收竿是不可能地,如果這時不積極的尋找魚兒口不好的原因,不在根本上解決問題,窩子裡有再多的魚也不會自動跑到護裡面的。天氣原因可以導致魚兒不開口或者是開口不好。氧氣是魚兒的必須品,就像人類一樣,沒有氧氣或者說氧氣不足,直接大幅影響魚兒的活躍程度。
  • 魚不咬鉤就只能幹瞪眼?記牢幾個小技巧,魚口馬上就有改善
    那麼問題來了,遇到沒魚咬鉤的時候該想個什麼辦法去解決沒口的問題呢?如果你不知道怎樣調整,不妨試試以下幾個小招數,關鍵時刻會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常情況下確實如此,但當魚口不太好的時候用腥餌明顯受魚的喜愛,反正我認為到了這個時候就別堅持用清淡餌了,保證讓它們開口才是最主要的。特別是在陌生水域,有時候用清淡餌料會「水土不服」但用腥餌,大部分陌生水域都能管用。
  • 面對越來越難的野釣,真假魚口的判斷,是不「空軍」的致勝法寶
    真魚口「是可以中魚的,而」假魚口「是中不了魚的,這兩種情況是不能一概而論的。」真魚口「的判斷和應對方法:1,調漂造成有」魚口「打不著的現象我相信調漂問題是我們在面對有魚口打不著,首先想到的解決辦法。一般是上推浮漂,增大子線雙鉤在水底彎曲的程度,通過釣頓過濾假信號來應對的。
  • 夏天窩裡有魚不開口?這個幾個解決方案讓它吃鉤
    「最近這天氣,就連人也只想吃稀飯啊,更何況是魚。」這是蓑笠哥前幾天聽一位釣友抱怨的。可以說最近的釣況確實和他說得差不多:魚兒活躍度不高,就算進窩也不一定開口。窩裡有魚不開口最著急胃口不好並不代表它不吃東西,只不過對吃的要求很高,比如最近我們人喜歡吃西瓜和稀飯。也並不是全天都胃口不好,在某幾個特定的時段還是有不錯的魚口。
  • 為什麼大部分硬骨魚都有魚泡?
    大部分硬骨魚身體中有一個重要的零件——魚泡,又叫魚鰾,當然我們說的這個魚泡,可不是一道菜。我們要說的是這個零件到底有什麼作用。硬骨魚的魚鰾的體積約佔身體的5%左右,而且形狀也是各種各樣的。常見的有卵圓形,也有心形的。
  • 魚口輕就沒法釣了?3個破解招式,一用一個準!莫忽視
    眾所周知,冬天是一年四季當中的釣魚淡季,不少釣友之所以選擇封竿入庫,無非就是因為魚口少,魚口輕,天氣冷等原因。不過對於一個釣魚發燒友來說,這些不利因素都不可能成為封竿的理由,所以下來就針對性的來聊聊,魚口輕時,可以採取的3大措施與破解方法,希望釣友多多指教。
  • 三岔湖放魚上萬斤;魯班水庫鯉鯽魚均有魚口
    這周呢,天氣和氣溫也終於穩定些了,釣魚接待們都表示漁情整體都比前半個月要好得多。上周末,三岔湖主壩附近放了上萬斤的鯉魚,所以這一周都是釣放生魚為主。魯班水庫呢,鯽魚和鯉魚的魚口都還不錯,雖不到爆護程度,但不至於去「泡竿竿」了。
  • 根據水底情況調漂,提高中魚率,不再有魚星但沒魚口
    除了一些散養塘還有一些人工的水渠之外,可以說野釣我們所面臨水域底部都比較複雜:凹凸不平、雜草叢生、軟硬皆有。這些不同的水底會給我們釣魚帶來各種不同的挑戰,只有靈活應對才能掌控魚口和漁獲。根據水底狀況靈活調漂今天主要講講這些不同底部的浮漂調整,後面有機會再講講不同底部的餌料選用以及狀態調整。在這些複雜的底部選用正確的調漂方法能有效提高中魚率,也不會出現有魚星而沒有魚口的情況。
  • 為什麼魚只吃上鉤而不吃下鉤?從這3點去改善,魚口穩又準
    其實我也發現這個現象了,只是我使用的是搓餌,每次搓的大小都不一樣,就導致下鉤經常性地埋沒在水草中,所以很多時候都是上鉤中魚。我也是見怪不怪,另一個現象就是打早了還不一定能打到,於是就等黑漂或者上頂厲害的時候再打,當時也錄的視頻,很多釣友看了之後,說我提竿太遲了,還說調釣有問題,老是上鉤中魚。其實他們說的沒錯,只是沒考慮到實際的魚情和水情而已,所以才以偏概全,表示不解。
  • 三個解決方案,大幅提高中魚率
    冬天魚口很輕 你打得太頻繁還有可能驚窩且不中魚,再說冬天能少動就是少動,動不動就打一竿會很冷的!今天蓑笠哥來分享幾個對付冬天魚口很輕的解決方案,可以說不麻煩,幾個方法總有一個適合你。 冬天口輕用濃腥 它吃口比較輕可能是因為餌料的吸引力不太夠,那麼我們就用濃腥餌料增加誘惑力讓它吃得「兇狠」一點。
  • 冬釣補窩就停口,這兩種補窩方法,動靜小留魚快,魚口一天都不停
    3、魚吃飽了,不吃鉤餌,補窩的數量是有講究的,如果補的太多,進窩魚已經吃飽了,也就不會吞噬鉤餌了。夏秋季釣魚,上述這三種情況,其實對進窩魚群幾乎不會造成影響,因為水溫適宜,魚群活躍,所以只要補窩及時,續上魚口,一點不難。
  • 老釣手解析「有魚窩卻沒口」的原因,看來有些情況還是早收竿為好
    為什麼水下全是魚,可就是不咬鉤?真實的原因很多釣友想不到。本期解答的釣友們的常見問題是:水下有魚,可為什麼就是沒有魚口呢?一聽這就是個大問題,很多釣友也都遇到過,此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又該如何解決呢?請看本期《漁課堂》釣魚高手的回答。一、主要原因竟是它?
  • 野釣時好不容易有口了,卻無法中魚是怎麼回事?無外乎這3種原因
    有這3個基本方法。「空竿」這個詞的概念呀,我感覺不能是指隨意一拋隨意一提然後沒魚就是空竿,最起碼水中要有可釣的魚,沒有跑魚的程度深,但要比「姜太公釣魚」那種「釣法」程度高。如此一來呢,空竿出現的過多,咱就有辦法解決了,本期《漁課堂》咱們就來講講野釣總是空竿該咋辦。一、從魚鉤下手。
  • 釣點有魚,卻總是不咬鉤!慶幸我換用了這3招,接連中魚忙不停
    「釣點有魚,卻總是不肯咬鉤」,其實這種魚情已經跟釣友們分析過很多次了,但在寒冷的冬季裡邊,魚的活性本來就很差,再加上魚情的複雜性,所以解決方案需要從多方面考慮。儘管本人算不上是老釣手,可根據以往的作釣經驗,覺得在冬季碰到「有魚不咬鉤」時,可以嘗試以下這3大招式,只要問題得到解決,保你三天兩頭就想釣一釣。
  • 釣魚時遇到魚口不好的情況該怎麼辦?釣魚的促開口方法和技巧
    各位釣友在垂釣園釣場或者是野外釣魚時,都常常會遇到魚口不好或者魚沒口的情況,讓廣大釣友茫然不知所措。魚口不好或者沒口的情況時有發生,可把很多釣友愁懷了。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魚口不好呢?下面我們就講下造成魚沒口的原因以及釣魚的促開口方法和技巧。
  • 做魚泡時,直接炒是大錯特錯,少了這一步,難怪魚泡不好吃腥味重
    大家好,歡迎來到百家號安倫美食屋,我們今天要說的是:做魚泡時,直接炒是大錯特錯,少了這一步,難怪魚泡不好吃腥味重魚泡可以說是魚身上最精華的部位,懂美食的朋友們都知道,魚泡中含有蛋白質,鈣鐵鱗等營養物質,比魚肉的營養要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