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隨著魚類資源日益匱乏,「空軍」在野釣時已是常態(只是有些釣友不願意承認罷了)。那問題來了,現在野釣難度係數這麼大,如果再遇到有口打不著,釣不上來魚是不是感覺到更加可惜呢?帶著這個疑問,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關於野釣有口打不著,釣不上魚,該如何面對的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理清的是對這些」魚口「判斷。要分清哪些是」真魚口「,哪些是」假魚口「。」真魚口「是可以中魚的,而」假魚口「是中不了魚的,這兩種情況是不能一概而論的。
」真魚口「的判斷和應對方法:
1,調漂造成有」魚口「打不著的現象
我相信調漂問題是我們在面對有魚口打不著,首先想到的解決辦法。一般是上推浮漂,增大子線雙鉤在水底彎曲的程度,通過釣頓過濾假信號來應對的。
這種情況下」魚口「的判斷:浮漂的動作很多,比較亂,往往提竿無魚。
解決辦法:不斷上推浮漂,加長水線的長度,直到中魚為止。
2,餌料狀態不好造成有」魚口「打不著的現象
實際上我不止一次說過的,餌料的狀態是很重要的問題了。
比如說:現在正值冬天,魚兒活性比較差,開口很小。如果你此時的餌料很黏(霧化不好),體積偏大。在魚兒對於食物需求不是很強烈的情況下,由於餌料適口性差,魚兒在多次進食無果的情況下,就會放棄咬鉤。
這種情況下」魚口「的判斷:出現這種情況時,往往有明顯的頓口,甚至黑漂,但常常不中魚。
解決辦法:根據氣溫和溶氧量的高低及目標魚的種類調整餌料大小和狀態。
比如:在魚兒活性高時,餌料狀態可以相比較而言隨意一點。
在魚兒活性低時,就要把餌料狀態調製霧化好,餌料體積小一點(不能霧化的餌料一定要注意魚口的大小)。
3,」擋口「現象,造成有口打不著的現象
「擋口」這種現象是真真正正存在的。在魚兒活性低時,魚兒開口小,吸食餌料的力度較小。如果此時我們選用的魚鉤過大,掛餌過大,子線過粗,這些都是直接影響餌料順利進入魚口的重要因素。
比如:我們知道鯽魚有涮餌的習性。鯽魚在咬鉤時,如果魚鉤或者餌料過大,它們在涮餌的時候,要麼餌料吸食不進去,要麼餌料吸食進去發現異樣就會迅速吐出。這兩種情況浮漂都會出現動作,往往還是明顯的頓口,但常常會出現有口打不著的現象。
這種情況下」魚口「的判斷:窩子裡明顯有魚,在調頓的情況下,浮漂有動作但還是常常提竿無魚。出現這種情況,很有可能就是「擋口」的原因。
解決辦法:根據氣溫高低選擇合適的線組搭配。比如釣鯽魚,我們可以在氣溫高鯽魚活性高時選擇1.5+1.0或者1.2+0.8配4號袖鉤。在氣溫低鯽魚活性低的情況下,選擇0.8+0.4/1.0+0.6配3號袖鉤。
4,小蝦,雜魚鬧窩造成的有口打不著的現象。
提起雜魚鬧窩,我相信是每個釣友們比較頭痛的事,這也是野釣的常態。
野外水域雜魚數量眾多,它們在面對餌料時,由於魚口較小吞不下餌料,就會在餌料旁邊啄食,這時的浮漂就會產生動作,常常出現提竿無魚的現象。
實際上對於小雜魚鬧窩,個人感覺並不是最頭痛的,最令人頭痛的還是小蝦鬧窩,這個對於我來講無解的。
這種情況下的魚口判斷:鉺料入水下沉過程中浮漂出現上頂、停頓、加速或者反覆點動,是典型的小雜魚鬧窩
小蝦鬧窩的漂像:1,浮漂一上一下,沒有明顯的頓口。2,有時會黑漂,但浮漂下沉的動作往往顯得不是有力的。
解決辦法:對於雜魚鬧窩,我們可以選擇拋輕麩引開法,釣遠釣深法,調頓法,改變餌料狀態和味型法等等。
但對於蝦鬧窩,從這麼多年和蝦打交道的經驗來看,基本上無解。我本人就兩種方法:換釣位或者打包回家。
5,老魚,滑魚造成的有口打不著的問題
老魚之所以稱之為老魚,它們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生死關頭,所以老魚在進食時是非常小心的。
老魚在面對食物時,不會像小魚那樣大膽進食的。它們一般會先試探幾次,在認為安全的情況下才會小心翼翼的進食,所以釣老魚是要非常小心的。
滑魚,實際上在野外遇到滑魚的機率是不高的,但並不是不會遇到。滑魚之所以稱之為滑魚,就是被釣上來過,它們和老魚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警惕性很高。
這種情況下魚口的判斷:浮漂剛開始動作很小,小幅度的點動,緊接著出現頓口,但浮漂常常會立即回彈到原位,最後才是有力的頓口或者黑漂,這些浮漂的動作是一整套連貫性的。
解決辦法:在面對老魚,滑魚時要學會適當放口。比如,不黑漂不提竿,黑漂後再默數3個數再起竿。這樣就是為了讓這類魚吃的深,才不容易脫鉤。
小結:
對於這些真正的魚口,我們該如何的判斷和把握是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積累的。但個人認為有一點謹記就行了:出現頓口,上浮和黑漂的時候,只要不是馬上恢復原位的那種,立即提竿就行了。
「假口」的判斷和應對辦法:
1,魚蹭線造成的」假口「現象的現象
魚蹭線現象是我們在垂釣中經常遇到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首先證明我們窩子裡是有魚的,要麼是魚兒找不到餌料,要麼魚兒在搶食,要麼是不知道什麼原因,魚兒進窩了但並不是很積極的進食,在窩子裡遊來遊去時,身體蹭線造成浮漂有動作,從而造成的「假口」現象的出現。
這種情況下」魚口「的判斷:浮漂下沉又迅速上升,或者浮漂上升又迅速下降,或者浮漂在下沉或者上浮後浮漂恢復到調目目數(這是餌料脫落的緣故)。
解決辦法:檢查線組調試,看看鉤餌是不是沒有到底或者過底。
再者就是氣壓溶氧量低的問題了,對於這種情況一般是不好解決的。
2,水草在外力的作用下左右擺動造成「假口」的現象
由於水底下面的情況我們肉眼是看不到的,水底有沒有水草,有沒有雜物,我們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水下面有茂密的水草,我們的釣點剛好選擇在這裡,水草在水流或者魚兒活動的影響下或左右搖擺,這樣也會出現漂相的。
這種情況下「魚口"的判斷:浮漂慢慢上升或者下降,有時會伴隨著左右搖擺。
解決辦法:對於這樣的現象,我們在找底的時候,通過多次驗證就可以判斷出的。另外,在起竿的時候,如果常常有草葉被掛上來這些都是可以用作依據的。
3,走水現象造成的「假口」現象的現象:
走水現象對於我們釣魚人來講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如果此時水底不平的話,浮漂就會有上浮或者下沉的漂相,這些都是「假口」。
這種情況系」魚口「的判斷:這個判斷就較為簡單了,浮漂能夠移動。再者,很多的時候,浮漂移動的方向是和水流是相反的。
解決辦法:線組可以調頓一點(輕微走水),或者釣跑鉛,雙鉛都是可以的。
4,不壓風線,魚線回彈造成「假口」的現象
這種情況的產生往往是我們在拋滿桿,不回拉線組,不壓風線造成的。由於是拋滿桿,這時的風線是繃直的,在魚線回彈特性和風的作用下,浮漂到達釣目的時候,往往還會出現小幅度的上浮。其實這種浮漂上浮並不是真正的「頂漂」魚口,提竿無魚也是在所難免的。
這種情況下」魚口」的判斷:這種判斷實際上很簡單,基本上每次浮漂到位後都會出現上浮的現象。
解決辦法:窩點不要過遠,在拋滿桿時,記得回拉線組,並壓風線就行了。
5,餌料自然脫落造成」假口「的現象
這個就好理解了。鉤上的餌料掉了,當然浮漂會有動作的。但在雙子線彎曲的情況下,浮漂在有無餌料都無變化的,這時就需要根據自己餌料的霧化程度和氣味持續的長短來更換餌料了。
這種情況下的判斷和解決辦法很好理解的,在此就不再贅述了。
6,餌料到位後出現的下頓現象
這種情況,往往出現在釣浮和釣底時,一鉤懸浮,一鉤躺底的情況下。因為線組拋入水中後,鉛墜密度較大會首先到位,當雙鉤餌料到位後,懸浮的鉤餌在慣性的作用下會拉著浮漂有一個下沉的動作,直至浮漂出現釣目。
這種情況下「魚口」的判斷:浮漂首先靜止的時候出現的目數是大於釣目的,當下沉後呈現釣目目數。
解決辦法:對於這種現象個人的觀點是不需要理會的,只要知道原因就行了。
小結:
對於以上「假口」信號,要麼有一定的規律可尋,要麼沒有明顯的頓口現象,我們能做的就是更多的總結。
寫到最後:
在野釣時出現有口時,不管是「真口」,還是「假口」,呈現在浮漂上的時候,我們在判斷時是需要依據的,這些依據就是我們對於浮漂」語言「的掌握,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總而言之一句話,經驗和經歷對於釣魚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
備註:圖片源於網絡,侵權通知必刪。
碼字不易,如果您感覺我說的不錯,就請點個讚,添加個關注唄!我會繼續分享自己的釣魚心得。謝謝您的閱讀。